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文学”视野中的三毛——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士学位论文

系别:中文系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名:**

运城学院

2015年6月

毕业论文

题目:“流散文学”视野中的三毛——以

《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

《哭泣的骆驼》为例

系别:中文系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名:**

指导教师:令狐兆鹏

运城学院

2015年6月

“流散文学”视野中的三毛

——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

驼》为例

摘要:随着全球时代的到来,各地区乃至各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都不断加强。一大批作家选择离开自己的故土而到异国他乡进行文学创作,因此流散文学越来越成为文学流派中一股重要的力量。他们的作品大多充满着流浪儿对故土的眷恋,给人一种陌生、疏离之感。本文主要是研究流散文学及其发展特征、三毛流散的表现以及她作品中流散的表现方法,从而展示出三毛流散文学别具一格的特征。

关键词:三毛;流散;流散文学;特征

Diaspora literature view of SAN MAO

- in the story of the Sahara, the scarecrow's

handbook,cries the camel , for example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global, regional and even 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between the contact are increasing. A large number of writers choose to leave their homeland and to exotic locales for literary creation, thus diaspora literature more and more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literary genre. Their works are full of waif for home, give a person a kind of strange and alienation.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of diaspora litera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San Mao diffusing performance as well as her works of diaspora method, thus demonst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hair diaspora literature having a unique style.

Keywords: San Mao; Diaspora; Diaspora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引言 (1)

一、流散文学及其发展特征 (1)

二、三毛的流散表现 (2)

(一)形体的流散---独特的游者形象 (3)

1.崇尚自由 (3)

2.热爱自然 (3)

(二)情感的流散 (4)

1.家国之恋 (4)

2.异域之缘 (6)

三、三毛作品表现流散的方法 (7)

(一)“以我观物”的叙事角度 (7)

(二)走向日常生活 (8)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三毛,一个流浪的神奇女子,虽然已经逝世了二十多年,但是她留下的作品却风行至今,她的文字朴实、自然、细腻、志趣,给每一个阅读它的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希望。

三毛因为长时间浪迹国外而阅历丰富,其作品的体裁大多属于自传体游记。阅读她的作品,既可体会到文字的优美,也可享受到故事的精彩。在她的作品中,既有撒哈拉大沙漠古怪离奇的人文风俗、绚丽多姿的万水千山,又有着她对家国情怀的深切眷恋。三毛作为一名海外作家,由于常年在外创作,是流散文学的一个代表人物。

流散文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由来已久。从西方文学史发展演变来看,流散写作有其先声:早期的流浪汉小说以及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流浪汉写作,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从文学创作的实践来看,近几十年来的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是流散作家,他们的创作对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在中国也举行了一系列有关流散写作的研讨会:2003年清华大学主办首届流散文学和流散现象研讨会;2004年的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也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讨论;2005年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置了“流散文学及海外华人文学”的专题讨论组,由此可见我国对流散文学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流散现象及流散写作的分析,如2006年清华大学教授王宁的《流散文学与文化身份认同》、2007年陈春霞《流散文学的文化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海外文学及海外作家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的,如赵毅衡为海外流散文学做的序《流散文学的回归》。

一、流散文学及其发展特征

“流散(diaspora)”是来自古犹太历史的词,现在有多达十多种翻译,比如族裔散居、离散、飞散、大流散等,它是指作家离开本土而到异国他乡,由此而引起个体精神世界的文化冲突与抉择,文化身份认同与追寻等一系列问题的文化现象。“流散文学”(Diaspora Literature)就是流散者创作的文学作品。“流散”最初是西方人用来描述犹太人的大规模的出走和所处于的流离状态,说明那个时候它的使用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但是随后越来越多的作家或因为不甘愿固守本土,想离乡出走从而摆脱本土的羁绊,出走实现自己的价值;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