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成品技术要求

轴承成品技术要求
轴承成品技术要求

轴承成品技术要求

1、成品轴承尺寸和旋转精度公差应符合GB/T307.1、JB/T10336 及本协议相关要求。

2、残磁要求应满足JB/T6641 标准要求

3、轴承游隙要求:我方要求检测轴向游隙,检测器具为X193,上负荷20KG,下负荷10KG。常见型号轴向游隙标准如表1,表1 未列出的产品其轴向游隙标准需在加工前征得我方确认。

4、轴承清洁度

清洗防锈后的成品轴承,其清洁度允许的平均每套含污量指标按JB/T7050标准执行。

5、成品轴承旋转灵活性

轴承经退磁清洗后应进行旋转灵活性和调心性检查。旋转过程要求轻快、灵活、平稳,能保持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无过大振动和突然制动现象。在旋转过程中应无杂声,包括无尘埃杂声和保持架撞击声等。调心性良好,不允许钢球从保持架兜孔中掉出。

6、粗糙度。轴承套圈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图纸上没有标注的应满足GB /T 307.3 要求。

7、轴承装配质量

7.1 轴承成品零件配套装配后,应旋转灵活平稳,无阻滞、干涉或异常窜动现象。

7.2 保持架压合后,不允许有明显错位、拉伤、裂纹、变形等缺陷,保持架在极限位置时不得碰套圈。

7.3 成品轴承不应有缺钢球、混钢球、掉钢球等现象。

8、轴承的寿命、极限转速、摩擦力矩、刚性、噪音等性能指标应符合我方图纸和相应标准要求。

‘滑动轴承’的国内外标准

‘滑动轴承’检测标准 滑动轴承(sliding bearing),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滑动轴承’的国内外标准较多,所以只列了80个国内的国标及行业标准和地台湾地方标准。CNS 5694-1980 滚动轴承组成零附件及球面滑动轴承总则 CNS 8210-1982 连座滑动轴承 CNS 8213-1982 滑动轴承用卷制轴承衬(尺度) CNS 8214-1983 滑动轴承用卷制轴承衬检验法(外径及内径) CNS 8468-1982 径向滑动轴承运转试验通则 CNS 8556-1982 滑动轴承中耐摩擦金属摩擦状态之特性 CNS 8769-1982 滑动轴承用卷制轴衬之润滑孔、润滑槽、润滑坑 CNS 8770-1982 滑动轴承用卷制轴衬之材料 CNS 8922-1982 滑动轴承用轴衬(驱动组件) CNS 8923-1982 滑动轴承用抗摩合金衬料 CNS 9062-1982 托架滑动轴承?总成及外壳 CNS 9063-1982 托架滑动轴承?轴承衬 CNS 9064-1982 托架滑动轴承?润滑环 CNS 9065-1982 托架滑动轴承?轴承油封、轴承盖片及组合尺寸 CNS 9066-1982 止推滑动轴承?轴衬式止推轴承之组合尺寸 CNS 9067-1982 止推滑动轴承?止推轴承环之组合尺寸 CNS 9068-1982 滑动轴承之配合 CNS 9348-1982 滑动轴承轴衬?烧结材料制 CNS 9349-1982 滑动轴承轴衬?铜合金制整件 CNS 9350-1982 滑动轴承轴衬?有润滑孔及润滑槽 CNS 9351-1982 滑动轴承轴衬?碳精制 CNS 9352-1982 滑动轴承轴衬?热硬性树脂制 CNS 9353-1982 热硬性树脂制滑动轴承轴衬检验法 CNS 9354-1982 滑动轴承轴衬?热塑性塑料制 CNS 11203-1985 铁路车辆滑动轴承之轴箱用防尘板 CNS 11204-1985 铁路车辆用滑动轴承 GB/T 2688-1981 滑动轴承粉末冶金轴承技术条件 GB/T 2889.1-2008 滑动轴承术语、定义和分类第1部分:设计、轴承材料及其性能GB/T 7308-2008 滑动轴承有法兰或无法兰薄壁轴瓦公差、结构要素和检验方法 GB/T 10445-1989 滑动轴承整体轴套的轴径 GB/T 10446-2008 滑动轴承整圆止推垫圈尺寸和公差 GB/T 10447-2008 滑动轴承半圆止推垫圈要素和公差 GB/T 12613.1-2002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1部分;尺寸 GB/T 12613.2-2002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2部分;外径和内径的检测数据 GB/T 12613.3-2002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3部分;润滑油孔、润滑油槽和润滑油穴 GB/T 12613.4-2002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4部分;材料

