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中的数学方法与物理方法-于强

合集下载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共138张PPT)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共138张PPT)

a1 g (sin 1 cos1 ) a2 g (sin 2 cos2 )
Fx MaM m1a1x m2a2 x
aM 0
答案: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方向水平向右。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 上(斜面固定),一质量为m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 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
A B tan
由绳的弹力的特点得 A B 绳上才有弹力。
f B B N B B mB g cos
变形练习 1.其他条件不变,将轻质绳换成轻质杆。
2.将A、B“匀速下滑”改为“下滑”,再分轻质绳和轻质 杆两种情况讨论。
例3.如图所示,物体系由A、B、C三个物体构成,质量分别为 mA、mB、mC。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车C上,小车C在F的作用 下运动时能使物体A和B相对于小车C处于静止状态。求连接A和 B的不可伸长的线的张力T和力F的大小。(一切摩擦和绳、滑轮 的质量都不计)
例8.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 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1.0s,在 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取 g=10m/s2) ( ) A.10N· s B.20N· s C.30N· s D.40N· s 点评:
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三.等效法 1.方法简介
将一个情境等效为另一个情境
2d v0 cos t
2v0 sin gt
2F a M m
点评:五说题意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 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 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 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第16讲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一【知识梳理】〔1〕等效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

〔2〕极端法: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从而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3〕整体法:一种吧具有多个物体的变化过程组合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叫整体法。

〔4〕假设法: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的条件不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假设法。

〔5〕逆推法:运用逆向思维的将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思维方法叫做逆推法。

〔6〕图像法:根据题意表达成物理图像,再将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做图像法。

〔7〕对称法:根据对称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8〕赋值法:在探究中只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数值进行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推回到一般性问题上的思维方法叫赋值法。

〔9〕代数法:根据条件列出数学方程式,然后再利用方程式的一些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求解方程的思维方法叫代数法。

二【例题解析】题型一:等效法应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要注意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

例如:力学中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运动学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替代、电学中的电路是等效等。

例1:某空心球,球体积为V,球强的容积是球体积的一半,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一半露出水面。

如果在求腔内注满水,那么〔〕A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但露出水面的部分减少B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仍为球体积的一半C 球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的位置D 球下沉直至容器底【解析】把空心球等效看成一个1/2的实心球和另一个不计重力的体积为1/2的空气球。

因为球在水中静止,且有V/2的体积在水中,固可以看成V/2的实心球恰好悬浮,另一个V/2飞空气球则露出水面,如图16-1所示,固将空气球注满水,再投入水中,将悬浮。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的小技巧汇总一篇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的小技巧汇总一篇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的小技巧汇总一篇高中物理竞赛试题的小技巧 1一、“死记硬背”虽然很多人都说学习要活学不能死学,但是,在物理竞赛中,一些专有的物理意义,基础的解题步骤,基本的方法都是要牢牢的死记下来的,不要因为这些不必要的东西,耽误自己解题的时间。

对于课本笔记中的知识,牢牢记在心里,最好能够做到无论是课本知识还是自己的笔记,每页都是什么具体内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刷题在长期的培训物理竞赛学员中发现,只有大量的刷题才可以为真正的考试中做到最好的铺垫。

一定要刷一下有质量的题,也就是难度一定要有。

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刷题的效果是最好的,相关老师总结时说,在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刷新题,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争取把各类考题都接触一下;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新题的数量减少,多去刷一些老题,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增加信心,并且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

三、重视物理过程,重视辅助作图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

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全力上课,专心听讲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

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

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坚持做笔记上课不光要用耳朵去听,用脑去记,还需要一个笔记本,重点的知识点必须要记录。

无论是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浅谈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竞赛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竞赛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方法在初中物理竞赛解题中的应用近几年,浙江省内各地市科学竞赛辅导开展的如火如荼。

在竞赛辅导开展的较为靠前杭州、温州、宁波等地科学竞赛不论是方法、思路、深度都开展的较好。

笔者在从事初中科学教学工作的近十年来,在竞赛辅导的实践中略有收获,尤其是用数学方法中的画图法解决复杂物理竞赛,现将粗浅的经验分享给各位同仁。

1、作图法在解决有关浮力问题的应用例粗细均匀、密度为ρ蜡的蜡烛底部粘有一块质量为m的铁块,蜡烛竖直漂浮在密度为ρ水的水中,蜡烛露出水面的髙度为H,如图3。

点燃蜡烛,直至蜡烛与水面相平、烛焰熄灭(假定蜡烛油不流下来),设燃烧掉的蜡烛长为L,则的关系是()图1A. B. C. D.析解:剛看到这道题时,很难找到入手点,因为不知道蜡烛的长度、横截面积,无法确定蜡烛的重力,也无法确定蜡烛所受的浮力,无从下手,但如果将将点燃前喝点然后蜡烛在水中的情况画出来,分别予以观察和分析,就会查到突破口,从而顺利解题。

