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下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01YZ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下地理导学案+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01YZY
备课人:李贵叶备课时间:3.12 授课时间:3.16-3.18 签批:
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 1、知道黄土高原的文化风情。
2、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貌、地形特点,并能解释黄土成因。
环节预设:导学(5')—读学(15')—检测(5')—研学(5')—展学(10')—巩固(5')
2
3
4 1、对子组互相探讨活动题 2、备展
任务一:25 页活动
任务二:27
页活动1题
读学检测
一、文明的摇篮
“黄土风情”有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
2、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北连 ,南抵 。
二、风吹来的黄土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黄土成因假说中
“ ”得到了广泛认同。该学说认为黄土
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
来,黄土的老家远在 、
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4、黄土土质,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
表,,形
成、、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下地理导学案八年班组名姓名
读学检测
一、文明的摇篮
“黄土风情”有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
2、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北连,南抵。
二、风吹来的黄土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
5
的,黄土成因假说中
“”得到了广泛认同。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
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4、黄土土质,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
表,,形
成、、、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备课人:李贵叶备课时间:3.16 授课时间:3.23-3.25 签批:
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6
7 环节预设:导学(5')—读学(15')—检测(5')—研学(5')—展学(15')
读课本27-31
一、直面高原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
1、分析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
2
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危害。
二、制定措施——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的措施: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了加强生
2、深度观察:水土流失的治理:读30、31
页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对子组互相探讨记忆展示任务
2、备展
任务一:水土流失的原因结合课本26页图6.32和活动1、2讲解
任务二:水土流失的危害结合课本28页第二段和29页活动3讲解
任务三:水土流失的治理结合课本30页文字
和活动讲解
读学检测
一、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原因是这里长期的。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原因有:①黄土特性:黄土土质,
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植被特点:地表,缺乏
保护。
③气候特点季降水集中,且多。
8
人为原因有: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
3、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带走了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
加剧,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造成巨大困难。
二、水土保持
4、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建设。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与
建、修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读学检测
一、严重的水土流水
9
1、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原因是这里长期的。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原因有:①黄土特性:黄土土质,
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植被特点:地表,缺乏
保护。
③气候特点季降水集中,且多。
人为原因有: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等活动破坏地表。
3、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带走了地表肥沃的,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
加剧,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及
造成巨大困难。
二、水土保持
10
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八年级下地理导学案八年班组名姓名
4、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建设。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与
建、修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