委托加工技术服务合同模版-华南农业大学

委托加工技术服务合同 甲方:华南农业大学 乙方:(请填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项目内容 1. 服务内容:(请填写)(详细情况见附件1) 2.服务质量要求:所有原材料的选用均由甲乙双方共同书面确定,乙方完成加工工作,加工成品应符合甲方质量要求(具体质量标准以甲乙双方共同确定的工程图纸、技术参数要求、原材料要求为准)。乙方应提供各部件对应的原材料详细书面信息。 二、合同金额 本项目合同金额为(大写)人民币*****元(¥**.**元)。 上述服务费总金额为包干价,包含乙方为甲方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及所需货物的购置和安装、加工制作、仓储、运输保险、运输装卸、调试安装、验收、成本及利润、税金、服务人员劳务费、差旅费、政策性文件规定及合同包含的所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动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等各项费用。除本合同明确约定的费用外,甲方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和承担任何额外义务。在实际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乙方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则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内容所对应的价款由甲方直接从上述约定的包干价中扣除。 三、提交服务成果时间和地点 1、提交服务成果时间:乙方应于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 个工作日内提交加工成果。 2、提交服务成果地点:乙方应于指定交货日期内在(请填写,例如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内甲方指定位置)交货,运输、装卸、安装费由乙方承担,交货时必须保证加工产品没有损坏,若由于包装、运输、装卸、安装等问题造成产品损坏由乙方负责。 四、知识产权 1、乙方保证其合同项下提供的技术服务成果和服务不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由乙方承担因此导致的一切法律后果,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经济损失、预期收益损失、名誉损失、维护权益的成本等。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零件的轮廓处理: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C2。 5、锐角倒钝。 6、锐边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零件表面处理: 1、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3、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4、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5、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零件的热处理: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中碳钢:45 或40Cr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精加工后技术要求 1、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2、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3、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4、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 零件的密封处理: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滑动轴承概述

轴承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证轴的旋转精度。根据轴承工作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具有工作平稳、无噪音、径向尺寸小、耐冲击和承载能力大等优点。而谈动轴承是标准零件,成批量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广泛应用。对于初学者来讲,谈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组合设计是比较难掌握。因此,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组合设计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1-1 滑动轴承概述 一、滑动轴承的类型 滑动轴承按其承受载荷的方向分为: (1)径向滑动轴承,它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2)止推滑动轴承,它只承受轴向载荷。 滑动轴承按摩擦(润滑)状态可分为液体摩擦(润滑)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润滑)轴承。 (1)液体摩擦轴承(完全液体润滑轴承)液体摩擦轴承的原理是在轴颈与轴瓦的 摩擦面间有充足的润滑油,润滑油的厚度较大,将轴颈和轴瓦表面完全隔开。因而摩擦系数很小,一般摩擦系数=0.001-0.008。由于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液体润滑状态。这种轴承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和重载等场合。 (2)非液体摩擦轴承(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 非液体摩擦轴承依靠吸附于轴和轴承孔表面的极薄油膜,单不能完全将两摩擦表面隔开, 有一部分表面直接接触。因而摩擦系数大,=0.05?0.5。如果润滑油完全流失,将会出现干摩擦。剧烈摩擦、磨损,甚至发生胶合破坏。 二、潸动轴承的特点 优点:(1)承载能力高;(2)工作平稳可靠、噪声低;(3)径向尺寸小;(4)精度高;(5)流体涧滑时,摩擦、磨损较小;(6)油膜有一定的吸振能力 缺点:(1)非流体摩擦滑动轴承、摩擦较大,磨损严重。(2)流体摩擦滑动轴承在起动、行车、载荷、转速比较大的情况下难于实现流体摩擦;(3)流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制造、维护费用较高。 §11-2 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一、径向滑动轴承 1.整体式滑动轴承 整体式滑动轴承结构如图所示,由轴承座1和轴承衬套2组成,轴承座上部有油孔,整体衬套有油沟,分别用以加油和引油,进行润滑。这种轴承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轴的装拆不方便,磨损后轴承的径向间隙无法调整。使用于轻载低速或间歇工作的场合。 2.对开式滑动轴承

