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索周边部的背侧份。 背核 小脑下脚 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前束:位于外侧索周边部的腹侧份。 腰骶膨大处Ⅴ~VII层的外侧部
小脑上脚 小脑皮质 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
感觉和触、压觉。
脊髓丘脑束
➢ 位置: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 功能: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
马尾:
腰骶尾部的脊N根,
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
行,在脊髓圆锥下方
围绕终丝形成马尾。
马尾
终丝
马尾的临床意义:
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 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腰椎穿刺: L3,4 (或L4,5)
蛛网膜下隙穿刺抽取脑脊液 硬膜外麻醉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4 C5-8,T1-4
T5-8 T9-12 L1-5 S1-5,C0
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长42~45cm
上端:平枕骨大孔 下端:平L1下缘(成人)
(儿童L2,新生儿 L3)
脊髓外形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 终丝:软脊膜形成,止于 尾骨,固定脊髓。
脊髓圆锥 终丝
脊髓外形
颈 膨 大:C4~T1 2膨大
腰骶膨大:L1~S3 膨大的形成与四肢的出现有关, 膨大的发展与四肢的发展相适应。
脊髓丘脑束
➢ 起点、止点:
脊髓灰质Ⅰ 白质前连合 和Ⅳ~Ⅶ层 上升1~2节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止于背侧丘脑




脊髓丘脑束
位置
外侧索的前半和前索
功能
①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痛、温觉。
②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粗触觉、压觉。
脊髓丘脑(侧)束损伤
损伤节段下1~2节段平面以下 的对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
目的要求(脊髓P281)
1、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2、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前角、侧角、后角重要核团的位置与功能。 (2)白质
薄束与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 位置与功能。
思考题
1.椎骨的一般形态?(P13) 2.椎间盘?(P41)
椎间盘 椎间盘脱出症
椎间盘脱出症
脊髓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王聚信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后角
中间带
侧角
前角
前角(柱)
脊髓灰质
后角(柱) 中间带:侧角(柱)T1~L3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脊髓白质分3个索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后索
网状结构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前索
中央管
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 含脑脊液,向上通第四脑 室,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 大为终室。
颈 段 脊 髓
楔束 薄束
脊髓后索病变表现
病人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和 方向,运动时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 闭目难立征 闭目指鼻失误
精细触觉丧失:
不能辨别物体纹理粗细和两点距离
上半身(楔束) 传导来自同侧 下半身(薄束)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功能: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薄束和楔束
位置:位于后索内 组成: 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经后根 进入后索组成薄束和楔束。 T5以下→薄束,位于内侧 T4以上→楔束,位于外侧 功能: 传导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和楔束
功能: 传导同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精细触觉:物体纹理粗细和两点距离
楔束 薄束
前角内侧核 前角外侧核 中央灰质
脊髓灰质分10层(Rexed分层)
脊髓白质
脊髓白质由许多纤维束组成,可分为:
➢ 上行纤维束
脊髓→脑
➢ 下行纤维束
脑→脊髓前角、侧角
➢ 固有束
起止均在脊髓内
脊髓白质纤维束示意图
上行纤维(传导)束 (感觉传导束)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的核团
骶副交感核
在S2~S4节段,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发出纤维组成盆内脏神经。
前角运动N元包括:
前角
α运动N元 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纤维, 引起关节运动。
γ运动N元 支配梭内肌纤维, 与肌张力调节有关。
前角
与躯体运动有关
在颈、腰骶膨大处,
前角运动神经元分2群
前角内侧核 支配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 支配四肢肌
损伤: 骨骼肌弛缓性瘫痪,表现为 运动丧失,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腱反射消失。
脊髓的核团
脊髓前角损伤
例: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所支 配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表现为 运动丧失,肌肉萎缩,肌张力低 下,腱反射消失。无感觉异常。
左侧腰髓前角损伤,左下肢迟缓性瘫痪.
小结
1.后角:与躯体感觉有关 2.侧角:与内脏活动有关
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 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3.前角:与躯体运动有关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脊髓灰质各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层 Ⅰ Ⅱ Ⅲ、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1950年Rexed将猫脊髓灰质分为10层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 后角基底部
中间带:胸核 中间内源自文库核 中间外侧核 骶副交感核 前角基底部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袋鼠

蛇 长臂猿
脊髓表面有6条纵沟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
后正中沟
前正中裂
后中间沟
后中间沟:在颈髓和胸髓上部 是薄束和楔束的分界标志。
后中间沟
脊髓节段
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处即是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分31个节段: C8、 T12、 L5 、S5、 Co1
下行纤维(传导)束
(运动传导束)
皮质脊髓前束 锥 体
皮质脊髓侧束 系
内侧纵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锥 体


前庭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位置 外侧索、前索
40岁以上常闭塞。
后角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胸核(背核)
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与躯体感觉有关
脊髓的核团
后角
胸核(背核)
仅见于C8~L3节段, 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发出纤维组成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的核团
中间带
与内脏活动有关
中间外侧核 侧角(T1~L3)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与内脏运动有关
中间内侧核 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
对应椎骨
C1-4
-1
-2
-3
T10-12 L1
临床:判断脊髓损伤平面及手术定位
如:C3---C3 T3---T2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组成
白质
“H”
中央管
脊髓灰质断面呈“H” 形
C5
T2
T8
L1
L2
S2
S3
脊髓灰质断面呈“H”形
纵切面纵贯成柱,横切面突起称角
前角(柱) 后角(柱)
中间带:侧角(柱)T1~L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