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感、探、品、拓”四环教学模式

定水小学王显平郑友兰何燕杨从秀蒲仕坤周邦功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阅读教学不但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性情、培养优秀品德的作用。为此,定水小学通过不断学习,认真实践,积极探索,总结出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感、探、品、拓”四环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感、探、品、拓”四个环节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动的基本形式,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大致将课堂结构分为四个环节:初步感知(感)——质疑、探究(探)——品读提升(品)——拓展运用(拓)。

二、模式的基本流程及解读

改变“以教案定教学,顺教案而导学”的传统做法,初步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语文母语课程的特点,营造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一篇阅读课文应经历的一般流程:

第一环:初步感知(情境导航,自主阅读)

这一环节,主要借助《生本学案》学生自主完成,可安排在课前的一段时间(3-7分钟以内)检测。在教师的指导和《生本学案》明确的要求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独立认读和识记生字,正确书写和积累重点的词语和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建立对文本内容的初步印象,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说明: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

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部向内部的灌输。

第二环:质疑探究(个性体验,合作分享,梳理要点)

这一环节,大致时间为25-30分种。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觉质地质疑,进

行探究性阅读,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解决心中的疑惑。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入手,再读文本,实现角色体验,加强语言积累。

说明: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很好的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

第三环:品读提升(重点引领,互动悟法)

这一环,大致需要时间30-35分钟。教师选择重点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

验等策略,不断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品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总结出如何更好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说明:这是体现教师“导”的关键环节,所以,这一环节要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这一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积极、兴趣盎然的,所以,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同时,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个性体验、合作分享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敏感的嗅觉与及时引导的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第四环:拓展运用(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这一环节大致需要时间5-10分钟。教师应对基础目标的达成予以检测与反馈;对经典的语言进行积累,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拓展中运用学得的阅读方法或语言训练点,加以巩固与提高。

说明: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所学的内容应该更宽泛,教学的开度应更大,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真正实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是“师生的平等的对话”的理念。只有达到了这一目标,我们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走上一条“阳光大

道”。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夹竹桃》

本文是“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写的美文,袁向东曾评《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一丝不苟地表达自己。因此,导课从了解季羡林先生,读他的颁奖词入手,激发起学生对他的敬佩,诱发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接着,自然引出夹竹桃,让学生明白文如其人,花似其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夹竹桃》的欲望。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标出中心段,交流。(出示课件)

2、思考这一自然段概括了夹竹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探究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4、师:孩子们,请再联系课文的开头读一读,你又明白了什么?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写法。

【设计意图: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让学生整体读文,扣住中心句,以读代讲,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渗透学习方法、写作手法的传授,让学生明白找出中心句是学习文章的好方法,让学生明白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文章浑然一体,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这样,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还引导学生找出了精读课文的切入点,为更好地学习下文做 好铺垫。】

二、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1、师:这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围绕中心段来展开学习。让我们走近夹竹桃,见识见 识夹竹桃的韧性吧!(出示课件)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的韧性?用心读一读,在书上批注 自己的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出示课件)

预设一:交流“然而,……一嘟噜。”的读书体会。

预设二:交流“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的读书体会。

预设三:交流“从春天……无不奉陪。”的读书体会。

3、试着用“无……不……”和“无不”造句,思考双重否定句的表达效果,教师点拨讲解。

4、指导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夹竹桃的韧性可贵。

5、学习“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一句,读一读,说一说 你们读出了什么?(出示课件)

6、教师启发引导,使明白“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对夹竹桃的赞美、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于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形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感悟夹竹 桃的韧性。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课文的语言魅 力,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正如新课标强调的,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 把“阅读”“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力争让学生能攀登知识的高山,思维的高山, 情感的高山,方法的高山。】

三、美读成诵,体味幻想

1、师: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是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请 同学们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会引起作者的幻想?(出示课件)

2、学生读文交流。

3、教师指导学习作者合理展开联想的写法。(出示课件)

4、自由读课文,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5、配乐轻声朗读。

6、试背。

7、(出示季羡林先生在《季羡林散文集 .自序》中的一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 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绝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 下笔去写。”——《季羡林散文集.自序》,激发学生把这篇文章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苏教版教学大纲特别注重学生的积累运用,而本文无疑是积累的精品。这一环节重在让 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读出感受,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与文本和作者的情感产生 共鸣,进而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创新练习,拓展延伸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师:孩子们,这节课咱们感悟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可贵,体会到了它的幻想之美,也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其实,花似人,人似花,文章不 是无情物,而是作者精神的寄托,人格的象征啊!

2、创新拓展作业:

(1)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品一品他的散文,积累好词佳句。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的布置目的是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 生进一步读美文,悟美文,学美文,与名人、大家近距离的“对话”;第二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