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如何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如何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如何正确对待进退留转

领导干部进退留转事关重大,既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及各方面的工作,也关系到干部的自身发展及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执政党用人政策的价值导向。能否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将考验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关系换届风气,关系党的形象。换届选举关系到干部的进退留转,是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律。作为领导干部,对进退留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正确对待党组织的选择。

领导干部对此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进了,不要太把自己当个官,甚至今天任命书一宣布,第二天走路都不一样;没进,也不要心理就会失衡,满腹牢骚,甚至干工作失去责任心。

领导干部从岗位上退出来,只是退出了权力、退出了繁忙工作,并不是退出了党籍、退出了队伍。退休不退责,退位不褪色,始终保持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

留任的同志也不要计较、不攀比,与新进班子同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现在干部队伍中符合进班子条件的优秀人才很多,能进入班子并在换届中留任是很不容易的,是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转任的同志要摆正位置,尽快进入角色,不要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甚至心灰意冷,不能伏身干实事。只要诚心干事,任何地方都能干出一番事业,关键是要做到责任心随职走,珍惜锻炼机会,接受新挑战,汲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

党员干部应如何面对批评

党员干部应如何面对批评 《新唐书·狄仁杰列传》记载,狄仁杰以地官侍郎代行宰相之职时。武则天问他:“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大意是你在汝南有政绩,但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我就改掉;认为我没有过,这是我的大幸。说坏话的人我不想知道。武则天感慨地说,狄仁杰是位厚道的长者啊! 面对批评,我们不要说常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明君唐太宗也未必时时能坦然面对。唐太宗在位时不仅任用了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任用了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一生进谏了200多次。有一次,唐太宗上朝,魏征进谏,言辞激烈,唐太宗很生气,下令散朝,魏征却上去一把抓住唐太宗的袖子说:“我还没说完呢!”唐太宗袖子一甩走了,回到宫中说:“我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劝他说:“今天魏征能够直言,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便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吾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善于接受批评的博大胸怀。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健康的生命体不惧批评,就怕被永远的夸赞之声温柔地“按倒”,直至消亡尚不自知。苏共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战胜了法西斯,却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亡党,教训深重而惨痛。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传家宝。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与这个传家宝久违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尤其是在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尴尬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对上级领导班子提意见时,基本上没意见,有的也是不疼不痒的希望之类的套话。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真没有问题?群众真的没意见,非也。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愿不愿听取群众意见、会不会征求群众意见、能不能听进群众意见,是其中关键。不能聚焦“四风”,找准问题,消除作风之弊、思想之垢便无从谈起。为什么许多领导班子征求不到真诚尖锐的意见呢?因为提意见的人有顾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狄仁杰那么仁厚那么坦荡,像唐太宗那样善于纳言。因为批评上级怕影响前程,批评同级怕关系难处,批评下级怕影响选票。如此一来,自我批评不疼不痒,互相批评谈谈希望;批评下级轻描淡写,批评同级躲躲闪闪,批评上级遮遮掩掩。这样的批评毫无意义。 古人云,美言不信,信言不美,面对他人批评,谁听了都会脸红会出汗,尤其是经常浸泡在肉麻的表扬之中的人,反应也许会更激烈,甚至恼羞成怒,怀恨在心的情况也不能排除。一个人总是陶醉于别人廉价的赞扬中,如果不会自我反省,他是不会有太多长进的。同理,一个政党也是如此。希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能大兴党内民主之风,努力开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题班会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题班会 主持甲: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乙:刚才,同学们在课前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们知道它是在赞美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 甲: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过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古往今来,老师是人们歌颂、赞美最多的人,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学体裁形式来描述和赞美老师。 乙: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老师。比如对班主任,许多同学私下都称呼咱们老板,放学亲切的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拜拜。可以说我们和老师亲如一家。 甲:但是在我们的相处过程中,就像牙齿和舌头,虽为一体,但也存在摩擦的时候,当同学们各方面做的好的时候,老师会表扬我们,当你犯错的时候,老师会批评、教育。表扬大家都爱听,可是批评呢?能很痛快的接受吗? 乙:有的同学就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与老师的关系由亲近转为疏远,由和谐转为紧张,最终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由杨光等同学带来的小品《赌气》 甲:好,小品非常精彩,下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小品带给你的启示。…… 乙: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批评,自暴自弃的结果。当然,这里老师也有不对的地方,没有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 甲: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你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当时,批你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乙:可以看出来,有的同学们在受批评时要不认为没错、要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要不行为表现接受但内心却不接受、对老师有意见和不服气,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甲:我们要明白老师关心你、爱护你才指出你的问题,老师所做的一切,或许方式方法不一样,但最终都是为了我们成长,即使是错误地批评了学生,也是对我们爱心的体现。 乙:下面,请听耿丽华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感谢批评》 甲:现在,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前后四名同学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乙:现在谁来谈谈?……(引导大家说出,1、要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做法,始终记住老师只会为我好,要我成才和不会害我的思想,可找人说老师一天辛苦的工作。语文、英语老师,每天天黑着就从家出发来上早自习,然后一天备课、上课考试、78节自习辅导,班主任更是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要理解老师;2、要认识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护、鞭策,也是一种期待,严也是一种爱。3、最后引导大家当与老师发生冲突时,先冷静接受老师的批评,找合适时间、合适场合与老师交流,与老师有效沟通,注意说话的艺术,与老师建立真挚的师生情。 甲:大家说的非常好。通过班会,大家都明白了,一切善意、正确的批评都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学会感激所有给过我们善意批评的老师。最后: 合:愿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学会善待批评! 愿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学会感谢批评! 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班主任:今天的班会非常成功,我们每个同学都认识到了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这是对老师充分的体谅和信任,这是一个中学生对老师的莫大理解和

