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与语言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与语言教学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语用
能力的培养
摘要: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成为第一国际交流用语,在我国,英语教学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全面普及。
然而,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不少学生依然表示自己仍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教育界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视。
因此,高职院校也加大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加强。
但现在的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只是片面强调和教授语言和语法知识的问题。
而口语交际中形形色色的语用失误所导致的交流不畅甚至是交际失败,更多的是由于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不足引起的。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客观的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用失误;文化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globalization, English became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language, in our country, the English teaching applied in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chool, college educa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popularization stage. However, years of English studying, many students still said he is still in a dumb English stage, the education of the oral English ability to train and improve seriously.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increased their oral English ability.
Key words: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 mistake; culture;
任一种语言都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蕴藏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从而直接影响了口语交际活动进行的顺利性和有效性。
文化差异是影响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各种各样的语用失误中,彼此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一点在口语交际中也有明显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商业合作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口语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但人们往往更重视口语交际中的一些外在特点,比如语言的流利程度,语音语调的标准与否,而忽略了文化因素引起的语用失误造成的交际失败。
一、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将语言能力定义为理想的语言使用者的内在化的(internalized)语言知识,或称内存语法。
外语教学中一般认为,语言能力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造出正确句子和话语的能力。
但是对交际能力的解释却不尽相同。
目前影响最大的模式之一是卡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的模式。
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语言能力,指正确理解和表达话语(utterance)和句子意义所需的语音,语法,句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体系:(二)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s)能力,指语言使用的规则,即
在人际交往中合理理解和使用话语的能力;(三)语篇(discourse)能力,指在超句子水平面上理解和组织各种句子构成语篇的能力:(四)语言策略(strategic)能力,指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套系统的技巧,用于补救交际中因缺乏应有的能力所导致的交际中断。
后面三种能力均与语言使用有关,统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二、语用失误分析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1983)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
他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本身引起的语用失误,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表达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式:其二是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受语言负迁移的影响,按母语的语意和结构套用英语;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该类失误与谈话双方的身份、熟悉程度、语域等有关。
下面分别就两种语用失误举一些实例加以分析。
(一)常见的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的是语言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失误,可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
具体说来,由于受本族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发音时容易带上口音,或由于音素发音不准、重读音节把握错误而产生语音失误。
词汇错误可以是中式英语、词性误用、词义感情色彩混淆、近义词搭配出错等等。
语法、句法的错误集中体现为口语中误用动词时态、语态、人称等。
表达方式的失误则可能融合了前面几个方面的因素。
例一:违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
比如在应答”Thanks a lot, that a great help.”时说”Never mind.”"或者”It doesn’t matter.”在汉语中,人们对感谢的应答通常是“不客气”、“不用谢”,它们相应的英语表达应该是”Don't mention it.t.或者”You are welcome.”。
而”Never mind.”和”It doesn’t matter.”经常用来回复对方表示的道歉。
例二:不能根据语境识别话语中包含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例如有人问:“May I know your name?”答日:”Yes,you can.”问话的人是希望对方告知名字,但回答的人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对方的话。
又如,在公交车站有人问你:”Can you tell me what time it is?”这样的疑问句事实上并不是发问人对你是否能告诉他时间这一能力的疑问,而是发问人想要以言成事,要求你告知时间。
正确的理解语句不仅要通过掌握语法来了解字面意义,更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句所隐含的交际目的。
例三:混淆相同的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用意义。
有些表达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语言意义,但在两种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却是不同的。
例如你想让一位外国朋友帮我们照张相片,并简单地告诉他如何操作,最后在照相之前他为了确认一下,问道:”Shall I just push this button?”你答道:”Of course.”。
这个回答让他听来是令人不愉快的。
在汉语中的”当然”的确在语言意义上等同于”Of course”,但二者在语用意义上却有差别。
你本想用”Of course”来表达很肯定的语气,但却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在这种语境下使用这一表达在英语为母语的人听来是一种讽刺或对其智力的怀疑。
合适的表达不妨是”Exactly”,”Yes”,或者”Certainly”。
(二)常见的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这种失误与影响语言选择的诸多参数相关,这些语用参数包括强加程度(size of imposition)、损益程度(cost/benefit)、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相对权利和义务(relative rights and obligation)等等。