机加工零件的通用技术要求

外协机加工规范 1.目的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范围 适用所有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 3.1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3.3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机加工的要求 4.1机加工件材料要符合图纸,选用的材料的符合国家标准,具体要求见公司制定的相关技术资料。 4.2机加工件图纸未注尺寸公差参考国家标准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参考下面附表。5.机加工质量的控制 5.1 零件加工按照图纸加工,对图纸有标示不清、模糊、错误和对图纸产生疑问的与公司技术人员联系。 5.2 零件加工按照工艺流程去做。 5.3零件加工过程中遇到加工错误或尺寸超出公差范围要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公司工艺人员将会确认零件可以采用或不可采用。 5.4 需要划线加工的零件,加工后不允许有划线的痕迹。 5.5 所有机加工的零件要去毛刺、钻孔后要倒角、棱角要倒钝(特殊要求除外)。 5.6 碰到零件加工错误不应该擅做主张对零件进行修改,应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获得技术支持。 6.机加工外观的控制 6.1 机加工中由于控制不力和操作不当造成机械碰伤、表面划伤的不允许存在A级表面,允许存在B,C 级表面.。 6.2 变形、裂纹不允许存在A,B,C级表面。 6.3 需要表面处理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氧化层、铁锈、凹凸不平的缺陷。 7.机加工质量检验 7.1 外观检验:不允许有翘曲、变形、裂纹、划伤、碰伤、凹凸不平及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7.2 材料的检验:材料厚度符合国家标准,具体见公司制定 7.3 尺寸及公差的检验:零件的尺寸和公差符合图纸的要求。 7.4 螺纹、孔的检验:采用牙规、塞规检验或用螺钉检验,螺纹的底孔不大于标准底孔的0.1mm。

滑动轴承 样本类型质量保证 定义、应用和检验-编制说明

《滑动轴承样件类型质量保证定义、应用和检验》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项目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发[2019]22号”文件下达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计划编号20191962-T-604,项目名称“滑动轴承样本类型质量保证定义、应用和检验”进行制定。主要起草单位为: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计划应完成时间为2020年。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计划下达后,起草工作组对ISO国际标准翻译稿进行了校对工作,并于2019年8月在北京组织召开标准工作组会,对该标准的翻译稿草案进行了仔细修改和完善,会后根据工作组会议的意见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3、主要参加单位、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由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浙江双飞无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大丰轴瓦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对比) 1、标准编制原则 根据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及WTO/TBT协议中在制定本国标准时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要求,该项国家标准等同采用ISO 12308:2017《Plain bearings—Quality assurance of sample types—Definitions, applications and testing》,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我国滑动轴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本标准在结构与内容编排上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进行。 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按照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进行。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产业”的原则,力争将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统筹推进。 2、标准主要内容及其论据 本标准规定了用户和生产者之间用于交换的滑动轴承样件类型,给出了产品设计、生产、交付过程中会用到的样件类型名称、符号、定义、加工过程及样件的应用和测试。 本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参考了ISO 3534(所有部分)和ISO 9000。其中ISO 3534对应GB/T 3358.1~3《统计学词汇及符号》,ISO 9000对应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

机械加工规范书 1.目的 1.1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 适用精工车间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 3.1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3.3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机加工的要求 4.1机加工件材料要符合图纸,选用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4.2机加工件图纸未注尺寸公差参考国家标准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f要求进行检验。 4.3机加工件图纸未注角度公差参考国家标准角度的未注公差GB/T11335-m要求进行检。4.4机加工件图纸未注形位公差参考国家标准形位的未注公差GB/T1184-H要求进行检验。 4.5图纸中尺寸标注为配合形式加工的,采用间隙配合,具体要求为:外配合为配合为配作对象最大尺寸+0.01~+0.10mm:内配合为配作对象最小尺寸-0.10~-0.01。 5.机加工质量的控制 5.1 零件加工按照图纸加工,对图纸有标示不清、模糊、错误和对图纸产生疑问的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 5.2 零件加工按照工艺流程去做。 5.3零件加工过程中遇到加工错误或尺寸超出公差范围要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公司工艺人员将会确认零件可以采用或不可采用。 5.4 需要划线加工的零件,加工后不允许有划线的痕迹。 5.5 所有机加工的零件要去毛刺、钻孔后要倒角、棱角要倒钝(特殊要求除外)。 5.6两加工面间过度圆角或倒角的粗糙度,按其中较低的执行。 5.7两加工面间的根部,未要求清根的,其圆角半径均不大于0.5。 5.8零件的配合表面上,除图样及技术文件有规定外,不得刻打印记或作其它不易清除的标记。 5.9图样上未注明锪平深度的,其深度尺寸不作检查,以锪平为限。 5.10碰到零件加工错误不应该擅做主张对零件进行修改,应与公司工艺人员联系获得技术支持。 6.机加工外观的控制 6.1 机加工中由于控制不力和操作不当造成机械碰伤、表面划伤的不允许存在A级表面,允许存在B,C 级表面.。 6.2 变形、裂纹不允许存在A,B,C级表面。 6.3 需要表面处理的零件表面不允许有氧化层、铁锈、凹凸不平的缺陷。 7.机加工质量检验 7.1 外观检验:不允许有翘曲、变形、裂纹、划伤、碰伤、凹凸不平及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 7.2 材料的检验:材料厚度符合国家标准。 7.3 尺寸及公差的检验:零件的尺寸和公差符合图纸的要求。

