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希腊哲学、欧洲心学之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210205
[作者简介]何毓德(19312),男,满族,辽宁省辽阳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朝克吉勒图(19532),男,蒙古
族,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2005年1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an .,2005
第34卷 第1期
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 )
Vol .34 No .1
佛学与希腊哲学、欧洲心学之比较研究
何毓德1
,朝克吉勒图
2
(1.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摘 要] 赫胥黎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发展观,深化探索了由赫拉克利特到康德的宇宙发展观,探讨了印度古代宗教和佛学与希腊哲学的思想联系,首创佛学与欧洲心学的比较研究。这对今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破除“欧洲哲学中心论”、揭开现代欧洲生命意志哲学与佛学的血缘关系仍有现实价值。
[关键词] 赫胥黎;佛学;希腊哲学;欧洲心学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5)0120064206
佛教传入中土,对中国佛学的衍生、演变和后世
宋明理学的佛学心学“化”都发生过重大影响。而关于佛教哲学伦理思想对古希腊哲学及近世欧洲心学唯心论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寥寥无几。严复先生向国人首开介绍欧哲史与佛教渊源之门。但他译叙
《天演论》(今译《进化论与伦理学》)因其心学、不可知论的限制,未能尽现赫胥黎对佛学与欧洲哲学
史的比较研究中有价值的思想。本文不涉及佛教文化对中外文化思想传播的重要传媒作用,仅就印度教、佛教对古希腊哲学的思想起源及其对近世欧洲心学唯心论的影响和赫胥黎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角度对佛学与欧洲心学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以补正国内欧哲史这一问题研究之不足。
一、古希腊哲学的古印度教、佛教伦理思想溯源(一)从辩证发展观对佛教起源的开创性研究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本学术性小册
子写于1893年,迄今一个多世纪,但该书的学术时代价值对沟通东西方文化哲学、伦理学思想,克服“希腊哲学中心论”从“善”的实践观新视角来把握人在社会和自然界的作用,对全面发展“客观意义辩证法”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严复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发展观,这是他翻译《天演论》的历史功绩。但他还未完全了解赫胥黎讲述赫拉克利特进化观的真正意义。赫胥黎站在当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立场上,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为依据,从宇宙物质是无限的、不可创造的新视角来汲取和阐释赫拉克利特和康德的宇宙发展学说,而严复对西方发展观的介绍还未能超出赫拉克利特的“擢足长河”之喻,他的心学基本观点阻碍了他对赫拉克利特的整体自然发展观的了解,把“物竞”与“天择”的生命进化过程与作为生命
进化过程的“物质基础”(宇宙自身)的演变混同了,使“物竞”与“天择”这一生物进化的规律随意扩大为“此万物莫不然”
[1](P2)
。而当时中国哲学整体上,
更未能上升到接近自然科学唯物论的高度。
赫胥黎的发展观念,不是狭义的生物进化和发展,而是以科学唯物主义为依据的广义的宇宙发展观。日盈月亏、斗转星移和一切动植物、人类的“生命过程都表现出同样的循环进化”
[2](P34)
。
他以时空中事物的瞬息万变,生动地解释了赫拉克利特的富有哲学深刻寓意的格言:人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因为再次进入该河时,河水已不是原来的河水了。赫胥黎用现代人的思维过程来解释
・
46・
