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第六章 换气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闭时期,进排气门同时开启 的现象称为气门重叠或气门叠 开,相应的曲轴转角,称气门 重叠角或气门叠开角。 因重叠角较小,进气门开启高 度不大,废气又具有一定的惯 性,所以废气不会倒流。
在气门重叠开启时,进气管、气缸和排气管
连通,利用压差和惯性更多地排出废气,减 少缸内的废气量,增加新鲜充量。特别是增 压发动机,其进气压力高,有一定数量的新 鲜空气直接扫过燃烧室,帮助清除废气后进 入排气管,扫气效果更明显。 对于化油器式汽油机,特别是怠速或部分负荷 时,因进气管真空度高,当气门重叠角过大 时,可能产生废气倒流(柴油机会有气门与 活塞相碰的问题)。
(2)进气门 进气系统中,进气门处的
M
vm a
通过断面最小且截面变化 大,因此流动损失大部分 集中于此。 进气马赫数M是决定气流 性质的重要参数。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M有 一临界值0.5左右,超过 后,充气效率迅速下降。 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 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及合 理配置相位是提高充气效 率的主要方法,但要合理 控制M值。
2、强制排气阶段: 从自由排气阶段结束,活塞上 行至上止点,推出废气的一段, 为强制排气阶段。 排气速度与(压差)气门开启截 面、活塞速度有关。缸内压力大 于排气管压力,由气门节流引起。 此阶段虽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 气缸内压力接近大气压力,气体 密度低,流速较慢,因此排出废 气量较少。
3、惯性排气阶段:

实际循环的换气 过程进行的时间 非常短暂,进排 气门的启闭由于 结构和动力负荷 等原因,不可能 全开或全闭。换 气时,工质是在 配气机构流通截 面不断变化的情 况下做不稳定流 动,气缸内工质 的温度和压力是 随时间变化的, 具有复杂的气体 动力学现象。
(一)排气阶段
排气阶段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和惯性排气三个

阶段。 1.自由排气阶段: 从排气门打开至气缸内压力接近排气管内压力为止 的一段为自由排气阶段。 由于排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达下止点 时才打开排气门,则气门开启初期开度较小,废气 不能流畅排出,活塞已开始上行,气缸内压力来不 及下降对活塞造成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 功。所以排气门提前打开(30~80°CA)。 从排气门开始打开到活塞到达下止点这段曲轴转角 称为排气提前角。
强制排气阶段接近终了时在上止点附近,废气尚有一 定的流动能量,可利用气流的惯性进一步排出废气。 同时,若排气门在上止点关闭,则其必须在上止点之 前就开始关闭,这样会产生节流作用,此时活塞还在 上行,增大气缸内压力,使排气消耗的功和废气残余 量都会增大。因此排气门是在活塞过了上止点后才关 闭。 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完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称为排气迟 闭角。一般排气迟闭角为10-35°CA。
(二)进气阶段
进气阶段可分为准备进气、正常进气和惯性进气三个阶段。
1、准备进气阶段 为增加进气量,应尽可能增加进 气横截面积,减少进气抽吸功,进 气门应在上止点前、排气尚未结束 时提前打开,作好进气准备。从进 气门开启到活塞到达上止点的阶段 ,叫进气准备阶段。相应的曲轴转 角叫进气提前角,一般为5º ~ 20º CA。 由于进气提前角较小,相应开启 的通道截面也较小,加之缸内残余 废气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在此阶段 新鲜气体一般不会进入气缸。
最佳配气定时(相位)应随转速的变化而变
化。 固定式发动机以额定转速定配气相位; 需低速、大扭矩发动机,按大扭矩定配气相 位称低速调整; 需大功率发动机,按标定功率定配气相,称 高速调整。 现在有电子液压式和可变气门升程式可变配 气机构,能更适应要求,提高充气效率 。
§6.3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
发动机(非增压)的进气系统由空气滤清器、
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组成。 (1)减小进气管、进气道和空气滤清器的阻 力 进气管和进气道必须保证足够的流通面积、 管道内表面光滑、避免急转弯和流通截面突 变,以减少阻力。 进气管长度尽可能一致,保证每个气缸进气 均匀。尽可能使新鲜工质在气缸内形成涡流。
一、概念 1、 充气效率的实验测定
v
V V sh
式中:V为内燃机的实际充气量,由流量计测得。
Vsh为理论充气量,计算公式
V sh
Vh 1000
i
n 2
60
2、充气效率理论公式
v
实际进气量 在 PS T S 条件下理论进气量 =
-1