正确对待批评 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正确对待批评提升为人处世的品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11:09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打印】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同志 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 想包袱。应当说,受批评固然是不愉快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 压力可以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 听不进批评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两个四种”心理障碍上。即:一是 以发生在过去的同类问题错误没有受到批评和处理为由而不愿意接受批评教育,或我也不应该受到批评;二是以自己工作很辛苦,对单位有贡献为由, 可以将功补过而不接受批评;三是借故自己是为了单位、为了工作或为了大 家而犯的错误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四是以领导或同志批评教育的场合不对、态度不好,甚至以领导有某方面的问题为由而不接受批评教育。还有的是,在听取批评教育时,存在“四个听得进、四听不进”的现象,即听得进主 官或“一把手”的,听不进副职的;听得进分管或直接领导的,听不进其他领 导或科室领导的;听得进有权有势的,听不进无职无权的;听得进科室领导的,听不进一般同志的,等等。 良药苦口利于病”。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 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 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 的现象。”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 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 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 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 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点毛病的同 志受到批评后,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促其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进而变成一个健康的、有益于人民的人。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 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惜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

如何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

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 一般而言,对于关系密切的朋友或同事的批评,我们大都可以坦然面对。但是,一旦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有的人心里就会不高兴,甚至想不通闹情绪。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可见,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受到批评甚至处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关键是要有个正确认识的问题。 领导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青年人由于阅历不丰富,思想及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经验;中年人自恃工龄长、见得多,骄傲自满者有。就客观而言,差错谁也难免。领导代表组织及时给予批评,正是要把这些同志从思想偏差和行动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端正其人生航线。受到领导批评,有利于有缺点犯错误的同志清醒头脑,警示自己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主动预防错误,防止重蹈覆辙。 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虚心听取,避免当场“顶牛”。领导的批评是“外省”的一种最好形式。一般说来,当领导的批评符合事实或单个批评时,部属比较容易接受。而当领导的批评与事实有出入,或者在集体场合批评时,部属则往往难以认可。在后一种情况下,受批评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的态度,耐心听取领导批评,万万不可自己以为有理,与领导发生争辩,在现场引起“顶牛”。这是因为:一方面,顾全大局,维护领导威信是部下应尽的职责;另一方面,领导只要批评的出发点正确,总有其批评的道理,如果引起冲突,你让领导“下不了台”,领导就可能让你“下台”。至于领导批评中与事实不相符或有误会的地方,可以事后通过单个沟通的方法去解决。 二、换位思考,体谅领导“苦心”。有些部属不懂得领导的良苦用心,不懂得“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常常把领导的批评看作是“跟自己过不去”,或者埋怨“干的越多,挨批越多”,有的甚至认为,“不批评自己的领导是好领导”。其实不然,大体说来:敢于批评下属的,大多是事业心强,要求严格,雷厉风行的领导。他(她)们追求关系简单化,工作高标准,批评对事不对人。特别是对于认为可以重点培养的人,常常采取任务上压担子,工作中严要求,“响鼓重锤敲”的办法。所以,一些批评,则是领导对部属“恨铁不成钢”和“严管厚爱”的表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部属来说,你做错了还不让领导说吗?对于领导来说,由于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节奏快等原因,不可能事事深入调查,件件精确无误,出现批评上的偏差也是有情可愿的。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父母和领导会对你批评,还有谁会来对你批评呢?“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三、举一反三、全面见之行动。“知耻而后勇”。领导的批评是激励部属发奋进取的动力。当部属受到领导的批评之后,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人,也不是贤人,我们是凡人。我们有局限、有盲点,会犯错误、出纰漏,就会被批评。因 此,“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非常重要! 一要相信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工作就有失误,这很正常,犯错误的事是不可避免的。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虽然对你当面不说,但每人心中自有秤杆,聪明的人应该能够感觉出来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份量。我不认为自己的缺点没有被别人当面指出来,就是给了自己面子,自己就有了面子,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有错不知错,才是最大的错。有些同志受到批评,往往认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的等情绪。其实,是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深知处

