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病理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病害基础PPT课件

植物病害基础PPT课件
培条件等。由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侵染性病害、非 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2) 生物病原: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病原物有真菌 、细菌、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 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也称传染性病害。
知识准备
一、 植物病害概述 4.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1) 病原物的致病性 ① 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
知识准备
一、 植物病害概述 4.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2)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① 植物抗病性的表现:免疫、抗病、耐病、感病。 ② 植物抗病性的类型:分为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③ 植物抗病的机制:包括避病、抗侵入、抗扩展。 5. 菌及其病害特点 1. 真菌的一般性状 (1) 营养体:真菌的营养体为菌丝体,菌丝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在生长发
育后期可形成菌核、菌索、子座等特殊结构。 (2) 繁殖体:真菌的繁殖体为子实体。子实体中的孢子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
子”。真菌的无性孢子有芽孢子、粉孢子、厚壁孢子、分生孢子、游动孢子和孢囊 孢子六种,其中最常见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子囊孢 子、接合孢子和担孢子四种。
知识准备
二、 植物病原真菌及其病害特点 1. 真菌的一般性状 (3) 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
3. 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会制作植物病原菌玻片。 4.了解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非生物病原的基本知识,能够初步 识别这三类病害。
知识准备
一、 植物病害概述 1.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由于不良环境条件(旱、涝、严寒、酷暑等)或其他生物(微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得水份的部位表现出缺水、枯死。
青枯
青枯 花生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茄黄萎
香蕉枯萎病
5. 畸形(malformation)
由于组织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称为畸 形,如徒长、矮缩、丛生、瘤肿、丛枝、发根、卷叶、蕨叶、 花变叶等。
➢ 增大:局部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不增加;如线虫引起的虫瘿。 ➢ 增生: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 迅速增多,使局部
烟草花叶病
柑橘黄龙病
黄化(yellowing)
叶片部分或全部 均匀褪绿、变黄, 或呈其它颜色。
玉米条斑病
条纹
嫩茎、果实和叶片 上表现出褪绿,间 杂其他颜色或枯死 的条斑。
白化
2. 坏死(necrosis)
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但细胞或组织的轮廓还在。
➢ 叶斑:轮斑、环斑、角斑、圆斑、条斑等
❖ 病原物在病部形成的病征主要有7种类型。
病征类型-锈状物
白锈
芥菜白锈病

梨锈病
病征类型-粉状物
小麦白白粉粉病
小麦黑黑粉穗病
病征类型-霉状物
葡萄霜霉病
绵霉
病征类型-霉状物
青霉
柑橘青霉病绿霉
番茄灰霉病
病征类型-点状物
病征类型-粒状物
菌核
病征类型-索状物
菌索
病征类型-菌脓
缢出含菌体的液滴
三、植物病害症状表现的复杂性
➢ 不同阶段或不同抗性品种上出现不同类型症状。
TMV:侵染多种植物表现花叶症状 心叶烟、苋色藜表现枯斑
➢ 不同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
稻瘟病:潮湿白点型、适宜急性型、 干旱慢性型。
➢ 综合症(syndrome):在一种植物上同时或先 后表现两种不同类型症状。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植物病理学: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碎色郁金香
两个基本要素
植物 ( Plant)
一对矛盾
致病因素(病原, pathogen )
宏观:植物、病原、时空环境、人
微观:植物细胞环境(细胞生态)、非生物病因病或原生物与
环境生物细胞环境(细胞生态)、分子环境(分子生态)、人
两类植物病害
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部位、形状、称病害名称。
➢ 叶枯:大面积枯死。 ➢ 疮痂:木栓化、粗糙、浅。 ➢ 溃疡:坏死或腐烂、木栓化、面积大、深。 ➢ 立枯和猝倒:幼苗基死。 ➢ 穿孔、落叶和落果:形成离层。
叶斑(lesion)
叶枯(leaf blight)
水稻白叶枯病
疮痂(scab)
柑橘疮痂病
溃疡(canker)
柑橘溃疡病
能否从一个植物传染给另一个植物
生物因素
1. 菌物(真菌、卵菌和原生生物) 2. 原核生物(细菌) 3. 病毒和类病毒 4. 线虫 5. 寄生性植物
病原物
非生物因素
化学和物理因素
植物营养元素失调、农化品药害、环境污染 等 植物生产的物理条件:温、光、水、气等不适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symptom)
得水份的部位表现出缺水、枯死。
青枯
青枯 花生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茄黄萎
香蕉枯萎病
5. 畸形(malformation)
由于组织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称为畸 形,如徒长、矮缩、丛生、瘤肿、丛枝、发根、卷叶、蕨叶、 花变叶等。
➢ 增大:局部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不增加;如线虫引起的虫瘿。 ➢ 增生: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 迅速增多,使局部
第二章 植物病害与植物病害症状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蔬菜的软腐病。
• 根据腐烂发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 花腐、种腐。
第37页/共103页
桃褐腐病
第38页/共103页
苹果炭疽病 苹果轮纹病
第39页/共103页
大白菜软腐病
第40页/共103页
菠萝黑腐病 第41页/共103页
流胶
第42页/共103页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4)萎蔫(wilt)
• 立枯:幼苗茎基部枯死,倒伏或不倒伏。
• 猝倒:
第28页/共103页
花生黑斑病、褐斑病
第29页/共103页
烟草霜霉病
第30页/共103页
黄瓜霜霉病
第31页/共103页
玉米纹枯病 第32页/共103页
大葱紫斑病 第33页/共103页
梨树黑星病 第34页/共103页
柑橘溃疡病
第35页/共103页
第8页/共103页
二、植物病害的特征
2 具有经济学观念
上面是生理学、生物学观点下的病害特征,但并非 凡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的都称之为病害,还必须从经 济学观点认识病害。 • 从植物病害的定义不难看出,对人类而言,所谓病害 需要造成一定经济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其病理变化过 程的结果只有当造成人类所需产品的产量下降或品质 降低时,才称其为病害。 • 如果这种病变过程的结果对人类没有损失,甚至对人 有益,也不包括在植物病害研究范畴。如茭白黑粉病、 韭黄、蒜黄、郁金香花叶病(病毒所致)等; • 当然,从植物本身而言,病害概念不应加进经济学观 点。
• 矮化(stunt)、矮缩(dwarf):缺素、病毒;玉米粗缩病; • 丛生、丛枝:泡桐丛枝病; • 器官变态:谷子白发病,枣疯病;花变叶; • 卷叶、蕨叶、扁枝:国槐带化病; • 徒长:水稻恶苗病; • 肿瘤:葡萄根癌病,大白菜根肿病等。