解:设蜡烛原长为h,蜡烛的横截面积为S,(1)如图2;蜡烛未燃烧时:∵蜡烛和铁块漂浮,∴F浮=G总,图2 图3即:F浮铁+ρ水S(h﹣H)g=mg+ρ蜡SL0g,﹣﹣﹣﹣﹣﹣①(2)如图3,点燃蜡烛,直至蜡烛与水面相平、烛焰熄灭:∵蜡烛和铁块漂浮,∴F浮′=G总′,即:F浮铁+ρ水S(h﹣L)g=mg+ρ蜡S(h﹣L)g,﹣﹣﹣﹣﹣﹣②①﹣②得:ρ水S(h﹣H)g﹣ρ水S(h﹣L)g=ρ蜡SL0g﹣ρ蜡S(h﹣L)g,ρ水SLg﹣ρ水SHg=ρ蜡SLg,ρ水SLg﹣ρ蜡SLg=ρ水SHg,LSg(ρ水﹣ρ蜡)=ρ水SHg,L(ρ水﹣ρ蜡)=ρ水H,解得:=.故选C.2、函数图像法解决欧姆定律问题的应用例1 如左图表示加载某个灯泡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关系.(1)把遵从上述规律的三个相同的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恒为12V的电源两端(如图a所示),此时每个灯泡的电阻是多少.(2)把其中两个灯泡和一个Ra=10Ω的定值电阻及电压恒为8V的电源按如图b所示的方式连接,求此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灯泡的电阻.析解:此题第一问是简单的串联,笔者就不予赘述了,难点在第二问。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
s
2 2

s12 )
t (s22 s12 ) 22 12 7.5s 2s1v1 2 1 0.2
例4.如图所示,小球从长为L的光滑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滑到
底端时与挡板碰撞并反向弹回,若每次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大
小为碰撞前速度大小的4/5,求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最终停止于斜
面下端时,小球总共通过的路程。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三.等效法 1.方法简介
2.赛题精讲
将一个情境等效为另一个情境 将一个过程等效为另一过程 将一个模型等效为另一个模型 将一个物理量的计算等效为另一个物理量的计算
例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的光滑墙壁A和B,相距
为d,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0从两墙之间的O点斜向上抛出,与A和 B各发生一次弹性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求小球的抛射角θ。
六、类比法
1.方法简介:根据两个研究对象或两个系统在某些属性上类似 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推 理形式。
2.赛题精讲 例1.如图所示,AOB是一内表面光滑的楔形槽,固定在水平 桌面(图中纸面)上,夹角α=10。现将一质点在BOA面内从A 处以速度v=5m/s射出,其方向与AO间的夹角θ=600,OA=10m。 设质点与桌面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点与OB面及OA面的碰 撞都是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试求: (1)经过几次碰撞质点又回到A处与OA相碰?(计算次数时 包括在A处的碰撞) (2)共用多少时间?
解析:设在一个极短的时间Δt内,猎犬 做直线运动,正三角形边长依次变为a1、 a2、a3、…、an。
a1

a

AA1

BB1
cos60

高中物理竞赛备战物理竞赛掌握物理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高中物理竞赛备战物理竞赛掌握物理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

高中物理竞赛备战物理竞赛掌握物理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在高中物理竞赛备战期间,掌握物理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同学们在竞赛中更好地应对物理问题。

一、理清物理知识框架在备战物理竞赛之前,同学们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并理清知识的框架。

可以从重要的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扩展到更高级的内容。

例如从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入手,逐层递进地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公式。

二、强化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同学们需要逐个概念进行理解,通过实例和图表进行实际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其推导过程,这有助于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并能更好地运用到解题中。

三、注重解题方法的培养解题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

需要培养一些常见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例如分析-分类-求解法、模型建立法、变形和逆向思维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准确地解决物理问题,并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理论学习只是第一步,同学们还需要通过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习题和竞赛试题进行训练,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思路。

