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合集下载

肺炎总论(内科第七版)

肺炎总论(内科第七版)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 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肺炎球菌(40%)

革兰阴性杆菌(20%),其中最常见的是肺 炎克雷伯杆菌
21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 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
2、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3、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4
分 类
(一)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 (Cohn孔)→肺泡→肺段→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间质性肺炎 病理切片
14
间质性肺炎X片
15
间质性肺炎 CT片肺窗
16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5、其他病原体肺炎(立克次体、弓形体等)
6、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17
1、细菌性肺炎
最常见,占肺炎的80% (1)常见致病菌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球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等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0%):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 病原体 宿主因素:低γ球蛋白血症;粒细胞缺乏 症;脾切除;CD4T淋巴细胞减少等

支气管扩张教案(内科学 五年制 第七版 大学授课教案 呼吸内科)

支气管扩张教案(内科学 五年制 第七版 大学授课教案  呼吸内科)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2学时山东大学教案纸第 1 页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容易致细菌定植与气道重构。

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惟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脓痰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病因和发病机制】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两者相互影响,促使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和发展。

支气管扩张也可能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但较少见。

另有约30%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因未明,但通常弥漫性的支气管扩张发生于存在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的患者,如囊性纤维化、纤毛运动障碍和严重的a l-抗胰蛋白酶缺乏。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和免疫缺陷和罕见的气道结构异常也可引起弥漫性疾病,如气管支气管扩张(Mounier-Kuhn 综合征),软骨缺陷(Williams-Campbell综合征),以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常见疾病的少见并发症。

局灶性支气管扩张可源自未进行治疗的肺炎或阻塞,例如异物或肿瘤,外源性压迫或肺叶切除后解剖移位。

支气管扩张诱发因素见表。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2页所有这些疾病损伤了宿主气道清除机制和防御功能,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易于发生感染和炎症。

细菌反复感染可使充满炎性介质和病原菌黏稠液体的气道逐渐扩大、形成瘢痕和扭曲。

支气管壁由于水肿、炎症和新血管形成而变厚。

非结核分枝杆菌也导致患者支气管扩张。

周围间质组织和肺泡的破坏导致了纤维化、肺气肿,或二者兼有。

【病理】支气管扩张既可以是双侧多个肺叶的弥漫性病灶,也可以是1~2处的局限性病灶,多位于双肺下叶。

受损部位支气管的弹力组织、肌层和软骨等遭到破坏,管壁的正常张力丧失,管腔变形扩大,常合并存在纤毛细胞受损或消失,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增生,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终末支的扩张和吻合,形成血管瘤,导致反复出血。

肺炎疾病教学方案

肺炎疾病教学方案

肺炎疾病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肺炎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病因。

2. 掌握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了解肺炎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肺炎疾病概述- 定义:肺炎是指肺部炎症的通称,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

- 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 病因: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进入肺部引发炎症。

2. 临床表现- 症状: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 体征:肺部啰音、呼吸音减弱等。

- 严重症状:高热、持续咳嗽、呼吸衰竭等。

3.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史、接触史等。

- 体格检查:观察肺部啰音、呼吸音等。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痰培养等。

-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CT扫描等。

4.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菌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肺炎,选用抗病毒药物。

- 支持治疗:补液、吸氧、退热等。

- 并发症处理: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5. 预防和护理措施- 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 护理:注意休息,保持水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讲解肺炎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肺炎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分享心得。

4. 实践操作:安排临床实习,让学生参与肺炎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肺炎疾病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见解。

4. 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肺炎疾病相关教材、病例资料。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医学论坛等。

肺炎疾病教育教案

肺炎疾病教育教案

肺炎疾病教育教案I. 引言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们传授肺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该疾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措施。

通过教育的方式,我们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肺炎疾病的认知,减少患病风险,并为他们提供健康的生活指导。

II. 肺炎疾病概述A. 病因肺炎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等。

B. 症状肺炎疾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

感染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气促、咳痰带血等症状。

C. 传播途径肺炎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体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III. 预防措施A. 个人卫生1.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眼等部位之前。

2.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与患有肺炎疾病的人密切接触。

3.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B. 环境卫生1.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2. 清洁环境: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地面、桌面等接触面。

