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酶学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血清酶学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血清酶学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血清酶学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1-06-13T15:07:59.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睿沈兆梅解丽丽苗梅菊李艳[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张睿沈兆梅解丽丽苗梅菊李艳(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260-02 【关键词】血清酶学检测急性心肌梗塞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时间对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血清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一直被视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大要素,但大约1/2的病人并无典型表现,本文用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对49例患者和10例正常人进行了酶谱分析,比较了两组病人和正常入对照组血清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查对象:①本院已确诊为AMI的住院病人29例。②未确诊的门诊病人20例。③市中心血站体检合格,肝功、澳抗正常的献血员标本。

1.2 采样方法:静脉抽血2ml,样本均为病人发作期24h内不溶血血清,若无条件及时检测应将标本及时分离血清。

1.3 试剂与方法:实验试剂由北京中生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临床诊断试剂盒。使用仪器为IBP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30℃波长340nm 处检测。

2 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表1 AMI门诊患者和人五种血清酶的测定结果( ±s)

注:急性AmI组五种血清酶都升高,AST、CK棚CK-MB高出正常值上限7倍~8倍。门诊患者仪AST1项高于正常值上限,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件(P<0.05)。正常人对照组无一异常与门诊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24小时内29例急性AmI五种血清升高倍数的百分比。

注:5种血清酶中以CK-MB升高幅度最为显著

3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急性AmI病人各项酶指标均异常,超出正常上限的2倍~8倍,以AST CK和 CK-B最为明显为7倍~8倍。且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项酶升高倍数的百分比均较大,以CK-MB最为显著,超过5倍以上高达69%。AST、LDH和 CK对急性AmI的诊断阳性率高,敏感性强,且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心肌梗塞范围成平行关系,可估计病情的严重性和愈后判断。急性AmI后2小时~4小时CK就开始增高,24h达高峰,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甚至更高,2天~4天恢复正常,CK活力的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心肌组织坏死程度成正比,特异性高,可作为急性监护的一种有效酶。其优点是可排除由于其它脏器疾病所引起的AST、LDH活力升高的干扰,RBC不含CK,所以5种酶内唯有其不受溶血的影响。

出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同功酶比测定酶的总活力具有脏器特异性和更高的灵敏度。同功酶是催化活性相同而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酶,通过同功酶的分离与检测,可以确定活性升高的那部分酶来源何种组织,以便能精确反映出患病的器官和损伤程度,从而将诊断酶原提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有助于观察病程的转归和治疗效果。CK含 CK-MB(心肌型)、CK-MM(肌型)、CK-BB(脑型)3种同功酶,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中,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活力,含有少量的CK-MB,不超过总活力的5%,CK-BB含量微乎甚微。用一般方法测不出。急性AmI胸痛发件后,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大约在16h左右达高峰值,至45h消失,此酶对AmI的特异性可高达100%,在表2中24h内AMI病人各项酶指标升高倍数超过5倍以上者尤以CK-MP,为最显著达69%,请明其酶活力在心肌梗塞时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其它各项酶。因此,CK-MB在诊断急性AmI时较CK总活力特异性高。

根据酶活力增高出现的早晚及酶活力消失的快慢,将此5种酶指标分为两组:AST、CK和CK-M为1组。出现较早,消失亦较快,对于早期诊断意义最大。LDH和α-HBDH为1组,出现稍晚,但酶的活力增高持续时间长对疾病晚期诊断意义最大。由于单项酶的实验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实验采用了五种血清酶的组合从而构成心肌酶谱,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并见能够不失时机地对病人采取抢救和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秀明.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M].河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3.

[2]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98.

[3]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1.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258-02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医学检验--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用血清酶和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1.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2.连续监测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总活性 3.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6.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中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7.淀粉酶(AMY)测定 8.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5.CK同工酶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

· 对策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总结这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依据大量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试验结果,参考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9年修订的AMI治疗指南,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订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指南中对AMI的分类,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现有资料表明,这两类之间在病理上有所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操作或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本指南中对某些治疗适应证的建议,以ACC/AHA指南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和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和治疗;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和治疗。本指南的制订经过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反复认真讨论,并广泛征求了各级心血管病医师的意见,力求对我国AMI诊断和治疗的临