《植物病理学》课件

《植物病理学》课件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 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 植物的抗病性。
化学防治方法
选择合适的药剂
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 的农药。
合理使用药剂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配制和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 用或滥用。
注意安全间隔期
在采收前应确保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已过,避免农产品 残留农药。
生物防治方法
特点
不同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不同的症状和特点,例如病 毒病害通常表现为花叶、畸形等症状,真菌病害则表现为腐 烂、长霉等症状。同时,不同植物对同一病原物的反应也可 能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病性。
03
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与 特征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
主要有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等。
植物病原真菌的特征
具有菌丝和孢子,能够侵染植物引起病害,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 亡。
常见植物病原真菌
如霜霉病、锈病、白粉病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病原细菌的种类
01
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植物病原细菌的特征
02
具有细胞壁和鞭毛,通过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植物,引起病害

常见植物病原细菌
因、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植物病害的分类与识别
植物病害的分类
按照病原物分类
根据病原物的不同,将植物病害 分为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真菌
病害等。
按照症状分类
根据症状的不同,将植物病害分为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等类型。
按照传播方式分类
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将植物病害 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 害等。

植物病理学ppt

植物病理学ppt

植物病理学
简介:
•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及预防植物病害的科学,它以分类植物病原体, 探索病原体的感染机理,研究病原体的传播机理,以及发展防治 措施等为主要内容。植物病理学是植物病害的研究,通过研究营 养、生理、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多种科学方法,具体分析植 物病原病害的致病机理,查明植物的病原因,防治植物病害,提 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 I.植物病理学概述
内容: 1.定义 2.研究内容 3.病害预防 II.植物病原体 1.病原体定义 2.病原体分类 3.病原体分布
III.植物病害 1.病害发生机制 2.病害表现 3.病害预防 IV.植物病理学研究 1.病原体感染机制 2.病原体传播机制 3.防治措施
结论:
•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的一门重要科 学学科。植物病理学需要综合运用植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 原学、数量生态学等科学。它是以研究病原体为主,以分类植物 病原体、探索病原体பைடு நூலகம்感染机制、研究病原体的传播机制以及发 展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病理学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1 ()ppt课件

病理学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1 ()ppt课件

1 植物病原真菌

1.1.2 真菌的繁殖体
少数低等真菌的整个营养体变为繁殖器官, 大多数真菌是以一部分菌丝体分化为繁殖器官, 其余仍保持营养体状态,形成的繁殖体叫子实体。 繁殖方式主要是产生大量的孢子。 孢子:由真菌母体分离出来的一个单独的新个 体。(植物的种子)


