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远古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平等性

2.教育的社会性

3.教育的现实性

4.教育的非独立性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工具制造、取火、制陶、渔猎、种植、手工业)

2.社会生活教育(集体生活观念、公共事务、婚姻、成人礼)

3.艺术和宗教教育(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巫师、歌舞、绘画、雕刻等)

第二节 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1.夏以前的学校——成均(与音乐有关)、庠

2.夏代的学校——庠、序(国都)、校(地方)

3.商代的学校

(1)地方:庠(赡养)、序(骑射)

(2)国都

①学:右学(大学)、左学(小学)

②瞽宗(礼乐)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校体系

天子所设大学

大学

国学 诸侯所设大学——泮宫

小学

校(设立于乡)

乡学 序(设立于州)

庠(设立于党)

塾(设立于闾)

2.学校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上庠(北) 瞽宗(西) 辟雍(中) 序(东) 成均(南)

三、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突出表现为“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

1.政教合一(教育职能)

2.官师合一(教师来源)

3.学术官守(知识保存)

4.学为政用(教育目的)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官学的衰废与私人讲学的兴起

一、官学的衰废与私学的兴起

1.官学衰败的原因

影响官学衰废的除经济原因外,还有其深刻的政治原因:

(1)奴隶主贵族不重视教育

(2)王权衰退,学校荒废

(3)文化垄断的打破

2.私学兴起的原因

(1)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掌握一定知识文化的人员流落到社会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

(3)社会上不少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发展,迫切需要掌握知识文化(4)私学的创办人又都以各式的“治国治民”方案相标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二、稷下学宫

1.士

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2.稷下学宫的性质

(1)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2)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3.稷下学宫的特点

(1)教师政治地位高,生活待遇优厚

(2)兼容并包,来去自由

(3)百家争鸣,自由辩论

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作用

1.社会:教育是治国的三大因素之一

2.个人:性相近,习相远

二、论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三、论教育目的

1.培养人才的标准

圣人(理想中的人才)

君子(现实中较高一层的统治者)

士(统治者的辅佐人才)

2.选拔人才的方针

“学而优则仕”

四、论教育内容

“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论教育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行结合

4.乐知好学

六、论德育

1.内容

“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2.原则与方法

(1)立志有恒

(2)安仁乐道

(3)克己内省

(4)身体力行

(5)改过迁善

第三节墨子与墨家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

培养“贤士”或“兼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二、论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教育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2.科学和技术教育

重实践,贵功用(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许多方面)3.逻辑思维教育

言谈思想的标准——“三表”:

一是,“有本之者”;二是,“有原之者”;三是,“有用之者”

提出“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察类明故”的命题。

第四节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性善论”

二、论教育的目的

培养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明人伦”

三、论道德修养方法

1.反求诸己

2.动心忍性

3.存心寡欲

4.改过迁善

第五节荀子的教育思想

一、“性恶论”

二、论教育目的

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三个层次:

俗儒(最低一等)、雅儒(中间一等)、大儒(教育的最高目的)三、论教师

关于教师的标准,除博学外,还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威信

2.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信仰

3.讲授儒家经典的能力

4.能钻研和精通教材的基础,以阐发微言大义

第六节道家的教育思想

一、“道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道家强调的是自然的人;“无为”。

第七节法家的教育思想

一、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绝对的“性恶论”(人性都是“利己”和“自为”的)二、论培养目标

提出教育要培养“智术之士”、“能法之士”、“耿介之士”。

三、论教育内容与方法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八节《礼记》的教育思想

一、《大学》的教育思想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学记》的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的原则:

1.“豫、时、孙、摩”原则

2.长善救失原则

3.启发诱导原则

4.藏息相辅原则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文化教育政策的确立

一、汉代的文教政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实行设太学养士和察举选士的政策

第二节封建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

一、学校教育发展状况

1.太学

汉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1)办学目标

为朝廷培养各级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导向作用。(2)管理

由九卿之一的太常管理

(3)教师

称为“博士”,博士之首称“祭酒”。

(4)学生

一是由太常选送的,二是由郡国县官选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