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_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这里,添加 AC 的平行线,将 BC 的以 D 为中点的性质传递给 EN,使解题找到出路.
探究 3:
AB 为半圆直径,D 为 AB 上一点,分别在半圆上取点 E、F,使 EA=DA,FB=DB. 过 D 作 AB 的垂线,交半圆于 C.求证:CD 平分 EF.
125
奥林匹克与自主招生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127
E P B (-2,0) D Q C (4,0) x
奥林匹克与自主招生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主编:贾广素
分别以 BC、DA 为直径作⊙D、⊙E,则两圆与抛物线均交于两点 P(1-2 2 ,1)、Q(1 +2 2 ,1). 可知,点 A 在不含端点的抛物线 PA0Q 内时,∠BAC<90°.且有 3=DP=DQ<AD ≤DA0=9,即 AD 的取值范围是 3<AD≤9. 2.3 联想圆幂定理构造辅助圆 例 10.AD 是 Rt△ABC 斜边 BC 上的高,∠B 的平行线交 AD 于 M,交 AC 于 N.求证:AB2- AN2=BM·BN. 分析:因 AB2-AN2=(AB+AN)(AB-AN)=BM·BN,而由题设易知 AM=AN,联想割线定 理,构造辅助圆即可证得结论. 证明:如图,∵∠2+∠3=∠4+∠5=90°, E 又∠3=∠4,∠1=∠5,∴∠1=∠2.从而,AM=AN. 以 AM 长为半径作⊙A,交 AB 于 F,交 A BA 的延长线于 E.则 AE=AF=AN. 2 N 由割线定理有 BM·BN=BF·BE 1 F =(AB+AE)(AB-AF)=(AB+AN)(AB-AN) 3 5M 2 2 =AB -AN , 4 C 即 AB2-AN2=BM·BN. D B 例 11.如图,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延长 AB 和 DC 相交于 E,延长 AB 和 DC 相交于 E,延长 AD 和 BC 相交于 F,EP 和 FQ 分别切⊙O 于 P、Q. 求证:EP2+FQ2=EF2. 分析:因 EP 和 FQ 是⊙O 的切线,由结论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构造辅助圆使 EP、FQ 向 EF 转化. 证明:如图,作△BCE 的外接圆交 EF 于 G,连结 CG. A 因∠FDC=∠ABC=∠CGE,故 F、D、C、G 四点共圆. 由切割线定理,有 P EF2=(EG+GF)·EF Q =EG·EF+GF·EF O =EC·ED+FC·FB D =EC·ED+FC·FB C B =EP2+FQ2, 即 EP2+FQ2=EF2. F E G 2.4 联想托勒密定理构造辅助圆 A 例 12 如图,△ABC 与△A'B'C'的三边分别为 a、 A' b、c 与 a' 、b' 、c',且∠B=∠B',∠A+∠A c b c' b' '=180°.试证:aa'=bb'+cc'. 分析:因∠B=∠B',∠A+∠A' B a C B' C' a' =180°,由结论联想到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 (1) (2) 边形加以证明. 证明:作△ABC 的外接圆,过 C 作 CD∥AB 交圆于 D,连结 AD 和 BD,如图 9 所示. ∵∠A+∠A'=180°=∠A+∠D, ∠BCD=∠B=∠B',∴∠A'=∠D,∠B'=∠BCD.
AM 1 AM 2 AC AB + = + . AP AQ AN1 AN 2
证明:如图,若 PQ∥BC,易证结论成立. 若 PQ 与 BC 不平行,设 PQ 交直线 BC 于 D.过点 A 作 PQ 的平行线交直线 BC 于 E. 由 BM1=CM2,可知 BE+CE=M1E+ M2E,易知
A P Q N2 M1 M2 C D 图 N1 E
奥林匹克与自主招生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主编:贾广素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 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 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 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 P、Q 为线段 BC 上两点,且 BP=CQ,A 为 BC 外一动点(如图).当点 A 运动到使
4.为了线段相等的传递 当题目给出或求证某点为线段中点时,应注意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用平行线将线段 相等的关系传递开去. 例 4.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点 M 在 AB 边上,点 N 在 AC 边上,并且∠MDN=90°. 如果 BM2+CN2=DM2+DN2,求证:AD2= 证明:如图,过点 B 作 AC 的平行线交 ND 延长线于 E.连 ME. 由 BD=DC,可知 ED=DN.有△BED≌△CND. 于是,BE=NC. 显然,MD 为 EN 的中垂线.有 EM=MN.
