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气与精、津液的关系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气与精、津液的关系经络的概

念和经络系统

上一节我们讲了气和血的关系。高度概括起来,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要求同学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个原理,这是我们讲气、血、精、津液关系的重点。

气与精的关系

接着我们往下讲,讲(第)二、气与精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第一点要记住:精之与气,本自互生,就是互相化生。那具体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气对精而言,气可化而为精;(二)精对气而言,精也能化而为气。把这两句话总结起来,叫本自互生。它们共同(的)物质基础,就后天而言,都是水谷精微。但气与精这两者相比较,谁为主谁为从呢?根据我们前面的定义,气是气、血、精、津液物质系统当中最基本的、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化生而来的。就这个意义讲,中医理论强调“精乃气之子”,这(是)李东垣的话。那就是说,精是由气所派生的。(气)从逻辑上说是个大概念。而精呢,应该是气的下一个概念。从这个判断,这个原理,也可以从医学本身去理解管子这句话,说“精者,气之精也”,这是精与气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

把“津液”换成一个字——“水”,就是“气和水”的关系。讲

水,那么包括了有用和无用的(水)。这里面,津液(指)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

(一)气对津的关系,也就是气与津的关系,以气为主体。气与津的关系,它包括三个内涵:

(1)气能生津。理解气能生津这样一个原理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①将气和津液放在同一物质系统而言,气是化生津液的物质基础,说气是最本原的,称之为气能生津。这是在这里面讲第一点的机制,是强调气的物质基础。②要重视人体之气它具有功能的含义,也就是说它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那么气通过什么机制来完成化生津液的作用呢?气通过五脏系统的功能活动体现出来它们的作用,而五脏系统功能活动正常,津液才能正常输布排泄,才能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津液。讲这两个机制,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处理气和津液之间关系的时候,在异常状态下,解释病理现象,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是一。其二、要注意从全身五脏系统功能这个角度来调节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的异常,这再一次强调正确理解生命物质的概念。中医学的物质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这里面再一次强调,既从气作为生命物质系统的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派生这个角度,从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它们的关系。同时又不仅仅把气理解为是一个单纯的物质概念,有别于以西方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近代医学或者是现代医学,换句话说,西方的物质观。基于此,又强调人体之气,我们是通过功能活动来考察的。我们来考察在人的正常生命过程中,津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体现气是从功

能来考察的,不是气到底是一个什么结构。这就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的。

(2)气能行津。①我们理解气本身具有推动作用,能够推动全身的津液循环往复,营周不休,体现了气的推动作用。②气同样是通过它推动、促进作用,调节津液生成、输布、代谢的脏腑的功能而实现气能行津的作用。我们(在)讲肝脏的生理功能,讲到能够促进水液代谢里,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就是从气能行津来说的。

(3)气能摄津。我们第一次提到气能摄津,是在脾气统摄血液,讲阴血这个角度说的。第二次(是)通过讲气的固摄作用,明确提出来,气具有固摄人体内液态物质不致妄失这样的作用。其三、同样的道理,从气作为全身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通过五脏功能活动维持正常状态下来调节人体内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来行使其气能摄津的作用。这是第一、气对津的作用。

(二)津对气的作用。如何来理解津对气的作用?

(1)我们强调津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为什么说津液是气的载体?这和我们前面讲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是同样的道理。津液包括在血液之中,血能载气,津液是血液的正常组成部分,因此津也能载气。这是第一点。津对气的关系,

(2)津能生气。为什么说津能生气呢?我们讲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是水谷精微,津液包括在水谷精微之内,所有的精微物质统称为精微,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其中就包括津液在内。这是一。其次,从气、血、精、津液这个物质系统,我们首先就强调,既本于气

又相互化生,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津对气的关系。一津能生气,二津能载气,重点记津能载气。那么气与津的关系与气与血的关系,从逻辑上、从它们的关系上,与它相似。你看,气对血的关系,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把“血”换成“津”,就能生津、行津、摄津。“血为气之母”,我们讲血能生气,能载气;把“血”换成“津”,津能生气、载气。它的立论最基本的根据,阴阳对立统一、消长和转化。其中,津能载气,换成现代的语言,就是津液是气的载体,用这样一个原理来解释在病理情况下,剧烈的吐泻会出现一个什么现象呢?病人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强调一个“气短”,把这个现象叫做什么呢?叫气虚,严重的叫气脱。根据这样一个原理,对前面我说的这个病理现象进行解释,中医对这个事实进行解释,又得出了一个结论,叫“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剧烈的吐下损失人体大量津液,一定会导致机体的气不足,气虚,那就告诫医生,在固摄津液的时候,也必须保护人体之气,单纯固摄津液是不可以的,这个道理同样实用于血和气的关系——血能载气。剧烈的、短期的大量出血,不仅损失了人体的血液,同时也损失了人体之气。根据这样一个事实,中医学在病理学上又提出一个概念,叫气随血脱,把这个“血”换成“液”字,气随液脱,出现两个病理学的概念。将来在(学)病机的时候进一步讲,在这里旨在提示,我们这里讲它的理论意义,这个理论意义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在病理上有啥作用?在治疗上有啥作用?在病理上、治疗上的实践意义,将在病机当中,治疗最后一章,治疗原则里面去进一步来讲述。将来同学们在学《方剂》、《中药》的时候,

通过药和方来进一步来理解我们上述讲的原理。

到此为止,我们讲授了气、血、精、津液这一章。气、血、精、津液,请同学们注意,是从生命物质系统这个角度讲,它们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从生命的形成到出生以后全部生命历程当中,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它们各扮演了什么角色。从它们的物质组成,从它们的运行和分布,从它们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生命的基本物质。我们仅仅讲了气、血、精、津液,它们之间怎样从整体上统一起来,又各自地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与前面所学的脏象学说联系起来,通过已知的、学过的脏腑的生理功能来论述气、血、精、津液。与脏腑的关系:(1)都是在五脏整体调节下来发挥它们的作用。(2)气、血、精、津液分别在它们发挥生理功能的同时,又分别表达了、论述了每一脏每一腑在气、血、精、津液完成生命活动这个作用的时候,它们各自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或者为主,或者为次。关于血和津液的关系,就记住一句话,津血互生,仅此而已。

经络

下面我们讲第四章,经络。第四章经络,阐述经络学说的一些基本理论,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络学》、临床课的《针灸学》,老师会进一步去论述,同学们在那里会进一步去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当中,仅仅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原理而已。至于说经脉和络脉具体的、详细的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及其表现的病理变化,都将在《针灸学》里面继续讲述。在《中医基础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