床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诊断与危险性评估AMI早期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急救医务人员在迅速到达发病现场后,应尽快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描记心电图和初步处理,并迅速转送医院。急诊科医生对送达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应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危险度作出评估,并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一、急诊科对疑诊AMI患者的诊断程序(一)目标急诊科对疑诊AMI的患者应争取在10min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V9、V3R~V5R)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min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二)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史和描记心电图是急诊科医生迅速筛查心肌缺血和AMI的主要方法,对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的筛查和处理程序见图1。1.缺血性胸痛史:AMI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要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2.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min

肝功能-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监鏖出堡拯圭!塑!堡!旦箜!!鲞筮生蛸 I.肝功能——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宋国培 (吉林省肝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中图分类号lR57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I一5256【2呻3)04—0195—03 肝脏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排泄、免 疫、凝血和纤溶因子的生成等。现有的各种肝功能 检查只能反映其中某个方面,各项肝功能检查结果 亦并非平行,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病变轻时,肝功 能检查可能难常,因此肝功能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 及其它影象学检查全面考虑、综合判断,才能较准确 地了解肝脏病变性质及程度。 J缸清酶学检查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细胞膜的通 透性增加,甚或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酶释放人血液 循环,使血液中酶的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清酶水平 可评估肝细胞受损的状况。目前为提高诊断率,从 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寻找更特异性、更敏感的酶; (2)观察两个酶的比值;(3)检测同工酶。 1氨基转移酶(转氨酶)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肝 功能之一。其中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 称GI,r),它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脾、肺、 红细胞和血清中,以肝脏含量最高,主要存在于肝细 胞浆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 全部保持活力,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酶 活力增加l倍。肝细胞内浓度比血清高1000一5000 倍,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坏死,肝细胞 内转氨酶亦可由如此明显的浓度梯度差而泄漏人m 中。血清ALT半寿期约47±10小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汀,曾称GoT)也广泛 存在于上述诸器官中,但以心肌含量最高,故血清中 AST活性升高应排除心肌病变后才考虑肝脏病变。 AsT在肝细胞浆内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线粒 体内,在肝细胞浆内AST/ALT之比为0.6:l,而在整 个肝细胞内两者之比为3:1,因此AIJ是反映肝病 变最敏感的指标之一,而血中A明显著增高时,在 排除心肌病变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 坏死。|血L清AsT半寿期约17±5小时。 收稿日期:2002—1l18修订日期:2003一03一15 作者简介:宋国培(1934一),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本刊主编 研究方向肝硬化防治。19, 血清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其增高程度 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结果,此时转氨酶下降而胆红素升高,即所谓“胆酶分离”,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表现,常为临终前表现,病死牢高达88.8%。但应注意药物降酶比降胆红素快的现象。 血清AsT/ALT比值还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时多小于l;慢性肝炎多大于l;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若能排除原发性肝癌则有助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严重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入血,以致AsT/ALT比值升高。比值为o.3I~O.63者预后较佳,1.20~2.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卵同工酶来自线粒体者为AsTh,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rs,肝细胞坏死时Asrm显著升高。A孵h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 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LT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普合并Hf:细胞损害则可更高,因正常肝细胞内转氨酶①通过肝细胞膜到肝窦状隙进入血液;②通过溶酶体进入毛 细胆管至小肠,故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 原发性肝癌时A洲ALT>1(约半数>3),慢性肝病尤其ALT无明显升高,AsTIm处于高值者,麻疑及肝癌,凶某种癌性因子特异性损伤肝线粒体;吐土可能出现某种异常埘r同功酶所致。 2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是一组具有解毒和结合功能的同工酶,在肝细胞中主要分布于胞浆。人肝至少含8型以上Gsrr,曾被称为Y蛋白(连接蛋白,配体素,li帮画n)参与肝细胞对胆红素、胆汁酸、靛青绿(IcG)等的摄取、转运。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脏增加(研,故临床试用于肝内胆汁淤积治疗。GsT分子量较转氨酶小,更易透过肝细胞膜,肝病时血清峰值出现比转氨酶早且高,因此测定(研’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又由于其半衰期短(1.8小时),所以峰值