C O D A
B
P 图
由割线定理得(2+ 3 x) 3 x =2x(1+2x).解得 AD=x =2 3 -2,BC= 由托勒密定理有 BD· CA=(4- 3 )(2 3 -2)+2×1=10 3 -12.
1 BP=4- 3 . 2
A
又 SABCD=S△ABD+S△BCD=
3 3 15 6 3 . 故 sin∠AOB= . 2 26
B
AB BE AC CE = , = , AP DE AQ DE
AM 1 M 1 E AM 2 M 2 E = , = . AN1 DE AN 2 DE

AM 1 AM 2 AC BE CE M 1 E M 2 E AB + = = = + . DE AN1 AN 2 AP AQ DE
124
A E F B N P K Q M D G C
EP EF CG = = ,可知 PG∥EC. 显然, PD FD GD
由 CE 平分∠BCA,知 GP 平分∠FGA.有 PK=PM.于是, PM+PN=PK+KQ=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 PQ“掐开”成两段,证得 PM=PK,就有 PM+PN=PQ.证法 非常简捷. 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 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 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 例 3.设 M1、M2 是△ABC 的 BC 边上的点,且 BM1=CM2.任作一直线分别交 AB、AC、AM1、 AM2 于 P、Q、N1、N2.试证:
奥林匹克与自主招生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主编:贾广素
所以,
AM 1 AM 2 AC AB + = + . AP AQ AN1 AN 2
这里,仅仅添加了一条平行线,将求证式中的四个线段比“通分”,使公分母为 DE,于是 问题迎刃而解.
探究 2:
AD 是△ABC 的高线,K 为 AD 上一点,BK 交 AC 于 E,CK 交 AB 于 F.求证: ∠FDA=∠EDA..
D
A
B
P
Q
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 A、D、B、P 四点共圆, 使证明很顺畅.
探究 1: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BCE.求证:∠EBA=∠ADE.
2
欲“送”线段到当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 “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 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
2 2
2
2
y A0 (1,9)
2.2 联想直径的性质构造辅助圆 C 两点, 点D 例 9.已知抛物线 y=-x2+2x+8 与 x 轴交于 B、 平分 BC.若在 x 轴上侧的 A 点为抛物线上的动点,且∠BAC 为 锐角,则 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 分析:由“∠BAC 为锐角”可知点 A 在以定线段 BC 为直径的 圆外,又点 A 在 x 轴上侧,从而可确定动点 A 的范围,进而确定 AD 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所给抛物线的顶点为 A0(1,9),对称轴为 x=1,与 x 轴交于两点 B(-2,0)、C(4,0).
1 ∠BEF=∠CEF,∠GFE=∠CFE,故△FEG≌△FEC.从而 GF=FC. 2
于是,BF=2CF.故 BD=2CD. 1.2 利用四点共圆 例 6. 凸四边形 ABCD 中,∠ABC=60°, ∠BAD=∠BCD=90°, AB=2,CD=1,对角线 AC、BD 交于 点 O,如图.则 sin∠AOB=____. 分析:由∠BAD=∠BCD=90°可知 A、B、C、D 四点共圆,欲求 sin∠AOB,联想到托勒密定理,只须求出 BC、 AD 即可. 解:因∠BAD=∠BCD=90°,故 A、B、C、D 四点共圆.延 长 BA、CD 交于 P,则∠ADP=∠ABC=60°. 设 AD=x,有 AP= 3 x,DP=2x.
