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_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_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含义及其在物质世界中的普遍性。
o学生能够掌握规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规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领域中的具体规律。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中运动与规律的能力。
o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o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遵循和利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世界观。
o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真理。
o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重点: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普遍性,规律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难点:理解规律与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利用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的运动与规律。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运动和规律的现象。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动画、PPT课件-实验器材(可选):简单物理实验器材,用于直观展示运动规律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课堂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维持纪律。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案例分析题和实验设计题,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课堂管理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1一、说课程序:本说课课件包括以下步骤,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下面具体展开各个步骤。
设计理念结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课改精神和本框题具体内容,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理念,通过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结合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教材内容1、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2、两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一个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及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具体事例归纳哲学概念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辨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重难点突破A设计活动之一:百家争鸣坐而论道1、解决重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2、活动内容:辨析观点明确关系观点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观点二: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观点三: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观点四: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3、设计意图:回归教材,形成讨论,突破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重点内容。
B设计活动之二:精彩辩论明辨是非1、解决难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设计活动:展开论争突破难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观点:人不能两次踏入通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观点:人不仅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认识简单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并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按照规律处理问题,做到按规律办事。
活动准备:(1)按学生人数分为四大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展示,做到民主集中的进行本次活动。
(2)角度定位:组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长——活动的参与者、小结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活动主题:认识简单的运动第一步谈谈我知道的运动提示: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
而这一个知识点就为我们本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学们可以以学习中所学到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作为我们探究活动的相关题材,通过我们的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将运动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应结合以下题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问题1:我所知道的运动是。
(归纳出运动的基本形式)问题2:运动是什么东西在动?物质不动行吗?(探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3: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动,对吗?为什么?(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知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真正意思,进一步来落实课标要求。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第四课主要是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第四课第二框上接第一框的物质概念,下接第五课意识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和本课第一框已经初步了解“物质”的概念,本框内容看似简单,却比较抽象,学习时需要认真仔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①通过自主预习,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②通过互动探究,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通过互动探究,懂得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通过学习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增强在实践中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2、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懂得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反对避免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公共参与: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增强在实践中认识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实践。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知识补充属性、特性、根本属性知识准备: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教学过程【导入】展示PPT“今天你运动了吗?”设计意图:学生的运动多半指的是“机械运动”,由此用“生活中的运动”和“哲学上运动”的不同导入本课。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
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
(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本框教学中心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课件

性 质
普遍性
下面各项是不是规律,为什么? 下面各项是不是规律,为什么?
①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喜鹊叫喜, ②苹果落地 ③价值规律 ④万有引力 种瓜得瓜, 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 ⑦守株待兔 ⑧ 红灯停 绿灯行
由于全球天气暖化, 由于全球天气暖化,北极 格陵兰地区的冰川将以每天 40米的速度融化,喜马拉雅 米的速度融化, 米的速度融化 山的冰川极有可能将在35年 山的冰川极有可能将在 年 内消失。 内消失。 过去100多年中,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已经 多年中, 过去 多年中 缩小了。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缩小了。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低地受 淹没,全球很多地区出现洪水、台风、海啸、 淹没,全球很多地区出现洪水、台风、海啸、 地震等灾害性天气。 地震等灾害性天气。这一切都是忽视了生态 平衡规律导致的苦果。 平衡规律导致的苦果。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如此荒唐?
BACK
3、规律 、
定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
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规律是客观的, 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意志为转移的,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 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归纳: 归纳: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无能为力的 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2.小组合作,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a.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b.我们如何运用规律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每组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观点阐述和结论,字数不限。
3.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对现实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关注欲望。然而,由于运动与规律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可能对运动与规律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提示: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旨在检验学生对运动与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运动与规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提示:可以选择科普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关注运动与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5.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观察并记录运动与规律在展品中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与规律的概念及其关系。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运动与规律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运动与规律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分析以下案例:为什么夏天会下雨,冬天会下雪?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教学设计2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种观点:
①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图片展示:水污染、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空气污染
思考:人类如何拯救自己的命运?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三、课堂总结。
说课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种瓜得瓜等,并加以讨论。
由学生分析并归纳出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八、说教学过程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思考: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
低处引到高处,灌溉农田;人们可以克服地球引力,把神 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认识了生物变化规律,就能自觉地 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这些是否说明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 规律?