血清α-淀粉酶(AMS)测定

血清α-淀粉酶(AMS)测定 1. 实验原理 AMS测定采用酶动态比色测定法。所用底物为4,6-亚乙基-α,D-麦芽七糖苷-对硝基苯酚(EPS-G7)。样品中α-淀粉酶分解底物EPS-G7,生成对硝基苯酚(PNP),在405nm处比色,吸光度的上升速率与样品中α-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 2 亚乙基-G5 + 2 G2PNP 5EPS-G7+5H2O α-淀粉酶 2 亚乙基-G4 + 2 G3PNP 亚乙基-G3+G4PNP α-葡萄糖苷酶 2G2PNP+2G3PNP+G4PNP+14H2O 5PNP+14G (反应式中PNP:对硝基苯酚;G:葡萄糖)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 2.2 标本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处理的血浆、尿液。 2.3 血清分离血清或血浆应在收集后尽快分离出来。未酸化的尿液,随机或限时收取。 3. 标本存放:不要用嘴吸取标本或对标本吹气,以免唾液污染标本唾液中的淀粉酶使结果升高。血清淀粉酶在20~25℃稳定一个星期,避免微生物降解作用;在2~8℃时稳定一个月。尿液样品在2~8℃可稳定10天,在15~25℃可稳定2天。对于尿液,酸性pH值可使淀粉酶的稳定性减弱,因此,储存前pH值应调至大约7.0。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的不能做测定。 6. 实验材料: 6.1 AMS测定试剂盒(试剂1 6×64 ml +试剂2 6×16 ml) 6.1.1 试剂组成 试剂1: GOOD’S 缓冲液pH 7.1 100mmol/L

氯化钠50mmol/L 氯化镁10mmol/L α-葡萄糖苷酶≥23KU/L 试剂2: EPS-G73mmol/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原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有效期为24个月。6.1.4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则试剂不能使用。 6.1.5注意事项:唾液和皮肤中含有α-淀粉酶,应避免用嘴吸取试剂,避免皮肤接触试剂。试剂中含叠氮钠,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6.2 校准品: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6.3 质控品: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文件 7. 仪器:奥林巴斯AU2700生化分析仪 8. 操作步骤 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奥林巴斯AU2700生化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肝功能各项检查及意义 【摘要】:肝功能一是指肝脏的生理功能,即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免疫防御功能等;另一方面是指医院检验科里的医学检验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转氨脢、胆道酵素、血清氨、凝血脢时间等,不同项目的检查,代表著不同的临床意义。人体的肝脏一般在1250 克左右,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不能离开肝脏而存活。有人称肝脏为人体的“加工厂”,这不仅不过分,而且也只表达了肝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关键词】检查方法、检测项目、检查前注意事项、临床意义 一、选择肝功能的检查方法 1.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 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实验。尿三胆实验、血清凡登白实验和胆红素定量。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实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γ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 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2.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 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可有血清胆固醇减低。而某些药物、外伤等,均可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因此在选择肝脏功能试验及分析结果时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当临床怀疑肝炎或已确诊为急性肝炎需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程度时,可检测GPT(谷丙转氨酶)或复方碘试验。尿三胆试验、血清凡登白试验和胆红素定量。如为慢性肝炎,除以上试验外还可检测A/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必要时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如病人无黄疸、且其他肝功能正常而不能排除轻度肝脏损害者,可检测碱性磷酸酶。对原发性肝癌,除一般的肝功能试验外,可进行AFP(甲胎蛋白)、GT(γ-谷氨酸转肽酶)、AKP等测定以帮助临床诊断。在各项较大手术前,一般检查血清GPT、A/G,必要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肝脏情况,做好术前准备。 3.根据病情选择某几项肝功能试验并定期复查作动态观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治疗是否有效。如急性肝炎病情好转时,GPT 由增高恢复到正常;如GPT 长期波动或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炎有转慢趋势等。某些肝脏功能试验有肝外疾病时,检查结果也可见异常,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导致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

