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 归纳推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 A:任一真实的论断(主张、观点) B:B是A的真实理由 (B→A):B是A的充分理由 B∧(B→A):B是A的充足理由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 1、要有论据,即“持之有故”。 2、论据要真实。 3、论据能推出结论。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1、无理由 封建社会,皇帝的话就是“圣旨”。
第十二章 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思维基本规律概述 思维规律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只适用某一思维形式的规律。如三 段论规则,复合判段的推理规则。 一类是适用于各类思维形式。它们适用于 各类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 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同一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矛盾律避免自 相矛盾,排中律保证思维的明确性,充足 理由律保证思维的论证性。 注意:思维的基本规律不同于事物本身的 规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在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不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又断定它不 是什么。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犯“自相矛盾”的 逻辑错误。例如: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有个年 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 并满怀信心地对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 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 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后惊奇 地说:‚什么?那么你想用什么器具来放 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 品吗?‛年轻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为什么 呢?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2、虚假理由 所谓虚假理由,就是指作为理由的论断不 真实,或真实性模糊,人们常说的“捏造 事实”、“歪曲真相”、“颠倒黑白”、 “捕风捉影”等,就是犯了虚假理由的错 误。 文革期间的某年‚三八‛妇女节,江青在首都庆
祝‚三八‛妇女节的群众集会上发表高论: ‚生产力就是人,人就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 人都是女人生的,因此,解放生产力就是解放妇 女。‛
(4)回避问题 2006年5月,‚齐二药‛ 事件(齐齐 哈尔第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 甲素注射液‛因生产过程中辅料掺假在临 床应用中致5人死亡,多人出现肾衰竭严重 不良反应)后,媒体记者提问当地药监部 门负责人:‚在这一事件中,药监部门是 否存在监管上的漏洞?‛ 该负责人理直气壮地回答:‚案件查 清之后,所有的造假者、贩假者和售假者 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一定给全国人民一 个满意的答复。‛
王某因其女友不愿与他恋爱而毁了女友的容貌。 在法庭辩论中,公诉人分析王某的犯罪思想时指 出,王某在日记中多次写到要用各种手段报复其 女友,可见他早已萌发了犯罪思想。王某的律师 马上辩护说:‚公诉人不应把日记里的东西当作 证据使用。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思想犯罪!‛公诉 人也当即反驳:‚我说的是犯罪思想,而不是思 想犯罪,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罪思想是指犯 罪分子的主观心理状态,这是犯罪构成的一个重 要方面,如果不考虑它就无法弄清其犯罪动机和 目的,也就难以确定其犯罪是故意还是过失。我 们怎能因废除思想犯罪而否定研究犯罪思想呢?
三、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现在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罪犯是谁? 如果只有一人说真话,罪犯时谁? 甲:我不是罪犯;(1) 乙:丁是罪犯;(2) 丙:乙是罪犯;(3) 丁:我不是罪犯;(4)
第四节 充足理由律 一、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指在论证过程中, 一个判断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 所谓“充足理由”,即作为理由的判断, 不但要真实,而且能够必然推出被确定为 真的判断。也就是说,任何判断,要确定 为真,必须有根据,并且有充分的论证。 这就是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充足理由律的公式:A真,因为B真,并且由 B必然推出A。 [B∧(B→A)] →A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说世上有鬼,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迷信; 但硬说世界上没有鬼,也未免武断,因为 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关于我厂能否在今年内扭亏为盈的问题, 厂里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希望很大,认为 在今年内扭亏为盈是完全可能的;另外有 人则认为,我厂产品尚缺乏竞争能力,要 想在今年内扭亏为盈可能实现不了。我们 厂领导通过认真研究大家的看法,认为上 述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三、正确理解和运用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 任一思想都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不能改 变。 使用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前后要一致; 运用判断时,其或真或假,前后也要一致, 不能任意变换和转移。 公式:A是A,或A→A。 (A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在同一思维 过程中,概念或判断的内容是确定的。)
第三节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排中律的表现 三、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 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 一个是真的。 公式:或者A或者非A,或AV ﹁ A 在判断方面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对于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矛盾或下反 对关系的判断,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 的。 如‚所有青年都是体育爱好者‛与‚有青 年不是体育爱好者‛,这两个判断不可能 全假,必有一真。
注意: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时否定两个反 对、等值、差等命题,不违反排中律;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矛盾命题 (下反对命题)既不断定其中一个为真, 也不断定其中另一个为假(即不表态), 不违反排中律; (3)对复杂问语不表态,或者,对其是否 的回答都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三、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第一,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使用于矛盾 和反对判断,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和下反对 判断。 第二,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不同 同时肯定两个矛盾或反对判断,至少否定 其一。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两个判 断,必须肯定其一。 第三,逻辑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犯自 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犯矛盾两不 可的错误。
