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咏春拳理(ZT) 武林绝技之家论坛 -武林绝技之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钳羊马转腰 2 三星捶(子午捶) 3 独龙捶 4 偏身捶 5 箭捶 6 膀手 7 吞手(摊手) 8 搭手 9 三品掌 10 扑翼掌
11 白鹤寻湖 12 圈手

snowboy小大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3.论法:1.里帘必争。这是咏春拳攻防战略的要言。咏春拳的招式主张排外而不排内。对己而言,是务要将对方的攻击点排斥在自己的防守圈外;但对人而言,就要抢进对方的防守圈内,“争取内帘”。2.来留去送。“来留”是指吞其来势,牵其来力,引劲落空,使对方处于不利的位置,留而待毙。“去送”是指当对方抽手逃脱时,
劲力运用如能做到在技击中有效地控制,则须在对拆中训练出一种密而不漏的防制技法,这种技法是由内静练至外静(慢)。所以初练古劳咏春拳时,要求习者口微合,以鼻呼吸,对拆时动作要缓慢。把每一个动作做准后,意想掌桥粘跟着对方而留送。双方对拆用力应是不丢不顶,着着还原。这种定步扎二字钳羊马的练劲(气)、练技过程是从缓慢逐步过渡到实作技击的长时间过程。通过对拆练习,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保持气之荡荡不息,技击时做到劲力绵绵不断、马步坚实、呼吸自然、神不散、体不倦自然灵变。
等级:认证内部会员
帖子:2716
积分:72037
威望:36
精华:107
注册:2003-6-22 12:24:26
咏春拳十二散式(ZT) Post By:2003-10-1 11:41:12 [只看该作者]
练习三节截制法(控制法),从动作去理解,是要求习者通过密集防制而达于法。这种法是随心所欲的,而非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技击中只要随便用一个动作,就可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如在实作中以拦撑掌进攻对方:运动中对方突然起直蹬脚,我则变下撑掌弹击其大腿内上侧部位(另一只手弹撑亦可)。这样除练就快速反应外,还可以保证自身重心不变及撑击效果,但此时须配合身马变化(高低)。如欲使这种有效的打法适应远近距离而用,则须具备意控能力。远距离的意控着重下路的腿击,要注意控制其势和点,如擒贼先擒王一样。所谓势就是来势,即视对方来势之重心变化而变,可充分利用本门对拆中的近面而转之法控之。这种迎面而转之意控并非在远距离跟着对方转,而应在接近对方攻击距离时迎面而转,这和引敌误途、先发制人是另一回事。所谓点就是对方的手中节、根节之部位。脚之点应是小腿部位,大腿、胯部均为意控的截制之位。一旦达攻击距离,意控变为截制其脚或膝便可。意控脚微动即对方脚向上、向下微动,也就是膝动,通常以脚弹击时,一脚微下沉曲膝助支点发力,另一脚促膝发力截击。如能在技击中意念微动,截制在点,掌握好攻击距离,即可做到我顺人背,犯则立仆、先发制人。李小龙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这个道理。李小龙的见解是十分有哲理的,他提示人们在对垒中要视对方的实力、环境、人数而应变。要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程度而运用。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掌握远、近距离的控制能力,才可先发制人,否则可能被伤或两败俱伤。同样,技击中的不招而打、连招带打,都要具备全面的控制能力,才能得法。
古劳咏春拳,叶问传授的咏春拳,彭南早期传授的咏春拳(后为彭氏咏春拳)等均是宗师梁赞所授之拳种。米机王之蛇形七宗咏春拳则是后期创立的。彭南的咏春拳应是结合太极拳的原理加以发展而创立的。古劳咏春拳和梁挺先生传授的咏春拳,以及阮其山传授的咏春拳,基本保持了原来的练法,不同的是发展了远距离的擂台式自由打法的练习。古劳咏春拳没有套路练习,只有二十多个散手动作的十多个对拆法,是宗师梁赞花甲之年返古劳村传授给家乡人的拳法。从各门咏春拳的木人桩和双刀技法招式上分析,古劳咏春拳大部分散手动作同其它咏春拳用法是一样的,只是在对练中多了肘法还原对拆,太极拳的单、双推手和低桩对拆法,并要求习者如打太极拳一样意紧形松、先慢后快,把每一个动作练至准确无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后,加入本门手法和其它手法训练,达于灵变。