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给孩子一个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要给孩子一个机会
身为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需要班主任老师集中全身精力,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各种难题一一化解。二十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明白:培养教育人和种树栽花一样,首先要了解花木的特点,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浇水、施肥和培育。所以,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所有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一、等待,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中就需要等待艺术。等待并不是一种不负责的放弃,而是一种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选择,它是宽容、耐心、期待、信任与尊重的化合物,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催化剂,是孕育欣喜的过程。著名教育家甘国祥也认为:教育无非是撒下一颗种子,然后,等待岁月的捡拾。所以,教育绝对不能短视,不能急功近利,而要耐心地守候:等待种子发芽、吐绿,经历风霜雨雪……等待意味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意味着教师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等待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更是学生企盼得到老师的无声激劢和赏识,是使学生感受成功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生成长中,总有似乎不合序的枝蔓,但只要在大方向上是基于成长的,教师就理应拿出勇气来,鼓励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不必急切地去修剪这些枝蔓,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包括可能的缺点和不足,让他们在尝试错误中持续地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从而促成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记得在我接手的班级中,以前有一个特别聪明的男孩子,他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但性格倔强,活像一匹未经驯服的野马。刚接手他的时候,他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他就跑来对我说他要调班。我问他原因,他一本正经地说:“大家都说你很爱管闲事的。”我听了,对他笑了笑,说:“你乖乖的,我会管你吗?”“反正我不想你管我!”他气呼呼地又说了一句,然后回了课室。事后,我从他原来班主任那里了解了他的情况,然后跟他实行了一番沟通,同时我还表扬了他是一个特聪明的孩子,只要他努力,他将来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事后他没再要求调班。调班风波是平息了,可违反课堂纪律却成了他的家常饭,不是跟同学说话,就是在前面同学背上贴个乌龟,要不就是上课时翘起腿在扮鬼脸。只有遇到他感兴趣的课文,他才会安静一会,有时甚至会发表
一下他特有的见解。对于他这样一个学生,我知道光批评对他是不起作用的,于是每次跟谈话时,我都会先表扬他的聪明,并且告诉他只要他肯努力,他绝对是一个将来上重点大学的人,然后才指出的不对的地方。而对于我的教育,他每一次都说知道自己错了,他会改。可过不了一天,他又会故伎重演。当时,我真怀疑,我的教育在他身上是否还有用。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发现他开始变化了。于是,我就在班上放大他的优点,表扬他的进步。逐步地,他对我的课感兴趣了,上课不再捣蛋了,作业也认真了。到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时,他语文成绩还考了全班第一。此时,我又趁热打铁,引导他学好数学和英语。将近毕业时,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写到:老师,谢谢您给了我理解自己的机会,让我知道在课上学到的知识是那么的重要,你放心,我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的。一年了,我没有白等,他终于长大了。
二、倾听,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遇事先入为主,流于独断专行而不自知。班主任如果偏听偏信“想当然耳”,给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无法估量的。相反,如果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往往并非像我们所见、所闻、所想的那样。记得上个学期,为配合区创建卫生文明城市,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的一个亲戚写一封信,介绍自己所在小区、街道在创卫中发生的变化。一个男孩子在拿到信封后跑出来问:“老师,我的这封信你会看吗?”我告诉他,我不会看他的信,同时告诉他信封已经有胶水了,只要他写好了信,在封口处沾点水,就能够把信封好了。第二天,当我让孩子们把信交上来时,他又跑出来问:“老师,我的这封信邮递员叔叔也不会看吗?”我肯定地告诉他不会,他才放心地把信交给了我。回到办公室,一些班主任正在检查学生的信是否格式准确,可我们班的信已经封好了,怎么看?我拿起一封信,咦,信封仅仅中间有胶水,两边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学生仅仅封好了中间,两边是没封的,于是我就从两边往里瞧。结果发现有一封信是空白的,里面一个字也没有。是谁的?我一看信封上的寄信人姓名,这不是两次跑来问我别人能否看到他的信的那个孩子吗?原来他几次三番来问,不是担心别人看他信的内容,而是担心别人发现他没写信。真是个狡猾的孩子,太可恶了!我当时真想在课堂上把他狠狠批评一顿。可理智告诉我,这不是最好的办法。第二天,我拿着他的信,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地对他说:“你的信不知道什么原因退回来了?”那孩子一听,慌了,他哭着对我说:“老
师,对不起!我没有跟您说实话,那封信是空白的,我没写。因为您说那信封是已经有了胶水的,只要沾点水,就能粘好,我想看看是不是真的,结果信封是粘好了,却打不开了,所以我没有写信。”原来是这样,如果当时我在课堂上批评了他,后果会是怎样呢?我真不敢想象。
三、亲近,给孩子一个爱师的机会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多数老师是在扮演“严师”的角色,为了使学生达到我们制定的教育目标,为了保持自己师长的尊严,老师在学生面前拒绝言笑,一脸的严肃就成了一贯的表情。但我们的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是一个人格上和教师平等的人。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被老师注重,被老师尊重的渴望。当老师以过度功利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时候,孩子们的这些需求就被忽略了。我们本是怀着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出发的,但事实上我们却很难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因为在孩子的心里已与老师有了距离。如果我们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握握他们的手,或者和他们一起唱唱歌,做做游戏,在学生之间确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他们每天都在幸福和快乐中感受到我们的爱,那么他们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老师的爱。
四、宽容,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教育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宽容。适度的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宽容就是平等,是让学生觉得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我们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有了理解,我们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发火;有了理解,我们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我们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我们只要想想:学生还仅仅个孩子呢!我们的心就平和了,气就顺了,我们就能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在有些时候,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往往能产生比严厉的批评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课堂上,当发现学生趴台睡觉,我们能够轻轻走过去摸摸他的头问:“不舒服吗?”如果他摇头,我们能够补充一句:“那肯定是老师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幽自己一默,宽容一下学生,相信他也会羞愧得不敢再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