IV. 应对措施A. 就医1. 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肺炎疾病的症状,及时就医进行确诊。

2. 遵医嘱治疗: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服用抗生素等药物。

B. 个人防护1. 戴口罩:在与他人接触时,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

2. 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V. 结语通过本教育教案,学生们可以了解肺炎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份教案的传播,能够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肺炎疾病的认知,共同防控疾病的传播。

肺炎病症教育教案

肺炎病症教育教案

肺炎病症教育教案引言肺炎病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由冠状病毒引起。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炎病症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我们制定了这份肺炎病症教育教案。

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提供关于肺炎病症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教育公众,我们希望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保护社区的健康。

教学内容1. 肺炎病症简介- 了解肺炎病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了解不同类型的肺炎病症,包括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2. 肺炎病症的病因- 介绍肺炎病症的常见病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强调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3. 肺炎病症的症状- 列举肺炎病症常见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强调及时就医和与医生沟通的重要性。

4. 肺炎病症的传播途径- 介绍肺炎病症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等;-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5. 肺炎病症的预防措施- 详细介绍预防肺炎病症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接种疫苗等;- 强调社区的责任,加强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教学方法- 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图示,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 结合实际案例和生动的故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宣传册、海报、视频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鼓励学员参与讨论和提问,加强知识的传递和理解。

教学评估- 设计简单的问答题,以测试学员对肺炎病症知识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是否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收集学员的反馈和建议,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结论通过本教育教案,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肺炎病症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肺炎病症的传播,保护社区的健康。

大学肺炎教案

大学肺炎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肺炎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肺炎疫情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一、肺炎基础知识1. 肺炎的定义及分类2. 肺炎的传播途径3. 肺炎的症状及危害二、肺炎预防措施1. 个人卫生习惯2. 疫苗接种3. 日常防护措施4. 紧急情况处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肺炎疫情现状,引导学生关注肺炎问题。

2. 提问:同学们对肺炎有哪些了解?二、肺炎基础知识1. 教师讲解肺炎的定义及分类,让学生了解肺炎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肺炎的传播途径,强调飞沫传播的重要性。

3. 分析肺炎的症状及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肺炎的严重性。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如何预防肺炎?b. 面对肺炎疫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四、总结1. 教师总结肺炎基础知识,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高肺炎预防意识。

第二课时一、个人卫生习惯1. 教师讲解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肺炎的重要性。

2. 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

二、疫苗接种1. 教师介绍肺炎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

2. 讲解疫苗接种的益处,提高学生接种疫苗的意愿。

三、日常防护措施1. 教师讲解日常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等。

2. 强调外出时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四、紧急情况处理1. 教师讲解肺炎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法,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同学,共同应对肺炎疫情。

五、总结1. 教师总结肺炎健康教育课程,强调肺炎预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身肺炎防护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肺炎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肺炎预防措施的情况。

肺炎病教学查房教案

肺炎病教学查房教案

肺炎病教学查房教案介绍本教案针对肺炎病进行查房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知识,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处理肺炎患者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肺炎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2. 掌握肺炎的常见症状和体征;3. 学会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肺炎的诊断;4. 了解肺炎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5.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教学内容1. 肺炎病定义和病因- 肺炎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的肺炎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2. 肺炎的临床表现- 常见的肺炎症状和体征;- 特殊人群肺炎的特点。

3. 肺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在肺炎诊断中的作用;- 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4. 肺炎的治疗- 肺炎的治疗原则;- 常用的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方法。

5. 临床执业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肺炎病例,讨论诊断和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方式传授相关知识;2. 讨论: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3. 观摩: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临床科室,观摩真实病例;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肺炎临床实,实际操作与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理论知识考试;2. 学生诊断和治疗能力的评估;3. 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的表现评价;4. 师生互动交流的评估。

参考资料- 《内科学教程》- 《呼吸内科学》- 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论文以上是《肺炎病教学查房教案》的内容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肺炎病的相关知识和临床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肺炎教案讲稿

肺炎教案讲稿

doc肺炎教案、讲稿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题目、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教学小结、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间象主要内容:1、肺炎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分类;2、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3、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特点、病理改变;4.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与难点:肺炎的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重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难点媒体与教具:多媒体第1 页总3 页(首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分钟白细胞、中粒细胞、肺炎球菌肺炎实验室检查 3 及荧光PCR增高,可有核左移;痰涂片;痰培养;45分钟肺纹理增粗、浸润影或实变X标记抗体检查。

