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曾国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报捷折里一段广为传诵的文字
“宫禁虽极俭啬,而不惜巨饷以募将士;名
器虽极慎重,而不惜破格以奖有功;庙算
虽极精密,而不惜屈己以从将帅之谋。皇
太后皇上守此三者,悉循旧章而加之,去
邪弥果,求贤弥广,用能诛除僭伪,蔚成
中兴之业。”
15
“一生三变” :儒家为体,法、道为用
曾氏一生在学理操持上曾有三次大的变化:
22
修身语录一二三
政者,正也。(《论语》)
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
23
朋友黄延瓒外放地方做官,曾氏以“耐”相赠
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其曰“耐”
19
从曾氏看传统文化的局限
传统经典文化局限一:约束过分。 曾氏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束缚太多。他严格地遵循三纲五 常的礼教,又非常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从而给他的束缚太多。 传统经典文化局限二:保守。
曾氏令人感到遗憾之处,是器局欠恢廓。晚年曾氏,居高位, 享盛誉,本可更有作为,但遗憾的是,晚年的曾氏精神萎顿。
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8、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21
曾氏遗嘱四条
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 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 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孔门教人, 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 悦而归之者乎? ” 四曰习劳则神钦 “凡人之情,莫不好易而恶劳。…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 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 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qí)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 鬼不歆(xīn)。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11
征剿太平军 逐鹿东南
江西鏖战,局面艰难:从咸丰四年秋到咸丰七年春,两 年半内,曾氏陷在江西战场—— 第一个目标是九江,久攻不下; 咸丰四年十二月中旬,水师被诱,先头部队进入鄱阳湖, 水师被太平军分割为外江内湖两部分,战斗力大减(水 师被分割长达两年九个月,直到咸丰七年九月初,湘军攻 克湖口县城,内外才合二为一) ; 十多天后的一个半夜,被太平军火攻,焚烧战船十多号, 曾氏坐阵的旗舰也被当作战利品拖去; 曾氏愤然再次投水自杀(二投),旋被救起; 此后,军事一直不顺利,又与江西官场起冲突。
5
学说熏陶:“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曾氏5岁发蒙,14岁开始应童子试; 23岁时,经8次考试中秀才;
24岁中举;
经3次会试,于28岁考中进士点翰林; 道光20年(1841),30岁进入京师翰林院,一呆整10年; 长达23年寒窗苦读,多达12次科举考试; 39岁,做礼部侍郎。三年间,先后兼任过兵部、工部、刑
耐义
3
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大事业)、立德(精神楷模)、立言 (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 星辰,曾氏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 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 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 下一至的拥戴。 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
18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有局限:陈义太高
曾氏身上的弱点,折射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局限。 曾氏活得太累,表现在他的目标太高远、责任太沉 重、持身太刻板,而这又源于其不走样地践行经典 的结果,这正是传统经典文化的局限:陈义太高。: 他以圣贤为目标,所定的目标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远; 他以陶铸世风为责任,所担的责任太沉重; 他以楷模来自我要求,持身必然刻板。
4
经久不衰的人格偶像
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曾氏一直是经久不衰 的人格偶像。梁启超、蔡锷、青年毛泽东、蒋介石都曾 经崇拜之至。不仅带兵的、为官的、有政治抱负的服膺 他,连一般读书人也对他敬佩不已,视之为儒家内圣外 王理想人格的完美体现。 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 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 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 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蒋介石:“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静——内心宁静。最是静字功夫重要。若不静,则省身不密, 见理不明,都是浮的(坚持每日让心安静一时半刻,最好能 做到万虑俱息,心如古井); 恒——有规律,做事持之有恒,生活上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8
于蓄才养望之地,广读百书,精神境界大升华
曾氏借助记日记来作修身监督,以慎独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 每天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都真实地记录下来,对那些不符 合规范的言行思想予以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
部、吏部侍郎,是为“遍兼五部” 。
6
于蓄才养望之地,广读百书,精神境界大升华