古劳咏春拳每一组对拆都是对实作功夫的灵变深造,也就是说,组组对拆都是自由技法之再造。速度则视功力进展而变。对拆的过程则是练意、练气、练技、练劲、练外抗能力和手、身、步合一灵变的过程。练的时间越长,功底越深,技法越精。由于古劳咏春拳长桥手、中桥手、肘法和推手等都是近身技法,故在近距离的对垒中,其控制能力和击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犯则立仆。本门拳、桥、掌、指、膀五个部分的训练,应结合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在原来对拆基础上进行筋骨屈伸的弹制、弹击发力,使出手快疾凶猛,反弹而出。此时应是以意催形,又以形催劲制击。功底越深,气之激越大,劲力越猛,久练则形成自然反应,适合远、近距离的不同打法。
佛山咏春拳理(ZT) 武林绝技之家论坛 -武林绝技之家查看新帖 | 热门话题 | 发帖排行 | 用户列表 新春快乐!兔年吉祥! 欢迎您:游客!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风格 恢复默认设置| 展区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 搜索 | 论坛工具 论坛银行
通过对拆训练能使练习者不断提高实作控制能力,下面简单介绍本门三节控制手法:手为首节,身为中节,脚为根节;手之掌为首节,桥为中节,肩为根节;头为首节,胸为中节,腰为根节;脚掌为首节,小腿为中节,大腿、胯为根节。三节控制均有左右、高低、前后、横斜之用,用之得法在于随机应变。随机应变即通过对拆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入化、随心所欲。手之三节控制则有上、中、下三路用法。上路对拆手法有小念头、中膀、鹤顶手、上勾手、拦撑掌、八挂、叶掌等;中路有大膀手、八挂掌、下拦撑掌、叶掌、下勾手、二龙挣珠、推手等对拆;下路有撑鸡脚、大膀手、跪马捶、下勾手、八挂掌等。古劳咏春拳除了撑鸡脚和跪马捶是下路攻防动作外,本门的所有长桥手动作均可以马步变化直接防制下路,只要习者多练则可严密控制。身之三节控制主要是避开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配合手的技法而制击(放)之(包括脚之制击)。身之防制有左右、前后侧身、小环魂左右、前后侧头。有左、右、后小环魂腰和大环魂腰。
据说,咏春拳是五枚师太集少林技击之大成而创立的。严咏春跟她学得此拳,后加以发展,使咏春拳更适合女子所用。后人把此拳称为咏春拳,意在纪念严咏春。咏春拳搏击如蛇鹤相斗,防之似蛇灵变缠绕,攻之似鹤快速勇猛,如虎扑食,速制而食之。古劳咏春拳和其它咏春拳门派均属少林内家功夫,是少林派中较难的拳种。我曾研习过五六种咏春拳,虽然练习方法有所不同,但各种动作变化、技法、拳理、拳法基本相近。除古劳咏春拳外,其它咏春拳都有套路练习,都有小念头、寻桥、标指三个套路的练习,只是名称有所不同。广州北郊曹德胜所授的咏春拳称“小念头”为“小林头”,鹤山古劳咏春拳则称为“小连头”。广州咏春称“寻桥”为“沉桥”。叶问传授的咏春寻桥,从动作上分析:小念头是筑基之法,寻桥是主防手控制之法,标指是控制进攻的高级手法,木人桩则是咏春拳中集大成之法。其实,三套拳和木人桩都有严密的控制之法,拳诀曰:“打即制,防即打”即指此。
2.论力:1.三式六力。这是咏春拳在实战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防守练习方法和发力形式。“三式”指在攻防实践中,对方的每一攻击动作,即便目标相同、力度相等,但其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不尽相同。若只用一种方法、一种用力顺序去防守,往往会力不从心。为此,在练习时,必须具备应变不同方向力变化的能力。正所谓水无常形、式无常势、法贵应变。“六力”是指出手发力时,要以腰、胯、踝、肩、肘、腕六个部位同时用力,而产生一种聚周身力为一体的合力。2.力角。即用力的角度,或指击打目标时抢占的角度位置。拳理指出:交手时自身所处的角度得当,便可发出最大的打击力,有效地制住对方,反之则受制于人。但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运动着的双方而随时改变。因此要求能够在于变万化的运动中抢占有利角度和位置。3.力矩。这是力学的概念。咏春拳正是依据这一古老的杠杆原理,在拼斗搏力时,讲究占取利于自己发力的“支点”,适时加长力臂,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认证内部会员
帖子:2716
积分:72037
威望:36
精华:107