线影。

10分钟线X 、诊断和鉴别诊断4典型症状与体征和胸部确诊。

与肺结核、其他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及肺癌10分钟进行鉴别。

抗菌药物治疗,支持疗法,并发症的处、治疗5 10 理,治疗指南。

分钟第 2 页总 3 页(续页)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案总第3 页页3 (尾页)南昌大学医学院讲稿肺炎概述第一节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原学: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等。

2.感染途径:①空气吸入;②血行播散;③临近部位感染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3.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缺陷、劳累、淋雨、受凉等。

二、分类 1.解剖分类:①大叶性肺炎;②小叶性肺炎;③间质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①细菌性肺炎:最常见;②病毒性肺炎;③支原体肺炎;1 2.病因分类()4)化学性肺炎。

(推荐)肺炎教案

(推荐)肺炎教案

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面临新的挑战:⑴易患人群结构改变⑵病原体变迁⑶耐药菌株增加定义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在内的炎症。

病因: 感染, 免疫损伤, 理化因素, 药物, 过敏发病机制:1、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2、宿主因素(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人体免疫力) 受损,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分类:一、解剖分类二、病因分类三、患病环境分类分类: 解剖学分类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3、间质性肺炎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病原菌肺泡炎症肺段、肺叶的实质炎症特点:肺段、肺叶,不累及支气管病原体:多为肺炎球菌X 线:肺段、肺叶分布的均质性阴影,内可见支气管气道征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炎症特点:小叶性,累及支气管、肺泡病原体: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等X 线: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3、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泡壁特点: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呼吸道症状轻,体征少X 线:不规则索条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交织成网状分类:病因分类(一)细菌性肺炎(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三)病毒性肺炎(四)真菌性肺炎(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六)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分类:患病环境分类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依据:1咳嗽、咳痰,2发热,3体征4W B C,5X线常见病原体:肺炎球菌(50%)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表现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体征:早期:重症可有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发绀肺实变期:实变体征、湿啰音并发胸腔积液时:胸腔积液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确定肺炎诊断二、评估严重程度三、确定病原体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肺炎诊断一、诊断二、鉴别诊断1、肺结核2、肺癌3、急性肺脓肿4、肺血栓栓塞症4、非感染性肺部浸润1、肺结核:结核中毒症状,痰中可找到结核菌,X线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慢,可形成空洞,易肺内播散,抗结核治疗吸收慢,抗炎治疗无效。

内科护理肺炎教案模板范文

内科护理肺炎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内科护理肺炎二、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肺炎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了解肺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熟悉肺炎的预防知识。

2. 技能目标:(1)能够对肺炎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

(2)能够熟练进行肺炎患者的护理操作,如吸氧、给药、监测生命体征等。

(3)能够为肺炎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3.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1)介绍肺炎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提出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病情观察与评估(1)讲解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

(2)示范如何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

3. 护理措施(1)讲解肺炎患者的吸氧、给药、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操作。

(2)示范吸氧、给药、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操作。

第二课时:1. 护理操作(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护理操作。

(2)进行肺炎患者的护理操作训练,如吸氧、给药、监测生命体征等。

2. 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1)讲解肺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

(2)示范如何进行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3. 总结与反馈(1)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肺炎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吸氧、给药、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操作。

3. 训练法:学生进行肺炎患者的护理操作训练。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护理操作技能:评估学生掌握吸氧、给药、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操作的能力。

3. 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评价学生对肺炎患者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评估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肺炎疾病教学方案

肺炎疾病教学方案

肺炎疾病教学方案简介本教学方案旨在提供有关肺炎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应对这一流行病。

这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他们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肺炎疾病的影响。

目标- 了解肺炎疾病的定义和病因- 掌握肺炎疾病的传播途径- 掌握肺炎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并发症- 学习肺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内容1. 肺炎疾病的定义和病因- 介绍肺炎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肺炎疾病的病因,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2. 肺炎疾病的传播途径- 详细说明肺炎疾病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强调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个人防护措施的重要性3. 肺炎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并发症- 列举肺炎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介绍肺炎疾病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4. 肺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解释肺炎疾病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或虚拟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视频和图片展示: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评估方式- 测验:组织学生进行笔试或在线测验,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项目作业,如撰写肺炎疾病防控计划等- 口头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展示他们对肺炎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结论通过本教学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肺炎疾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

他们将具备预防和控制肺炎疾病的基本能力,为个人和社区的健康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4学时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肺炎概述面临新的挑战:⑴易患人群结构改变⑵病原体变迁⑶耐药菌株增加定义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在内的炎症。