1 植物病原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的5种有性孢子
(1)休眠孢子囊: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形成 (2)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结合而成 (3)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结合而成 (4)担孢子:由“+”“-”菌丝结合后形成, 产生在担子上的外生孢子 (5)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结合而成, 产生在子囊内的内生孢子


有害真菌:
人:皮肤病 植物: 植物病害 产生毒素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成为真菌病害。80% 以上的侵染性病害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1 植物病原真菌




1.1 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1.2 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1.3 真菌的分类 1.4 真菌的命名 1.5 真菌的危害特点 1.6 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由 两个能动的同 型配子结合而成
同型配子结合
质配
核配 休眠孢子囊 减数分裂 (萌发前)
(2)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结合而成 大型配子囊 × 小型配子囊 (藏卵器) (雄器) 质配
藏卵器
核配
雄器
卵孢子
减数分裂(萌发前)
(3)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结合而成 同型配子囊结合 质配 核配 接合孢子 减数分裂 (萌发前)
1 植物病原真菌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ot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O。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 (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H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害的定义:如果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遭遇到了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或其他的病院生物的侵染,会使植物体内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使其在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同时在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病态),是作物产量下降,质量劣变,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之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原因1、植物病害的病原(1)非生物病原:植物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包括不适宜的化学和物理的环境因素,如营养物质的缺失,水份的多少,温湿度,PH直,药害,光照不足等;非生物病原能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病原早成的植物发病的也叫非侵染性或生理性病害。

发病原因:植物和不利环境条件二方面。

(2)生物性病原:包括一些寄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侵染性病害:由以上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病害可以互相传染也叫传染性或侵染性病害。

发病原因:寄主、环境条件、病原物、三方面。

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寄生物:一种生物寄生在其他活的生物体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这种生物叫寄生物。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病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植物。

2、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1、人为的远距离调运带病菌木和种子,种植不适合当地的作物和品种。

2、大面积的高浓度使用化学农药环境污染。

3、大面积种植单一化的作物品种。

4、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高氮肥的使用。

5、只重视产量和品质而忽视了作物的高抗性。

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症状:植物生病后,体内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体外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现象。

如变色坏死腐烂等。

病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发病部位形成的特征。

如粒状物、粉状物、丝状物等。

任何的病害一般都有明显的病状,不一定都有病症,病症一般都是在发病中后期才表先出来。

病状类型:1、变色,植物发病后,体内叶绿素被破坏或受抑制而使植物局部或全部株失去绿色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颜色称为变色。

