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昊
2018/3/24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 丹 ( 辽 建立时间: 十世纪初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十一世纪初 西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夏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
2018/3/24
北 宋
二、党项族
西夏铜牌
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
2018/3/24
西夏买牛契约
课堂小测验
契丹族 十世纪初 元昊 上京
党项族
960年
阿保机
开封
北宋
十一世纪前期
赵匡胤
兴庆
2018/3/24
2018/3/24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 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 十六州。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2018/3/24
三、辽与北宋的和战
“儿皇帝” 幽云十六州是唐宋时期的 幽州和云州等十六州的总 称。五代中期,辽太祖耶 律德光帮助石敬瑭建立后 晋,作为条件。45岁的石 敬瑭向34岁的耶律德光割 地、称臣、称子,自称“儿 皇帝”,同时割让幽云十六 州给契丹。
2018/3/24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18/3/24
史事链接
宋朝建立时,五代 十国的分裂局面已 经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 者依照先南后北的 同一方针,陆续消 灭了南方的割据势 力,结束了分裂局 面。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 宋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开封
2018/3/24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不 断 向元 北昊 宋称 边帝 境后 大, 举西 进夏 攻军 。队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 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解析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题1. 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的是流动生活,不是定居生活,③说法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B。
2.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 寇准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的关系。
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
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3.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加强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 岳家军的抵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
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
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
于是,双方议和。
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主要讲述了辽、西夏与北宋三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对历史人物的介绍,还包括了一些历史观点和评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辽、西夏、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亲、冲突与合作等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辽、西夏、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亲、冲突与合作等关系。
2.教学难点:分析辽、西夏、北宋三个国家在并立时期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辽、西夏、北宋三个国家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960 年
北宋建立
1004 年
澶渊之盟
和是主流
1125 年
金灭辽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和,蕃平汉交人往户1休2养1年生息,人
人安居,不乐战斗。 ——(北宋)苏辙:《栾城集》
唐 朝的建 立
历史解释
“西夏”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
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1] 。因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 [2-3] 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 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评价(积极影响):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 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消极影响: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宋夏和约的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和约签订的影响:宋夏边境贸易兴旺;促进了宋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交融 。 宋辽澶渊之盟、宋夏和约订立的影响:积极影响:使双方边境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 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消极:宋给 辽、西夏交纳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赋税负担。
侯课背诵·北宋政治
wenguzhixin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②行政:在中央,分化 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③财政:设 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为防止武将专权。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2)重视文教事业,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 位。积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器物
西 夏
辽
印 章
辽
西夏
西夏飞天壁画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建立时间:1038年 西
建立者:元昊
夏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 916年 契 丹 建立者:阿保机 ( 辽 ) 都城:上京(临潢
府)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7、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
C 是:(
)
A. 吐蕃——藏族——松赞干布
B. 辽——契丹——耶律阿保机
C. 西夏——党项——完颜阿骨打
D. 北魏——鲜卑——孝文帝
8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 ﹣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争。”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 事件? (2)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 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2.宋太祖时,北宋与辽的关系怎样? 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被迫对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
4.澶州之战发生在何时,当时力劝皇帝亲征
的宰相是谁?
宋真宗时期、寇准
5.辽与宋签订的盟约历史上称作什么,内容是
什么,有何影响?
澶渊之盟 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背景、特点以及影响。
背景10世纪后期,北方的震荡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五代十国的混乱状态,导致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得到了发展的可能。
其中,契丹族和黑水青(青海及四周地区的藏族与汉族杂居的群体)分别建立了契丹国和黑水城。
此时,宋朝建国不久,正面临辽、西夏的挑战。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特点辽宋是以十分稳定的一个疆域形态,共同用武力和和平相互博弈,相互制衡的一段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宋朝的发展十分迅猛,出现了传世立国的杰出文化和科技成果。
而辽国的军制很有特点,实行军户制度和世兵制,所以不同于汉族的征地制,辽朝没有国民应征兵制,也就是说不是每个百姓都可以当兵,而且每个百姓都有所属的军户,分清职责。
西夏与宋朝互为对立,但却保持着不断的缓和,至少在避免全面爆发战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西夏十分擅长,从长远的角度,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相当重要。
影响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时期,形成了地域广阔的军地聚居局面,宋朝的国力被提高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在政治上,北宋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央负责,地方自治的制度模式,并加强了官僚制度的稳定性,使得社会稳定。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了各地区的商业特色,加强了商业城和商业行业的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争也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影响。
在文化方面,北宋是个极为繁荣的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学术上和科技上有自己的特色。
辽国与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也得以得到发扬,在西夏,佛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结论在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时期,各方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取得了各自的成就。
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且对世界历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活动:
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
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 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 生为官40 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 得民心。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为什么北宋大量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 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 材料二 “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 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 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 ——钱穆《国史大纲》
实现后,北宋还能送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
材料三: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
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 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 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 发展,而且还彼此贸易。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 成为北宋人民的负担。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东京 (今开封) 兴庆府
赵匡胤
元昊
二、战争与和平
1、辽与北宋的和战
北宋
宋 宋太祖晚年
战?和?
