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目的】
1、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证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2、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操作前准备】
1、遵照医嘱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体质及外敷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
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面纸、
胶布或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如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
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外敷部位,注意保暖。
3、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4、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
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
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护理及注意事项】
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0.2~0.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敷,一般2~3天后更换一次,亦有敷数小时即取下,如哮喘膏。
3、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
4、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及时对症处理。
5、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6、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撒溢别处。
7、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8、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9、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10、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11、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外用药物,严禁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