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
陈集中心校三和小学祝其华
《黄河东流水》
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
重点:(1)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2)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3)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
难点:(4)变“害河”为“利河”;(5)拯救母亲河。

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情感要求:
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图。

2、歌曲录音:《黄水谣》《黄河颂》《我的祖国》。

3、有关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资料和图片。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时
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导入,展示照片,播放歌曲《黄水谣》并朗读歌词。

教师深情朗诵:“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起源、生存、延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

从古代的祖先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两条著名江河的怀抱之中,这就是黄河和长江。

黄河、长江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她们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二、分小组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做好分工,然后分头进行准备。

教师分组并明确主要发言人,出示探究、调查的方向和范围:a、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b、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c、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d、变“害河”为“利河”;e、拯救母亲河。

各小组在确认了探究学习的方向和范围后,就要讨论和分配各位小组成员的任务,教师要在各组间巡视,帮助各小组制定出合理的学习任务,以确保探究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小组探究学习:
1、第一小组讲解(吴佳雨)。

首先,朗诵《黄河颂》片段(我站在高山之巅……)。

然后,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进行讲解。

2、教师点拨:
(1)黄河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青藏高原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黄河的源头是高山融化的雪水形成的。

(3)黄河发源后,沿地势曲折东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460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3、小组成员练习并发言:(1)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并寻找黄河流经的9个省(自治区),再查找这9个省(自治区)的简称。

(2)识图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入海口。

4、学生总结发言:学习“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内容汇报。

由学生指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源头青海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5、第二组学生讲解(吴婷婷)
深情诵读“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中华民族,从遥远的古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经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所以黄河是养育我们民族的母亲。

”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有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1) 在距今10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后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又在这一区域创造了半坡文化。

被誉为我们民族“人文始祖”的黄帝,带领我们的远古先人在这里扎下了民族的根基。

(2) 黄河的上游地区有着著名的古丝绸之路。

兰州市就位于丝绸古道上。

在丝绸之路的甘肃段,很多遗迹记录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明:著名的麦积山石窟、万里长城的西止点嘉峪关、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3)黄河中游地区的西安、咸阳、洛阳、开封等历代古都,龙门石窟、云岗石窟、佛教圣地五台山、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平遥古城……都留下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6、教师点拨总结:“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是养育我们民族的母亲。


7、第三组学生发言(沈依依)诵读《保卫黄河》片段,朗读教科书第55页的课文―――“民族英雄马本斋”并让本组成员谈谈读了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事,你有哪些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凝聚着民族精神的英雄事迹?
8、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

其要点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抗战,革命圣地延安就在黄河流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和力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浴血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100多年来被列强宰割的屈辱历史。

9、第四组学生发言(高越),下面就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一下黄河的功过。

朗读教材第56页的课文――“黄河的功与过”,阅读教材第57页的课文――“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小组成员朗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为了明天的黄河”。

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有关黄河功与过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
a、黄河的功。

①黄河为沿河地区供应大量的工、农业用水,造就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灌区。

②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泄,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下来,这些肥沃的泥沙造就了河南、山东肥沃的土地,使这里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③黄河还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在入海口淤积出不断扩大的黄河三角洲。

④黄河上游从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级阶梯流向平均海拔2000~1000米的第二级阶梯,河水从高处跌落下来,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成为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b、黄河的过。

①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中游,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泄,这些泥沙数量巨大,达到每年16亿吨。

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下来,泥沙抬高了河床,使河床高出地平面,造成了“地上悬河”。

一遇到暴雨就泛滥成灾,使老百姓流离失所。

②泥沙的淤积使河道堵塞,造成黄河下游经常改道,形成黄河故道和黄泛区。

10、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如何拯救母亲河。

班班通展示图片及资料。

明确原因是:黄河源头地区过度放牧,鼠害猖獗,使得草场退化、沙漠化进程加快;沿河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水越来越少。

三、开展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活动。

我为母亲河献计献策金点子行动。

四、教师总结。

播放歌曲《我的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