分,是对个人的成长和工作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要提倡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要多拉拉袖子,自己要多照照镜子,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接受别人的批评要真诚善意。要相信别人是真心为自己好的,是诚心帮助自己的。接受善意的批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小肚鸡肠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笑到最后,笑的最甜。 二要埋头改进,快速补缺。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地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放先冷静地把批评接受下来,严格认真地检讨和反省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作出深刻的检查。但是,受到批评,光勇于接受还是不够的,还要能坚决改正缺点毛病。要把批评当做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查找犯错的根源,快速采取措施补救,继续前进,这才是批评的目的,是领导、同志们的希望所在。受到批评,一般来讲总有教训可找,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出发点,既对自己负责,又对工作、对部队建设和人民利益负责;要善于倾听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请大家帮助自己把教训找准;要对照做得好的同志,看看自己的差距和教训在哪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将功补过。作为个人,应严于律己,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绝不姑息迁就,而应该防微杜渐,一点一滴都不要放过。 三要学会举一反三。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我们各负其职,各司其责。浪子回头金不换,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这才能体现一个人虚怀若

对待批评的态度讲解学习

对待批评的态度

对待批评的态度 对于被批评这事,我想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关键是如何去对待批评!我前不久读了一篇《正确对待批评》的文章,写得很好,谨将此文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文章是这样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讲的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正因为人没有十分的完美性,所以注定要承受因自身的各种不足而导致的批评。正是通过别人的批评,才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过错,才能知事理,明得失,定方向。大家都是在从小父母批、上学老师批、社会朋友批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伴随的是不同的批评层次。我想,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别人对你怎样的褒奖,而是刻骨的批评!圣人曾讲过“闻过则喜”的道理,讲的就是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人要通过接受批评,检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思过而知新。在不断的批评和被批评,在矛盾碰撞的过程中,进步和成熟。逐渐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 受到批评后的四种不良心态 由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后天成长的环境不同,造就的能力素质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存有一定的弱项十分正常。当自己的不足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尽管对方是一片好心,但有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有的对批评者有抵触情绪,有的感觉伤害了自尊心。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如何重要,干得如何辛苦,别人如何地不理解,甚至怀疑别人别有用心,道德品质有问题

等。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正确的心态反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问批评是否属实,极力找借口来为自己开托责任 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有的人听得起表扬,受不起批评,当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找理由给自己开托推卸。一是从客观的环境中找开脱。有的人为自己犯了错很受委屈,自己不是没努力,只因客观环境太差,各种不利因素太多,苗头隐患太多,出了事,只能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二是从群体的生活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人能力素质太弱,对自己关心帮忙有力指导的太少,别人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补位意识太差,当自己出事犯错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对发生的问题推委搪塞,对别人提出的批评表现的气极败坏,怒发冲冠。三是从功劳的温床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平时工作表现不错,偶尔犯点错误,不犯原则性的大错不会有什么事,领导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过多的批评,有时感觉自己表现还算可以,有点错误不会影响大局,最多是功过两相抵;四是从迷信的角度中找开脱。有的人唯倒霉论,自己有错误不是想着怎么纠正,而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好,别人犯错没什么事,自己偶尔犯一次却被抓住了,抱怨自己命不好,运气坏。 (二)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竭力降低批评者的批评资格 这种对待批评的态度很常见。譬如,有的人发生了违犯纪律的事。面对其他人在众目睽睽下看到的事实,却不提自己违法乱纪的事,而是口口声声指责批评者存心要和自己过不去,存心把自己的大好形势抹黑。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给自己想法开脱,以消极的态度抵触批评者的意见。归结为一句话:领导,