血清酶的多种形式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8139454.html, 血清酶的多种形式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余长芳欧仕颖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98-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清酶的多种形式以及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血清酶有多种存 在的形式,在血液中血清酶的存在形式有未显活性的酶、磷酸化血清酶、与蛋白质结合、酶亚型及其同工酶等多种形式。在医学检验中,血清酶的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血清酶不同的形式在血液中的活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或病理状况下,血清酶活性在发生变化,通过必要的检测方法来测量酶活性浓度的变化来诊断疾病。血清酶存在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形式酶及其同工酶可以诊断疾病,在临床诊断和医学检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血清酶;形式;医学检验;应用 目前医院中血清学检查已是相当普遍,对于血清酶的研究已经不断地完善和成熟,血清酶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也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血清酶在临床诊断、医学检验中有不同的应用且应用较为广泛,现已成为医院医学检验、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血清酶的多种形式 1 磷酸化的血清酶磷酸化的血清酶包括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脏之中,其次是肾脏、骨骼等,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和骨骼。酸性磷酸酶大部分存在于男性的前列腺中,部分及女子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大部分存在于血小板、红细胞等内。 2 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乳酸脱氢酶,它是一种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肝、肾、肌肉等部位中,乳酸脱氢酶有五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 3 酶原的形式酶原是酶的无活性前体,但在一定的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酶,可以被激活,称为酶原激活。 4 酶亚型形式组织酶释放到血液后再经过蛋白水解酶的修饰后形成酶亚型[1]。有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其亚型,肌酸激酶同工酶广泛存在于骨骼肌中,有三种同工酶,各种肌酸激酶同工酶还可分离出数目不同的亚型,测定肌酸激酶的方法酶偶联法最为普遍,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多用免疫抑制法,但经常会有干扰,现在已有免疫化学的方法值得应用,没有干扰。肌酸激酶同工酶亚型多用电泳法进行测定。

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总蛋白高,白/球低是由于球蛋白偏高,原因有慢性炎症,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 总蛋白低,白/球低是由于白蛋白偏低,见于肾病,营养不良等 如果白/球低并且白蛋白底,球蛋白高的话,提示是肝病,比如,肝炎. 如果三个蛋白都高,是大量呕吐或烧伤导致体液丢失过多,血液浓缩. 肝脏是身体内制造白蛋白的惟一场所。正常人每天由肝细胞制造的白蛋白为 11-14 .7克。肝损害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 减少。 急性肝坏死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明显降低,但因其半衰期较长,白蛋白的降低常于1周后才能显示出来。轻型肝炎患者白蛋白降低较少或呈中度减少。但在 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且减少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常呈正比。因此在肝炎早期,白 蛋白浓度可作为肝炎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 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但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的高 Y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于轻度。当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时,白蛋白 就会显著减少。也就是说,白蛋白无显著下降的肝硬化往往处于代偿期,有明显减 少的患者,则常为失代偿期,且近期预后不佳。当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减少到3克 %以下时,大多数患者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此时若给予患者合理的内科治疗,白 蛋白回升,提示患者短期预后尚好;如不能回升,或进一步减至2克%以下时,则 预后凶险。 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蛋白代谢检查、糖代谢检查、脂类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酶学检查等。 一、如何看血清酶学化验单 常见以下几种酶:谷丙转氨酶(英文简写为ALT或GPT)、谷草转氨酶(AST或GOT)、碱性磷酸酶(英文简写为ALP)、γ-氨酰转肽酶(英文简写为γ-GT)、胆碱酯酶(英文简写为CHE)。它们的正常值一般在化验单上标示出来,如果采取的化验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诊断: 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 4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 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康复护理: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 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 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 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 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e)