Pa T s Ps T a (1 )
v
实际进气量 在 PS T S 条件下理论进气量 =
-1

Pa T s Ps T a (1 )
由上式可以看出,进气状态、进气终了状 态、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和配气定时等 对充气效率有影响。 1、进气状态(大气状态) 进气温度Ts升高,进气压力Ps下降,均会 使进气的密度下降,绝对进气量减小。但 是由于充气效率是同一进气状态下的相对 值,所以进气温度和进气压力变化对充气 效率影响不大。
4、配气定时(配气相位)
其中,进气门的迟闭角对进气 终了压力影响最大。若进气迟闭角 不变,则转速高时,气流的惯性没 有完全利用;转速低时又会造成气 体倒流,从而影响进气压力与发动 机的正常工作。
配气定时(相位)是否合理?
(1)充气效率的变化是否符合动力性要求。




转速增大,迟闭角也应相应增大。 (2)换气损失是否尽可能的小。排气提前角 保证排气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尽量晚开 排气门。 (3)能否保证必要的燃烧扫气作用。气门叠 开角 (4)排放指标好。 应把排气门开启时间调到它能使活塞到 达下止点时气缸内压力和大气压力基本持平。
换气过程
进气过程
排气过程
目的:排出缸内废气并充入尽可能多的新鲜
工质。
燃料燃 烧做功 燃烧需要氧 气和燃料
燃料多少 控制容易
量控制
气缸工作 容积限制 进气量
学习过程
进、排气过程各阶段特点
本章内容
1、四行程发动机的 换气 2、影响换气性能的 因素 3、提高换气性能的 措施 4、二行程发动机的 换气
排气门刚开始时缸内压力Pb与排气管内压力
Pp之比往往大于临界值,排气的流动处于超临 界状态,废气以声速流过排气门开启截面。 排气速度达500~600 (m/s) 。 自由排气阶段在气缸内压力与排气管压力相 等时结束,大约在下止点后10-30°CA,时 间过长会增加强制排气活塞推出功,使排气 损失增大。若发动机转速增加,应适当增加 排气提前角。 自由排气阶段占整个排气时间不大,但流速 高,所以有60~70%废气排出。

F Cm f1 1
D Cm d 1 1



3.惯性进气阶段: 为了利用高速进气流的 惯性,增加充气量,减少功 耗,气缸在活塞运行到下止 点后才完全关闭进气门。 从活塞由下止点上行至进气 门关闭的一段,利用气流惯 性进气为惯性进气阶段。该 阶段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进 气迟闭角,一般为20º ~ 50º CA。
0
(三)气门重叠角
进气门提前打开和排气门落后
2、进气损失: 由于进气系统的的阻 力,气缸压力低于进气 管压力而损失的功,称 为进气损失,图中用C 表示。 与 排气损失相比较小。 合理调整配气定时,加 大进气门的流通面积正 确设计进气管道以及降 低活塞平均速度可以减 小进气损失。
排气损失与进气损
失之和为换气损失 (a+b+c),其中面积 (c+b-d)相对应 的负功为泵气损失 (?)。
二、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
换气损失即理
论循环换气功 与实际循环换 气功之差,包 括排气损失和 进气损失。
1、排气损失
排气门早开,直到进气
行程开始,气缸内压力达 到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 失称为排气损失,它可分 为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 气损失。
排气提前角越大,自由排气损失越大,但排
气下止点的缸内压力越低,强制排气的消耗 功损失越小,因此最有利的排气提前角应使 面积a+b值最小。 随转速的提高排气提前角应增大。 减小排气系统阻力及排气门处流动损失是降 低排气损失的主要方法。 排气背压每升高3.39kPa,增压柴油机油耗 增加0.5%,非增压柴油机增加1%。
空气滤清器的阻力随结构的不同而变化。
油浴式滤清器的原始阻力,对于小功率发动
机小于980Pa,中等以上功率大于980Pa;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阻力可增到2990Pa。 采用微孔纸质滤芯的原始阻力不大于390Pa, 但积尘以后阻力可增到3900-5900Pa。 必须在保证滤清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 空气滤清器的阻力:加大通过断面、改进滤 清性能、研制低阻高效滤清器等。 要经常清洗滤芯,特别是纸质滤芯的油污堵 塞,要及时更换滤芯。