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批评

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批评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有关于批评的问题。我在上学的时候,特别是在新生军政基础集中强化训练阶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批评。新生嘛,由于对军队生活的不适应和不习惯,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总是有做错或者做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呢,往往就会受到来自学员队干部或者帮训班长的批评。受到批评,肯定就要去改正,渐渐地,自己犯得错误少了,受到的批评也少了。现在想起来啊,觉得受到的这些批评非常的必要,如果没有这些批评,就不会有那么快的进步。 然而,批评毕竟是批评,在一个人干工作,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干革命的时候,本来兴致很高,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结果还没怎么动手,或者正等着领导表扬呢,一顿批评迎面而来,那简直不是一盆冷水浇到头上啊!根本就是一盆狗血淋到头上啊!心里面肯定不舒服,我开始也是这样,受到批评就没什么干劲了。但是这个时候,我的教导员给我们上了一课,讲为什么要批评人。为什么要批评人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觉得这个同志有希望有前途,但是方法上不是很对头,需要改进一下,怎么让一个同志最快地改变自己工作的方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狠狠的批评他一顿,虽然方式上有点简单粗暴,但是非常得有效。 为什么说领导欣赏一个人才批评他呢?这个嘛,我觉得,必需得谈一谈中国古典的文化。中国人说话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怎么个言有尽而意无穷呢?就是我批评你,只是批评,但是你要明白,我批评你是告诉你,我看好你,你纠正了这个错误,你就不是现在的你了,我就会对你刮目相看。而大多数人在这种时候反应不过来,有点自暴自弃,导致错失良机。 一、关于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工作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工作所需,是优良作风,更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是作为一个基层干部的基本素养。 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听到批评是好事,批评是领导对下属的真心爱护,是恨铁不成钢的殷切期待,是促进工作,改进工作的方法手段。正确对待批评才能改进工作、完善自我。一般来说,批评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大家在一起共事,有着共同的目标,一般都希望能够“和平共处”。 (一)批评源自信任和期待。一个人受到批评,往往是因为自己工作没做好;一个人批评别人,往往是希望他能把工作做好。如果没有期待和信任,可能批评者连批评的想法也没有了,被批评者连受批评的机会也失去了。 (二)批评源自情谊和关爱。批评不是无情无义的表现。人之相聚,皆因有缘;人之相交,贵在有情。但人之相处不能总是“相安无事”、虚与委蛇,而应当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对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包含着情谊和关爱。与你没关系的人不会批评你,对你不在意的人不愿批评你。 (三)批评中源自方向和要求。批评中不乏深刻有益的见解。既然批评人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受批评是因为工作没做好,那么,高明的批评者一定不会轻易地批评别人,而是努力做到“批”之有理、“评”之有物;聪明的被批评者一定不会简单地对待批评,而是细心体会批评者的用意所在、弦外之音,从中找到努力方向。 二、对待批评 批评有因要重视,正确对待看行动。 (一)“良药苦口利于病”。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确如良药苦口,虚心接受,倒也不难。不够正确的批评,虽

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了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对于批评,很多人有忌惮心理,既怕批评别人狠了得罪人,也怕别人批评自己太狠没面子。 其实大可不必,党员干部要有正确对待批评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则肯定“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古之大贤都善于自觉反省、自我批评。今天的党员干部更要善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法宝。 一是襟怀坦荡,勇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缺点甚至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对待自己,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心态,敞开思想、亮明缺点、暴露短处,真正让自己“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使自己受教育,别人受警示,真正做到祛歪风、压邪气,树新风、扬正气。 二是无私无畏,敢于相互批评。批评是提醒,是警示,是良药。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工作中错误的思想和言行,是每一个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和负责态度。批评别人批评得狠,说明问题查摆得到位,能为随后的整改定标立向,便于“洗澡”、“治病”,这种批评是“苦口良药”。别人批评自己批评得狠,为的是使自己吸取教训,少走弯路,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能改善自己今后

的工作,也值得感激一生。批评有了“辣味”,才能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回避批评就是“讳疾忌医”,最终只会误人误己、害人害己。 三是虚怀若谷,善于接受批评。闻过则喜,纳谏从流,要善于从别人的批评声中找出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品德。陈云同志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对待意见、建议和批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亲疏恩怨,诚心诚意地接受批评,诚心诚意不仅要表现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对照这些批评意见,从批评中认识自我,从批评中结交诤友,从批评中求得进步。 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就会神清气爽,党就能风清气正,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取得实效。