轴承的标准

轴承的标准 GB/T 18327.1??2001 基本符号 GB/T 18327.2??2001 滑动轴承应用符号 GB/T 18844??2002 滑动轴承损坏和外观变化的术语、特征及原因 检验方法 GB/T 7948?1987 极限PV试验方法 GB/T12948?1991 滑动轴承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 GB/T16748?1997 滑动轴承金属轴承材料的压缩试验 GB/T18325.1?2001 滑动轴承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试验机内和实际应用的滑动轴承疲劳强度 GB/T18329.1?2001 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GB/T 18330?2001 滑动轴承薄壁轴瓦和薄壁轴套的壁厚测量 GB/T 18331.1?2001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外径的检测 JB/T 7920?1995(原GB 6415??86) 滑动轴承薄壁轴瓦周长的检验方法 JB/T 7925.1?1995(原GB 10452?89) 滑动轴承单层轴承减摩合金的硬度检验方法 JB/T 7925.2?1995(原GB 10453?89) 滑动轴承多层轴承减摩合金的硬度检验方法 JB/T 9749?1999 内燃机铸造铜铅合金轴瓦金相检验 JB/T 9763??1999 内燃机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检验规范 QC/T 558?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 材料 GB/T 1174??1992 铸造轴承合金 GB/T 18326?2001 滑动轴承薄壁滑动轴承用金属多层材料 JB/T 7921?1995(原GB 10448?89) 滑动轴承单层和多层轴承用铸造铜合金JB/T 7922?1995(原GB 10449?89) 滑动轴承单层轴承用锻造铜合金 JB/T 7923?1995(原GB 10450?89) 滑动轴承单层轴承用铝基合金 JB/T 7924?1995(原GB 10451?89) 滑动轴承薄壁轴承用金属多层材料 QC/T 516??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 产品技术要求 GB/T 1151?1993 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 GB/T 2685?1981 滑动轴承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型式、尺寸与公差 GB/T 2686?1981 滑动轴承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型式、尺寸与公差 GB/T 2687一1981 滑动轴承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型式、尺寸与公差 GB/T 2688?1981 滑动轴承粉末冶金轴承技术条件 GB/T 3162?1991 滑动轴承薄壁轴瓦尺寸、结构要素与公差 GB/T 7308?1987 滑动轴承薄壁翻边轴瓦尺寸、公差及检验方法 GB/T 10445?1989 滑动轴承整体轴套的轴径 GB/T 10446?1989 滑动轴承整圆止推垫圈尺寸和公差 GB/T 10447?1989 滑动轴承半圆止推垫圈要素和公差 GB/T 12613.1?2002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1部分:尺寸 GB/T 12613.2?2002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第2部分:外径和内径的检测数据