三、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有一天,某国首都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一块价 值5000美元的钻石。经过侦破,警方人员查明作 案的为甲、乙、丙、丁四人中的某一个。于是, 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犯被拘留。在审讯中,四 人的口供如下: 甲:钻石被窃的那一天,我正在别的城市,所以, 我不可能作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三天前我见他在黑市 上卖一块钻石。 丁:乙同我有私仇,故意诬陷我。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3、推不出来 所谓推不出来,就是指理由虽真实,但同 推断没有必然的联系。 (1) “循环论证”,就是在论证中,论据 的真实性或正当性要依赖于论题来证明而 出现的错误。 (2)论据与论题毫不相干。 (3)证据不充足。
第二节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1、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 并非(A并且非A) ﹁(A∧﹁A)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2、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对立的思想。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不能用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 指称同一对象。比如:有小孩讲:街上来 了一群女解放军叔叔。这是不合逻辑的。 ①她拼命地保护自己的性命 ②被告的行为已构成过失盗窃罪 ③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认定被 告人已构成贪污罪的必要条件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要求: 1、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概 念自身的同一。 2、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判 断自身的同一。 3、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思 想的同一。
二、违反同一律的表现: 1混淆或偷换概念 ① 一对青年登记结婚,书记员看了有关资料 说:‚你们是近亲,不能结婚‛。女青年 着急了,争辩道:‚我们两家相距两千多 里,怎么会是近亲呢?‛ ②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早已成了常识, 刚才大家为什么说我的语言表现了剥削阶 级思想呢?
二、违背同一律的表现: 2转移或偷换论题 在判断方面,同一律是说,一个判断断定 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什么,其自身是同一的。 (1)文不对题 (2)答非所问 (3)节外生枝 (4)回避问题
二、违背同一律的表现: (1)文不对题。 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太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器,可他的孙子 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 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是不成材的 东西。后来,他的儿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 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你的父亲不 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 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 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骂儿子了。
二、违反排中律的表现 违反排中律的错误,称为“矛盾两不可”。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是非问题面前要旗帜鲜 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既不这样, 也不那样;要求人们排除那种不偏不倚、 犹犹豫豫、骑墙居中的处世态度。 鲁迅在他的杂文《立论》中,为这种人画 了像。全文是这样的:
二、违反排中律的表现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 师请教立论的方法。‚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 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 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 得的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 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 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 ‘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 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 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 既不慌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该怎么说 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 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病人:我的记忆完全消失了。 医生:什么时候才开始消失的呢? 病人:去年8月28日。 这个对话中,病人的前后两句话就是自相 矛盾的:同时肯定了‚我的记忆完全消失‛ 和‚我有些记忆没有消失‛。
注意: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时肯定两个等 值、下反对、差等判断,不违反矛盾律;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判断既肯 定又否定,或者,对两个等值判断肯定一 个否定另一个,违反矛盾律; (3)注意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
二、违背同一律的表现: 3、混淆或偷换语境 文化大革命中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 官》,把《海瑞罢官》原来的语境,偷换 为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语境。
三、正确理解和运用同一律 (1)不能把同一律看成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2)要恰当地掌握同一律的适用范围。 (3)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事物,形成的概念 或判断不同,也不违反同一律。 (4)同一律要求的同一是每一个思想的同一, 并不是语词形式的同一。
二、违背同一律的表现: (2)答非所问。 在一餐馆就餐的顾客发现服务员上菜 时手指放入了汤里,就说:小姐,你的拇 指泡到汤里去了!服务员:不要紧,这汤 不太烫。 (3)节外生枝。 如:一学生上课时间去看电影,老师批 评他:‚上课时间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学生反驳老师:‚看电影受教育难道不对 吗?‛
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2年2月12日在北约国防 部长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问题向媒体发表‚高论‛: 现在情况是这样的,这里有一些我们已经知道的‚已 知之事‛,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还有一些是 我们知道的‚未知之事‛,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我们现 在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未 知之事‛,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还 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所以当我们尽力把这些信息拼凑 在一起时,我们只能说我们只掌握了我们已经知道的 ‚已知之事‛和我们知道的‚未知之事‛。 这是典型的“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