社会距离、相对权利和义务这两个参数都与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以及相互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
社会距离越大,相对权利和义务越多,意味着交际时越倾向于使用间接、礼貌的话语。
反之,交际语言则较为直接、亲近。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根据这两个参数作出正确判断并选择相应的语言策略尤为重要。
学生如能把握好这一语用规律,以“角色扮演”的口语操练形式多加实践,将会在今后工作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领域中受益。
例一:一位中国人见到老外朋友,亲切地招呼:”Hello,John! Have you ever eaten?”这是中文母语在英语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是中西方问候习惯的差异造成的。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由于对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缺乏了解,往往会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如见面打招呼时的”你吃了吗?”、”你去哪儿?”,告别时的”请慢走”,用餐中的”请”、”多吃点”,演说结束时的”请多提宝贵意见”等等,是典型的具有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
如果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套用中国人的这些表达方式,对一个外国人说”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Please walk slowly.”,”Please eat more.”,那么外国人必然会觉得莫名其妙。
根据西方人观点,待人热情,宴中劝食,有勉强对方、妨碍对方个人自由之嫌。
例二:忽视两种语言的称呼差异,外教Grant走进教室,学生热情问候外教:”Good afternoon,Teacher Grant.”在大学英语里一般不把职业作为称呼语,Teacher可用Mr..,Mrs..,Miss等代替,或者直接称呼为sir或madam
例三:对恭维或赞美不恰当的应答。
当一位同学赞扬另位同学考试成绩优秀时,被称赞同学谦虚地回答道,”Just so.so.1 feel ashamed.”教师重复了他的话语”Ashamed?”,该同学立刻解释:我想说的是”马马虎虎。
惭愧惭愧”.事实上,西方人更愿意对别人赞美自己,而中国人却极少这样做,否则会被认为是在夸耀,不够谦虚。
中国人对于西方人频繁的使用赞美之辞常会感到不习惯。
无论对方是赞美自己或自己的亲朋,中国人的应答通常是谦虚的否定:”哪里,哪里,过奖了。
”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样的否定会令他们觉得难堪,似乎他们在说谎话或者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因而产生不快的情绪。
西方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美通常会愉快地接受说”Thank you."或”Really? I am glad that you think go.”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语用能力的对策
(一)采用“真材实料”
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课程中要尽量避免”重输出、轻输入”。
口语教学材料既要力图取材内容广泛,语言规范,又要切实体现社会性、真实性、可说性。
我国目前适合口语课需要的教
材着实难言充足,且大多存在形式单调,议题较陈旧或实用性不强等问题。
为突出信息输入形式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我们选用了《走进美国》以及CNN的部分电视访谈节目录像,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境,地道的语言,了解美国风土人情,克服”文化惊异”(Cu ltural Shock)。
这些素材大多反映当前热点话题,要求学生积极讨论相应的热点话题,进而在讨论中学生也加强了对英语文化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认识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采取“情景再现”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活跃创造思维。
情景可以是生活情景,如到商场购物,商品选择,讨价还价:可以是体态情景,教师和学生运用面容、手势、姿态等非语言性表达体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活跃创造思维;还可以是游戏情景,学生好奇、好乐、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学生在玩游戏、比赛中强化英语技能,体现自我能力。
另外还可开辟”英语第二堂”。
”第二课堂”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引领学生努力做到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形式要多样,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故事比赛、英语辩论会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宽容意识
维索尔伦称,交际即进行交际性选择,这些选择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三个因素:变异性(选择的可能性范围)、协商性(选择不是按机械的方式或按严格地规则而做出)与适应性(说话人和听话人根据他们的交际性需要而进行选择)。
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语言在交际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着的。
因此,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应对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持开放态度,灵活变通,并以宽容之心对待非本族语者,体谅他们在学习语言技能方面所遇到的难处以及文化知识的不足。
(四)加强师资建设
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语用表现对学生能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目前看来,教师的语用意识尚且薄弱,语用能力总体来讲还有待提高。
因此教师要做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者,有责任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事先进行引导,必要的话进行诠释。
另外教师要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话语。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口语教学。
但学生口语中语用失误的频频发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这其中既有教师“教”的原因,也有学生“学”的原因。
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剖析常见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加强教师对语用失误的认识,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语用移情的习惯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将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口语教学中,输入时教师语用意识淡薄、榜样作用被忽视和教材编撰不严谨与输出时文化及语境知识缺乏、母语负迁移和语域选择能力有限等诸多因素是造成口语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
因此,一位具有较好英语素养的人的口语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得体的。
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能力,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从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相对滞后的现状有充分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表现,并积极采取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改善自己的语言面貌,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 王唯平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J]学术交流,2007(1)
[3] 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鲍文.语用失误及策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5]孙亚,戴凌.语用失误研究在中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熊学亮.简明语用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