同时,需要注意进行错题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找到解题的漏洞,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五、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竞赛中,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同学们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建立问题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解决一些有逻辑推理的问题,如逻辑谜题、思维游戏等。

同时,多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六、关注前沿科技和物理研究领域对于物理竞赛选手来说,关注前沿科技和物理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技新闻、研究报告和论文,能够拓宽知识面,了解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这些信息的获取有助于拓展思维,提升解题能力,并能在竞赛中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物理新方法 物理竞赛教程

物理新方法 物理竞赛教程

物理新方法物理竞赛教程
物理竞赛是对学生物理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考验,而物理新方法则是指导学生在竞赛中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竞赛中常用的新方法,并为竞赛学习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教程。

1. 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物理竞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因此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

物理新方法教程中,应该包括对物理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2. 解题技巧的培养。

物理竞赛中的题目往往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解题技巧,包括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运用数学方法等。

物理新方法教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包括通过大量的例题训练和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解题。

3. 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理竞赛不仅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考
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新方法教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4. 考试技巧的指导。

物理竞赛考试的时间通常较为紧张,因此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
考试技巧。

物理新方法教程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
地完成考试,包括时间分配、题目选择、答题顺序等方面的技巧。

总之,物理新方法教程应该围绕物理竞赛的特点和要求,为学
生提供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习、解题技巧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考
试技巧指导。

希望本文所述的物理新方法教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备战物理竞赛,取得更好的成绩。

用三种方法求解一道力学竞赛题

用三种方法求解一道力学竞赛题

T = Ag
总之 ,求解物理竞赛题 ,除 了要 深刻理解 物理规 律和 有关原理外还 ,还要掌握一 些必要 的物理思 维方法 :比如 微元法 ,对称法 ,极限法 ,图像 法等.当然 必要 的数学 工具 也 很 重 要 .还 有 最 重 要 的 一 点 是 学 会 独 立 思 考 ,反 复 琢 磨 ,一题 多解 ,善于 从不 同角 度分 析 和处 理 问题 .能使 我 们 对物理问题 分析更透彻 ,理解 地更 深刻.能做 到 以上 几 点学好物理竞赛 也就不 是一件很难 的事情.
可得绳子 A端受 的拉力 T=pg] ̄ALcosO=pgR
方法二 :用力矩平衡求解

