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材分类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 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 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羁旅愁思 思念亲友 征人思乡 闺中怀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轼 《江城子》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除夕;重阳
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秋风、浮云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 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 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 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 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借孤桐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 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5、手法分析: (2)环境烘托
咏物诗特点归纳: 1、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 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 。 或赞美高洁品性;或发 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 、秋士迟暮的感受;或讽刺否定某类物 (的行径)等。
3、从整体构思看,运用 托物言志、象征 的 表现手法,常用 比喻、拟人、对比 等修 辞手法。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
•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
• 飘泊在外的游子 • 长年征战的将士 • 独守闺中的离妇
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 题材分类
• • • • • •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托物言志诗 3、田园山水诗 4、赠友送别诗 5、咏史怀古诗 6、边塞征战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 好和情趣。
对春天的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喜爱之情
——王维《山居秋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田园居》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 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 夏蝉。 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 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
鉴赏步骤点拨:
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 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奥妙。
•
问: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 叫声?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周末作业:
1、阅读《复活》、《论语》前4篇 2、阅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 圣”》之长安十年(P2-P10)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山水田园诗相关常识: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 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 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 于晋代陶渊明。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鉴赏方法明确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 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因例说法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 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 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 自身特点: (正面描写) 而此志不渝。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3、作者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