血清酶学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血清酶学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1-06-13T15:07:59.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睿沈兆梅解丽丽苗梅菊李艳[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张睿沈兆梅解丽丽苗梅菊李艳(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260-02 【关键词】血清酶学检测急性心肌梗塞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时间对疾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血清酶学改变、心电图改变以及典型的临床症状一直被视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三大要素,但大约1/2的病人并无典型表现,本文用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对49例患者和10例正常人进行了酶谱分析,比较了两组病人和正常入对照组血清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查对象:①本院已确诊为AMI的住院病人29例。②未确诊的门诊病人20例。③市中心血站体检合格,肝功、澳抗正常的献血员标本。 1.2 采样方法:静脉抽血2ml,样本均为病人发作期24h内不溶血血清,若无条件及时检测应将标本及时分离血清。 1.3 试剂与方法:实验试剂由北京中生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临床诊断试剂盒。使用仪器为IBP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30℃波长340nm 处检测。 2 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表1 AMI门诊患者和人五种血清酶的测定结果( ±s) 注:急性AmI组五种血清酶都升高,AST、CK棚CK-MB高出正常值上限7倍~8倍。门诊患者仪AST1项高于正常值上限,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件(P<0.05)。正常人对照组无一异常与门诊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24小时内29例急性AmI五种血清升高倍数的百分比。 注:5种血清酶中以CK-MB升高幅度最为显著 3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急性AmI病人各项酶指标均异常,超出正常上限的2倍~8倍,以AST CK和 CK-B最为明显为7倍~8倍。且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项酶升高倍数的百分比均较大,以CK-MB最为显著,超过5倍以上高达69%。AST、LDH和 CK对急性AmI的诊断阳性率高,敏感性强,且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心肌梗塞范围成平行关系,可估计病情的严重性和愈后判断。急性AmI后2小时~4小时CK就开始增高,24h达高峰,可达正常上限的10倍甚至更高,2天~4天恢复正常,CK活力的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心肌组织坏死程度成正比,特异性高,可作为急性监护的一种有效酶。其优点是可排除由于其它脏器疾病所引起的AST、LDH活力升高的干扰,RBC不含CK,所以5种酶内唯有其不受溶血的影响。 出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同功酶比测定酶的总活力具有脏器特异性和更高的灵敏度。同功酶是催化活性相同而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酶,通过同功酶的分离与检测,可以确定活性升高的那部分酶来源何种组织,以便能精确反映出患病的器官和损伤程度,从而将诊断酶原提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有助于观察病程的转归和治疗效果。CK含 CK-MB(心肌型)、CK-MM(肌型)、CK-BB(脑型)3种同功酶,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中,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活力,含有少量的CK-MB,不超过总活力的5%,CK-BB含量微乎甚微。用一般方法测不出。急性AmI胸痛发件后,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大约在16h左右达高峰值,至45h消失,此酶对AmI的特异性可高达100%,在表2中24h内AMI病人各项酶指标升高倍数超过5倍以上者尤以CK-MP,为最显著达69%,请明其酶活力在心肌梗塞时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其它各项酶。因此,CK-MB在诊断急性AmI时较CK总活力特异性高。 根据酶活力增高出现的早晚及酶活力消失的快慢,将此5种酶指标分为两组:AST、CK和CK-M为1组。出现较早,消失亦较快,对于早期诊断意义最大。LDH和α-HBDH为1组,出现稍晚,但酶的活力增高持续时间长对疾病晚期诊断意义最大。由于单项酶的实验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实验采用了五种血清酶的组合从而构成心肌酶谱,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并见能够不失时机地对病人采取抢救和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秀明.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M].河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3. [2]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98. [3]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1.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258-02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酶 血清生化 血清蛋白 血清激素 一、血清酶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AS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ALP(ALKP): 碱性磷酸酶 GGT:γ-谷氨酰转肽酶 CK: 肌酸激酶 LDH: 乳酸脱氢酶 AMYL: 淀粉酶 LIPA:脂肪酶 Arginase: 精氨酸酶 1、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与猫得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ALT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得3倍;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ALT不会超过正常得3倍 作用: 丙氨酸磷酸吡多醛谷氨酸 ↓↑ALT(肝内)↓↑ 丙酮酸磷酸吡多胺α-酮戊二酸 犬正常值:8 — 75 (<6个月);10-100 (成)U/L 猫正常值:12-115 (〈6个月);12—130(成)U/L 升高评价: 200~400U/L中等程度肝坏死,400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酶仍升高1~3周、此酶半衰期犬60h,猫3、5h。 