首先 确 定 整 个 绳 子 的 质 心
位 置 :
建立 图 4示 的坐 标 系 ,设 质
心 坐 标 为 ( c,Yc)·

 ̄xdm f o RcosOARdO






一 。





图4
有好处.特 以下面例子来说 明.
例 图 1,一 个 半径 为 R的 1/4光 滑 球 面放 在桌 面
上 ,球 面上放置一绳 子 ,其 A端在球面的顶点 ,B端与桌 面
不接触 ,绳 子 单位 长 度 的质 量 为 P,求绳 子 A端 受 的拉
力 T.
方法一 :用微元 法求解
微元法是从 部分 到整 体 的方
法以及 必要 的数 学工具 求解 问题.
关 键 词 :物 理 竞 赛 物 理 模 型 ;物 理 原 理 ;物 理 思 维 方 法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18)16—0067—02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06递推法教案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06递推法教案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六、递推法方法简介递推法是解决物体与物体发生多次作用后的情况. 即当问题中涉及相互联系的物体较多并且有规律时,应根据题目特点应用数学思想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类,然后求出通式.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某一次作用的情况,得出结论. 再根据多次作用的重复性和它们的共同点,把结论推广,然后结合数学知识求解. 用递推法解题的关键是导出联系相邻两次作用的递推关系式. 塞题精析例1 质点以加速度a 从静止出发做直线运动,在某时刻t ,加速度变为2a ;在时刻2t ,加速度变为3a ;…;在nt 时刻,加速度变为〔n +1〕a ,求: 〔1〕nt 时刻质点的速度; 〔2〕nt 时间内通过的总路程.解析 根据递推法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找到规律,然后求解. 〔1〕物质在某时刻t 末的速度为at v t =2t 末的速度为at at v at v v t t t 2,222+=+=所以 3t 末的速度为at at at at v v t t 32322++=+= ……那么nt 末的速度为nat v v t n nt +=-)1()321()1(32n at nat at n at at at ++++=+-++++=at n n n n at )1(21)1(21+=+⋅=〔2〕同理:可推得nt 内通过的总路程.)12)(1(1212at n n n s ++=例2 小球从高m h 1800=处自由下落,着地后跳起又下落,每与地面相碰一次,速度减小)2(1=n n,求小球从下落到停止经过的总时间为通过的总路程.〔g 取10m/s 2〕 解析 小球从h 0高处落地时,速率s m gh v /60200==第一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2/01v v = 第二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2022/v v = 第m 次跳起时和又落地时的速率m m v v 2/0=每次跳起的高度依次4222202112,2nh g v h n h g v h ====,通过的总路程 +++++=∑m h h h h s 222210mh n n h n h h nn n n h h m 300351112)1111(2022020********==-+⋅=-+=++++++=- 经过的总时间为 +++++=∑m t t t t t 210……s gvn n g v nn g v g v g v g v m m 183)11(])1(2121[2200010==-+=+⋅++⋅+=++++=例3 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 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 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 时间可捕捉到猎物?解析 由题意可知,由题意可知,三只猎犬都做等速率曲线运动,而且任一时刻三只猎犬的位置都分别在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但这正三角形的边长不断减小,如图6—1所示.所以要想求出捕捉的时间,那么需用微元法将等速率曲线运动变成等速率直线运动,再用递推法求解.设经时间t 可捕捉猎物,再把t 分为n 个微小时间间隔△t ,在每一个△t 内每只猎犬的运动可视为直线运动,每隔△t ,正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a 1、a 2、a 3、…、a n ,显然当a n →0时三只猎犬相遇.tv n a a t v a t v a a t v a t v a a t v a BB AA a a n ∆⋅-=∆⨯-=∆-=∆⨯-=∆-=∆-=︒--=23,23323,23223,2360cos 2312111因为,023=∆⋅-t v n a 即va t tt n 32==∆所以 此题还可用对称法,在非惯性参考系中求解.例4 一列进站后的重载列车,车头与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均为m ,假设一次直接起动,车头的牵引力能带动30节车厢,那么,利用倒退起动,该车头能起动多少节同样质量的车厢?解析 假设一次直接起动,车头的牵引力需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各节车厢动能都增加,假设利用倒退起动,那么车头的牵引力需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不变,但各节车厢起动的动能那么不同.原来挂钩之间是张紧的,倒退后挂钩间存在△s 的宽松距离,设火车的牵引力为F ,那么有:车头起动时,有2121)(mv s mg F =∆-μ 拉第一节车厢时:11)(mv v m m ='+故有s g mFv v ∆-==)(21412121μ 2122221221)2(v m mv s mg F '⨯-⨯=∆-μ 拉第二节车厢时:222)2(mv v m m ='+ 故同样可得:s g m F v v ∆-==')35(32942222μ ……推理可得 s g n m F n n v n∆+-+=')312(12μ 由mg n F v nμ312:02+>>'可得 另由题意知46,31<=n mg F 得μ因此该车头倒退起动时,能起动45节相同质量的车厢.