2、进气终了状态 包括进气终了压力Pa和进气终了温度Ta。 进气终了压力:由充气效率公式知道,进气终了压 力Pa增大,则充气效率增大。 而进气终了压力大小取决于管道阻力系数和管道内 气体流速。 进气终了温度:进气终了温度Ta增大,充气效率减 小。 进气终了温度主要受转速、负荷、缸壁的冷却强度 及进气温度等的影响。
2、正常进气阶段:
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运动至下止点,因压差而进 气,为正常进气阶段。 初期气缸内残余废气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力,新鲜 空气不能进入气缸,当气缸内压力小于大气压力 后,新鲜空气才被吸入气缸。 由于进气门已提前开启,此时进气通道截面已开 启较大,保证大量新鲜空气进入气缸。 由于进气阻力,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气缸内压力 仍低于大气压力。
如何评价换气过程质量
提高换气性能措施
§6.1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及损失 一、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配气机构均采用气门换气方式, 其换气过程包括从上一循环排气门开启到下一循环 进气门关闭的整个过程。运行时,要在短时间内使 排气干净、进气充足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增加气门开启时间,充分利用气流的流动 惯性,减少换气过程的损失,改善换气过程,提高 整机性能,进排气门一般都是“早开晚关”,不受 活塞行程的限制。所以整个换气过程超过了两个行 程,占410°CA-480°CA。

式中: ε-压缩比 ;PS 、TS - 进气管内的压力和 温度;Pa、 Ta - 进气终了缸内压力和温度; - 残余废气系数

m ma
柴 =0.03~0.06 ,汽 =0.08~0.10, 二行程 =0.25 ~ 0.35 。充气效率小于1,一般为 0.75~0.9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
第六章 换气过程
目的:换气质量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指 标有重要影响。 本章的目的是研究换气过程的进行情况,分析影响充 气量的各种因素、从中寻找减少换气损失、提高充气量的 措施,以适应发动机日益强化的需要。 要求:掌握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了解进、排气 损失的相关内容;掌握充气效率的概念和影响充气效率的 因素,以及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掌握二冲程发动 机换气的基本过程和如何评价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效果。
§6.2:充气效率及影响因素
评价发动机的换气质量,用残余废气系数和充气效率
来衡量。 残余废气系数是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的残余废气量 与气缸内的新气量的比值,用 表示。 充气效率是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 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v 来表示。又 称充气系数、充量系数、充量效率或容积效率。 充气效率是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 程度的重要指标。
3、残余废气系数和压缩比
气缸中残余废气量增多会恶化燃烧,使充气
效率下降。 残余废气系数主要受气门叠开角、压缩比、 排气终了废气压力、发动机转速等的影响。 汽油机在低负荷运转时,节气门小,新鲜充 量很小,残余废气系数大大增加,使燃烧不 完全,经济性变差。当前电控汽油发动机普 遍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根据不同的工作状 态控制残余废气系数大小,从而控制尾气中 氮氧化物的含量。 压缩比增大,余隙容积Vc减小,残余废气量 减小,充气效率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