维修技术标准汇总

维修技术标准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维修技术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反映了主要设备装置的性能构造;主要设备装置的劣化倾向、异常状态等维修特性;主要设备装置的维修技术管理值,是主要设备装置零部件的维修标准。 维修技术标准包括通用维修技术标准和专用维修技术标准。通用维修技术标准规定了用于许多通用设备标准零部件的普通标准值,而专用维修技术标准则规定了专用设备的固有维修标准。电气、仪表设备通用部分较多。如电机定期测定标准,变压器绝缘电阻值等。 维修技术标准主要记录着:设备、装置名称、部位简图、零件名称、材质、维修标准(包括图纸尺寸、图纸间隙、劣化极限许容量)、点检方法、点检周期、更换或修理周期和检修方面的特别事项等。维修技术标准是设备维修标准的基础,它反映设备设计者的思想,是编制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的技术依据,其编写的难度也很大。 维修技术标准中,最关键的是维修技术管理值的确定、在初期其制订的依据如下: 1、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它体现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 2、参考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相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值。它体现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水平。 维修技术标准通常是由各生产厂点检作业区选派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起草编制。先设定保证安全运行的数据,经过一段时间(通常是3-5年)的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根据生产量、设备运行工况及维修状况、备品备件质量与使用实

际情况,对维修技术管理值进行相应的修订、以趋向完善合理,便于进行科学管理。即用最少的维修费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一、机械部分 (一)齿轮 1、齿侧间隙。 (1)安装间隙 齿轮侧间隙,是指一对啮合齿轮的非工作表面,沿法线方向的距离,一对安装的啮合齿轮必须留有齿侧间隙,以补偿齿轮由于制造与安装的精度公差,以及传递载荷时的弹性变形和由于受温度影响的变形,并可贮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以改善齿轮表面的润滑状态。通常齿轮的侧间隙在确保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越小越好,在制造时是根据齿轮所使用要求的精度等级来设计的。 齿轮标准保证侧间隙是基本的侧间隙规范。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闭式传动采用D C,对于开式传动则采用较大侧隙D e,可根据表4-2、表4-3、表4-4查取。 表4-2圆柱齿轮的保证侧间隙 表4-3 圆锥齿轮的保证侧间隙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模板】

第13章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 机械图样中除了有图形和尺寸外,还必须有说明产品制造时应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如表面结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材料的热处理、材料的要求和说明、特殊加工要求、检验和试验说明等。本章将简述图样中的表面结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等技术要求。【本章重点】 ?表面结构的概念 ?表面结构的标注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 ?几何公差的标注 13.1 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总称。 13.1.1 表面结构的形成 表面结构的特性一般不是孤立存在,多数表面是由于粗糙度、波纹度及形状误差综合影响产生的结果,如图13-1所示

图13-1 表面结构特性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表面粗糙度主要是由采用的加工方法形成的。如切削过程中,工件加工表面留下的刀痕,以及切削撕裂时的材料塑性变形等原因形成。 2.表面波纹度的形成 表面波纹度由机床或工件的绕曲、振动、颤动、形成材料应变的各种原因,以及一些外部原因等因素形成。 3.表面几何形状的形成 表面几何形状一般由机器或工件的绕曲或导轨误差引起。 提示:下面以表面粗糙度为主要评定指标,讲述表面结构具体标注使用方法。 13.1.2 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也就是物体的加工表面经过加工后遗留的痕迹,在微小的区间内形成的高低不平程度。在放大镜下显示的情况,如图13-2所示。 图13-2 表面微观结构

2.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廊最大高度(Rz )等参数,使用时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参数。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的概念及数值 在取样长度lr 内,沿测量方向的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Zi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如图13-3所示。 图13-3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公式表示为: ?=lr dx x Z lr Ra 0|)(|1 或: ∑=≈n i i Z n Ra 1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的数值,一般可从如表13-1所示中选取。 表13-1 Ra 的数值(μm ) (2) 轮廓最大高度(Rz )的概念及数值 在取样长度lr 内,最大轮廓峰高Zp 与最大轮廓谷深Zv 之和,称为轮廊最大高度。如图13-4所示。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1. 目的 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所有机械加工产品,和对机械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 定义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试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幡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C级表面:仅在产品幡动时才能看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 1997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45-2001中心孔 GB/T 197-2003普通螺纹公差 GB/T 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 数及其数值。 GB/T 1182-2008产品几何级数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 差标注。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标注公差值 GB/T 1568-2008键技术条件 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住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

