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语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修辞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体现着语言的运用,指导人们有效地使用语言;但是,修辞只有适应特定的语境,修辞才能具有生存的价值,才会对表达产生良好的效果。

评价一个修辞用得合不合适也必须用语境来检查评判的合不合适也必须用语境来检查评判的。

关键词:修辞语境效果评价功能关系
一、修辞与语境
同一套词汇和语法规则,不同的人,说出来写出来的话就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修辞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修辞是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最终目的,就是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同时应该注意修辞也不是漫无边际和无拘无束的,语境影响制约修辞,语境影响制约说什么写什么,也制约着怎么说和怎么写。

评价一个修辞用得好不好,也必须用语境来检查评判的。

《修辞学通论》站在四个世界的角度给语境分类,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在修辞学中,
可分为内部语言和外部语境两种。

(另外也有人提出修辞语境与语用语境的区别一说)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而外部语境则指社会语境,即语言运用的背景因素,小的如言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地点等,大的如时代、地域、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言语表达中,能直接感知的只是语言内环境。

语言内环境归根结底就是搭配的和谐问题。

言外语境包括了语言之外的一切语境,大到社会文化心理,小到时间地点,都是言外语境的范围,但是在语言表达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语境都跑到话语后面充当理解话语的背景的,而是被说话者有选择地加以创造运用。

语境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

这也是言语交际活动本身及外部环境决定了的。

说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创造,控制语境来是听话者的编码按照他的意向进行。

认知语境的说法其实就是从人本身的主动能力出发的,认知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能力。

说话人表达与听话人的理解都需要人的主观认知能力。

二、修辞和语境不能剥离的关系。

首先,语境是人们进行修辞活动的依据。

运用语言形式的恰当与否,能否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语境。

同一种修辞手段,在甲语境中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乙语境中则未必。

我们平时说某词用得好,实际上是说,在这个语境中某词最适合,而不是评说词语本身的优劣,因为词语本身无所谓高下优劣。

其次,语境往往会赋予词语种种语境意义,从而使语义表达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有些词语,静止地看,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可一旦到了语境中获得了语境意义,便一下子变得鲜活异常、光彩照人,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了。

从小学学到后就一直记忆犹新,因为一直觉得妙不可言。

三、语境体现在修辞效果中的作用
第一,语境是修辞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去人们评价修辞效果往往脱离语境。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字用得好”“这个比喻很形象,很生动”这样的话。

却说它是如何适合所处的语境的。

其实无论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如果不适合语境,那也不会产生好的修辞效果。

第二,语境具有消除歧义、化解逻辑矛盾的功能。

如很简单的一个字“白”,它在字典中有很多义项。

“白色”的“白”是指颜色。

“真相大白”“不白之冤”的“白”是指清楚,“白卷”的“白”是指空白,“白费力气”的“白”是指没有效果,“红白事”的“白”是指丧事,“白了他一眼”的“白”是指对他不满,“白先生”的“白”是指姓,“白字”的“白”是指错误,“告白”的“白”是指说明,“对白”的“白”是指对话等。

没有具体语境就不知道这个“白”字该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是否准确,更谈不上它用的好不好,有没有修辞的效果了。

第三,语境对使用语言有约束力量。

语体对修辞手段的影响也很明显。

语体是人们在长期的语用过程中形成的言语引用变体,每一种语体对修辞手段的运用都各有要求,它们对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长短,辞格的运用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你不能与亲人聊天时运用外交辞令,你不能在科择语体中运用大量的修辞格。

在口语语体中一般运用通俗易懂的词汇短句和散句,而不太用各种修辞方法。

在书面语中要讲究字词的雕琢,较多使用书面词汇、长句和整句。

第四,语境是评定修辞优劣的客观依据。

语言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运用的好不好,恰当不恰当之分。

所谓的好词都是结合语境来说的,指的是这个词很符合语言所处的环境。

如鲁迅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写到“伯父小的时候也和你爸爸一样,鼻子又高又大,后来经常碰壁,把鼻子碰扁了。

”这段话看似在说鼻子,但如果他它放在一个大语境中,即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来看,它的内涵就复杂很多,深刻很多了。

又如“风里传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的“清香”同“声音”本来是不相干的,但由于有一个相似点“忽隐忽现”,就构成了通感。

我们说这句子很美也很贴切,这是因为这跟作者描写的“荷塘月色”整体感觉是一致的。

一个普通的词用得恰到好处,适合语境才会成为优词。

谢皮波娃在其《文学概论》中曾说过
这样一段话觉得很认同,他说“作品的语言美不是为美再现生活特地挑选一些华丽的辞藻所能达到的。

作者达到语言的真正的美多数情况下是使用最普遍的一些词句,然而这些词句在有形象表现力的语言上下文中获得审美倾向。

离开语境,修辞就是无源之水了,修辞手段运用得好不好,恰不恰当,完全依赖语境,只有语境才能充分体现修辞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