对待批评的态度

对待批评的态度 对于被批评这事,我想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时常会遇到,关键是如何去对待批评!我前不久读了一篇《正确对待批评》的文章,写得很好,谨将此文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文章是这样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讲的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正因为人没有十分的完美性,所以注定要承受因自身的各种不足而导致的批评。正是通过别人的批评,才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过错,才能知事理,明得失,定方向。大家都是在从小父母批、上学老师批、社会朋友批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伴随的是不同的批评层次。我想,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别人对你怎样的褒奖,而是刻骨的批评!圣人曾讲过“闻过则喜”的道理,讲的就是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人要通过接受批评,检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思过而知新。在不断的批评和被批评,在矛盾碰撞的过程中,进步和成熟。逐渐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 受到批评后的四种不良心态 由于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后天成长的环境不同,造就的能力素质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存有一定的弱项十分正常。当自己的不足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尽管对方是一片好心,但有的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有的对批评者有抵触情绪,有的感觉伤害了自尊心。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如何重要,干得如何辛苦,别人如何地不理解,甚至怀疑别人别有用心,道德品质有问题等。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正确的心态反映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问批评是否属实,极力找借口来为自己开托责任 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有的人听得起表扬,受不起批评,当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找理由给自己开托推卸。一是从客观的环境中找开脱。有的人为自己犯了错很受委屈,自己不是没努力,只因客观环境太差,各种不利因素太多,苗头隐患太多,出了事,只能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二是从群体的生活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人能力素质太弱,对自己关心帮忙有力指导的太少,别人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补位意识太差,当自己出事犯错时,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对发生的问题推委搪塞,对别人提出的批评表现的气极败坏,怒发冲冠。三是从功劳的温床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平时工作表现不错,偶尔犯点错误,不犯原则性的大错不会有什么事,领导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过多的批评,有时感觉自己表现还算可以,有点错误不会影响大局,最多是功过两相抵;四是从迷信的角度中找开脱。有的人唯倒霉论,自己有错误不是想着怎么纠正,而是感觉自己运气不好,别人犯错没什么事,自己偶尔犯一次却被抓住了,抱怨自己命不好,运气坏。 (二)不问批评是否是属实,竭力降低批评者的批评资格 这种对待批评的态度很常见。譬如,有的人发生了违犯纪律的事。面对其他人在众目睽睽下看到的事实,却不提自己违法乱纪的事,而是口口声声指责批评者存心要和自己过不去,存心把自己的大好形势抹黑。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给自己想法开脱,以消极的态度抵触批评者的意见。归结为一句话:领导,你居心何在!譬如,有领导批评下级,言之凿凿,板上钉钉。但有犯错的人不是反思自身没有此事,下步如何改正,而是四处散发这样那样的怪话。要么说是领导是与自己过不去,在捏造事实,纯属公泄私愤,怀恨在心所致,大家不必介意等等。要么指出领导是小题大做,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在杀鸡给猴看。错误的认为自己不但

浅谈优生的批评

浅谈优生的批评 吴忠一中马立军人生道路上,不会都是撒满阳光和鲜花。优生也同样不能像花房里的鲜花,经不起风霜,不能只会享受荣誉、成功,还要能正确对待批评和挫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优生进行耐挫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们是班级中骨干力量,是各门学科学习的带头人,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中坚力量。优秀学生在集体中一般有着较高的威信,影响也较大,因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十分重要。教育好这些学生,就能在班级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和影响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本学期新接手一个毕业班。对学生情况还不了解。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有两个学生在窃窃私语,我盯了她们好一阵都没有反映,于是我开始批评。由于刚接手的班级,为了能树立良好的威信,我的批评较严厉。课后很多学生都拥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你批评的是我们班前五名的学生,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说:“哪怕一直是第一名犯了错也应该批评,学习好当然很好,但缺点也绝不能纵容……”总之当时我感觉自己做得没错,对优生的纵容就是对他们不负责任。后来我认真的反思这件事我到底有没有错,要不要给学生道歉,如果真是我错了,给学生道歉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后来又和许多老师谈起这件事,他们给我的建议让我对优生的批评有了清醒的认识。 优生与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相比,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良好心理特点: 1.自信心强,具有自尊感。优秀学生思想进步,信心较强。他们学习刻苦,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团结他人,具有较强的自尊感。他们的自尊心不但表现在自己尊重自己,而且事事处处懂得尊重别人。强烈的自信促使他们不断地严格要求和自觉约束自己,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信任。 2.好胜心强,富有进取精神。优秀学生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都想争第一。他们不但具有赶超先进和力争上游的心理活动,而且具有争先创优的行动,目光始终指向“走在自己前面的人”。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往往表现出不甘落后、“我能更好”的心理。这种好强心理,督促着他们不断进取,获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3.责任心强,具有荣誉感。优秀学生责任心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和集体交给自己的任务。他们对同学有较强的友谊感,能互相帮助。他们善于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既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集体带来荣誉,又能为别人的行动给集体增添荣誉而高兴,为自己或别人做了不好的事情而感到羞愧。

