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在酒楼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老梅斗雪”、“山茶如火”、 “白雪晶莹”, 象征了“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②废园环境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氛围形成鲜明对照, 表现了“我”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不甘沉沦的 战斗精神。 ③“废园”不颓废,与主人公吕纬甫的精神面貌形成 对比,表现了“我”对老友能够重新站立起来的热切 希冀。
❖ 不同:陈二妹面对苦难深重,坚忍不拔,有着朴素 的反抗精神,她对侮辱与剥削她的资本家和管理人 员怀着满腔的仇恨。而“我”在潦倒落魄的情况下, 意志软弱,浑浑噩噩,颓废,消极,悲观,感情忧 伤,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走到街上去散步, 以排解愁闷。
❖3.吕纬甫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有何 社会意义?
归纳:
侧面描写包括:
物衬、人衬、他人评价
各用了哪些手法? 瞧着那些早樱的花瓣,她自己也仿佛变作 一树早樱。 河蚌仿佛脸盆似的。 天好像要下雨了。 她对他像姐姐。
创作风格:思想特点+艺术特点
❖2.docx
在酒楼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一、概括情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小说共49小节,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 回乡无聊去酒店。 第二部分(8—21) 巧遇朋友吕纬甫。 第三部分(22—48)听吕纬甫叙说三件事。
吕纬甫是由一个学生时代的革命闯将、 热血青年变为一个意志消沉的“文人”。
吕纬甫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 “五四运动”落潮后,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 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 的悲剧。
三、《春风沉醉的晚上》题目的作用和好处? ❖ ❖
❖
四、鉴赏、探究、发现
品读课文第19节重点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
胡”;
行为:迁坟(23-26节)
送花(28节)
归纳:现教在授的“吕子纬曰甫诗则云成”了、一《个女精儿神经颓》唐(、3意9节志)消
沉、无聊麻木、失去了理想追求、 于世俗现
实的人。
2.分析“我”与陈二妹形象性格的异同
❖ 同:陈二妹是个善良、纯真的女工形象,她对 “我”,从生活、道德等方面给与深切的关系和爱 护;作品中“我”是个有学问、富于同情心的穷知 识分子,“我”对这个孤苦伶仃然而淳朴、真诚的 劳动者,充满着同情与感激。他们都是受苦人,他 们的心灵都是善良、美好的。
(3) 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 状态;
(4) 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在酒楼上》可以说是最富“鲁迅气氛”
的一篇小说。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
艺 术 分
愤深广”,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 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 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揭示 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
❖ 鲁迅既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 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 深为惋惜、感叹,并做了严肃的针砭。
鲁
迅
(1) 让人物自述;
塑
造
(2) 叙述和描写相
吕
互配合;
纬
甫
(3) 以景物烘托气
形
氛和主题;
象
的 方
(4) 注重刻画人物 灵魂
法
吕维甫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一名革命的闯将,他曾经“到
❖点明了小说主题。
第26段的以前的“宏图伟愿”,并且怎样理 解?
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 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其身上的悲剧意 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 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表露出来。
第40段的教书生涯,并理解。
吕纬甫由于心死而背弃了高尚的人生境界, 变得苟且偷安,浑浑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违 心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他由一个激进者 退化为一个落荒着。
城隍庙里去拔神像的胡子”,并且,“连日议论改革中国
吕 维
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他曾勇敢地站出来向封建神权挑 战,是一个“敏捷精悍”、英姿勃勃的青年。
甫
然而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历史
人
的逆转,使他失去了方向,逐步磨光了棱角,蜕变为封建 教育的传声筒。他千里迢迢从山西太原回到江南S城,不
《在酒楼上》的叙事特点是将鲁迅自 己的内心体验一分为二,化成两个人物,一部 分以单纯独白的主观的方式呈现,另一部分则 以客观的、非“我”的形式呈现。这种独特的 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经验过的许 多矛盾以及绝望、悲苦的心态,是鲁迅富有独 创性的艺术尝试。
⑵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 做到前后贯通。
二、比较分析 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我
❖1.吕纬甫原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记述
了吕纬甫哪些事件?试概括人物过去的形象。
过去的吕纬甫
神态:“射人的(眼)光”(11节) 语言:“议论改革”(26节) 行为:拔神像胡子(26节)
析 极富鲁迅的才情和风骨。 所谓“鲁迅气
氛”中“气氛”,周作人有一种说法,
叫做“气味”。在《杂拌儿之二》序里,
他这样写道,写文章要追求“物外之言,
言中之物”,“所谓言与物者何耶,也
只是文字与思想罢了,此外似乎还该添
上一种气味。
气味这个字仿佛有点暧昧而且神秘,其实不然。 气味是很实在的东西,譬如一个人身上有羊膻 气,大蒜气,或者说是有点油滑气,也都是大 家所能辨别出来的”。因此,所谓“鲁迅气 氛”,主要指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
物 形
过是为了给早就死掉烂掉并且踪迹全无的小弟“迁葬”, 以骗骗母亲,安慰自己。他自己在办完这些无聊的事情之 后,仍然要去教什么“子曰诗云”,用《孟子》、《女儿
象
经》中的封建思想去毒害青年。他就这样敷衍者过日子, 混着日子,“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 吕维甫的退伍、落
分 析
荒,继而颓唐、消沉,终而由战斗者变成了苟活者。他不 甘心颓废,却又无力自拔,明知道在消沉,也可不去振作。 按着他自己的比喻说,像一只苍蝇,“停在一个地方,给
(答案示例:⑴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 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 剧性的。⑵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 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 整个时代的悲哀。)
请试着概括小说的主题
❖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 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 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 的人生悲剧。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 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生动地展示出 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 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 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索。
