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pdf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从历史角度谈儿
童文学翻译;第二类是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第三类是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的研究。
第一类研究,从历史角度谈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属于儿童文学
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它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催生、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该类研究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儿童文学及其翻译发展总体进程的分析研究,
涵盖了自儿童文学产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各个时期,如朱自强(2000)、王泉根(2003)、陈子典(2005);另一类研究则是针对某一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发展的
研究,如秦弓(2004)、李丽(2005)、伍荣华(2006)、吴雪珍(2007)。
第二类研究是针对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家是儿童文学传播
的媒质,他们的儿童观、翻译策略、个人性情、喜好等各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他
们对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阐释。而他们的译作又或多或少地对整个儿童文学的
发展产生影响。此类研究包括对周作人的研究,如杨英颖(2002)、杜传坤(2005)、刘冰(2005)、张道振(2006)等;对鲁迅的研究,如毕玉珊(2001)、王金禾(2001)、罗莉芳(2004)、丛立(2005)等;对矛盾的研究,如金燕玉(1986);对叶君雅的研究,如熊显长(2000)、叶念伦(2006);对赵景深的研究,如李红叶(2005)。
第三类研究是对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该类研究是从实践角度探讨儿童
文学翻译所应遵循的准则。近年来对该块领域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学者的青睐,他们分别应用接收美学理论、目的论、语体文体学相关理论及对话理论等对儿童文
学翻译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