浅谈批评的教育作用

浅谈批评的教育作用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东方巴黎城分校郁云大家都觉得,相对于表扬来说,批评是较为消极的行为。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尤其显得不受欢迎。但是,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我心中清清楚楚地知道,没有哪一天我们是完完全全与批评绝缘的。那么我们是否都做错了呢?是否应该尝试把所有的批评都换成表扬呢?是否这样才能符合赏识教育的精神呢?其实未必。 一.教育中的批评与赏识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辞海1989版)。教育的目的指向是激发学生获得上进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因此,教育的各项行为都必须以此为方向。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都是以达到这一目的为指向的。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赏识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教育是讲究分寸的,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包含着对学生的爱。”有些学者也认为“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因此我们需要看到,批评和惩罚同样对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意义,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清醒,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他会在言行举止方面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可能意识不到它的危害。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和错误,就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接受应有的处罚和教育,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意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惩罚的教育被忽略了,甚至很多地方根本不敢涉及这个问题。这是很不正常的。 马卡连柯分析认为:所谓“惩罚是培养奴隶”的观点,实际上是单纯从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简单推论。惩罚虽然可能培养出奴隶,但也可以培养出自由和出色的人来。而“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观点,只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且处理事情变得畏首畏尾、慢慢吞吞起来。所以他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惩罚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罚。” 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

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虞芸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如何客观地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表扬和批评,并能对照自己的实际表现,思考以后怎样取得更好的进步。 2、教育学生克服虚荣、骄傲、娇气、推卸责任、不能承受挫折等弱点,培养谦虚谨慎、冷静、勇于改过、意志坚强等心理素质。 二、课前准备 教师可召集部分班干部、普通同学,男、女生,成绩好、差等不同类型的学生若干名座谈,谈谈各自都有哪些优点、缺点。受到表扬或考试成绩特别好时,家长怎么好的,自己怎么想的;受到批评或考试成绩下降时,家长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教师掌握学生对待表扬和批评的看法以及家长的态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以便上课时能有的放矢,提高教育质量。 三、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 师:(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b9804733.html,,请保留此标记。)(板书课题)请学生们读课题。 生: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2、讲授新课 师:(简单讲一讲课前了解的情况……)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表扬和批评? (学生各抒己见) 师:为什么要正确地对待表扬和批评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表扬呢?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

