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长文短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教学

“长文短教选点突破”教学策略例谈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一中学陈付亮

王荣生教授指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都极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考查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内容、长文短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余映潮老师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指出,“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一般来讲,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课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课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视作长文。”就以人教版课本七年级下册的文章来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都属于长文。它们信息量大、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都是在教学上相对难以处理的长文。

简而言之,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内容丰富的课文。所谓“短教”,就是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根底上,在教学中凸现重点,把握本质,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如何巧读课文,如何精选课文内容,如何组合教学内容,如何做到精练、高效、有用,具有教材处理研究的普遍意义,对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就这一点看,研究长文短教,对于大多数课文来讲,就显得更有意义;从学生的学习需要着眼,长文短教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课外阅读视野、自觉自主自乐地从多种渠道感受生活、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

长文短教,需学教学智慧,是一种大胆取舍,善于取舍的智慧,一篇课文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种知识与方法,训练一种能力,体验一种情感,领悟一种人生智慧,即是成功的,因此长文短教无需面面俱到,而应找一个恰当“切入点”,力求抓住“动全身”的一发,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聚焦一点,洞照全篇。也就是说,不管是运用何种手法,进行怎样的处理,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也就是说,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于如何“选点突破”上。以下就列举具体的课例简要地谈谈“长文短教选点突破”的三个小策略。

细读文本,巧设主问题

“长文短教”的前提条件是“文本细读”,没有“文本细读”就不能“长文短教”,短的是亮点,短的是精华,不注重细读,就无从提炼。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地解读。

如教授《皇帝的新装》时,只要我们把握好本文通过写了一个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滑稽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地鞭挞受社会浸染的成人们虚伪性格弱点,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贞,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讲述时只要抓住新装的“特性”来揭示主要人物的性格即可。我们不妨用一个主问题贯穿全文:我看到了一个(皇帝、大臣、织工、小孩子),因为。这个大问题,简单明了,在这篇长文中,能够让学生迅速地找出所要获得的信息,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大胆取舍,设计出能统率全文的核心问题,那么课堂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在这一主问题中,又贯穿以小问题,通过各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本,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又如教学杨绛先生的《老王》时,可以抓住“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句话的理解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可以细化成:不幸者指的是谁?哪些方面表现了其不幸?幸运的人指的是谁?幸运的人又为何感到愧怍?顺着这一条主线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完

成文本的解读。理解了这些,就把握了文章的实质,文章照样一课时教完,课堂却不失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长文短教,不等于降低水准,不等于“深文浅教”,更不等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地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由此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围绕主问题在读中感悟,在品中感悟。例如,教学《伟大的悲剧》时,我抓住“悲剧为什么是伟大的?”这一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交流中与文本的五位英雄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此时此刻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强烈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内涵,感悟这“伟大”的精神。这样的阅读过程是立体推进的过程,语言层层品味,情感步步推进,人物形象渐渐丰满,学生心中的精神丰碑自然高耸。

虽然一篇长长的课文《伟大的悲剧》仅在一个课时中完成了教学,但我想: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思想乃至一生,而一堂成功的课同样也会在学生的心中经久难忘、历久弥新。我们的课堂应该为学生架起一座解读文本的桥梁,引导他们去阅读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引领他们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引发他们与伟大的灵魂碰撞交流,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而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主问题的设计,必会使长文短教更加精彩!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从何种角度选点,所选的点都要立足于文本的整体把握,要能关照文本的整体核心价值存在。

抓住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点,把长文教“短”

《社戏》是一篇长课文。就其内容来讲,课文主要回忆了“我”幼年时与农民孩子看“社戏”的情景。如果按情节划分,课文《社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是社戏了”),回忆“我”在少年时代和农村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

第二部分(“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至“各自回去了”),详细描写了看社戏的经过。

这部分如果按情节发展,又可以分成三层:

第一层(“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至“而况并没有空地呢……”),写看戏前的曲折。

第二层(“在停船的匆忙中”至“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写看戏时的情景。第三层(“月还没有落”至“各自回去了”),写看戏后的欢乐(归来途中吃罗汉豆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二天”至结束)写六一公公的夸奖和“我”的感叹。

虽然各段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紧紧扣住表现对平桥村这一自由天地的向往,平桥村人淳朴的感情,以及小伙伴们的热情纯真、聪明能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这一中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可把教学重点凝聚到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这一联系点上。整篇课文的教学用了两个教时,首先让学生带着“怎样理解本文结尾处‘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的问题,自己阅读全文。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读通读懂课文,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本文虽以“社戏”为题,以“看社戏”为线索,但作者真正要表现的是对平桥村这一自由天地的向往,平桥村人淳朴的感情,以及小伙伴们的热情纯真、聪明能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因此“我”所难忘的并且衷心赞美的就是平桥村留给“我”的宝贵记忆,文中的“戏”和“豆”不过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和寄托。在这个根底上,再引导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找出具体表现‘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语句,讲读句子,避免逐字逐句平均使用力量的琐碎分析。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得了“长文短教”的良好效果。

细读文本,巧妙地设计读写等学习活动,把长文教“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