冲突加剧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①积极: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②消极:
和议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赋税负担, 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检测提升
B 1、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朱温
8、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搜集了“契丹的兴起”“党项族建西夏
D ”“澶渊之盟”“宋夏议和”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贵羊贱猪”成为社会饮食风尚, 羊肉地位突出。到神宗时期,宫廷每年食用 羊内高达四十三万斤之多。北宋东京市场上 以羊肉为原料的菜肴有“旋煎羊”“批切羊 头”、“软羊”等数种。
—— 《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
问题思考:北宋吃的 羊肉从哪里来?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游 牧民族。9世纪后期 ,契丹已经有了先进 的农耕、冶铁和纺织 等产业,开始建筑房 屋、城邑。
西夏政权信息:
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大夏皇帝) 民族:党项族 国号: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李元昊
1003—1048年
西夏王陵 元昊
李元昊在全国上下实施剃发令、造西夏文字、 修宫室、迁新都、建官制、定兵制等一系列变 革。在政治体制上,模仿宋朝官制模式设立军 政管理组织。
西夏货币
“辽”抑或“宋”?
材料11:(宋辽之间)每年贸易总值,仅河北地区,就逼近百五十万贯,对宋 来说,每年可以获得四十余万的利润。而这种利润的收益,大致可以补偿宋在岁 币上所受的损失......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尽管存在战争,但三方也通过缔结和约、互市等方式进行和平交往,如澶渊之盟 等。
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经济交流
辽、西夏和北宋在经济上存在互补性, 三方通过贸易、朝贡等方式进行经济 交流,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
文化融合
在文化方面,三方互相学习、借鉴, 形成了文化上的融合现象,如辽朝的 “番汉分治”政策就体现了对汉族文 化的吸收。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民族团结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基础,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 盛。
加强制度建设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 久安。
注重经济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支撑,只有注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 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录
CONTENTS
• 辽朝的兴起 •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西夏与北宋的灭亡 • 本课的总结与启示
01 辽朝的兴起
CHAPTER
契丹的起源与崛起
契丹族起源
建国背景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是鲜卑宇文部 的一支,早期以游牧和渔猎为主。
CHAPTER
党项的起源与崛起
党项族起源
党项族源于青藏高原的羌族,在 唐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
党项的崛起
唐朝末期,党项族在今青海、甘 肃一带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重要 的政治力量。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西夏的建立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 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今 宁夏银川市)。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的示意图是( C )
金辽 北宋
北宋
西 夏
辽
西 夏
辽
北宋
辽
西北 夏宋
A
B
C
D
8、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D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③汉、契 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 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 C ()
3、A.宋市与舶辽使、宋与B西.夏宣订政立院和议C后.,榷对场双方D产.生十的三主行要影 响是( A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4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B)
➢ 资料三:辽圣宗时萧太后(萧绰)倚重汉官韩德让 ,与北宋结好,”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元昊任 用汉人为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管制,兵制,法律 ,并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
除此之外,辽和西夏还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重视儒学、铸造货币、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材料题
1.(1)请你填出图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2)图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
价一下这一途径。 (政权的并立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
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 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7课 [预习导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识读《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课前学习任务
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教材中关于契丹和西夏部分文物的相应信息。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辽建立的相关知识。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学习任务二】耶律阿保机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学习任务三】梳理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学习任务四】元昊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学习任务五】澶渊之战,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盟约?【学习任务六】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它带来了哪些影响?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4集《澶渊之盟》。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 和平局面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2.宋夏议和 (1)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历史解释
正确看待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 (1)战:频繁的战争造成社会动荡,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战争对辽、 西夏来说是进攻、掠夺,对北宋来说是自卫、防御。但战争也使各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 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和: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是统治者牺牲人民利益换取的和平局面。虽然岁币给北宋人民带来 沉重负担,但议和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民族交融。
11.(2022百色期末)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 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种态势 ( C)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便于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答案:澶渊之盟。以经济损失换取和平。
材料三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金]刘迎
[探究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置“榷场”带来的客观历史影响。
答案:促进了宋辽经贸往来,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 [探究4]概括图中A与B政权、C与B政权订立的两个和约的共同点。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标导航
1.知道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 者、民族、都城。(重点) 2.了解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重点) 3.结合辽宋议和和宋夏议和,认识民族友好交往是 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目标: 1、了解辽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2、了解西夏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辽太祖。
契丹文字 契 丹 货 币
契丹鸡冠壶
契丹国建立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辽的扩张: 辽太宗时,辽取得了 幽云十六州 (P36“相关史事”), 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山川之险与长城防线(图册P17)。从此, 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辽、宋关系友好。
辽宋战和
战:
宋太宗时,向辽 多次发动战争,意图 夺回“幽云十六州”, 但以失败告终,只好 采取防御政策。 和: 澶渊之盟
1、都是少数民族,以游牧生活为主 2、都建立了政权 3、都是受到汉人文化的影响
4、与北宋的关系时战时和
一、辽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1、辽的兴起: 916年 2、与北宋的关系: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辽太祖
宋真宗
辽攻宋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二、西夏的兴起,及其北宋的关系:
1、西夏的兴起: 1038年
2、与北宋的关系: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西夏攻宋→宋夏议和
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 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 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 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的服饰发型
契丹鸡冠壶
契丹圆盘
契丹货币 “天朝万顺”
辽的制度建设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脱脱等《辽史》
四时捺钵——辽代的政治制度之一。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巡 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皇帝出猎 时,朝中官员随行在捺钵与南北面大臣商议国事。
所发展。
北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 宋 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阅读教材,找出党 项族兴起的过程
4、西夏的生产生活状况
元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 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西夏壁画(服饰)
西夏瓦当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和党项族 的生活生产状况 与中原有什么战争 宋真宗,继续战争,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宋真宗
寇准
澶州 开封
宋打退辽军
辽与宋议和 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
澶州之战 的结果如
何?
