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严芬《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音乐渲染、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活动发展等多种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让情境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一座“桥梁”。

一、音乐渲染情境,创造学习气氛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课前让学生欣赏阿炳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欣赏歌曲后,就能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感悟阿炳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要同范读课文的语调一样。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介绍《西游记》一书时,我选择了《西游记序曲》作为语言描述情境的配乐曲。课堂上,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同学们都被深深吸引住了,仿佛看到了孙悟空的形象,仿佛看到唐僧四人风雨兼程地去西天取经……为感受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作了铺垫,同时优美的音乐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二、图画再现情境,丰富感性认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配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与文的内容是相通的,一幅图往往是表示课文的某一片段,甚至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借助插图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再现情境时,教师加以指导和启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文与画是相通

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课堂教学中,用图画再现情境,让他们进行直观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学习《看菊花》第二自然段时,我运用图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菊花的多和美。(课件展示菊花盛开的场面)看了公园的菊花,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话: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有__,有__,还有__)即便是红色菊花也各有各的美丽,瞧!(课件展示深浅不一的红菊花,体会颜色的多、美、神奇)红菊花好看极了,有淡红的、深红的、紫红的、橙红的,还有那白中带红的,颜色多漂亮呀!谁来看看图,照样说说公园里绿颜色的菊花呢?你能把这些菊花美丽、神奇的颜色读出来吗?(学生读文)(课件展示公园里各种姿态的菊花公园里的菊花不仅颜色多;还各有各的姿态呢?)(引导学生说出公园里的菊花有的像__,有的像__,还有的像__,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再来夸夸这美丽的菊花吧!(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在获得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瞧,这么多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仔细看图,你能读出你的理解来吗?(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展示,引导学生探究多幅画面的比照,从而,更好地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谁用朗读向我们介绍一下公园里又多又美的菊花!(教者给课件上的画面配上音乐,互相走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菊花)这么美的菊花,你还想看吗?公园里的人们也是这样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有了充分的形象感知,能够读得有形有色,有情有意。

三、语言描绘情境,享受情感熏陶

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课文的情感氛围之中。当然,要让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的语言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就要将自己丰富的感情贯穿其中,这样才能“以情传情、以情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如果教师未能为之动情,学生怎能动情?或绘声绘色地描绘,或饱含深情地范读,或热情洋溢地讲演,使学生受到感染,情绪变得兴奋,自然而然地“随文入情”。

学习第一册《江南》这首诗时,在揭示课题后,教者动情地渲染道: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

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片)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语言渲染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的准备;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理解诗意的难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苏教版第二册《识字1》(春天)词串时,在指导有感情朗读韵文时,我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让小朋友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这样,教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韵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好、读美的渴望。通过引导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景色的美好,也享受到了春天美带来的乐趣。

四、实物演示情境,强化学习动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适当的实物展示便能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如教读《好学的爸爸》,课前让学生到电脑室,让他们认识一下电脑。实物展示已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识字4》(昆虫)词串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昆虫世界,在舒缓、轻松的音乐中。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结伴观察欣赏。那一朵朵鲜艳的花儿,那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偶尔几声清脆的叫声,都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孩子们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乐趣。这时,学生还不乐意去学习韵文,了解昆虫吗?在学习生字时,我把生字卡片做成昆虫形,孩子们喜欢昆虫,原意了解昆虫,爱屋及乌。也就喜欢学习生字了。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满足。

学习《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找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这一片断时,我准备了一个瓶口小,里面装了半瓶水的瓶子,指名学生用老师提供的纸板乌鸦嘴模型伸入瓶口演示,把喝不着的原因显性化了,强了感知的形象性、深刻性。大胆猜测是创新的前提,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呢?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读懂乌鸦喝到水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瓶子和小石子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