师:受到表扬时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应该认真地想想自己所做的是不是真值得表扬。做得好、做得对的,以后怎么坚持做下去;做得还不够的,以后怎么改进,以便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批评呢? (学生纷纷说自己的看法) 师:受到批评不要难过,也不要激动发火,应该冷静得想想自己是不是有这些缺点或错误。如果有,决不找理由推诿责任、抵赖,也不要灰心丧气,而应该找出产生这些缺点或错误的原因,考虑如何克服它们;如果没有,也应该把情况解释清楚,同时自己也要想一想为什么会使人家产生这种想法,是不是自己做的事让人产生了误解。这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师:(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启发学生讨论、评论班上的同学对待表扬、批评的事例,然后进行小结。)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b9804733.html,)查看更多与本文《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二年级晨会方案设计》相关的文章。 垃圾的处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过程与方法 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发展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在校园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比如公共设施或教学用具被 弄坏,黑板上出现辱骂讽刺某人的字句或漫画,因踢球而使同学受伤等。这些情 况出现后,老师必然要过问、追查、批评。万一老师批评错了,让你受了冤枉和 委屈,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当人们听到不合理批评的时候,第一个反应 就是为自己辩解,甚至对批评进行严厉的反击。作为一个人,我们当然都希望自 己被所有人喜欢,因此,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尤其是误解自己的时候,想为自 己辩护是正常的。但是,这种行为并不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有可能误伤了他人的 好意,还会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伤害。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说:“既然我不能阻 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平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可以决定是 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不公平批评的干扰。”如果过分看中批评,就会影响自己的 心情,甚至身体健康。所以,当被老师冤枉或委屈时,建议你采取下面几种方 法: 在校园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比如公共设施或教学用具被弄坏,黑板上出现辱骂讽刺某人的字句或漫画,因踢球而使同学受伤等。这些情况出现后,老师必然要过问、追查、批评。万一老师批评错了,让你受了冤枉和委屈,该怎么 办呢?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听到不合理批评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甚至对批评进行严厉的反击。作为一个人,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被所有人喜欢,因此, 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尤其是误解自己的时候,想为自己辩护是正常的。但是,这 种行为并不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有可能误伤了他人的好意,还会给自己带来进一步 的伤害。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说:“既然我不能阻止别人不对我做任何不公平的批评,我却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我可以决定是否要让我自己受到那不公平批评的干扰。”如果过分看中批评,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身体健康。 所以,当被老师冤枉或委屈时,建议你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1、要冷静,不与老师、同学争辩顶撞,耐心听完老师的讲话。当弄明白事情的具体 情况之后,如果确实是老师批评错了,要向老师讲明真相。 2、如果有可能,请同学作证,相信老师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后,会还你公正的。 3、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力量说清楚被委屈的事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请 他们帮助你解决问题。 4、如果发生的只是很小的事情,你又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跟老师说清楚,可以不必放在心上,要学会“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开阔一些。这样,同学、朋友也会更加敬 重你。 5、对老师批评的话要认真思考,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被冤枉,做到“有则改之,无则 加勉”。 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与老师发生误解是非常自然的事。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当老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批评,尤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时,学生往往难以承受。有的人与老师课上争执起来,有的人委屈得说不出话,有的人怨气冲天,以后专和老师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老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要是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的话,就会经常导致不稳定的情绪,很难调适自己的心态,甚至影响学习与锻炼。为此,这学期,我们班围绕“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这一主题,分四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教育。 第一阶段,诊断病情。让学生写周记,实事求是地告诉老师:“当我受到表扬或批评时是怎样的?”从中,学生反映出来的普遍情况是:受到表扬时感到高兴,对自己充满信心,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与锻炼;受到批评时,不高兴,总以为老师或家长对自己不够宽容,有时甚至气对方,不去尊重对方。总之,学生爱听好话,不爱听指责之类的话。 第二阶段,对症下药。在教室的墙上开辟了一个“心理咨询”角,让学生自己来做心理医生,从中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怎样才是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的态度?”从而使同学们提高认识: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励;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做到有则改正,无则戒勉。总之,使之