例5 有n 块质量均为m ,厚度为d 的相同砖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如图6—2所示,人至少做多少功?解析 将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一块一块地叠放起来,每次克服重 力做的功不同,因此需一次一次地计算递推出通式计算.将第2块砖平放在第一块砖上人至少需克服重力做功为mgd W =2 将第3、4、…、n 块砖依次叠放起来,人克服重力至少所需做的功 分别为dn m g W d m g W d m g W d m g W n )1(432543-====所以将n 块砖叠放起来,至少做的总功为W =W 1+W 2+W 3+…+W n2)1()1(32-⋅=-++++=n nm gd d n m g d m g d m g m gd 例6 如图6—3所示,有六个完全相同的长条薄片1(=i B A i i 、 2、…、6〕依次架在水平碗口上,一端搁在碗口,另一端架在另一 薄片的正中位置〔不计薄片的质量〕. 将质量为m 的质点置于A 1A 6 的中点处,试求:A 1B 1薄片对A 6B 6的压力.解析 此题共有六个物体,通过观察会发现,A 1B 1、A 2B 2、…、 A 5B 5的受力情况完全相同,因此将A 1B 1、A 2B 2、…A 5B 5作为一类, 对其中一个进行受力分析,找出规律,求出通式即可求解.以第i 个薄片AB 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6—3甲所示,第i 个 薄片受到前一个薄片向上的支持力N i 、碗边向上的支持力和后一个薄片 向下的压力N i +1. 选碗边B 点为轴,根据力矩平衡有2,211++=⋅=⋅i i i i N N LN L N 得 所以65321)21(212121N N N N ==⨯==① 再以A 6B 6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6—3乙所示,A 6B 6受到薄片 A 5B 5向上的支持力N 6、碗向上的支持力和后一个薄片A 1B 1向下的压力 N 1、质点向下的压力mg. 选B 6点为轴,根据力矩平衡有L N L mg L N ⋅=⋅+⋅61432 由①、②联立,解得 421mgN =所以,A 1B 1薄片对A 6B 6的压力为.42mg 例7 用20块质量均匀分布的相同光滑积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块叠一块地搭成单孔桥,每一积木块长度为L ,横截面是边长为)4/(L h h =的正方形,要求此桥具有最大的跨度〔即桥孔底宽〕,计算跨度与桥孔高度的比值.解析 为了使搭成的单孔桥平衡,桥孔两侧应有相同的积木块,从上往下计算,使积木块均能保证平衡,要满足合力矩为零,平衡时,每块积木块都有最大伸出量,那么单孔桥就有最大跨度,又由于每块积木块都有厚度,所以最大跨度与桥孔高度存在一比值.将从上到下的积木块依次计为1、2、…、n ,显然第1块相对第2块的最大伸出量为21Lx =∆ 第2块相对第3块的最大伸出量为2x ∆〔如图6—4所示〕,那么224)2(222⨯==∆⋅∆-=∆⋅L L x G x Lx G同理可得第3块的最大伸出量323⨯=∆L x ……最后归纳得出nL x n ⨯=∆2 所以总跨度h x k n n 32.11291=∆=∑=跨度与桥孔高的比值为258.1932.11==hh H k 例8 如图6—5所示,一排人站在沿x 轴的水平轨道旁,原点O 两侧的人的序号都记为3,2,1(=n n …〕. 每人只有一个沙袋,0>x 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为m =14kg ,0<x 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kg m 10='. 一质量为M =48kg 的小车以某初速度v 0从原点出发向正x 轴方向滑行. 不计轨道阻力. 当车每经过一人身旁时,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v 朝与车速相反的方向沿车面扔到车上,v 的大小等于扔此袋之前的瞬间车速大小的2n 倍.〔n 是此人的序号数〕〔1〕空车出发后,车上堆积了几个沙袋时车就反向滑行? 〔2〕车上最终有大小沙袋共多少个?解析 当人把沙袋以一定的速度朝与车速相反的方向沿车面扔到车上时,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车速要减小,可见,当人不断地把沙袋以一定的速度扔到车上,总有一时刻使车速反向或减小到零,如车能反向运动,那么另一边的人还能将沙袋扔到车上,直到车速为零,那么不能再扔,否那么还能扔.小车以初速0v 沿正x 轴方向运动,经过第1个〔n =1〕人的身旁时,此人将沙袋以0022v nv u ==的水平速度扔到车上,由动量守恒得,)(2100v m M v m Mv +=⋅-当小车运动到第2人身旁时,此人将沙袋以速度1142v nv u =='的水平速度扔到车上,同理有211)2(2)(v m M nv m v m M +=⋅-+,所以,当第n 个沙袋抛上车后的车速为n v ,根据动量守恒有111)1(,)(2])1([---++-=+=⋅--+n n n n n v nmM mn M v v nm M mv n v m n M 即.同理有n n v m n M m n M v )1()2(1+++-=+,假设抛上〔n+1〕包沙袋后车反向运动,那么应有.0,01<>+n n v v即.0)2(,0)1(<+->+-m n M m n M 由此两式解得:n n n ,1420,1438><为整数取3. 当车反向滑行时,根据上面同样推理可知,当向左运动到第n 个人身旁,抛上第n 包沙袋后由动量守恒定律有:''++='-''-++--n n nv m n m M nv m v m n m M )3(2])1(3[11 解得:''+++'+-+='''++'+-+='+-n n n n v m n m M m n m M v v m n m M m n m M v )1(3)2(33)1(311同理 设抛上n+1个沙袋后车速反向,要求0,01≤>'+n n v v即⎩⎨⎧=>⎩⎨⎧≤'+-+>'+-+870)2(30)1(3n n m n m M m n m M 解得 即抛上第8个 沙袋后车就停止,所以车上最终有11个沙袋.