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Tries To Discuss The Opposition To Japan Saving The Nation From subjugation Sing Movement To Start,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院系×××××××
专业×××
学生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试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学生:×××
指导老师:×××
(玉林师范学院艺术系广西玉林市 537000)
摘要
日本侵略军对东北人民的屠杀和蹂躏,激起了中华民族广泛、全民性的抗日救亡斗争。
在这场民主革命斗争中萌生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这场运动酝酿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三、四年间;而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得到很大发展,形成全国性热潮;自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之后到1938年11月武汉撤退之前的抗战初期,成为这场运动的最高潮。
救亡歌咏运动如此迅速地得到中华儿女的认同,由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为苦难的中华儿女而歌,它喊出了近百年国人积压在心底的,被侵略,遭涂炭,受迫害的愤怒激情和争取胜利的吼声!
[前言]
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去60多年,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历史应该永远铭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因为那是一段惨痛的记忆。
然而今天那些“侵略者”并未对自己的罪过进行反思,反而一再表现出不可原谅的骄狂和蛮横。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并非狭隘的民族仇恨,而是要让人们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的同胞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悲痛的历史,把那些破坏世界和平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意在把这些响彻一时的抗敌号声、英雄主义的颂歌,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里。
[主题]
(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国屡遭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她的东方,一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的国家---日本,就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中最贪婪、最疯狂而无人道的强盗之一。
它无时无刻不在打中国的主意,妄
想把我们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祖国变成为它的独占殖民地。
它将杀戮变成一种疯狂的游戏,它制造着灾难和毁灭。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始于1874年对台湾的侵犯,此次战争中它从清政府手中货利50万两白银和琉球岛等。
1894年7月25日,日本又对中国派往朝鲜的海陆军发动突然袭击,不宣而战。
该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和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所属岛屿让割日本;赔偿军费2万两白银;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享有设立领事馆、建造工厂、进出口各种机器设备等特权。
1904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权利的帝国主义强盗之间的角逐,日本获胜并把中国的东蒙与南满收入囊中。
1914年8月,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幌子,乘机出兵我山东半岛,侵占济南,夺取胶济铁路,攻陷青岛,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位置。
1915年1月8日,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6年10月,日本政府以隐蔽的经济手段,促使黎元洪、段祺瑞、政权成为其傀儡,并扶植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其统一东北的代理人。
事实证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早已形成。
(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
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持续四年之久,是破坏力空前巨大的世界性危机。
这场危机于1930年春波及到日本,1931年达到顶点。
中小企业相继倒闭,失业者充斥街头,农民生活极其贫困,城市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也动荡不安,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面临着这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日本人民的视线,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
日本成为远东的战争策源地。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寻找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不断制造挑衅事件。
夏滟洲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中叙述:准确的说,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萌生酝酿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三、四年间;而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形成全国性的热潮;自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之后开始,到1938年11月武汉撤退之前的抗战初期,成为这一运动的最高潮。
随着“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并由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号
召,全国各地的救亡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渐形成了全民性的热潮,音乐界的各方面人士在此运动中逐渐汇聚拢来,结成了以抗战音乐为共同目标的统一战线。
史料《中国音乐简史》第五章(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由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随着1935年“一二·九”运动兴起及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渐形成了全民性的热潮,音乐界的各方面人士在此运动中逐渐汇聚拢来,结成了以抗战音乐为共同目标的统一战线。
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歌曲作为宣传群众、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自然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音乐体裁,不仅使众多的爱国音乐家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创作,而且一般业余音乐爱好者们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从而使抗战歌曲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余峰在文献《救亡之声,荡气回肠》陈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以史为鉴,意在把这些响彻一时的抗敌号声、英雄主义颂歌,铭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里。
这一激情四射的“救亡之声”所反映的内容,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为苦难的中华儿女而歌;它喊出了近百年,国人积压在心底的、被侵略、造涂炭、受迫害的愤怒激情和争取胜利的吼声!
[总结]
抗日救亡歌咏是革命的号角,是民族革命解放的鼙鼓,是打击敌人的武器,是团结民众的纽带,是教育下一代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整个民主革命斗争中具有广泛、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它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是亚洲乃至全世界解放之声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10)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10)
[3]梁仁.简明中国近代史[M].中共中央党校,2003(3)
[4]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5]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6]余峰.救亡之声,荡气回肠[J]. 中国音乐(季刊),2005.(3)
[7]李岚清.革命新兴音乐的旗帜自学成材的音乐巨人[N]
[8]游金戈.铁马英雄曲[J]. 音乐纵横,2005.(7)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纪下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
[10]王小雨. 战火中的思乡曲[J]. 音乐纵横,2005.(7)
[11]夏野.中国音乐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彭启华.艺术纲论[M].武汉出版社,1994
[13]刘智强.音乐与人生[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14]王沛.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17)
[15] 王沛.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