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的概述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 RP
3. 动作电位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 每个慢波电位上的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和 张力就越大。 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pH和主要的消化酶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40多种内分泌细胞,合成 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时间长、变异大 2.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每分钟数次至十余次 3.一定的紧张性:保持一定张力和位置。是各种运 动的基础。 4.富有伸展性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锐性刺激不敏感、钝性刺 激敏感。
(二)生物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且不稳定,主 要由K+外流形成的,。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糖 氨基酸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 (二)吞咽:
第一期:口腔→咽部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蠕动: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
面舒张、后面收缩,向前推进的 波形运动。
2.慢波电位
平滑肌RP并不恒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能够在RP的 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 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作用:
本身不引起 肌肉收缩, 但能降低 AP产生的 阈值(使 RP接近于 产生AP的
2.体液调节
胃泌素和胃动素使蠕动加快; 胆囊收缩素,胰泌素,抑胃肽抑制胃运动。
(三)胃的排空(gastric emptying)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4-6h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 糖 > 蛋白质 > 脂肪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动力: 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
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转运。
⑷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在十二指肠促进促胰液素分泌,进而促进胰 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⑸胃酸分泌机制: 逆浓度差主动分泌
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食管-胃括约肌:
食管-贲门连接处上方(1~2cm),内压比胃高 5~10mmHg。
作用:防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类似生理性括 约肌的作用。
二、唾液(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口腔粘膜内小唾液腺)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 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
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反射性
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
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
3.蠕动: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受慢波电
位的控制。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
(二)胃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使胃蠕动加强为主; 交感神经使胃蠕动减弱; 内在神经丛使平滑肌紧张性加强,蠕动加快。
(一).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
1.远距分泌 2.旁分泌 3.神经分泌 4.腔内分泌 5.自分泌
ຫໍສະໝຸດ Baidu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蛋白质分解产物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迷走神经兴奋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一)外来N支配
1.躯体N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 N
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壁内N丛
+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
-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
(二)壁内N丛支配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 N丛。
粘膜下N丛主要调节分 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丛 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一、胃腺的分泌
外分泌腺:
贲门腺:胃与食道连接处,分泌黏液 泌酸腺:胃底和胃体,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 幽门腺:幽门部,分泌碱性黏液
内分泌细胞:分泌胃泌素,生长抑素
二、胃的化学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 酸性 pH 0.9~1.5,
分泌量:1.5~2.5L/d。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
组织胺 ACh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促进胃液分泌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质 子 泵 (H+K+-ATP 酶 ) 参与,选择 性抑制质子 泵的药物 (如奥美拉 唑)可有效 的抑制胃酸 的分泌。
原 动 力:胃的运动。
影响因素:
1.食物的组成和性状 2.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
和迷走-迷走反射;促胃液素。 3.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
(四)消化期间的胃运动
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意义:胃内遗留食物推送十二指肠, 为下次进食作准备
是间歇性强力收缩+长静息期,分4个时相 其中 3相的发生与胃泌素有关,起“清道夫”作用
(二)唾液的作用
1. 湿润食物、分解淀粉 2. 溶菌酶清洁作用。 3. 排泄铅、汞、碘、狂犬病毒 4. 含免疫球蛋白,免疫作用。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一、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紧张性收缩:
作用:增强胃内压,有助于
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 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致出 现胃下垂。
消化和吸收的概述及影响因素
消化(digestion) :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器官:消化管、消化腺 消化的方式有: 1.机械消化 2.化学消化
吸收(absorption):
食物消化后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的过程。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