病因: 感染, 免疫损伤, 理化因素, 药物, 过敏发病机制:1、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2、宿主因素(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人体免疫力) 受损,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分类:一、解剖分类二、病因分类三、患病环境分类分类: 解剖学分类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3、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病原菌肺泡炎症肺段、肺叶的实质炎症特点:肺段、肺叶,不累及支气管病原体:多为肺炎球菌X 线:肺段、肺叶分布的均质性阴影,内可见支气管气道征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炎症。

特点:小叶性,累及支气管、肺泡病原体: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等。

X 线: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3、间质性肺炎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泡壁特点: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呼吸道症状轻,体征少X 线:不规则索条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交织成网状分类:病因分类(一)细菌性肺炎(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三)病毒性肺炎(四)真菌性肺炎(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六)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分类:患病环境分类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依据:1 咳嗽、咳痰, 2 发热,3 体征4 WBC, 5 X线常见病原体:肺炎球菌(50%)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表现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体征:早期:重症可有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发绀肺实变期:实变体征、湿啰音特点:并发胸腔积液时:胸腔积液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确定肺炎诊断二、评估严重程度三、确定病原体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肺炎诊断一、诊断二、鉴别诊断1、肺结核2、肺癌3、急性肺脓肿4、肺血栓栓塞症4、非感染性肺部浸润肺结核:结核中毒症状,痰中可找到结核菌,X线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慢,可形成空洞,易肺内播散,抗结核治疗吸收慢,抗炎治疗无效。

肺癌⑴肺癌a、多数不发热或仅有低热b、白细胞不升高,痰中可找到癌细胞c、CT、MRI、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⑵伴发阻塞性肺炎时a、抗炎治疗后肿瘤明显,可见肿大淋巴结及肺不张b、炎症消退慢、同一部位反复出现c、痰、CT、MRI、纤支镜等急性肺脓肿:大量脓臭痰,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克雷白杆菌、厌氧菌,X线示脓腔和液平肺梗塞: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疾病,胸痛、咯血多见,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肺动脉造影、X线:区域性肺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严重程度三个主要因素:1、局部炎症程度2、肺部炎症的播散3、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危险因素:(一)病史年龄、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二)体征 R、P、BP、T、意识、肺外感染病灶(三)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1、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2、血气指标:PaO2 、PaO2/FiO2 、PaCO23、肝功:白蛋白4、肾功能:Cre、Bun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证据X线胸片重症肺炎:a、需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b、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1、意识障碍2、呼吸>30次/分3、 PaO2 <60mmHg、PaO2/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4、血压<90/60mmHg5、胸片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6、少尿:尿量<20ml /h,或<80ml /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确定病原体(一)痰液检查:(1)痰涂片:(2)痰培养:24-48h 确定病原体常规留痰方法:无菌生理盐水漱口2-3次后,咳出深部痰,即刻送检(2小时内)(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三)防污染毛刷(四)支气管肺泡灌洗(五)经皮细针抽吸非常规留标本方法治疗一、抗感染治疗——最主要环节经验治疗抗病原体治疗1、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2、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4、重症肺炎:(重拳出击)首选广谱抗菌药、足量、联合应用治疗—抗感染治疗常用抗菌药物(一)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泰能)美罗培南(美平)常用抗菌药物(二)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先锋Ⅳ)、头孢唑啉(先锋Ⅴ)、头孢拉定(先锋Ⅵ)、头孢羟氨苄(第二代)头孢呋辛(西力欣、力复乐)、头孢克罗(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复达欣、凯复定)(第四代)头孢吡肟(马斯平)常用抗菌药物(三)喹喏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莫希沙星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他佐巴坦(三氮甲基青霉烷砜)二、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评估1、有效2、无效原因病原体宿主因素误诊药物热预防增强体质减少危险因素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pueumococcal pneumonia定义1、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2、呈肺段或肺叶分布3、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病因:肺炎球菌特点:1、G+双球菌、有荚膜、86个血清型2、成人致病菌以第3型毒力最强3、不产生毒素4、荚膜侵袭肺组织5、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发病机制和病理诱因-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细菌进入下呼吸道-荚膜的侵袭-肺泡壁水肿、白细胞与红细胞渗出-经Cohn孔-(累及肺段或肺叶累及胸膜病理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一、诱因受寒、淋雨、醉酒、病毒感染二、典型临床表现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体征—肺实变体征: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临床表现全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有败血症时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并发感染性休克血压降低(收缩压〈 80 mmHg),四肢厥冷,多汗、发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可无体温上升,咳嗽、胸痛也可不突出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胸膜炎脓胸肺脓肿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 10-20×109/L NE 80%以上,核左移,中毒颗粒2、痰液检查:(1)痰涂片:G+带荚膜的双球菌(2)痰培养:24-48h 确定病原体(3)聚合酶链反应(PCR)注意留痰方法血培养和胸腔积液培养:抗菌药使用前作血培养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受累肺段、叶稍模糊典型实变期:可见均质性阴影,其内可见支气管气道征,病变限于肺叶或肺段,肋膈角可有少量积液。