能经得起表扬或批评,尤其是批评。 第三阶段,实践检验。俗话说:“真金最喜烈火炼。”同学们究竟是否能经得起表扬与批评呢?就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考验。有时,老师过意找较脆弱的同学给予批评或指出其不足,看他(她)是否能正确对待。假如能经得起考验,就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她),使全班同学进一步认识到该用这样的健康心态对待批评。 第四阶段,树立榜样。到学期结束时,评一评:“我们班哪些同学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表扬或批评?”以此作为一个单项评比内容。 一学期来的心健教育,我体会到,搞活动也好,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好,都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内容上不要太多太杂,在一个学期中,如果能解决一个、两个实际问题已是相当不容易的了。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论文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论文 有了缺点毛病,受到领导或同志的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的同志却不能正确对待,感到丢了面子,抬不起头来,担心影响进步,以致背上思想包袱。应当说,受批评固然是不愉快的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批评的压力可以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其关键是调整好自己对待批评的心态。一、“良药苦口利于病”有的同志受到批评,往往以为是领导和同志跟自己过不去,因而产生怨恨泄气等情绪。其实,这些同志对批评缺乏正确的认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一个同志有了缺点错误,给予必要的批评甚至处分,是对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负责的表现。批评对人的帮助、挽救、促进作用,是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1、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 1、批评是治病救人的“手术刀”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臻于犯错误。”因此,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问题。批评就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们思、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目的是要把病治好。有缺点毛病的同志受到批评后,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促其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进而变成一个健康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2、批评是人生道路的“修偏仪” 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惜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青年人由于阅历不丰富,思想及理论修养不够,缺乏经验,在前进道路上难免发生主客观不相符的情况,或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组织、领导、同志及时给予批评,甚至对错误严重的同志给予必要的处分,正是要把这些同志从偏差和错误上拉回来,端正其人生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受了批评处分,有利于有缺点错误的同志清醒头脑,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警示自己,主动预防和避免犯同类错误,防止重蹈覆辙。 3、批评是维护纪律的“助推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办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矩守纪律。家有家规,乡有乡规,厂有厂规,国有国法,军有军纪。我军的纪律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无论任何人违反了纪律,都必须坚决纠正,包括给予必要的批评处分。如果光是提倡怎么做,而对那些违反的同志不给予批评乃至处分,就不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遵守的自觉性。二、要勇于接受批评勇于接受批评,是改正缺点毛病、争取更大进步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和勇于接受批评呢? 1、要“闻过则喜” 一棵树长了多余的枝杈,只有及时修剪,才能长成栋梁之材。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只有敢于正视现实,诚恳接受批评,才能清除身上的“细菌”和污垢,从而成长为“四有”革命军人。有句话叫“脊背上的灰自己看不见”,有了缺点毛病,就好比脊背上有灰尘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较清楚。如果不让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帮助“拍打脊背上的灰尘”,怎能保持肌体的健康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批评,就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十分欢迎领导和同志经常给自己“拍打拍打”,即使“拍打”得重一点也应愉快接受下来。 2、要勇于承认错误有的同志受到批评时,往往态度不冷静,不注意认真反省,急于辩解和开脱自己,这是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

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批评 我们以前在学校都学过历史,那么,在我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中,有哪些皇帝是比较开明的呢?……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清代的康熙,他们所统治的时期均是我国古代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时代。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能“从谏如流”。大家都知道在我党80年风风雨雨的艰苦历程中流传下来的“三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促使改正缺点错误,更快地进步的有效方法。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尤其是我们年青人,阅历浅,经验少,缺乏锻炼和鉴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那么,当我们有了缺点错误,受到批评以后该怎么对待批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对待批评,本课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我们要乐于接受批评;二是我们要勇于自我批评;三是我们要把批评当动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第一个内容。 一、我们要乐于接受批评 古人常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缺点、错误,而我们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或者说是不知道自己存在哪方面的不足。但我们身边的人可能很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因此,我们每个想要进步的人都应该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在我国,从古至今像这种乐于接受意见和批评的故事是非常多的。战国时,齐威王公布一道命令:凡是当面讲出他缺点和错误者受上赏,书面批评他的受中赏,平时在街上议论他让他知道的受下赏。结果就有不少人给齐威王提建议,齐威王接受了一些批评意见,在治理国家时,纠正了一些不

合民心的错误做法,齐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像这种封建帝王能够听取下面的批评,虽然是从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地位出发的,但这种勇于“纳谏”的精神是可取的。我们无产阶级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更应该胸怀坦荡,闻过则改。即使某些批评与事实有出入,或批评错了,或态度生硬一些,言辞尖锐一些,只要是善意的,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像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真理,也应该欢迎,应该仔细听取,并考虑到它好的地方。”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干部都是这样做的。在延安时期,有这样一段往事:1942年8月的一天,边区政府正在开征粮会议,天降暴雨,雷电交加,把参加会议的延川县县长击死了。街上的老百姓就有人说怪话: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要追查讲这句话的人。可是毛泽东同志知道后,没让追查,而是说要想想我们做了一些什么错事引起群众的不满。后来一查才知道,主要是由于政府征公粮征的太多了,群众负担实在太重造成了他们的不满。于是毛泽东同志决定减少征粮任务,同时,号召边区政府和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而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在我们部队中也有这样的好榜样,如某部的王杰,有一次他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帮助邻近的一位老大爷喂牲口,他顾不得一天施工的劳累,一口气干了40多分钟,替老大爷挑了一满缸水,还铡了一百多斤草。刚回到班里,就挨了班长的批评,说他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不请假。王杰开始感到做了好事还挨批,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他仔细一想,又觉得班长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自己确实有错误,尽管是为群众做了好事,但同时也违反了纪律,应该受到批评。于是他在班务会上主动承认了错误,还找班长谈心,希望班长以后对他要求更严些。所有这些事例,讲的都是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对我们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有宽广的胸怀,欢迎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政治营养,改正缺点错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其实,批评就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