逐批抽样计划 GB/T 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公差原则 梯形螺纹第四部分:公差 GB/T 5796.4-2005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S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下料技术要求 Q/JSXX.XX-2012 5. 术语和定义 GB/T 1182-2008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1 切削加工 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活的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钻孔、扩孔、铰孔、研磨、珩磨、抛光、超精加工以及由他们组成的自动技术、数控技术、成组技术、组合机床、流水线、自动线。 5.2 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亦称为“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 ,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能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公司先攻的特殊加工方法只有水切割加工。 5.3 公差带 有一个或几个理想的几何线或面所限定的、由线性工厂值表示其大小或者区域。 6 技术要求 6.1 加工原则 1)“基准先行”原则 基准表面先加工,为后续工序作可靠的定位。如轴类零件第一道工序一般为铣端面钻中心孔,然后以中心孔定位加工其他表面。

机加工技术要求

常见机加工技术要求 铝件: 技术要求: 1、除特殊要求,凸部倒角C 0.5,凹部倒角R 0.2以下; 2、除特殊说明外,其余表面硫酸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本色),氧化膜厚度0.0200.005mm,氧化后采用加压水蒸气封孔; 3、所有螺纹孔阳极氧化后加工,不可打穿; 4、零件氧化前在图示位置刻零件SN码,字高3mm,深0.15mm; 5、所有螺纹孔加钢丝螺套,图中用ST表示; 6、不得划伤、碰撞; 7、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除特殊要求,凸部倒角C 0.5,凹部倒角R 0.2以下; 2、未注公差参照ISO-2768-m; 3、表面本色普通阳极氧化处理; 4、所有螺纹孔加钢丝螺套,图中用ST表示; 5、不得划伤、碰撞; 6、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锐边倒钝,去毛刺; 2、不得划伤、碰撞; 3、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除特殊要求,凸部倒角C 0.5,凹部倒角R 0.2以下; 2、除特殊说明外,其余表面硫酸硬质阳极氧化处理(本色),氧化膜厚度

0.0200.005mm,氧化后采用加压水蒸气封孔; 3、所有螺纹孔阳极氧化后加工,不可打穿; 4、零件氧化前在图示位置刻零件SN码,字高3mm,深0.15mm; 5、所有螺纹孔加钢丝螺套,图中用ST表示; 6、不得划伤、碰撞; 7、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除特殊要求,凸部倒角C 0.5,凹部倒角R 0.2以下; 2、未注公差参照ISO-2768-m; 3、表面本色普通阳极氧化处理; 4、所有螺纹孔加钢丝螺套,图中用ST表示; 5、不得划伤、碰撞; 6、脱脂洗净。 技术要求: 1、锐边倒钝,去毛刺; 2、不得划伤、碰撞; 3、脱脂洗净。 零件和焊接 零件: 技术要求: 1、未注公差参照ISO-2768-m; 2、锐边倒钝,去毛刺。 装配:技术要求: 1、焊后校直,修光修平焊缝; 2、焊缝避开有通孔和螺纹孔区域; 3、加工完成后脱脂洗净。

JBT3818-99《液压机技术条件》

液压机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矿物油类为传动介质、用泵单独传动的各种(系列)种小型液压机(以下简称液压机) 。 1 一般要求 1.1 图样及技术文件 液压机的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照规定程序经过批准后 方可用于生产。 1.1.1 设计应布局合理,造型美观,使用性能安全可靠,操纵灵敏轻便,手操纵力不大于49N(5kgf) 脚踏力不大于78.4N(8kgf)。 1.1.2 重要的导轨付及立柱、活(柱)塞等应采取耐磨措施。滑块导轨工作而(或锒条面)与机身 寻轨工作面应保持必要的硬度差。 1.1.3 重量超过15kg的零部件、元件或装备等均须便于吊运和安装,必要时应设有起吊孔或起吊 钩(环)。 1.1.4 整体或部分包装的液压机及其零部件,应符合运输和装载的现行标准和有关规定。1.1.5 分装的零部件,应有相关的安装识别标记,其中板式或管式阀等安装时须有正确的定向措施; 其中管路和液压元件的通道口应有防尘措施。 1.2 型式及参数 液压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应按照现行标准的规定或按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推荐优先选用。如 无标准则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1.3 精度及刚度 液压机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刚度,并应符合现行标准和有关规定。 1.4 配套要求 1.4.1 出厂的液压机,应备有必须的附件及备用易损件。特殊附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随机供应 或单独订货。 1.4.2 液压机的外购配套件(包括液压、电气、气动元件和密封件等)及外协件应符合有关现行标 准并取得其合格证,且须安装在液压机上进行运转试验。 1.5 其他 1.5.1 液压机的液压、气动、润滑、冷却等系统和有关零部件,均不应漏油、漏水、漏气,并不得 互相混入。 1.5.2 液压机上的标牌和操纵、指示、润滑、安全等标牌及标志,均应符合有关现行标准和规定, 并能保持长久清晰。 2 安全防护 液压机应符合有关现行安全技术标准和工业卫生规定。不论是结构、元件、液压系统的设计和其选择、应用、配置、调节、控制等,均须首先考虑在各种使用和维修情况下能保证人身

