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内在的统一性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3、气候变化大势 (1)我国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东部季风 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2)数千年来气候变迁的规律 重点: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1972年,载于《考古学报》)归纳的四个大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温暖期;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寒暖交错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寒冷期,又称 “方志时期”; 第四个时期,从公元1900年至今,“仪器观测期”。 关于灾害记录的书——邓安特《中国救荒史》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
1、北方民族的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结果 是民族的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 代更在后世,这为唐代文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 神因素,三教鼎立相互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 文化现象。士族势力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清谈 成为该时代 特殊的文化现象。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发展脉络
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 1、经略南方:对东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经略为漫长的南 方开发史作了开端 2、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及开通西域:秦汉时期对待匈奴对策 的变化,汉代三次大规模的攻打匈奴的战争,“丝绸之路” 的开拓。 3、边地民族的内附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 1、郡县制的确立: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交替,汉武帝时确立 郡县制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 形成。东汉时,郡县制实际成为三级的地方行政体系。 2、中央集权制的推行:三科取士,“大政治,小社会”的 家国走向,皇帝专制与丞相权力的消长。 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选拔方式有察举、征辟、考试等。 4、重本抑末的内涵:实质是保护皇权,而不是真正在保护 小农。 5、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及其影响:(1)汉武帝本人的个 性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他选择了最适合“兴太平”的儒 学作为国家的政治思想。(2)儒学地位的上升带动了文学 的发展。(3)迷信经学的王莽实施新政失败。(4)士人群 体在两汉时期成为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广大地域决定了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2、“天下”观念:在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3、地缘特征与文化命运 4、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 1、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 旱区,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尚书·禹贡》将天下划分为冀、兖 [yǎn] 、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3、形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1)自然环境;(2)地理 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 域意识,并与其他地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 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4、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
绪论
一、“文化”的界定
1、文化的定义
“文化”名称的由来
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 物质的创造。
广义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定义: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 (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 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本章内容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二、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创造 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 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 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 七、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对宋的影响 八、唐宋间的社会文化变革 九、元朝时期政治文化及民族融合 十、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时期的政治 十一、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士大夫的文化活动
绪论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1、民族文化以民族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2、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 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3、文化层面: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底层文化指涵 盖了中下层文化的民俗文化。
绪论
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1、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2、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脉络,每个时
代的文化特征及重大事件。出题形式以选择、名词解释、简 答为主,大概分值约10-15分。
如:2006年1月单选题第6、7、8、9题、多选题第27题, 名词解释第33题(清谈;2006年10月第6、7、8题,多选题 第27题,名词解释第32题(墨家学派),简答第37题; 2007年1月单选题第6、7、8题、多选题第27、28题,名词解 释第32题(庄子哲学),简答第37题 。
2、相关文化概念
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 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等
绪论
2、相关文化概念 文化产品:广义的概念包括一切物质、精神的产品, 狭义的仅指精神产品。 文化内涵: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外部状态和 联系。个别、具体,直观、经验性。 文化事象:反复、规律性,典型的、标志事情。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 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 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 称作文化思潮。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本章内容 一、中国地理特征及气候变化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 四、古代区域文化简况 五、地域文化的作用 六、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中国地理的特征及气候变化特点,地理条
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原因,古代保护利 用自然的得失,尤其是黄河问题。出题形式以选择、名词解 释、简答为主,大概分值约3-10分。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
绪论
本章内容
一、“文化”的界定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相关概念、民族文化与 国别文化的概念与外延、文化的分层、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 中国文化的分类。出题形式以选择、名词解释、简答为主,大概分 值约5-10分。如:2006年1月单选题第1、2题、多选题第26题,名词 解释第31题(国别文化);2006年10月第1、2题,多选题第26题, 名词解释第31题(文化思潮); 2007年1月单选题第1、2、17题、 多选题第26题,名词解释第31题(文化产品) 。
指的是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3、文化传统的概念
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 神。
绪论
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 1、性质: 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理论课程,入门课程。 2、目的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 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 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从而 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3、文化的分类: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 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 1、敬授民时:载于《尚书·尧典》,尧派人到四方去测量一 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 时”,以便“敬授民时”,其本质是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 对把握农时的努力。 2、夏、商文化特点:夏代尚忠;商代重视宗教,周代算是 统一文化的历程的开始。 3、分封制的历史作用:造就了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基础。分 封制的特点和意义是:(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 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 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4、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周人极其重视农业,把农业赋予 了某种“政道”含义。这为后世对农业的重视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三、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创造 1、春秋战国的总特征: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2、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 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这引发了各国在君主主持下 的变法,及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大思考、大争 论,构成“百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2)民力的大发展。 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列国林 立,加之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隙、机会和条件。民力发育 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3、“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核心思想。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等。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以前时期(公元前8000-前5000 年)、仰韶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 2、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化成就: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 与钻孔。 3 、三大区域:炎黄、东夷、苗蛮。 4、三皇五帝的传说: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 舜。
4、这时期的文化,是动荡与混乱;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 则是转变与展进。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七、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对宋的影响 1、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策略:(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的 中央集权制;(2)确立了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办法;(3)采 取开放的民族政策;(4)唐初仍保留了尚武的北方精神, 养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府兵;(5)崇信佛教;(6)重视诗文 创作,科举考试都加考诗赋。 2、唐朝对宋朝的影响:(1)唐朝的边疆政策导致宋朝一直 面临严重的边疆压力,宋朝为此不得不大量养兵,尽管如此, 北宋仍然被边疆外族所攻灭;(2)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使 宋朝形成了宠信文官而忌讳武将的政治传统;(3)唐朝热 爱文学艺术的传统也深深的影响了宋朝;(4)大唐文化是 开放、浪漫的,宋的文化则是含蓄内在的。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六、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 1、古代起到保护环境的措施 (1)不违天时的观念、“正德、利用、厚生”的精 神 (2)保护西北环境的南北朝和唐朝牧场 (3)明代朱元璋的植树运动 2、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 (1)土地的开垦(2)水利的兴修(3)运河的开凿 3、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 (1)唐五代以后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2)黄河中 下游相关联湖泊的淤塞或消失影响了对黄河水的吐纳 (3)黄河的泛滥导致逼淮改道,造成了淮河的灾难 (4)明清时期政府对黄河淮河问题的治理并不彻底
如:2006年1月单选题第3、4、5、6题,名词解释第32 题,简答第36题;2006年10月第3、4、5题,简答第36题 (稻作农业); 2007年1月单选题第3、4、5题、简答第36 题(黄河) 。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中国地理特征及气候变化 1、中国地势的地形特点
(1)特点:阶梯状分布、西高东低 (2)三个阶梯。青藏高原是第一阶梯;从青藏高原北边的 昆仑山、祁连山往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中间 为第二阶梯;再往东至海岸,为第三阶梯。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四、古代区域文化简况 1、先秦时期几个重要文化区域:山西(关中)地区、山东 文化)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2、秦汉时期农业与农牧交错区的大致界线:从山陕交界南 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 3、唐初南方文化状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五、地域文化的作用 1、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 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