【全株性,黄化(类病原体);局部性,花叶(病原)】2、坏死,植物受病后,细胞组织受破坏而死亡。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ppt课件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ppt课件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正常生长
干旱缺水(“引原”)导致 三角梅叶片萎焉wilting(症状)
萎 焉 wil t的 本 质 是 什 么 ?
2019/6/19
7
木质部运输
xylem systemic
叶片萎焉的本质是由于 木质部水分向上输导不 足,使叶片失水,导致 叶片萎垂
organisms and un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2. 病害的本质:植物生理功能障碍physiological
malfunction
3. 病害的后果:出现症状并造成损害symptoms and
impairment
2019/6/19
1155
植物病害的概念
束。
其它等等。
2019/6/19
20
一些植物病原物的形态 和相对于一个植物细胞 的大小之图示。在有细胞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i.e., the transmissible biotic
(living) agents that can cause disease and are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pathogens, usually cause disease by disturbing
全面观察病害的症状 萎焉和维管束变色等症状。
通过症状测量调查,掌握植物发病的程度。
2019/6/19
14
植物病害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disease in plants
key words:the cause, the nature, the effect 1. 病害的引原:致病微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pathogenic micr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症状的复杂性
症状是一定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和寄主相互作用的最后表现,具有一定 的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为此,症状是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 于植物病害是复杂的大系统,环境条件多变,植物种类和病原物种类多, 增加了症状的复杂性。
(1)不同生育期、不同环境条件症状不同; 如:谷子白发病,第一烂芽、幼苗和3-4叶片灰白;
2 具有经济观念
上面所说的是生理学、生物学观点下的病害 概念,但并非凡是具有病理变化过程的都称 之为病害,还必须从经济观点认识病害。
定义中不难看出,对人类而言,所谓病害需 要造成一定经济上的损失,也就是说其病理 变化过程的结果只有当造成人所需产品的产 量下降和品质降低时,才称其为病害。
如果这种病变过程其结果对人没有损失,甚 至对人有益,也不包括在我们植物病害研究 范畴。如茭白黑粉病、韭黄、蒜黄、郁金香 花叶病(病毒所致)等;
二、植物病害及其病因分析
1 病原: (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中主要是寄生于高等植物的
多种真菌、病毒(类病毒)、细菌、植原体、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它们是寄生物,也是病原物。涉及 整个生物界,如: 动物界:线虫、原虫; 植物界:槲寄生、桑寄生、菟丝子、列当等寄生性种 子植物; 菌物界:真菌(5个亚门); 原生生物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 病毒界:病毒、类病毒;
或特征。
症状是植物病害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了 解植物病害症状类型,掌握主要病害的典 型症状,是进行病害初步诊断的重要一环。
1 病状类型
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即病状,可归纳为五大类型; (1)变色(discolour):植物被侵染后,细胞色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表观颜色
变化。细胞并没死亡。 变色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为果实和花上。甚至全株。 常见变色有两种。 A 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黄化、白化、红化、银叶等; • 褪绿:叶绿素减少,叶片均匀变浅绿色;例:缺N,盐碱危害; • 黄化:叶绿素减少,叶黄素增多,叶片变黄;例:小麦黄矮病—— 桔黄色;苹果黄叶病,缺Fe。 • 红叶:花青素增多。例:小麦红矮病,桃红叶病(病毒病) • 银叶:叶片变成银灰色,且表皮与叶肉分离;例:苹果银叶病; • 白化:呈白色;例:玉米缺Z的白苗; B 不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花叶; • 花叶:叶肉色泽浓淡不均,呈斑驳状;例:马铃薯花叶病;苹果花 叶病(病毒病) • 条斑、条纹:例,水稻普通矮缩病——叶脉平行条状; • 明脉:主脉、支脉呈透明状,叶肉呈绿色;如苹果花叶病;
小麦赤霉病:南方,菌源大量存在,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 异不明显,病害发生主要决定于扬花——糊熟期的降雨。
4 人对病害流行的干预作用(病四角关系) 70年代初,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是因大面积种 植单一的不抗T小种的玉米品种所致,导致病害大 发生,损失惨重。
人的经济、社会、商业、文化交流等活动,携带传 播病害的事例屡见不鲜,如:
A 干腐:水分及时散失、组织干缩,例玉米干腐病; B 湿腐:水分不能及时散失,苹果腐烂病,棉花烂铃病; C 软腐:中胶层先受到破坏,细胞离析后再分解,如瓜、果、
蔬菜的软腐病;
根据腐烂发生的部位,又可分为根腐、茎腐、果腐、花腐、 种腐;
(4)萎蔫(wilt):
植物根茎维管束受到破坏,而皮层组织完好, 出现由于水分供应不及,不可呢的凋萎现象。
3 环境条件:
有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寄主、病原物、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病害三角)。但对某一些或某种植物病害而言, 三者不是等同的,有主次之分,要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
如小麦条锈病发生条件:大面积单一的感病小麦品种;
适宜的环境条件(北京地区4月上中~5月上的降雨); 越冬菌源(或大区流行的越冬菌源);
(生理病变)
↓ 细胞、组织结构异常
(组织病变)
↓ 器官和外部形态异常
(形态病变)
例如:水稻稻瘟病,叶片症状为;