曾氏向理学大师唐鉴(京师士人的精神领袖)请教检身之要和读 书之法,深得教益。唐告之曰: 检身,当以《朱子全书》为宗师:不应只浏览,而要身体力行; 修身从两方面下手:一为内,“主一无适”,即奉行一个宗旨, 心无旁骛;一为外,要“整齐严肃”,即言行端谨庄重; 治学有三个门类,即义理、考核、文章。经济之学,即治理国家 的学问,归于义理;
17
曾氏“一生三变”:具有普遍性的启迪价值
28岁中进士点翰林,怀抱着经邦济世的宏大愿望,自然 而然会选择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 完整而严谨的学说体系。 在太平军起的混乱无序、弱肉强食的世道,要办成扭转 乾坤的大事,没有强悍铁腕的手段是绝对不可能的。走 出书斋办实事,就一定会借鉴与采纳法家的做法。 法家那一套过头了,又很容易造成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刻薄寡恩、众叛亲离等后果。若一且在挫折中深刻反省 后,则又易于接受道家顺其自然、以柔克刚的理论。
乎。不为大府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或时迫窘,
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
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
则耐闲为要。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
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矣。
24
立身以至诚为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25
在这段时期,曾氏做出两个决定:
一是这一生绝不以升官作为发财的手段; 二是效法前贤,以澄清天下为志。 从《易经》的天道中悟出:人当求阙而不要求全,“花未全 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状态。
9
拯时救世
训练湘军
曾氏具有高于平庸官吏的眼光。他看出太平军,与历史 上所有的犯上作乱的叛军都不同:有自己的信仰,要用 上帝来取代名教;组织性战斗性远不是过去的叛乱者所 可比。
12
征剿太平军 逐鹿东南
咸丰十年,朝廷(四顾无人)任命曾氏为署理两江总督,并赏加兵 部尚书衔,曾氏终于有了地方实权。曾氏和湘军的军事困境由此而 基本结束。 一年后咸丰去世,慈禧掌权,用人不疑,把整个东南战场交给曾氏: 先赏太子少保衔; 接着又命曾节制江、皖、赣、浙四省,凡四省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 员,皆归曾氏调遣; 不久又擢升为协办大学士。
屡败屡战曾国藩 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 奉全胜
1
曾国藩:湖南长沙湘乡人。中
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
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
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 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 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1811-1872)
第一次,早期做京官时,由辞赋之学变为程朱之 学,即由文人转变为儒家信徒;
第二次,在籍办团练,由程朱之学变为申韩之学, 即由文职京官转变为法家军事统帅; 第三次,咸丰七年守父丧时,梳理几年来的经历, 明白了许多道理,由申韩之学再次转变为道家信 奉者。
16
中国传统学问涵盖诸子百家 其中儒、法、道三家尤为重要
2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 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 德求官,以忠谋政,礼治为先,在官场上获得了 巨大的成功。
曾氏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在曾氏的倡议 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 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 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 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之学,重在读史;
强调:以记日记的方式监督自己,其监督之关键在于不自欺。
7
于蓄才养望之地,广读百书,精神境界大升华
曾氏在五个方面对自身予以修整:诚、敬、谨、静、恒: 诚——诚实、诚信、诚恳,不欺人,不自欺; 敬——以敬畏之心态办事待人(书房:无慢室); 诚
谨——言语谨慎,不打诳语,不巧言,不说违心的话;
传统经典文化的局限三:太过于注重含蓄、内敛。
曾氏很看重的含浑美德,很容易被视为“世故”、“圆滑”、 “城府”,有失光明磊落。
20
曾国藩励志名言选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3、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儒家以仁养心,以礼治国,以中庸为原则,的确 有其正大恒远的一面。它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学说 是有其道理的。它最宜于个人和团队的基础性、 整体性的打造。
法家以利为趋使,以法治国,以严酷为手段。它 的优势在个别和短期上,最宜于快速成事。 道家以自在为目的,以无为治国,以顺应自然为 方式。它的优势在一个“无”字上,最宜于养心。
曾氏凭此保举他的战友、幕僚沈葆桢、李续宜、左宗棠、李鸿章分 别任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省巡抚,把东南四省的全部权力包 揽把持于一身,迎来了江南战局的曾国藩时代的到来。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打下南京。
13
功成身退
度过危机
1.推功让功,将功劳归于朝廷;
2.劝曾国荃解甲归田。曾氏送弟联语:千 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3.在短短的几个月里,迅速大批裁撤湘军, 自剪羽翼,以表无二心。
咸丰二年十二月中旬,曾氏临危受命,任第一个团练大 臣,开始组建湘军:
长沙:成立千人大团;
衡州:组建大湘军——到咸丰三年底,陆师十营五千人, 水师十营五千人,后勤人员八千,水陆两个兵种一万八 千人,号称二万。
10
征剿太平军 逐鹿东南
咸丰四年(1854)正月,在衡州府誓师北上,正式开始 与太平军逐鹿东南: 三月初至四月初,出师不顺,相继兵败于岳州、长沙地 域,狼狈回到长沙。曾氏绝望,向朝廷写了遗折后投水 自杀,被左右救出(一投); 胡林翼率黔勇加盟,湘军壮大; 闰七月,收复岳州;八月,收复武昌、汉阳。湘军顿时 声名鹊起; 武汉大捷后,曾氏统率以湘军为骨干的三路大军沿江东 下,铺开与太平军交手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