消散期:阴影变淡,“假空洞”征,3-4周恢复正常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史2、典型的临床表现3、胸部X线片4、血常规5、痰细菌培养治疗一、抗菌药物治疗⒈原则:⑴立即用药⑵药物剂量⑶疗程:通常为14天或热退后3天⒉常规选择用药⑴首选青霉素G⑵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菌株感染者: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多重耐药菌株可用万古霉素二、支持疗法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吸氧2、不用阿司匹林等退热剂3、不用抑制呼吸镇静剂和强烈镇咳药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5、腹胀、鼓肠:腹部热敷和肛管排气肠梗阻、胃扩张:胃肠减压三、并发症处理脓胸:排脓引流,局部加用青毒素胸腔积液:随肺炎好转而吸收,不用特殊处理脑膜炎:鞘内注药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pneumonia定义1、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2、常发生于有基础疾病或原有支气管肺疾病者病因和发病机制:葡萄球菌-致病物质-(毒素与酶)-分凝固酶阳性(金葡菌)-球菌致病力强与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病理化脓、坏死呼吸道吸入支气管肺炎肺气囊肿气胸、脓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血源性感染多处肺实变、化脓、坏死,单个或多发肺脓肿临床表现症状:起病急、病情重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脓性痰痰带血丝或呈脓血状、粉红色乳状痰毒血症状明显体征;早期可无体征湿啰音肺实变体征气胸、脓气胸实验室及X线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大于15×109/L ,可达50×109/L2、X线:多样性、易变性①实变、空洞②小叶状浸润、液气囊腔诊断症状、体征、血常规、X线,病原学检查治疗①清除引流原发灶②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③MRSA:万古霉素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无细胞壁•呼吸道传播,可引起散发小流行•病原体存在于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致病性:可能为过敏反应病理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症状:起病缓、症状轻类似感冒的症状中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咳嗽,咳少量粘痰体征:咽充血肺部可无明显阳性体征儿童偶可并发中耳炎、颈淋巴结肿大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略高2、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大于1:323、血清支原体抗体: IgM IgG4、直接检查抗原: PCR诊断临床表现 X线表现及血清学检查治疗无细胞壁:青霉素、头孢菌素无效首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喹诺酮类亦可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可暴发或散发流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定义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死率高: 9.3%病原体SARS病毒,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发病机制和病理通过短距离飞沫,或接触污染物品传播。

病理: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肺水肿,透明膜形成,肺出血,明显的纤维增生。

临床表现症状:1、潜伏期2—10天,起病急2、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咳嗽、少痰、心悸、气促,甚至呼吸窘迫3、可伴有上感症状体征:肺部体征不明显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2、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氧酶可升高3、X线①早期可无异常②一周内逐渐出现间质性改变及片状阴影,2-3天波及一侧肺叶或两肺特点:病变进展迅速③后期:部分患者有纤维化改变4、病原诊断病毒分离、血清抗体诊断1、病史2、临床表现3、WBC X线4、SARS病原学检测治疗1、一般治疗2、抗病毒治疗3、糖皮质激素4、无创机械通气5、有创机械通气6、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给予相应的治疗7、若合并细菌感染抗菌治疗抗病毒药物①利巴韦林②阿昔洛韦③更昔洛韦④奥司他韦⑤阿糖腺苷⑥金刚烷胺真菌性肺炎1、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2、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的人群3、真菌多在土壤中生长,孢子飞扬于空气中4、有些真菌为寄生菌5、吸入性感染、血源性感染6、真菌孢子易致敏——过敏性肺泡炎7、肺念珠菌病:痰粘稠,干浆糊状,胶冻状,酵臭味,时有咯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