第四部分(49) 分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小说共49小节,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 回乡无聊去酒店。 第二部分(8—21) 巧遇朋友吕纬甫。 第三部分(22—48)听吕纬甫叙说三件事。 第四部分(49) 分手。
方法指导
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
⑴完整叙述。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 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 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 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
❖蜂子或苍蝇的飞旋轨迹,形象地折射了许多像 吕纬甫一样的新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是一个向往革命渴望改变现实的热血青年失去 了理想与追求转而消沉颓唐与现实妥协的真实 写照。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 1.研读课文第1节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出其作 用。
S城: “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我”的住所“一石居”窗外: “渍痕斑驳的 墙壁,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 绝无精采”
作用:
①渲染了压抑、凄冷的气氛,为小说营造了感伤 的抒情氛围; ②烘托了“我”懒散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 ③为下文塑造颓废的主人公吕纬甫伏笔。
❖ 2.研读课文第4节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出其作用。
废园: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 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 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 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 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作用:
什么来一下,即刻飞走了,但是只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
来停在原地点。”
吕维甫这一甘心落伍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以 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
(1) 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 代烙印;
(2) 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 的精神面貌;
归纳:
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 意气风发、关心国事、向往革命、 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
❖ 2.现在的吕纬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又记述
了吕纬甫哪些事件?试概括人物现在的形象。
现在的吕纬甫
神态:“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脸”、眼睛“失
了精采”
(11节)
语言:“无聊”(计约6次)“敷敷衍衍” “模模胡
质疑•反思 1.思考: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 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但遭遇不如人 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2)与后文顺姑的最 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 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
2.联系全文看,吕纬甫和顺姑这两个 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
❖ 不同:陈二妹面对苦难深重,坚忍不拔,有着朴素 的反抗精神,她对侮辱与剥削她的资本家和管理人 员怀着满腔的仇恨。而“我”在潦倒落魄的情况下, 意志软弱,浑浑噩噩,颓废,消极,悲观,感情忧 伤,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走到街上去散步, 以排解愁闷。
❖3.吕纬甫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有何 社会意义?
归纳:
侧面描写包括:
物衬、人衬、他人评价
各用了哪些手法? 瞧着那些早樱的花瓣,她自己也仿佛变作 一树早樱。 河蚌仿佛脸盆似的。 天好像要下雨了。 她对他像姐姐。
创作风格:思想特点+艺术特点
❖2.docx
在酒楼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一、概括情节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小说共49小节,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 回乡无聊去酒店。 第二部分(8—21) 巧遇朋友吕纬甫。 第三部分(22—48)听吕纬甫叙说三件事。
吕纬甫是由一个学生时代的革命闯将、 热血青年变为一个意志消沉的“文人”。
吕纬甫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 “五四运动”落潮后,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 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 的悲剧。
三、《春风沉醉的晚上》题目的作用和好处? ❖ ❖
❖
四、鉴赏、探究、发现
品读课文第19节重点句,体味其深刻含义: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
胡”;
行为:迁坟(23-26节)
送花(28节)
归纳:现教在授的“吕子纬曰甫诗则云成”了、一《个女精儿神经颓》唐(、3意9节志)消
沉、无聊麻木、失去了理想追求、 于世俗现
实的人。
2.分析“我”与陈二妹形象性格的异同
❖ 同:陈二妹是个善良、纯真的女工形象,她对 “我”,从生活、道德等方面给与深切的关系和爱 护;作品中“我”是个有学问、富于同情心的穷知 识分子,“我”对这个孤苦伶仃然而淳朴、真诚的 劳动者,充满着同情与感激。他们都是受苦人,他 们的心灵都是善良、美好的。
(3) 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 状态;
(4) 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在酒楼上》可以说是最富“鲁迅气氛”
的一篇小说。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忧
艺 术 分
愤深广”,在这里得到了艺术的诠释。 这篇小说无论是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 探讨的独特构思,还是对人物灵魂揭示 的深刻,对写景状物的精当与细腻,均
❖ 鲁迅既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 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 深为惋惜、感叹,并做了严肃的针砭。
鲁
迅
(1) 让人物自述;
塑
造
(2) 叙述和描写相
吕
互配合;
纬
甫
(3) 以景物烘托气
形
氛和主题;
象
的 方
(4) 注重刻画人物 灵魂
法
吕维甫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一名革命的闯将,他曾经“到
❖点明了小说主题。
第26段的以前的“宏图伟愿”,并且怎样理 解?