检查适应症: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与厌食,以及难以诊断得疼痛时,应检验此酶。ALT值升高: 肝病: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肝硬化、肝脓肿与肝胆炎时。 肝脏损伤(自然、手术、外伤) 药物:氯丙嗪、利福平、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癫酮、苯巴比妥)等药物。 中毒: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 传染病: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肝脓肿与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其她疾病: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甲亢,风湿病,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 足。 ALT值在肝损害一周以上才持续升高。当肝细胞千分之一有炎症时,血清转氨酶含量就会增高一倍以上。 生理:妊娠、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典型的发病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者,及时诊断一般不难。但由于AMI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而心电图检查在梗死的最初数小时可能正常或呈非诊断性表现。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判断,或动态ECG追踪,但易被临床医师所忽略,以致影响早期诊断率。 1 病史调查 因基层设备简陋故此为重要的一环。应详细追述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史、高血压史以及高血脂、糖尿病、心绞痛等病史;特别要注意心梗诊断,一般心梗均有前驱症状。据国内报告,发生急性心梗以前,有20.6%~84.6%的患者有先兆表现。平素健康者,突然出现劳作后胸闷、乏力,呈进行性加重者,胸前区疼痛含亚硝酸制剂后不能缓解,应特别注意。 2 全面了解起病症状 疼痛是AMI最为常见的起病症状,典型部位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向左肩或左臂放射持续30 min以上者,有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者,不典型部位有咽部下颌、颊部、牙齿或上腹部等疼痛,均应引起注意。特别是高龄患者更应重视。 3 原已确诊为冠心病者而突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或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而无诱因者,原有高血压突然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晕厥或脑血管意外症状者,虽无胸部痛而出现上腹部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应警惕心梗的发生。 4 中年以上有诱发情绪改变,心情不畅,以致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反复持久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停滞,血管阻滞(断),促进血小板集聚而血栓形成。体力活动或饱餐后突然间出现胸痛或晕厥,伴有恶心、呕吐、气促、面色苍白、四肢冒冷汗、坐立不安均应首先考虑为AMI。 5 据有关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心梗有典型胸痛者仅占19%,无痛性占73%。国内报道无痛性病例在30%~40%。故不典型及无痛性心梗是高龄患者的一个临床特征,且老年无痛性AMI依靠心电图检查亦很难确诊,应当不断心电图追踪或血清酶学检查。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观察。近来对AMI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观点:a.血小板聚集;b.冠状动脉痉挛;c.内膜损伤引起的粥样斑块。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最终导致AMI。所以可疑患者早期应用抗凝、扩冠解痉药物是有益的。 6 ECG对冠状动脉急性堵塞导致透壁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近于100%。如症状可疑或胸痛而疑有AMI患者,虽首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出现ST-T 改变,短期复查恢复正常者,应进行心电图追踪观察,切勿轻易放过以免漏诊。据我院数例观察,均为ECG追踪时才出现改变,最后确诊还得靠ECG改变及判断梗死的部位。ECG改变在超急性期T波增宽或振幅增高,原为倒置T波变为直立应作为AMI处理。ST段升高为直立T波形单向曲线于对侧面导联ST段下降,或追踪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临床检测指标 血清酶 血清生化 血清蛋白 血清激素 一、血清酶 ALT : AST : ALP ( ALKP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GGT : CK : LDH : AMYL : LIPA : 丫-谷氨酰转肽酶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淀 粉酶 脂肪酶 Arginase : 精氨酸酶 1、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 nine ami notra nsferase ) 来源:大量存在于犬和猫的肝细胞浆内,肝脏疾病时, ALT 逸至血清中且超过正常的 3倍; 横纹肌里也含有此酶,横纹肌损伤, ALT 不会超过正常的3倍 作用: 丙氨酸 磷酸吡多醛 ALT (肝内 丙酮酸 磷酸吡多胺 犬正常值:8 - 75 (<6 个月);10-100(成)U/L 猫正常值:12-115 (<6 个月);12-130(成)U/L 升高评价: 200~400U/L 中等程度肝坏死, 400 以上表明肝脏严重坏死。 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停止后此 酶仍升高1~3 周。此酶半衰期犬 60h ,猫3.5h 。 检查适应症 :腹泻、黄疸、腹水、精神不振和厌食,以及难以诊断的疼痛时,应检验此酶。 ALT 值升高: 肝病 :见于肝坏死、肝肿瘤(癌) 、脂肪肝及肝炎(原发及继发) 、肝硬化、肝脓肿和肝胆炎 时。肝脏损 伤(自然、手术、外伤) 药物: 氯丙嗪 、利福平 、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皮质类固醇抗惊厥药(扑 癫酮、苯巴比 妥)等药物。 中毒 :四氯化碳,铅、汞等重金属,砒霜等中毒 传染病 :犬传染性肝炎、猫传染性腹膜炎、马传贫。 肝脓肿和肝胆炎、钩端螺旋体病、败 血症。 其他疾病 :肾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肌肉发炎,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 甲亢,风湿病, 消化道疾病,尿毒症,骨骼疾病、蛔虫、肝片吸虫等时也升高。 严重休克肝脏灌流不足。 谷氨酸 a -酮戊二酸

