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完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检测出的每个分子标记反映的都是相应染色体座位上的遗传多态性状态。为了有效地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所提供的遗传信息,人们希望知道不同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或排列情况,也就是要构建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DNA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原理上与传统遗传图谱的构建是一样的。其基本步骤包括:选择适合作图的DNA标记;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DNA多态性,选择用于建立作图群体的亲本组合;建立具有大量DNA标记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群体或衍生系;测定作图群体中不同个体或株系的标记基因型;对标记基因型数据进行连锁分析,构建标记连锁图。至今为止,已构建了许多植物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本章侧重介绍利用DNA标记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作图群体的建立

要构建DNA标记连锁图谱,必须建立作图群体。建立作图群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亲本的选配、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及群体大小的确定等。

一、亲本的选配

亲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构建连锁图谱的难易程度及所建图谱的适用范围。一般应从四个方面对亲本进行选择,首先要考虑亲本间的DNA多态性。亲本之间的DNA多态性与其亲缘关系有着密切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可用地理的、形态的或同工酶多态性作为选择标准。一般而言,异交作物的多态性高,自交作物的多态性低。例如,玉米的多态性极好,一般自交系间配制的群体就可成为理想的RFLP作图群体;番茄的多态性较差,因而只能选用不同种间的后代构建作图群体;水稻的多态性居中,美国康乃尔大学S.D.Tanksley实验室1988年发表的RFLP连锁图谱是以籼稻和爪哇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基础构建的(McCouch et al. 1988)。在作物育种实践中,育种家常将野生种的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种中,这种亲源关系较远的杂交转育,DNA多态性非常丰富。第二,选择亲本时应尽量选用纯度高的材料,并进一步通过自交进行纯化。第三,要考虑杂交后代的可育性。亲本间的差异过大,杂种染色体之间的配对和重组会受到抑制,导致连锁座位间的重组率偏低,并导致严重的偏分离现象,降低所建图谱的可信度和适用范围;严重的还会降低杂种后代的结实率,甚至导致不育,影响分离群体的构建。由于各种原因,仅用一对亲本的分离群体建立的遗传图谱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基因组研究和各种育种目标的要求,应选用几个不同的亲本组合,分别进行连锁作图,

以达到相互弥补的目的。第四,选配亲本时还应对亲本及其F1杂种进行细胞学鉴定。若双亲间存在相互易位,或多倍体材料(如小麦)存在单体或部分染色体缺失等问题,那末其后代就不宜用来构建连锁图谱。

二、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

根据其遗传稳定性可将分离群体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暂时性分离群体,如F2、F3、F4、BC、三交群体等,这类群体中分离单位是个体,一经自交或近交其遗传组成就会发生变化,无法永久使用。另一类称为永久性分离群体,如RI、DH群体等,这类群体中分离单位是株系,不同株系之间存在基因型的差异,而株系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相同且纯合的,是自交不分离的。这类群体可通过自交或近交繁殖后代,而不会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可以永久使用。

构建DNA连锁图谱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分离群体,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应结合具体情况选用。

(一)F2代群体

F2群体是常用的作图群体,迄今大多数植物的DNA标记连锁图谱都是用F2群体构建的。不论是自花授粉植物,还是异花授粉植物,建立F2群体都是容易的,这是使用F2群体进行遗传作图的最大优点。但F2群体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存在杂合基因型。对于显性标记,将无法识别显性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由于这种基因型信息简并现象的存在,会降低作图的精度。而为了提高精度,减小误差,则必须使用较大的群体,从而会增加DNA标记分析的费用。

F2群体的另一个缺点是不易长期保存,有性繁殖一代后,群体的遗传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为了延长F2群体的使用时间,一种方法是对其进行无性繁殖,如进行组织培养扩繁。但这种方法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用,且耗资费工。另一种方法是使用F2单株的衍生系(F3株系或F4家系)。将衍生系内多个单株混合提取DNA,则能代表原F2单株的DNA组成。为了保证这种代表性的真实可靠,衍生系中选取的单株必须是随机的,且数量要足够多。这种方法对于那些繁殖系数较大的自花授粉植物(如水稻、小麦等)特别适用。

(二)BC1群体

BC1(回交一代)也是一种常用的作图群体。BC1群体中每一分离的基因座只有两种基因型,它直接反映了F1代配子的分离比例,因而BC1群体的作图效率最高,这是它优于F2群体的地方。BC1群体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可以用来检验雌、雄配子在基因间的重组率上是否存在差异。其方法是比较正、反回交群体中基因的重组率是否不同。例如正回交群体为(A ×B)×A,反回交群体为A×(A×B),则前者反映的是雌配子中的重组率,后者反映的是雄配子中的重组率。

虽然BC1群体是一种很好的作图群体,但它也与F2群体一样,存在不能长期保存的问题。可以用F2中使用的类似方法来延长BC1群体的使用时间。另外,对于一些人工杂交比较困难的植物,BC1群体也不太合适,因为一是难以建立较大的BC1群体,二是容易出现假杂种,造成作图的误差。

顺便一提,对于一些自交不亲和的材料,可以使用三交群体,即(A×B)×C。由于存在自交不亲和性,这样的三交群体中不存在假杂种现象。

(三)RI群体

RI(重组自交系)群体是杂种后代经过多代自交而产生的一种作图群体,通常从F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的方法来建立。由于自交的作用是使基因型纯合化,因此,RI群体中每个株系都是纯合的,因而RI群体是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永久性分离群体。理论上,建立一个无限大的RI群体,必须自交无穷多代才能达到完全纯合;建立一个有限大小的RI群体则只需自交有限代。然而,即使是建立一个通常使用的包含100~200个株系的RI群体,要达到完全纯合,所需的自交代数也是相当多的。据吴为人等(1997)从理论上推算,对一个拥有10条染色体的植物种,要建立完全纯合的RI作图群体,至少需要自交15代。可见,建立RI群体是非常费时的。在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无法花费那么多时间来建立一个真正的RI群体,所以常常使用自交6~7代的“准”RI群体。从理论上推算,自交6代后,单个基因座的杂合率只有大约3%,已基本接近纯合。然而,由于构建连锁图谱时涉及到大量的DNA标记座位,因而虽然多数标记座位已达到或接近完全纯合,但仍有一些标记座位存在较高的杂合率,有的高达20%以上(李维明等2000)。尽管如此,实践证明,利用这样的“准”RI群体来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仍是可行的。

在RI群体中,每一分离座位上只存在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从这点看,RI群体的遗传结构与BC1相似,也反映了F1配子的分离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分析RI群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