注册:2003-6-22 12:24:26
古劳咏春拳控制法(ZT) Post By:2003-10-1 11:42:49 [只看该作者]
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格斗,优势通常在防御一方,因为防御的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来反击对手。李小龙所说的防御即技击中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截击能力,是每一种拳法都应具备的。咏春拳控制能力较强,原因大概是咏春拳为女子所创。在冷兵器时代,强人四起,女子要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受人侵犯,则需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论对方如何进攻,或擒、或摔、或放、或击,都能自然反应,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咏春拳正是这样一种对技术要求很高、技击性很强的拳种。从咏春拳的外形架构以及各种技法的发力,足可以看到女子习拳的影子。
顺势而入。3.擒(按)头翘尾,擒尾翘头,擒中间飘膀起。这是咏春拳的化解方法。以手腕为头,肘为尾,腕肘之间为中。如对方按压腕部,则抬起肘部,顺势而卸;如按肘部,前臂上翘,沉肘向下,引力向后;如按中间,则要屈肘向上,飘(吊)膀竖手,
以卸来势。拳语中“一手对两手”,就是指上述的化力方法,不顶不硬,以巧力化千斤。
特点——重桩步、求力法、三式六力、短桥手、发寸劲、重实战、求架式、二桥上势、上拦下按、连消带打。重防守、求速度、里帘必争、由粘桥而入封手,贴身靠打。含胸、拔背、合肘、束肋、扣膝、钳裆、起脚必配手,发腿不露形,出手不离中。
功法。——1.手位练习:①藤箍手:以一直径30厘米左右的藤圈,套住两手,用前臂卡住藤箍做摊状练习。要求用力向外张开。训练发力时,不可超过藤圈的范围。②木人桩:木人桩高与人齐,上段装有模拟人手臂的拉手,中段突出一枝“暗手”;下段装有一只脚枝,两桩手成“V”形向外横突。正好是练习者的防守范围即外帘(圈外),与中段的暗手成三角形。桩形概括了实践中值得防守的部位。只需在这些部位上进行攻防练习,便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进攻别人。练到高深境界时,结合敏锐的本体感觉,使可以闭上眼睛与人过招试手。这种打法,咏春拳称为“盲人问路”或“黐手摸路”。
论坛股市
申请连接
| 聊天室 | 下载中心 | 网站首页
武林绝技之家论坛 → ◇武林绝技之家◇ → 『武林绝技之家』 → 佛山咏春拳理(ZT)
新的主题 投票帖 交易帖 小字报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总数 16 1 2 下一页
共有24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主题:佛山咏春拳理(ZT)
从而作出“力角”与“力矩”的随机变化。如对方抽手逃脱,则可甩手直冲,转用刚力击打。
snowboy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威望:36
精华:107
注册:2003-6-22 12:24:26
佛山咏春拳理(ZT) Post By:2003-10-1 11:39:18 [只看该作者]
拳理——1.论势:咏春拳对动作姿势的要求很高,一招一式既要达到动作规格,又要符合实战要求。尤其注重攻防练习中的基本姿势。一般以“二桥上势”为摆桩姿势,这是咏春拳的典型桩势,也是实战练习的基本姿势。一手上拦,一手下按,两肘夹紧护肋。上拦手掌心向上,届阳;下按手掌心向下,属阴。阴阳上下相会,应于咏春拳“正面八门”的攻防战略。
snowboy小大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认证内部会员
帖子:2716
积分:72037
2.腕力练习:拧筷子,用扎实的一捆筷子,双手(阴阳掌)对握,用力扭拧。3.拳力练习:用直拳、掌法等手法打击吊起的沙包。要求冲拳时“子午线”相对,即拳心、肘、心口三点成一线。因此发拳要夹臂,肘微屈。4.力觉练习:一.以意念带劲:在徒手套路练习中,用意运力,自我体验力的方向和力量转化的角度。二.打桩:在打桩时,听木桩发出的声音,便可自身感觉力度的大小和强弱。使意与力、内与外协调起来。三.黐手:两人以双手粘按着。各自以手的触觉窥探对方的力向、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