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 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其身上的悲剧意 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 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表露出来。
第40段的教书生涯,并理解。
吕纬甫由于心死而背弃了高尚的人生境界, 变得苟且偷安,浑浑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违 心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他由一个激进者 退化为一个落荒着。
城隍庙里去拔神像的胡子”,并且,“连日议论改革中国
吕 维
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他曾勇敢地站出来向封建神权挑 战,是一个“敏捷精悍”、英姿勃勃的青年。
甫
然而在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历史
人
的逆转,使他失去了方向,逐步磨光了棱角,蜕变为封建 教育的传声筒。他千里迢迢从山西太原回到江南S城,不
《在酒楼上》的叙事特点是将鲁迅自 己的内心体验一分为二,化成两个人物,一部 分以单纯独白的主观的方式呈现,另一部分则 以客观的、非“我”的形式呈现。这种独特的 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经验过的许 多矛盾以及绝望、悲苦的心态,是鲁迅富有独 创性的艺术尝试。
⑵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 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 做到前后贯通。
二、比较分析 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我
❖1.吕纬甫原来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记述
了吕纬甫哪些事件?试概括人物过去的形象。
过去的吕纬甫
神态:“射人的(眼)光”(11节) 语言:“议论改革”(26节) 行为:拔神像胡子(26节)
析 极富鲁迅的才情和风骨。 所谓“鲁迅气
氛”中“气氛”,周作人有一种说法,
叫做“气味”。在《杂拌儿之二》序里,
他这样写道,写文章要追求“物外之言,
言中之物”,“所谓言与物者何耶,也
只是文字与思想罢了,此外似乎还该添
上一种气味。
气味这个字仿佛有点暧昧而且神秘,其实不然。 气味是很实在的东西,譬如一个人身上有羊膻 气,大蒜气,或者说是有点油滑气,也都是大 家所能辨别出来的”。因此,所谓“鲁迅气 氛”,主要指鲁迅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
物 形
过是为了给早就死掉烂掉并且踪迹全无的小弟“迁葬”, 以骗骗母亲,安慰自己。他自己在办完这些无聊的事情之 后,仍然要去教什么“子曰诗云”,用《孟子》、《女儿
象
经》中的封建思想去毒害青年。他就这样敷衍者过日子, 混着日子,“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 吕维甫的退伍、落
分 析
荒,继而颓唐、消沉,终而由战斗者变成了苟活者。他不 甘心颓废,却又无力自拔,明知道在消沉,也可不去振作。 按着他自己的比喻说,像一只苍蝇,“停在一个地方,给
(答案示例:⑴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 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 剧性的。⑵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 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 整个时代的悲哀。)
请试着概括小说的主题
❖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 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 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 的人生悲剧。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 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生动地展示出 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 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 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索。
第四部分(49) 分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小说共49小节,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 回乡无聊去酒店。 第二部分(8—21) 巧遇朋友吕纬甫。 第三部分(22—48)听吕纬甫叙说三件事。 第四部分(49) 分手。
方法指导
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
⑴完整叙述。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 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 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 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
❖蜂子或苍蝇的飞旋轨迹,形象地折射了许多像 吕纬甫一样的新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是一个向往革命渴望改变现实的热血青年失去 了理想与追求转而消沉颓唐与现实妥协的真实 写照。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 1.研读课文第1节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出其作 用。
S城: “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我”的住所“一石居”窗外: “渍痕斑驳的 墙壁,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 绝无精采”
作用:
①渲染了压抑、凄冷的气氛,为小说营造了感伤 的抒情氛围; ②烘托了“我”懒散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 ③为下文塑造颓废的主人公吕纬甫伏笔。
❖ 2.研读课文第4节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出其作用。
废园: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 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 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 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 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作用:
什么来一下,即刻飞走了,但是只飞了一个小圈,便又回
来停在原地点。”
吕维甫这一甘心落伍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以 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
(1) 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 代烙印;
(2) 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 的精神面貌;
归纳:
过去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 意气风发、关心国事、向往革命、 满怀抱负的热血青年。
❖ 2.现在的吕纬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小说又记述
了吕纬甫哪些事件?试概括人物现在的形象。
现在的吕纬甫
神态:“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脸”、眼睛“失
了精采”
(11节)
语言:“无聊”(计约6次)“敷敷衍衍” “模模胡
质疑•反思 1.思考: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 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但遭遇不如人 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2)与后文顺姑的最 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 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
2.联系全文看,吕纬甫和顺姑这两个 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