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平原中学田仁爱
【内容摘要】《最后一课》是一篇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小说,学习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探究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

【关键词】《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通过《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氛围、学生、老师等的对比、讨论,感受“最后一课”严肃、悲壮的氛围。

2、圈点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句,理清他的心理历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4、迁移学生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课型】探究课。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感悟“最后一课”对人物的教育作用。

【教学难点】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教室】多功能电子教室。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课间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渲染“最后”氛围。

老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了解。

为了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感情经历,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小说的社会背景。

(幻灯片展示)
《最后一课》写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

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想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结果适得其反,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法国被迫赔款50亿法郎,割让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求和。

普鲁士接管这些地方以后,下令不准这些地方再学法语。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最后一课》被介绍到中国已九十三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

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灵魂为之颤抖,感情为之激荡。

那么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魔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篇章中的经典作品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

(展示幻灯片)
我们学习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探究来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并体验主要人物的情感。

(幻灯片展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所有当时被奴役、被封锁的法国人民的感情走进《最后一课》的课堂吧!
二、看图忆文,检查学生熟悉内容的程度
同学们虽然已经预习过了《最后一课》,但有的同学可能对这篇小说的内容还不熟悉。

如果你想验证你自己,那么就请你看看下面的几幅图,回忆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描述出图中的内容。

(用幻灯片展示图)
三、探究问题,初步把握文意
你们能熟悉地用文中的话来描述出图中的内容,说明《最后一课》的精神已经影响了你们。

现在你们对文章的内容更熟悉了,这对探究后面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放出能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看看自己比别人如何?(幻灯片展示问题)
讨论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教师备案: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讨论2:在我们一生中要遇到多少个“最后”呀!与同学、朋友最后一次相聚,望亲人最后一眼,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你们上课……“最后”总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我们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澜。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

同学们,“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教师备案: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讨论3:课文中最能渲染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师备案: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

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

(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

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物是人非了啊。

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四、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理历程
(幻灯片展示)
讨论4:在这最后一课中,我们感觉到与平日上课确实有很多的不同: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也不同。

那么谁又能让我们知道这些不同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来说说。

老师备案:
平日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时总有一阵喧闹,就是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拿着戒尺在桌子上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戒尺。

我迟到,韩麦尔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这些不同,说明最后一课对学生,老师及镇上的人们的巨大影响,给他们的强烈震撼,以及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讨论5:在这最后一课的氛围中,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

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

教师备案: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情形──知道是最后一课
──听到鸽子叫声
怕骂、贪玩──── 诧异────── 难过、懊悔
────悲愤
(稚气、贪玩、)(成熟)
讨论6:在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中,他从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热爱法语、理解老师、热爱祖国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

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教师备案: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五、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小说中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通过“我”──小弗郎士的观察来展开的,因而作品中所展现的,基本上是一个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中的形象。

但尽管如此,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依
然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感情。

特别是他怀着巨大的悲痛,在这最后一课中穿着那套特殊的礼服,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

他对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了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著信念。

“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讨论了下面几个问题,韩麦尔先生就会把你的感情掀起轩然大波。

(幻灯片展示)讨论7: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集中在24~29小节。

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

请同学们快速读完18、19小节,说说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些话?为什么?
教师备案:自责的话。

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

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

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讨论8: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

让我们一起来看完24~29小节,在几个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教师备案: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
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讨论9:我们再看一下25小节。

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备案: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讨论10: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一节,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教师备案: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讨论11: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我。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我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

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最后一课的情景吧!(放音乐)六、教师小结,迁移感情
同学们,现在中国人再也不是日本人眼中的“东亚病夫”,我国的经济在腾飞,我们的民族在强大。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为了国际的交流,我们必须学习英语。

但是我们既要学好英语更要学好汉语。

我在这里变化一下韩麦尔先生的话: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牢牢把它记在心里,永远要学好它。

只要牢牢记住我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通向世界大门的钥匙。

世界是你们的,未来是你们的,我们期待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