宋朝在以屈辱换取苟安。此后长时间内,宋辽 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此后,辽宋作为兄弟国,宋岁书辽银十万两, 捐20万匹。自是两国不交兵120年。
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 争)”。这说明( A )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感谢欣赏
在北宋与辽、 西夏的边界开 设贸易场所, 榷(que)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下冲突:元昊,多 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 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 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 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 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 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宋夏议和:订立了 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 规定: 西夏元昊向宋朝称臣, 北宋给西夏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 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 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 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其积 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 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 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 地区生产得到发展,双方还通过“榷 场”进行贸易。
党项族
党项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国号: 大夏,史称西夏
D、寇准
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A、宋太祖 C、宋真宗 B、宋太宗 D、宋神宗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
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 活
辽的兴起
传说钩史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 族的起源,有一 个古老的传说: 有男子乘白马自 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 子乘青牛自土河 (今老哈河)而 来,二者相遇, 结为配偶,生八 子。他们的子孙 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
为以后的契丹族。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 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 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 为主。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 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答: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
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 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 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多元汇聚
文 字
辽
西夏
元昊
逐渐被了解的西夏文字
今宁夏、 甘肃一带 大夏国皇帝元 昊 1038 兴庆
第8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 蒙古等民族先后在中国境内崛起, 并建立起辽、西夏、金、蒙古等强 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 和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文化 与游牧文化逐渐融合。
政权 建立时 建立者 名称 间
辽 北宋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960年 赵匡胤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 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西夏的建立者是 A.阿保机 C.元昊 B.阿骨打 D.铁木真
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 相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C、包拯
B、岳飞
选择题
1、北宋澶州之战的主战派宰相是
A、李纲 B、文天祥 C、寇准 D、赵普
∨
2、宋辽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 要作用是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期和平
∨
三个政权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政权 民族 原生地 契丹 辽太祖耶律阿 916 契丹 辽河上游 上京 保机 年 (辽) 960 汉 黄河流域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宋 年 西夏 党项
元昊 建立者:
时间: 11世纪前期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党 项 西 夏
西夏
宁夏银川市西郊、
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 距银川城区42公里,是 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
治国措施: 1、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创制西夏文字
多元汇聚
印 章
辽
西夏
多元汇聚
物器
辽
西夏
多元汇聚
钱 币 辽 西夏
西夏“兽面瓦当” 西夏贡米 西夏铜牛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民族走向
融合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容整合
澶 渊 之 盟
澶 州 之 战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宋 真 宗
宋辽和战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 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为兄 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 渊之盟”。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河
辽的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 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右),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图为辽太祖陵山门。
“契丹矛”和 “契丹文字”
契丹矛 “契丹矛”反映了契丹族已会制造 和使用铁器以及勇猛善战;“契丹 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 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 契丹文字
民族
契丹 汉族
都城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巴林
左旗南)
东京(今开封)
西夏
11世纪
前期
元昊
党项
兴庆府(今银川)
识图找答案
下列能正确反映辽、 西夏与北宋政权并 立的示意图是
西夏 辽 北宋
辽 北宋 西夏
辽 西夏 北宋
北宋 辽 西夏
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北宋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 方,但未能统一全国,同时并 立的还有辽、西夏等政权。
宋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
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
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太宗北伐失利
杨业大战辽军 宋辽对峙图
宋真宗时,辽军大 举攻宋,打到黄河 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北 宋朝廷一片恐慌
澶州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 亲征,宋真宗来到 澶州城,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
契 丹 ( 辽 )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宋冲突加剧
幽云十六洲示意图
宋辽地形图
辽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你能根据地图指出吗?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了当 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区最 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 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 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 用,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 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 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