病原物侵染后,先是生理生化失调 (呼吸、蒸腾加强,产生植保素、PR 蛋白),侵染点周围叶绿素急剧减少 (生理病变)→细胞、叶肉组织受害 逐渐死亡(组织病变)→叶表出现褪 绿变黄变褐的枯斑(形态病变)
(2)坏死(necrosis): 寄主植物细胞、组织死亡,但仍保持原有形状。受害部位不 同,表现不同。一般颜色变褐或后期变灰白色,病斑形状有 多种。
A 各种斑点(spot): 角斑,如棉花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霜霉病; 条斑:玉米大斑病(条斑,呈梭形) 网斑:
圆斑、轮班:番茄早疫病;苹果圆斑病;烟草环斑病;柿 子圆斑病;
二、植物病害的特征
从植物病害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 作为一种病害必须具备下列特征:
1 具有病理变化过程
植物病害有一个病理变化过程(病 理程序,简称病程),而且这个过 程是动态连续的变化过程,大致如 下:
环境条件的有害作用 (不良的环境条件,其他生物的侵袭)
↓ 植物新陈代谢受到干扰,出现紊乱,生理生化功能失调
根病、叶病、果病、花病、种子病害等;说明发 病的共同部位,有由于诊断;
5 根据病害传播方式分:
气传病害、土传病害、雨传病害、虫传病害等; 便于制定防治策略;
6 根据寄主植物种类分:
大田作物病害(小麦病害、水稻病害等)、果树 病害、林木病害、花卉病害、草坪草病害、药用 植物病害、水生植物病害等;便于了解某一种寄 主植物的病害情况;
对于非侵染性病害来讲,由于各种植物对环 境条件的反应不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只有那些对不利环境因素较敏感的植物才会 生病,因此,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原因是两 方面的,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对这些因 素的反应。
2 感病寄主:
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品系或个体间 对病害的表现不一,其发病程度、轻 重也就不一。只有那些感病寄主植物 在大面积种植下,病害才会大流行。
不抽心叶,不能正常展开,象一杆枪,呈白色——枪谷、白尖。 心叶破裂呈丝状——白发; 抽穗畸形,小花内外颖卷曲——刺猬头; 苹果锈果病:锈果型 花脸型: 混合型:
(2)同症、异症: 同症:不同病原物引起相同的症Biblioteka ;如黄叶病(缺Fe,病毒);桃穿孔
病(细菌性、褐斑穿孔、霉斑穿孔)
异症:同一病原物引起不同的症状:如苹果——桧柏锈病; (3)潜伏侵染、隐症:
甘薯黑斑病,日本侵华传来;
澳大利亚的小麦条锈病;
苹果黑星病,接穗传播等;
品种的引进、调运等,如水稻白叶枯病的北移;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
症状(symptom):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包括 病状和病征。
病状: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sign):病原物在感病植物病部所形成的结构
综上所述,病害的实质:
1 有害环境因素(生物的和非生 物的)的作用;
2 动态连续的病理变化过程; 3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二节 植物病害形成的原因
一、几个专业术语: 1 病原(因)(Cause of Disease):引起植 物生病的直接原因。 2 寄生物(parasite):以寄生方式为生活的生 物,或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3 寄主(Host):被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 4 病原物(Pathogen):引起植物病害的生 物的统称。 5 病原菌:真菌、细菌生物性病原物称之为。
可见,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并不都是构成病 害的原因,只有那些能引起植物生理程序正常 功能失常,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的,且过 程是动态连续的时,才能称其为病害,可以说 病害是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其后果。
显然,单纯的机械损伤,冰雹、鸟兽取食、虫 伤等都不列入病害之中,因为他们对植物的损 害是瞬间完成的,没有病理变化过程,这是病 害与伤害的本质区别。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
(Concept of plant disease)
定义中需要指出的是:
1 环境因素包括:(1)非生物性因素:指极端温度, 水分、营养失调,有害气体等;(2)生物因素:各种 生物性病原物;
2 正常与失常,健康与病态:这都是相对而言,是边界 模糊的概念,但其核心的明确的。由于植物在自然界 生活过程中,对外界各种环境的干扰,具有一定的自 我适应和调节作用(符合事物自组织理论),但当某 一因素或某些因素的干扰有害作用超出自调节的范围 就引起发病。
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及其区别。病害三角 和病害四面体 植物病害的分类。
玉 米 矮 花 叶 病
潜伏侵染:有些病害侵染后不表现明显症状,苹果腐烂病;
隐症:有些病毒病害的症状因高温而消失的现象。(带毒者、体);
(4)复合侵染 多种病原物同时侵染同一寄主植物的现象。如TMV、PVX混合侵染 番茄,造成褐色条斑。生物性病原与非生物性病原混合侵染。
三、植物病害的分类
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作用 和目的意义。主要有6种: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能够传染,因 此,将这类病害称作侵染性病害,或 传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如小麦 条锈病、烟草花叶病、白菜软腐病、 泡桐丛枝病、大豆根节线虫病和菟丝 子害等;
(2) 非生物因素: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量、 温度失调、水分失调、盐碱和有毒物质或有害 气体、光照过强或过弱等;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因 此,将这类病害称作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 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B:枯斑: 穿孔:桃细菌性穿孔病,桃褐斑穿孔病;
叶枯:日灼病; 稍枯:嫩芽枯死; 立枯:幼苗茎基部枯死,倒伏或不倒伏; 猝倒:
(3)腐烂(rot): 寄主组织坏死,分解、腐败,根、茎、叶、花、果均可发生, 尤其是幼嫩多汁的组织更易发生;
腐败常伴有气味,有的还有流胶产生;
腐烂又分:
枯萎:发展较慢,轻者萎蔫,重者枯死, 例棉花黄、枯萎病;
青枯:迅速凋萎死亡,而叶色仍呈绿色;
如茄子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等;
(5)畸形(malformation): 寄主细胞、组织受到抑制,或促进增长,局部或全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