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目前有六七万所初中的80%和60多万所小学的8 5%在农村。如果农村中小学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就真正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普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缩小城乡差距,扶持农村教育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何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观念建设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能否发挥教育改革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能否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运用技术的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念。但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还不够充分,多数农村中小学校“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的意识还非常严重,“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因此,观念层面的变革应当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社会、各级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事,是尽快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落后面貌的急事,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加快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缩小同发达地区教育的距离。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们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80.7%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环境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我国农村,一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教室上,“纸上谈机”,没有上机操作,而且很多中学达不到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潜件环境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缺一不可,除了硬件和软件之外,还应包括教学实践环境,例如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实验室、技能训练室、劳动实践基地等教学环境。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和教室文化环境、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能适应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需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育资源建设。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中国科技馆“中学物理探究资源”光盘捐赠仪式上透露,今年全国将投入4 0多亿元用于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使农村3/5的县级以上中小学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

由于各种因素,资源建设仍然是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调查数字表明,近l 5%的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电子图书库及电子图书查询阅读软件。7 0%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最大障碍。远程教育中的光盘在农村有点“水土不服”,不适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应当进一步加强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鼓励和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积极引进和购置学科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加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应用;整合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实现教育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建设本区域的教育网络资源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以多种方式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

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

网络建设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城乡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差距依然很大。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学校的校园网建成率达到86.2%,而农村学校的校园网建成率不到城市学校的一半。

77.8%的城市学校已建成了网站,而农村学校只有5 1%,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学校赶时髦、斥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这就是被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网络建设一方面要重视校园网硬件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软件资源的建设。除了中小学校自己研制、开发外,可从K12教育资源网、百年树人教育资源网和北大附中远程教育资源网等引进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弥补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改变教育信息化工程“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发挥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

五、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信息素养薄弱,实践技能低下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它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务之急是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全面启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这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工作。

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虽然目前学校和教师都进行过信息技术培训,但对培训的需求依然很强烈,因为目前的培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问卷调查表开放题中,许多教师谈到了培训问题。为此,可采取邀请专家做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交流研讨、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等形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也可采取教师自学、分散集中面授、开通远程教育、课堂听课指导等相结合的形式,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

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保障。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必须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撑。

我国先后制定了包括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政策性文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等一系列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范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教育信息化活动多样化、复杂化、国际化的需求。要完善政策,加强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法制建设进程,加大政策的研究和扶持力度,借鉴外国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制定和出台新的政策,研究各种政策的建设和运用。要加快标准制定,制定国家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和规范标准,完善信息技术体制,积极促进教育部门、信息产品制造商在标准方面的协作与联合,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增强国家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包括教学应用、管理应用和服务应用等方面,其中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进行学科教学改革,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把计算机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使用,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使学生自主性和教师主导性增强。

据我们的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仅有46%的教师使用教育信息化环境及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备课、教学,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