模板工程专项操作技术要求要点

《鞍山市金银花市民广场项目》模板工程专项操作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辽宁东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6日

施工方案(措施)审批表

模板工程专项操作技术方案依据国家规范、规程、安装工程依据及辽宁地方标准。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2)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3)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DB21/900.5-2005 依据工程结构质量对模板的基本要求(模板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并在满足塔式起重机起重量要求、施工便利和经济条件下,应尽可能扩大模板面积、减少拼缝等)进行模板的选型、设计、强度验算、细部处理、安装就位等施工策划。

一、模板设计和制作 模板的选型、设计和配板是关系到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以模板体系的选型为重点,综合考虑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层高变化和经济投入等等诸多因素进行模板的配板和设计,同时加强对阴阳角、模板接缝、梁墙节点、梁柱节点、梁板节点、楼梯间模板设计、门窗洞口模板等节点部位模板的加工、拼装,才能最终实现混凝土的良好观感质量。 1.面板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竹胶板、塑料等。模板支撑宜选用钢材(型钢、钢管)或钢木结合。选用木材以较好强度和形变小进行控制。见附图。 2.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依据工程结构形式、各项荷载、地基土类、施工方法等条件进行,并应符合国家相应规范、标准。 3.模板结构构造合理,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牢固稳定,拼缝严密,规格尺寸准确,便于组装和支拆。封闭型模板宜加排气孔。 4.新模板使用前,应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其规格、类型编号和注明标识(模板清理和养护)。 5.模板设计规格类型和制作数量,应兼顾其后续工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宜多标准型、少异型,多通用、多周转,不断改进和创新。 6.采用毛面混凝土模板,内衬网格布、铁丝(钢板)网,应与内模固定牢固,既便于拆模或揭除,又要防止振捣移位、滑落。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DOC

机械加工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1.1 对机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以确保满足公司的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1.2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机械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2.范围 适用所有机加工产品,和对供应商机加工产品的要求及产品的检验。 3.定义 A级表面:产品非常重要的装饰表面,即产品使用时始终可以看到的表面。 B级表面:产品的内表面或产品不翻动时客户偶尔能看到的表面。 C级表面:仅在产品翻动时才可见的表面,或产品的内部零件。 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45-2001 中心孔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568-2008 键技术条件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249-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 GB/T 5796.4-2005 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Q/JS Jxx.xx-201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S Jxx.xx-2012 机柜半成品钣金件下料技术要求 5.术语和定义 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GB/T 1182-2008. 5.1切削加工 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拉削、钻孔、扩孔、铰孔、研磨、珩磨、抛光、超精加工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技术、数控技术、成组技术、组合机床、流水线、自动线。 5.2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亦称“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公司现有的特殊加工方法有线切割加工、激光加工、水切割加工。 5.3公差带

钢模板技术通用规范.docx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模板加工技术通用规范 (内控文件 . 通用型) 一、下发文件说明 1.本次下发的文件共页,详见图纸清单: 2.生产加工技术交底:页;加工图纸:模板图块页,桁架图块页,整体组装 图块页。 二、产品说明及工期要求 1.图纸内容:(详见《图纸目录》)。 2.供货产品:(详见《柯达表》)。 3.供货日期:(详见《工程指令单》)。 三、产品拼装说明 1.总说明:每加工顺序完成后均应试拼装,所有产品加工完成后须进行总装(含所有的桁 架、斜对拉螺栓、连接螺栓等各类配件)检查,法兰(企柱)孔必须全部对正,合格后 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2.场内拼装注意事项:大板块的模板尺寸大、平面外刚度不能完全满足场内组拼调整的各 工况要求,组拼时应采取附加措施防止、减少模板的变形。 3.如有桁架时,每榀桁架应逐一试拼,经调整无误后,形成检验记录,编号予以标识。 4.加工过程中或产品最终成型后,若有和设计不符之处,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 影响性分析和评价,并给出处理措施。 四、加工重点说明 1.【须特别控制项目】: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必须保证焊接质量。 2.未注明的模板法兰、企柱孔为φ 22,用 M20*70 螺栓连接(如无特殊说明,法兰与企柱的 连接螺栓均为级 M20,节点板处加强连接螺栓为级 M20)。 3.除特殊注明外,法兰、企柱拼缝处均采用平口连接,平口连接面板超出法兰、企柱边~ 1mm,保证面板连接紧密。 4.定位销板的安装位置需严格参照定位销图纸中的“定位销安装示意图” ,需配装时进行逐一安 装;定位销规格为通用型,图纸不另行说明,除非对规格进行更新。 5.所有规则面板均需铣边,不规则板采用打磨,以消除剪切或火焰切割边的不平整。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书写规范语句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HRC50~55。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 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滑动轴承技术标准