__肝功能_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1]

Ⅰ.肝功能———血清酶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宋国培 (吉林省肝病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 收稿日期:2002-11-18 修订日期:2003-03-15 作者简介:宋国培(1934— ),男,上海人,主任医师,教授,本刊主编,研究方向肝硬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5256(2003)04-0195-03 肝脏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排泄、免疫、凝血和纤溶因子的生成等。现有的各种肝功能检查只能反映其中某个方面,各项肝功能检查结果亦并非平行,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强,病变轻时,肝功能检查可能正常,因此肝功能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及其它影象学检查全面考虑、综合判断,才能较准确地了解肝脏病变性质及程度。 血清酶学检查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甚或肝细胞坏死,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液循环,使血液中酶的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血清酶水平可评估肝细胞受损的状况。目前为提高诊断率,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寻找更特异性、更敏感的酶;(2)观察两个酶的比值;(3)检测同工酶。1 氨基转移酶(转氨酶)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最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肝功能之一。其中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 、曾称G PT ),它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脾、肺、红细胞和血清中,以肝脏含量最高,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肝内含量约为血中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力,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酶活力增加1倍。肝细胞内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在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坏死,肝细胞内转氨酶亦可由如此明显的浓度梯度差而泄漏入血中。血清A LT 半寿期约47±10小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曾称G OT )也广泛存在于上述诸器官中,但以心肌含量最高,故血清中AST 活性升高应排除心肌病变后才考虑肝脏病变。AST 在肝细胞浆内只占20%,其余80%存在于线粒 体内,在肝细胞浆内AST/A LT 之比为016∶1,而在整个肝细胞内两者之比为3∶1,因此A LT 是反映肝病变最敏感的指标之一,而血中AST 显著增高时,在排除心肌病变后,应考虑肝线粒体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血清AST 半寿期约17±5小时。 血清转氨酶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其增高程度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转氨酶下降可能是疾病恢复的标志,但也可能是肝细胞坏死殆尽的结果,此时转氨酶下降而胆红素升高,即所谓“胆酶分离”,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表现,常为临终前表现,病死率高达8818%。但应注意药物降酶比降胆红素快的现象。 血清AST/A LT 比值 还有助于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时多小于1;慢性肝炎多大于1;酒精性肝病时常大于2,若能排除原发性肝癌则有助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严重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中的AST 释放入血,以致AST/A LT 比值升高。比值为0131~0163者预后较佳,1120~2126者往往进展为暴发性 肝衰竭而死亡。比值愈大肝损害愈严重。 AST 同工酶 来自线粒体者为AST m ,来自胞浆中可溶性者为ASTs ,肝细胞坏死时AST m 显著升高。AST m 长期升高表示病变转为慢性。 胆道疾病时,如胆石症引起梗阻,虽肝细胞无病变,仍可见A LT 轻或中度增高,一般不超过3倍,且梗阻解除即于24~48小时大幅度下降,若合并肝细胞损害则可更高,因正常肝细胞内转氨酶①通过肝细胞膜到肝窦状隙进入血液;②通过溶酶体进入毛细胆管至小肠,故胆道梗阻时,转氨酶升高。 原发性肝癌时AST/A LT >1(约半数>3),慢性肝病尤其A LT 无明显升高,AST m 处于高值者,应疑及肝癌,因某种癌性因子特异性损伤肝线粒体;也可能出现某种异常AST 同功酶所致。2 谷胱甘肽S 转移酶(G ST )是一组具有解毒和结合功能的同工酶,在肝细胞中主要分布于胞浆。人肝至少含8型以上G ST ,曾被称为Y 蛋白(连接蛋白,配体素,ligagin )参与肝细胞对胆红素、胆汁酸、靛青绿(ICG )等的摄取、转运。苯巴比妥等可诱导肝脏增加G ST ,故临床试用于肝内胆汁淤积治疗。G ST 分子量较转氨酶小,更易透过肝细胞膜,肝病时血清峰值出现比转氨酶早且高,因此测定G ST 是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的极敏感指标。又由于其半衰期短(1~8小时),所以峰值 5 91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3年8月第19卷第4期