B
例 7 已知:如图,AB=BC=CA=AD,AH⊥CD 于 H,CP⊥BC,CP 交
P Q D C H
126
奥林匹克与自主招生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主编:贾广素
AH 于 P.求证:△ABC 的面积 S=
3 AP·BD. 4
分析:因 S△ABC=
3 2 3 BC = AC·BC, 4 4
只须证 AC·BC=AP·BD,转化为证△APC∽△BCD.这由 A、B、C、Q 四点共圆易证(Q 为 BD 与 AH 交点). 证明:记 BD 与 AH 交于点 Q,则由 AC=AD,AH⊥CD 得∠ACQ=∠ADQ. 又 AB=AD,故∠ADQ=∠ABQ. 从而,∠ABQ=∠ACQ.可知 A、B、C、Q 四点共圆. ∵∠APC=90°+∠PCH=∠BCD,∠CBQ=∠CAQ, ∴△APC∽△BCD. ∴AC·BC=AP·BD. 于是,S= 2
123
奥林匹克与自主招生
《第十二讲 平面几何常用的解题方法》
主编:贾广素
例 2.在△ABC 中,BD、CE 为角平分线,P 为 ED 上任意一点.过 P 分别作 AC、AB、BC 的垂 线,M、N、Q 为垂足.求证:PM+PN=PQ. 证明:如图,过点 P 作 AB 的平行线交 BD 于 F,过点 F 作 BC 的平行线分别交 PQ、AC 于 K、G,连 PG. 由 BD 平行∠ABC,可知点 F 到 AB、BC 两边距离相等.有 KQ=PN.
1 (AB2+AC2). 4
A M B E D N C
由 BM2+BE2=BM2+NC2=MD2+DN2=MN2=EM2,可知△BEM 为直角三角形,∠MBE =90°.有 ∠ABC+∠ACB=∠ABC+∠EBC=90°. 于是,∠BAC=90°. 所以,AD2=
1 1 BC = (AB2+AC2). 4 2
主编:贾广素
二.添加辅助圆
在某些数学竞赛问题中,巧妙添置辅助圆常可以沟通直线形和圆的内在联系,通过圆的有关 性质找到解题途径.下面举例说明添置辅助圆解初中数学竞赛题的若干思路. 挖掘隐含的辅助圆解题 有些问题的题设或图形本身隐含着 “点共圆” ,此时若能把握问题提供的信息,恰当补出 辅助圆,并合理挖掘图形隐含的性质,就会使题设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明朗化. 1.1 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例 5.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底边 BC 上一点,E 是线段 AD A 上一点且∠BED=2∠CED=∠A.求证:BD=2CD. 分析:关键是寻求∠BED=2∠CED 与结论的联系.容易想到作∠ BED 的平分线,但因 BE≠ED,故不能直接证出 BD=2CD.若延长 E AD 交△ABC 的外接圆于 F,则可得 EB=EF,从而获取. 证明:如图 1,延长 AD 与△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点 F,连结 CF 与 BF,则∠ BFA =∠ BCA =∠ ABC =∠ AFC,即∠ BFD =∠ CFD.故 B C D G BF:CF=BD:DC. F 又∠BEF=∠BAC,∠BFE=∠BCA,从而∠FBE=∠ABC=∠ ACB=∠BFE. 故 EB=EF. 作∠BEF 的平分线交 BF 于 G,则 BG=GF. 因∠GEF= 1
3 3 AC·BC= AP·BD. 4 4
构造相关的辅助圆解题 有些问题貌似与圆无关,但问题的题设或结论或图形提供了某些与圆的性质相似的信 息,此时可大胆联想构造出与题目相关 的辅助圆,将原问题转化为与圆有关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联想圆的定义构造辅助圆 例 8.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CD,AD=DC A B =DB=p,BC=q.求对角线 AC 的长. 分析:由“AD=DC=DB=p”可知 A、B、C 在 半径为 p 的⊙D 上.利用圆的性质即可找到 AC 与 E C D p、q 的关系. 解:延长 CD 交半径为 p 的⊙D 于 E 点,连结 AE. 显然 A、B、C 在⊙D 上. ∵AB∥CD, ∴BC=AE. 从而,BC=AE=q. 在△ACE 中,∠CAE=90°,CE=2p,AE=q,故 AC= CE AE = 4 p q .
∠BAP=∠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 A 运动到使∠BAP=∠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 1,分别过点 P、B 作 AC、AQ 的平行线得交点 D.连 结 DA. 在△DBP=∠AQC 中,显然∠DBP=∠AQC,∠DPB=∠C. 由 BP=CQ,可知△DBP≌△AQC. 有 DP=AC,∠BDP=∠QAC. 于是,DA∥BP,∠BAP=∠BDP. 则 A、D、B、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 ADBP 为等腰梯形.故 AB=DP. 所以 AB=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