滑动轴承技术标准 一、术语、分类及符号 GB/T 2889——1994 滑动轴承术语 GB/T 18327.1——2001 滑动轴承基本符号 GB/T 18327.2——2001 滑动轴承应用符号 GB/T 18844——2002 滑动轴承损坏和外观变化的术语、特征及原因 二、检验方法 GB/T 7948—1987 塑料轴承极限PV试验方法 GB/T12948—1991 滑动轴承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 GB/T16748—1997 滑动轴承金属轴承材料的压缩试验 GB/T18325.1—2001 滑动轴承流体动压润滑条件下试验机内和实际应用的滑动轴承疲劳强度 GB/T18329.1—2001 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结合强度的超声波无损检验 GB/T 18330—2001 滑动轴承薄壁轴瓦和薄壁轴套的壁厚测量 GB/T 18331.1—2001 滑动轴承卷制轴套外径的检测 JB/T 7920—1995(原GB 6415——86) 滑动轴承薄壁轴瓦周长的检验方法 JB/T 7925.1—1995(原GB 10452—89) 滑动轴承单层轴承减摩合金的硬度检验方法 JB/T 7925.2—1995(原GB 10453—89) 滑动轴承多层轴承减摩合金的硬度检验方法 JB/T 9749—1999 内燃机铸造铜铅合金轴瓦金相检验 JB/T 9763——1999 内燃机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检验规范 QC/T 558—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 三、材料 GB/T 1174——1992 铸造轴承合金 GB/T 18326—2001 滑动轴承薄壁滑动轴承用金属多层材料

钢模板生产技术条件

钢模板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说明了钢模板的组成、结构形式;规定了钢模板的设计要求、加工制作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保管和运输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5117 碳钢焊条 GB/T 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T 5780 六角头螺栓C级 GB/T 5782 六角头螺栓 GB/T 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3 钢模板组成基本规定 3.1 钢模板应由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及连接件等组成。 3.2 组成钢模板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 3.3 钢模板的支撑系统应能保持钢模板竖向放置的安全可靠和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自身稳定性。 3.4 钢模板应能满足现浇混凝土体成型和表面质量效果的要求。 3.5 钢模板结构构造应简单、重量轻、坚固耐用、便于加工制作。

3.6 钢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整装整拆,组装便利,在正常维护下应能重复周转使用。 4 钢模板的设计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钢模板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质量要求及施工设备和材料等结合施工工艺进行设计。 4.1.2 钢模板中的钢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13《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 4.1.3 钢模板设计时板块规格尺寸宜标准化。 4.1.4 钢模板各组成部分应根据功能要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计算。 4.1.5 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运输、堆放和装拆过程中对模板变形的影响。 4.1.6 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组装方便变捷,连接处采用定位销孔,每条接缝处不少于3个定位销孔,定位销及孔结构见示意图。 定位销及孔示意图 4.1.7 钢模板设计最终应达到的要求有:签字齐全的设计图纸(总图、零件图、细部拆分图)、工装图、排料图、工艺图、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必要时,应有刚度、强度、稳定性的核算。 4.2 材料选用 4.2.1 为保证模板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模板体系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等不同情况,选用适合的钢材型号和材性,且宜采用Q235钢和Q345钢。 4.2.2 模板的钢材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1 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0《碳素结构钢》和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规定。 4.2.2.2 手工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117《碳钢焊条》或GB/T5118《低合金钢焊条》中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