二、说教学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任务
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第二,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规律 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第三,通过学习,学生学会在运动中认识和掌握规律。 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按 规律办事。
(四)布置作业(4分钟)
九、说教学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对本节课上的情况,由各位老师或评委给予评 价,另外,教师自身的评价(即教学反思)也尤为重 要,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 面进行反思总结。 (2)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我将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 突破难点以及结合学生自身的差异性进行,主要采用 以下几个方法来评价: 观察评价法;专题作业法;知识综合评价法。
2、能力目标
通过现实事物的分析,学生能够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 观。
四、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上一课中,学生学习了自然界 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内容,这些为本 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 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 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 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些都 为本框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中政治第4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在强调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课题的主要内容通过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
第一条通过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括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这条线索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条通过分析规律,得出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
二、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及人与规律的关系2、能力层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突破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惠能的观点和刻舟求剑的错误之处,有学生归纳解决。
•规律是客观的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我们可以把神州飞船准确地送上太空等事例来完成。
2、教学难点•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突破方法:通过探究诡辩家欧布里德的小故事以及芝诺的“飞矢不动”的观点等来突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刻舟求剑》的故事。
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学完本课知识,你就会得到答案。
——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含义:让学生列举通过学习、生活实践了解到的运动方式,由老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运动的含义。
静止的含义: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静止的事例,由学生归纳出静止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通过多媒体介绍惠能以及他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提出问题: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2)展示刻舟求剑图片提出问题: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再由学生归纳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教学设计1: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运动的含义;(2)静止的含义;(3)规律的含义;(4)运动是有规律的;(5)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分析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在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2)准确把握规律的含义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教学方法】:(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3)使用多媒体(主要是电脑)辅助教学课前体验:播放歌曲《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播放视频《天宫一号发射》导入新课2011年9月30日,我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请看大屏幕。
现在,在距离我们300多公里的轨道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在有规律的高速运动着,我们这一节课就围绕天宫一号来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展示课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板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天宫一号,感受天宫一号的各项运动。
天宫升空,举国欢腾,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的强盛备感骄傲,当然,航天事业的辉煌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共同看一组材料。
4.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及反思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反对否认运动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否认静止的诡辩论。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虽然能感受到物质的运动,但是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运动的含义。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犯怎样的错误4.规律的含义及特性5.规律的客观性对于我们的要求导入:歌曲《山不转水转》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新授:【探究一】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1、哲学上的运动是什么意思?2、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3、世界上有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4、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总结:(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总之,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课件显示:惠能的观点;刻舟求剑的故事。
1、刻舟求剑2、《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提问: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惠能的观点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刻舟求剑者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这两个观点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都是错误的。
(3)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综上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

【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教材分析《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三、教学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开始今天的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
本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说学情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从思想上坚信世界是物质的,对哲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且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对于运动与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和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理解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及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难点】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我将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合作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就到了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我将采用谈话法导入。
课前提问学生:最近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能决定天气的变化吗?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到天气的变化属于自然现象,属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4课的第2框的内容。
通过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的学习,学生们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框主要讲授物质的运动规律问题,教材共设计了两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运动是有规律的。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对学习下一框另一哲学概念“意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和运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这一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于把握运动、静止、规律三者的概念。
这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于理解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
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我设计以提问物质世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我们的新课。
2、讲授新课:本堂课主要的知识点是两个关系、三个概念。
我将通过视频《刻舟求剑》和慧能的论述这两个事例来讲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再通过教材上的案例以及另一个材料来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静止和规律这三个概念我主要通过讲解和举例来说明。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课堂做题来巩固所讲的知识点。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