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艺生计模式 1.选择比较艰辛的产食生计模式而逐渐放弃相
对较轻松的寻食生计模式的原因: 一是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所然
; 二是寻食中发现被洒落种子的生长过程而萌发
园艺技术,继而驯养家畜等。
园艺社会的特点:
首先是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剩余产品,权威 性首领制形成,埋下不平等的种子,产生新的专 业化的社会角色如巫师、商人、手工业者等。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 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
话说“传销”
特点:
1.找工作、亲朋加入。 2.“掉馅饼”高收入、高利润诱惑你“请君入瓮”。 3.金字塔---拉拢人员加入。 4.销售物品要么见不到,要么贵得要命。 5.传销公式。 6.交门槛费(五六千甚至上万元)。 7.限制人身自由(包括信息)。 8.洗脑。 9.人员混杂。
(一)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
大约20万年前,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处于“幼儿期 ”,文化开创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打制 简单粗糙的石器,高度依赖自然环境。
特点一:寻食生计模式的简单性导致其社会结构简 单、松散。社群(寻食群体)以血缘和婚姻等关 系为纽带。
特点二:寻食生计模式特征导致其社会生活处于粗 陋的平均主义状态。首先,群体内部资源共享。其 次,群体内部成员互惠性合作和同质性劳动。再次 ,群体成员社会地位平等。
三、文化起源是与文化主体——人类祖先“自意识 ”及意识的产生相伴随的。(P48第2段)
人类祖先正是在生存实践中,使身体各种机能实现 了量和质的变化: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容量增大、 心智完善、萌芽状态的“自意识”逐渐向更高级的抽象 思维演变。
人类祖先也正是在生物性与文化性的长期互动中,最 终从自然中独立分化出来,不再被动地依赖自然、屈服 于自然,而成为改造自然、创造文化的主体。
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和传递给后代作为 社会经验总和的“社会命令”这种第二性需求。社会 的平衡与和谐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本条件。文化是社 会中统一的、自我调节的有机体。
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共同构成人类存在方式中不可 分割的整体。
文化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手段,为人类谋生和增进 幸福提供条件;而社会则为人类创造文化提供舞台, 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和保障。
其次是文化内容的多样化。安居乐业,村落 ,人口密度大,交往频繁,社会分工多样化,文 化产品丰富,累计农业科学和历法。
游牧社会:干旱、寒冷或多岩石的草原地区,则
产生了该模式。
特点:
首先,成群驯养动物比过去追逐野生动物更有效、更 稳定。剩余产品增加,部落首领制雏形产生,不平 等因素增加。
其次,游牧生计带动了帐篷生产、皮毛加工、毛毯编 织等文化产业的相应产生。群体间冲突、战争时有 发生,奴隶产生。
人类社会是以各种文化要素,尤其是社会制度文化 为核心纽带的,而人类文化也因其必须为社会系统的 运转提供永不枯竭的能量而生生不息。
文化——————社会制度
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50-57)
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 类社会划分为五种社会类型:
(一)采集—狩猎社会 (二)园艺—游牧社会 (三)农耕社会 (四)工业社会 (五)全球化时代社会
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的 主宰。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群体才能成为文化创造 的主导力量,因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组建了简 单的社群进而到复杂的社会。
三者关系:
人与文化及社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动态关系,人的行为受所在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 模塑,而文化与社会本身又依赖于人的力量而产生 和维持。
正是作为人类先驱的这种灵长类的生物属性,为 “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
一、人类起源,即人类先驱与类人猿分道扬镳 而独立演化为现代人的过程,其生物学标志 是直立人的面世,其行为标志则是文化行为 的产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人类祖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大致遵循着如下 进化路线
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化 ,而社会是由人类文化构成的社会。没有文化滋养 的社会难以存在,没有社会依托的文化同样难以想 象。
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文化最初是为满足人类衣食 住行及繁衍后代等基本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现代文明 是由种种社会体制所构成的复杂体系,每一种体系发 挥一定的功能以满足人的第一性(生理的和心理的) 和第二性(纯精神的)需求。
特点三:上两点反过来又强化了其文化的简单倾向 。同质性劳动、平等地位、共享经验、价值标准趋 同、万物有灵的野性思维(自然崇拜)。
特点四:文化思维能力令现代人肃然起敬。精确的 语言交流技巧和群体协作能力。
意义:人类文化史上既有筚路蓝缕的艰辛,又有新 时代里程碑的意义。
(二)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
大约始于1.2万年前至1万年前,终于6000年前,贯 穿于新石器时代。
南方古猿(至少440万年前形成最早原人 ,大约260万年前至230万
年前开始转化)
→早期人属(能人,大约180万年前开始演化) →直立人(大约20万年前开始演化) →智人(旧石器时代) →智人(大约2.8万年前,类似现代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
化行为→文化符号)
★★旧石器时代的结束,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登上 地球舞台的中心。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48-57)
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50-57)
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 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 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 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而结成 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今日内容
温故:第二章内容
知新:第三章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 ☆第三节 文化的积累和创新
据遗传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的研究,人类与 灵长目类人猿(倭黑猩猩、大猩猩等)之间至少有 98.5%的基因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人类与类人猿 之间那不超过1.5%的基因才真正为人类所独享。
