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05T15:35:21.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单强[导读] 合并神经源性休克,加强监护及补液,同时脱水适当,亦有生存者。若合并癫痫及去脑干状痉挛发作,疗效欠佳
单强(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76-01 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内,所形成的血肿称之为硬膜下血肿。该部位血肿占颅内血肿60%~70%。其中多发者约占30%,两侧者占15%,极易突然恶化。且具有一定特征性变化,必须注意此种伤员的救治。
1 临床表现与诊断
1.1 临床表现此类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症状基本相似,而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症状显著且严重。伴有迅速恶化的特点。伤后1~2h 进入濒死状态。多数患者就诊时朦胧及浅昏迷,迅速进入昏迷,且持续时间长,昏迷加重。中间清醒期极少见。颅内压增高症状比较明显,同样有呕吐、误吸等。可有局灶性轻偏瘫等,经常发生天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或中心疝。当发生一侧天幕疝时,先由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很快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同时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一侧或双侧锥体束征阳性。生命体征不稳产生较早,尤其血压偏低甚至休克。
1.2 特殊检查
(1)颅骨X线片:约有50%有颅骨骨折,明显少于硬膜外血肿者,因此无骨折的颅内血肿,应该考虑为硬膜下血肿。骨折与血肿部位不一致者亦应考虑硬膜下血肿。
(2)脑超声波:由于双侧性血肿较多见,中线波可不移位或轻度移位。
(3)脑血管造影:正侧位均见无血管区,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而正位显示不清,个别病例也可有大脑前动脉明显移位或仅有轻度移位。
(4)CT扫描:见颅骨内板下方半月状高密度或混杂密度阴影。一般不允许行脑血管造影。
1.3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其他检查,诊断应以如下几条为依据:①头部外伤史;②伤后神志迅速恶化,少数病侧有中间清醒期;③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或双侧瞳孔散大;④可有癫痫发作;⑤单侧上下肢瘫或双侧上下肢瘫,伴巴宾斯基征(+):⑥急性高颅压综合征:⑦X线片示颅骨骨折:⑧CT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凹陷状占位;⑨可有生命体征不稳。
2 治疗与预后
治疗必须争取时间,除极个别病例采用非手术疗法外,均应急症手术。术前的迅速准备和足量备血是争取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伴有休克者应边抗休克边进行手术,若遇呼吸道梗阻应先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内插管后再开颅手术。防止了因呼吸衰竭影响救治。对于特急型血肿应在急症科先行钻孔减压,再去手术室。
2.1 手术指征①伤后神志进行性恶化;②发生天幕切迹疝:③血肿量30Ml以上且有脑挫裂伤:④CT示有血肿占位效应,且中线移位;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2 手术过程局麻加强化麻醉或插管全麻,选择切口,若为顶枕或枕部对冲伤,结合 CT检查,应取对冲部位的额颢部开颅,或额部开颅。术中注意额颢底部及额与颞极的挫灭脑组织及其内血肿,部分病例CT示混杂密度与钻孔探查相符合,见硬脑膜紫蓝色,切开硬脑膜见小凝血块及血性液外溢,仅钻1~2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放置引流管引流。引流3~5d为宜。合并脑疝者或双侧脑孔散大者均予血肿清除同时彻底减压,合并脑挫裂伤及液化者应预以清除,达有生机脑组织为止(即弹性尚好,出血,白颜色)不管何种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用0.3cM直径的硅胶管以盐水反复冲洗,合并原发或反流性脑室内出血和积血者,应及时行双额角脑室外引流。术后及时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亦可行生理盐水置换术。迟发性脑液化或迟发脑内血肿,伴神志恶化或发生脑疝者,应及时再手术治疗。还应当指出:该类血肿术后迟发损伤仍然会出现(包括创伤性脑积水等)。必须及时发现迅速治疗。
3 疗效评价
伤因、解剖、血肿定位、损伤程度等与预后有关。国内外一致认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死率很高,达30%~80%。临床实践证实,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与数种因素有关,掌握这些因素的规律,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暴力作用方式与治疗时间。对冲性脑损伤,尤其顶枕部着力者,若在伤后及时就诊及时手术,能取得较好疗效。双侧瞳孔散大与单侧瞳孔散大者。前者3h以内手术,疗效尚可;若3h后来诊,疗效极差。后者3h内手术疗效尚好。血肿量与脑挫裂伤程度。血肿量较大且脑性裂伤较轻者,其疗效较好,血肿量少而脑性裂伤重者伤死率较高,疗效亦较差。血肿量大且伴严重脑挫裂伤其伤死率高,疗效很差。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亦是影响脑功能恢复的关键。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型,分别采用措施,对降低伤死率,提高疗效甚为重要。伤后迅速继发脑干损伤或伴有混合性脑干损伤者,疗效差。迟发脑组织软化及脑内迟发血肿再行手术者,对脑与肢体功能影响大,伤死率不高。脑室内出血或积血者,伤死率有所增加,只要处理得当,疗效相对较好。急性创伤性脑积水,多在伤后3d发生,此时是脑水肿高峰期,故严重影响疗效。术后急性脑水肿或脑肿胀,尽管措施积极,疗效仍极差。合并神经源性休克,加强监护及补液,同时脱水适当,亦有生存者。若合并癫痫及去脑干状痉挛发作,疗效欠佳。脑CT示基底池及三脑室消失,同时伴脑沟消失者,疗效明显欠佳,伤死率高。若减压彻底,可减轻脑水肿,防止发生生命征不稳,可以提高疗效。硬膜下血肿未凝固或伴积液者,如无明显出血,可行单纯钻孔引流术,疗效尚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4.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14.
[3]罗慈伟,卓蕴雄.微创术用于颅内血肿并发脑疝开颅术前的急救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81-82.
[4]李国良.微创治疗方法在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2,16(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