此说的真意:“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当他思索这些话的时候,谓语的时态已不再适用,‘现在’已变成‘过去’,现在式的‘是’(is)应该是过去式的‘已是’(was)。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越多,也就越了解到我们所谓的静止只不过是没有察觉到的活动;表面的平静乃是无声而剧烈的战斗。”无论从“局部”或“整体”看,自然知识越来越导致这样的结论:“天上的列星和地上的万物都是宇宙物质的部分过渡形式,在沿着进化道路前进,从星云的潜力,通过太阳、行星、卫星的无限成长,通过事物的千变万化,通过生命和思维上的无限差异,也许,还通过我们没有想到,或不能想到的各种存在形式,而回复到它们由之产生的不确定的潜在状态。这样,宇宙的最明显的属性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它所表现的面貌与其说是永恒的实体,不如说是变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能量的流动和渗透于宇宙的合理秩序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持续不变的”[2](P35)。这是赫胥黎一个世纪前在概括康德唯物主义“星云”假说所表述的世界发展的较完满的观念,以致从宇宙演化的总体上、更深的科学层次上把握住了自然界发展进化观念的本质,使发展观念更接近于马、恩完备的物质发展范畴。黑格尔的“变易”学说全面汲取了赫拉克利特的古代辩证法和总体性矛盾转化的观点,但却是在泛理性(理性被绝对化为独立精神实体)的前提下取消唯物主义基础,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篡改为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变易”[3](P113)的一个组成部分,颠倒了心、物的关系。赫胥黎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为依据结合物种演化和康德的宇宙星云说对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精彩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阐释,使古代辩证法思想在当代科学发展中得到了新的发挥和深化。
赫胥黎不啻确立了接近近代自然科学的辩证发展观,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了古代的宇宙观,且为探索古希腊哲学和欧洲近世唯心论与佛教的比较研究确立了接近科学的发展观基础。
(二)古印度宗教哲学与佛学是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思想源头
晚年,赫胥黎终于抛弃了怀疑论的遮羞布,同著名德国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并驾齐驱迈入了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轨道,对东西方宗教哲学思想和伦理学的比较研究独树一帜,尊重历史,视东方的古印度宗教哲学为古希腊哲学和西方耶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源头,对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哲学的重要派别及其主要思想给予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并把人类早期伦理思想的起源和佛学的诞生密切结合在一起。
几千年前,古人在进入有组织的社会后,就越来越突出地感受到自然界进化中除了充满神奇、美妙、欢乐,同时也充满了痛苦,疫病、狂暴的天灾、氏族间的残杀和抢掠带给人类的无限痛苦,引发人类深思。这里已包含了古印度教关于善的最高伦理范畴和道德制裁规范的萌芽。
早在公元前5世纪,最古老的印度宗教和道德思想,就已从“远在恒河河谷和爱琴海亚洲沿岸的发源地,传到我们这里。对于印度斯坦的早期哲学家和对于希腊的爱奥尼亚哲学家一样,现象世界的突出特征就是它的变化多端:万物的无休止的流动从产生到可以看见的存在,然后到不存在,在那里没有开始的征象,也无结束的前景”[2](P37)。伴随人类文明价值的扩展,人们的体验和思考也越来越丰富,一方面带给人类以财富和欢乐,另一方面由于财富的不均、贫富的分化却注定扩大人生活情感上的煎熬和痛苦。印度斯坦的古代宗教扭曲地再现了尘世的欢乐与痛苦,“宗教的想像力创造了新的天堂与新的尘世,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过去产生无益的悔恨,对未来产生恐惧忧虑的相应的地狱”[2](P39)。当然,赫胥黎还未懂得,在原始财富两极分化的严酷的社会阶级压迫条件下,古代印度教中才诞生了天堂和地狱的概念。根据当代欧哲史研究,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在埃及学习,并把印度教的“灵魂轮回说”介绍到希腊,不灭的灵魂则通过肉体的生灭在地狱与天堂之间轮回[4](P244-245)。
与此同时,古人为了共同生存,尽快摆脱“狼群社会”成效甚微的单独狩猎行为,而“尽快采取群体的力量建立一种共同谅解的遵守以及随之而来的根据公认的规定对赏罚的分配就叫做正义,其反面就叫非正义”[2](P60)。而随着道德鉴别力的不断提高,功罪问题就愈来愈得到伦理上的重视,这些正是构成“善”的最高道德范畴的核心内容。不论是印度圣哲,还是古希腊的贤人在获得这些善的伦理观念后都试图把它用于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的进步与公正、善的伦理观念协调一致,但极少能取得成功。
人类在有组织的社会道德舞台上演出一串串的道德悲剧,不论是犹太人写的“约伯书”(the book of j ob,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篇),还是“劳作的日子”(works and days,古希腊诗人希西阿的作品),同佛经都是一致的结局。希腊悲剧诗人讲述的和以色列传道者没什么两样。希腊神话描绘的忒尔国王俄
・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