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小暴声乐教学思想搽究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逝靶业业业张楠业业业业逝业业业业誊业业业业弗业

周小燕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她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卓越建树,对于我们总结与整合当今声乐演唱与教学实践经验,构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周小燕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以来,以其自身坚实、系统、全面的美声演唱技术技巧训练学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声乐艺术人才。她极其重视汲取我国戏曲、说唱、民歌等民族民间演唱传统和经验,执著追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美学境界,不断探索我国美声艺术的发展途径。回溯半个多世纪我国专业声乐演唱与教学来之不易的进步历程,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周小燕先生的足迹,倾注了她的心血和睿智。

周小燕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思维活跃,富于艺术创新精神。在声乐学术研究方面,长期以来,通过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大师班教学指导、学术讲座、学术论文、系列声乐教学音像专辑等多种形式,周先生发表了有关声乐训练、素质培养、声乐美学等众多实践、理论研究课题中的真知灼见。针对我国(乃至世界)男高音训练中“高音难”的问题,周先生自70年代起,开始重点攻关,并根据长期声乐教学经验,撰写学术论文《男高音中声区和换声区的训

98音乐研究(季刊)练》(载《音乐艺术》1979年第1期)。1980年,在其学术论文《当代世界声乐发展趋势给我们的

启示——对声乐界若干问题的再认识》(载《音乐艺术》1981年第1期)一文中,她从我国声乐教育的全局出发,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声乐界的状况和教训,对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嗓子之争、国外声乐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正确对待和学习美声唱法等等,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重申了声乐训练应有的规格,指出中外声乐作品演唱各环节中语言的重要性,直言对美声唱法要学深学透,不应浅尝辄止。她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中国歌唱家必须唱好中国歌”。学好美声,不仅为了唱好欧洲歌剧和艺术歌曲,而且是要以此为科学原理,结合我国民族声乐传统经验,唱好中国歌,为中国作品走向世界服务。上述思想还贯穿在她撰写的《对当前声乐演唱风格说几句心里话》(载《光明日报》

1981年3月11日)、《声乐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从维也纳声乐比赛获奖谈起》(载《音乐艺术》1985年第4期)等文章里,以及《周小燕谈声乐教学》(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科学版)1984年第1期,郑慕才、陈秀贞整理)、《关于美声教学的谈话笔录》(载《音乐艺术》附刊“我是幸运的——周小燕演唱教学生活四十年”,1988年7月出版,冯季清记录整理)等教学谈话中。

周小燕先生总是身体力行,将课堂教学、教改、教研活动与演出实践紧密相结合。为使中国的歌剧事业走出低谷,她于1988年创办

 万方数据

了“周小燕歌剧中心”,边教学指导边实践,排演了《弄臣》、《茶花女》、《乡村骑士》等多部歌剧,其中《弄臣》曾获上海市首届“白玉兰奖”。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介绍中外歌剧名作选曲的音乐会,以推广普及歌剧这一艺术品种,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周小燕歌剧中心”与美国旧金山歌剧中心签订了“十年交流计划协议”,与美方联合举办了多场音乐会和歌剧专场,并与美方联合组织太平洋地区的青年歌唱演员参加“太平洋之声”的演出,获得太平洋地区歌剧演员赴美演出资格的审听权,为中国青年歌唱演员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条通道。我国的歌剧同行称赞“周小燕在中国大陆举起了一面歌剧的旗帜”。上海市领导和有关专家高度评价“周小燕歌剧中心”和她创办的“国际歌剧大师班”为我国音乐教育、造就声乐艺术人才、推进歌剧艺术的普及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周小燕歌剧中心”及其所举办的“国际歌剧大师班”面向社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我国文化市场拓展态势,不拘一格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们敞开了广阔的艺术视野,提出了一个前沿性的声乐教学与实践新课题,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与科研。

周小燕先生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上的业绩和贡献一方面来源于她那纯真的艺术家的良知和对祖国文化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另一方面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她对科学、系统的意大利belc趴to发声体系的独特感悟、掌握与运用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这两方面促成了她心理能量的聚合并转化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造就了她卓越的审美能力、独特的艺术悟性或通感思维,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释放,以至结出累累硕果。兰培尔第谈到声乐教学时指出:“一位声乐教师必须掌握三种本领,即在每个学生的才能、气质和领悟力方面,去运用他的力量和知识。”①并强调,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周小燕的声乐美学意念与兰培尔第的不谋而合。周小燕将她的声乐美学意念和教学实践原则总结为真、善、美三个字:“美”就是唱歌要美,要美好地歌唱、自然地歌唱,音质要美好、纯真,音色要秀丽动人;“善”是表达方法要完善,美和善要相互融合为一体,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它们的核心则是“真”,“真”是真实、真诚、真心,没有心中的真情,歌唱是不能扣人心弦的。“真”是美、善之本,做学问是这样,做人也是如此。为什么有的人声音很美,技巧也不错,可就是歌唱不动人,原因就在于心中没有“真”字,不是以声传情,而是装模作样表现自己。所以,周先生认为,没有“真”字为核心的“美声”就是不美,它不是“美声”。周先生在基础教学阶段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声音的音质、音色、节奏及其他技能技巧等方面都追求美的形式和情感境界。她对学生的审美启发还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并“看懂乐谱”,要反复琢磨、仔细而准确地理解作曲家意图,细心体会歌曲中的节奏、力度、速度、表情记号等等细节性技术要求,同时使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审美情境中深入理解乐意。针对节奏或节拍,她强调,节奏或节拍在我国戏曲中称为“心脉”或“板眼”,唱歌或戏曲表演都要有“板”有“眼”。这在戏曲或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用相当突出。要留意并重视音乐中“板眼”之神韵,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唱好、处理好每一首歌曲,切忌好高骛远。

在激发学生内在审美潜质方面,她一再

①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19世纪意大利声乐学派杰出的声乐大师年版,第9页。

2005年9月第3期99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