对较轻松的寻食生计模式的原因: 一是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所然
; 二是寻食中发现被洒落种子的生长过程而萌发
园艺技术,继而驯养家畜等。
园艺社会的特点:
首先是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剩余产品,权威 性首领制形成,埋下不平等的种子,产生新的专 业化的社会角色如巫师、商人、手工业者等。
《文化学概论》第三章-文 化的起源及其发展-38
话说“传销”
特点:
1.找工作、亲朋加入。 2.“掉馅饼”高收入、高利润诱惑你“请君入瓮”。 3.金字塔---拉拢人员加入。 4.销售物品要么见不到,要么贵得要命。 5.传销公式。 6.交门槛费(五六千甚至上万元)。 7.限制人身自由(包括信息)。 8.洗脑。 9.人员混杂。
(一)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
大约20万年前,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处于“幼儿期 ”,文化开创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打制 简单粗糙的石器,高度依赖自然环境。
特点一:寻食生计模式的简单性导致其社会结构简 单、松散。社群(寻食群体)以血缘和婚姻等关 系为纽带。
特点二:寻食生计模式特征导致其社会生活处于粗 陋的平均主义状态。首先,群体内部资源共享。其 次,群体内部成员互惠性合作和同质性劳动。再次 ,群体成员社会地位平等。
三、文化起源是与文化主体——人类祖先“自意识 ”及意识的产生相伴随的。(P48第2段)
人类祖先正是在生存实践中,使身体各种机能实现 了量和质的变化: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脑容量增大、 心智完善、萌芽状态的“自意识”逐渐向更高级的抽象 思维演变。
人类祖先也正是在生物性与文化性的长期互动中,最 终从自然中独立分化出来,不再被动地依赖自然、屈服 于自然,而成为改造自然、创造文化的主体。
文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和传递给后代作为 社会经验总和的“社会命令”这种第二性需求。社会 的平衡与和谐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本条件。文化是社 会中统一的、自我调节的有机体。
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共同构成人类存在方式中不可 分割的整体。
文化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手段,为人类谋生和增进 幸福提供条件;而社会则为人类创造文化提供舞台, 为人类生存提供空间和保障。
其次是文化内容的多样化。安居乐业,村落 ,人口密度大,交往频繁,社会分工多样化,文 化产品丰富,累计农业科学和历法。
游牧社会:干旱、寒冷或多岩石的草原地区,则
产生了该模式。
特点:
首先,成群驯养动物比过去追逐野生动物更有效、更 稳定。剩余产品增加,部落首领制雏形产生,不平 等因素增加。
其次,游牧生计带动了帐篷生产、皮毛加工、毛毯编 织等文化产业的相应产生。群体间冲突、战争时有 发生,奴隶产生。
人类社会是以各种文化要素,尤其是社会制度文化 为核心纽带的,而人类文化也因其必须为社会系统的 运转提供永不枯竭的能量而生生不息。
文化——————社会制度
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50-57)
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 类社会划分为五种社会类型:
(一)采集—狩猎社会 (二)园艺—游牧社会 (三)农耕社会 (四)工业社会 (五)全球化时代社会
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的 主宰。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群体才能成为文化创造 的主导力量,因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组建了简 单的社群进而到复杂的社会。
三者关系:
人与文化及社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动态关系,人的行为受所在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 模塑,而文化与社会本身又依赖于人的力量而产生 和维持。
正是作为人类先驱的这种灵长类的生物属性,为 “人类”及其文化的起源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二、人类的起源与文化的起源
一、人类起源,即人类先驱与类人猿分道扬镳 而独立演化为现代人的过程,其生物学标志 是直立人的面世,其行为标志则是文化行为 的产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人类祖先从人猿共祖到人猿揖别,大致遵循着如下 进化路线
文化与社会的内在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化 ,而社会是由人类文化构成的社会。没有文化滋养 的社会难以存在,没有社会依托的文化同样难以想 象。
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系:文化最初是为满足人类衣食 住行及繁衍后代等基本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现代文明 是由种种社会体制所构成的复杂体系,每一种体系发 挥一定的功能以满足人的第一性(生理的和心理的) 和第二性(纯精神的)需求。
特点三:上两点反过来又强化了其文化的简单倾向 。同质性劳动、平等地位、共享经验、价值标准趋 同、万物有灵的野性思维(自然崇拜)。
特点四:文化思维能力令现代人肃然起敬。精确的 语言交流技巧和群体协作能力。
意义:人类文化史上既有筚路蓝缕的艰辛,又有新 时代里程碑的意义。
(二)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
大约始于1.2万年前至1万年前,终于6000年前,贯 穿于新石器时代。
南方古猿(至少440万年前形成最早原人 ,大约260万年前至230万
年前开始转化)
→早期人属(能人,大约180万年前开始演化) →直立人(大约20万年前开始演化) →智人(旧石器时代) →智人(大约2.8万年前,类似现代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
化行为→文化符号)
★★旧石器时代的结束,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登上 地球舞台的中心。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48-57)
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P50-57)
一、人、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一个特定社会中代 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 术、价值观念、信仰以及规范”。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 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而结成 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今日内容
温故:第二章内容
知新:第三章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人类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 ☆第三节 文化的积累和创新
据遗传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的研究,人类与 灵长目类人猿(倭黑猩猩、大猩猩等)之间至少有 98.5%的基因是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人类与类人猿 之间那不超过1.5%的基因才真正为人类所独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