肝功能试验练习

肝脏功能检验复习与练习 1、肝脏在蛋白质、糖、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是什么?肝细胞受损时其代谢有何改变 2、胆汁酸的类型及代谢是什么?血清胆汁酸测定的方法原理及临床意义 3、用于黄疸诊断和鉴别的常用生化指标?试述三类黄疸的产生机制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胆红素测定的方法概况及测定方法原理、试剂及注意事项? 4、试述肝硬化临床生化特点有哪些?肝硬化时实验室检查有何变化 5、用于反映肝实质损伤及损伤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如何变化? 6、用于反映胆汁淤滞及胆道阻塞的指标有哪些?如何变化? 7、用于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有哪些?如何变化? 8、反映肝纤维化指标有哪些?如何变化? 9、诊断肝胆系统病变的血清酶有哪些?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有哪些? 10、常用的肝功能试验项目有哪些?并写出临床实验室各项目测定的常规方法? 11、临床常用的肝功能试验组合是什么?如何评价? B 1. 反映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的血清酶是: A. GGT B. ALT C. MAO D. CHE E. ALP C 2. 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C A. 肾脏 B. 胃肠道 C. 肝脏 D. 心脏 E. 胰腺 A 3. 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 A. 石胆酸 B. 甘氨胆酸 C. 牛磺胆酸 D. 甘氨鹅脱氧胆酸 E. 牛磺 鹅脱氧胆酸 D 4. 生物转化过程最重要的方式是: A. 使药物失活 B. 使生物活性物灭活 C. 使毒物毒性降低 D. 使非营养物质极性增加,利于排泄 E. 使某些药物药性更强或毒性增加 E 5. 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哪一种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输 A. γ球蛋白 B. α1球蛋白 C. β球蛋白 D. α2球蛋白 E. 白蛋白 B 6. 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 A. 未结合胆红素 B. 结合胆红素 C. 肝前胆红素 D. 间接胆红素 E. 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C 7. 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即被细胞质内的受体结合,以利于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该受体是: A. 白蛋白和α1球蛋白 B. 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 C. Y蛋白和Z蛋白 D. cGMP和cAMP E. G蛋白和Ca2+ C 8. 溶血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 A. 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阳性

医学检验--血清酶基本知识

血清酶 (一)血清酶的分类 (二)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三)酶活性和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四)酶活力测定的影响因素 (五)工具酶 (六)标本采集要点及酶活性表示法 (七)同工酶和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酶的分类 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清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清酶分为两大类。 1.血浆特异酶 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酶。 如凝血酶、纤溶酶、胆碱酯酶(CHE)、脂蛋白脂肪酶、铜氧化酶等。 特点: (1)大多在肝内合成; (2)以酶原状态分泌入血,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活; (3)有的可以作为肝功能试验的一部分。 血浆特异酶活性的改变,除了反映血液功能外,还反映来源器官的功能。 2.非血浆特异酶 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又可分为两种。 (1)分泌酶:指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 如α-淀粉酶(AMY)、前列腺酸性磷酸酶(ACP)、脂肪酶(LPS)、胃蛋白酶、胰蛋白酶、ALP等。 在血液中的浓度和其分泌腺体的功能活动和疾病有关,来源增加或排泄受阻时,血浆中此类酶活性增高。 例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就会升高。 (2)细胞酶: 存在于细胞内,参与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酶。 正常时这些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随细胞的不断更新和破坏经常释出极少量进入血液,血浆中酶活性很低。 细胞内、外浓度差异悬殊。 当酶来源的组织细胞发生病变,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浆,导致血浆酶活性显著增高。 这一类酶临床应用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疾病时都可能出现变化。 血清酶生理变异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1.生理变异: (1)性别:多数酶无性别差异,CK和GGT都是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不能以一个参考值作为判断标准。 (2)年龄:如新生儿的CK和LD活性常为成人的2~3倍,ALP和GGT到老年时可能有轻度升高。 (3)进食:酗酒可引起GGT明显升高。 (4)运动: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如CK、LD、AST等。 (5)妊娠与分娩:妊娠时ALP(因有胎盘ALP同工酶)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2.血清酶病理改变机制: 疾病时,影响血清酶的因素很多,主要机制如下: (1)酶合成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