例9 如图6—6所示,一固定的斜面,倾角︒=45θ,斜面 长L=2.00米. 在斜面下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 一质量为m 的 质点,从斜面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初速度为零. 下滑到最底端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 质点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0=μ,试求此质点从开始到发生第11次碰撞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解析 因为质点每次下滑均要克服摩擦力做功,且每次做功又不相同,所以要想求质点从开始到发生n 次碰撞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需一次一次的求,推出通式即可求解.设每次开始下滑时,小球距档板为s那么由功能关系:θθμsin )()(cos 2121s s mg s s mg -=+ θθμsin )()(cos 3232s s mg s s mg -=+ 即有32cos sin cos sin 2312=+-===θμθθμθ s s s s 由此可见每次碰撞后通过的路程是一等比数列,其公比为.32∴在发生第11次碰撞过程中的路程11321222s s s s s ++++=1111111321321])32(1[2)(2s s s s s s s ---⨯=-++++= )(86.9)()32(121011m m =⨯-=例10 如图6—7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窄槽固定在桌 面上,槽内嵌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 1、m 2 和m 3,m 2=m 3=2m 1. 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而它们之间的摩擦可忽 略不计. 开始时,三球处在槽中Ⅰ、Ⅱ、Ⅲ的位置,彼此间距离相等,m 2和m 3静止,m 1以初速2/0R v π=沿槽运动,R 为圆环的内半径和小球半径之和,设各球之间的碰撞皆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T.解析 当m 1与m 2发生弹性碰撞时,由于m 2=2m 1,所以m 1碰后弹回,m 2向前与m 3发生碰撞. 而又由于m 2=m 3,所以m 2与m 3碰后,m 3能静止在m 1的位置,m 1又以v 速度被反弹,可见碰撞又重复一次. 当m 1回到初始位置,那么系统为一个周期.以m 1、m 2为研究对象,当m 1与m 2发生弹性碰撞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可写出:221101v m v m v m += ①222211201212121v m v m v m += ② 由①、②式得:002112002121132231)(v v m m m v v v m m m m v =+=-=+-=以m 2、m 3为研究对象,当m 2与m 3发生弹性碰撞后,得032203='=v v v以m 3、m 1为研究对象,当m 3与m 1发生弹性碰撞后,得0130v v v ='='由此可见,当m 1运动到m 2处时与开始所处的状态相似. 所以碰撞使m 1、m 2、m 3交换位置,当m 1再次回到原来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恰好就是系统的一个周期T ,由此可得周期).(2021010)32232(3)(30000321s R Rv R v R v R v R t t t T ===++⨯=++=ππππππ例11 有许多质量为m 的木块相互靠着沿一直线排列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每相邻的两个木块均用长为L 的柔绳连接着. 现用大小为F 的恒力沿排列方向拉第一个木块,以后各木块依次被牵而运动,求第n 个木块被牵动时的速度.解析 每一个木块被拉动起来后,就和前面的木块成为一体,共同做匀加速运动一段距离L 后,把绳拉紧,再牵动下一个木块. 在绳子绷紧时,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因此,如果列出221)1(n nmv FL n =-这样的关系式是错误的. 设第)1(-n 个木块刚被拉动时的速度为1-n v ,它即将拉动下一个木块时速度增至1-'nv , 第n 个木块刚被拉动时速度为n v . 对第)1(-n 个木块开始运动到它把下一段绳子即将拉紧这一过程,由动能定理有:2121)1(21)1(21----'-=n n mv n v m n FL ①对绳子把第n 个木块拉动这一短暂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n nnmv v m n ='--1)1( 得:n n v n nv 11-='- ② 把②式代入①式得:212)1(21)1()1(21-----=n n mv n v n n m n FL整理后得:21222)1(2)1(---=-n n v n v n m FL n ③ ③式就是反映相邻两木块被拉动时速度关系的递推式,由③式可知当n =2时有:2122222v v m FL -= 当n =3时有:2222322322v v m FL -=⋅ 当n =4时有:2322423423v v m FL -=⋅ … 一般地有21222)1(2)1(---=-n n v n v n mFL n 将以上)1(-n 个等式相加,得:21222)1321(v v n mFL n n -=-++++ 所以有212222)1(v v n mFL n n n -=⋅- 在此题中01=v ,所以.)1(nmn FL v n -=例12 如图6—8所示,质量m =2kg 的平板小车,后端放 有质量M =3kg 的铁块,它和车之间动摩擦因数.50.0=μ开始 时,车和铁块共同以s m v /30=的速度向右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并使车与墙发生正碰,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且车身足够长,使得铁块总不能和墙相碰,求小车走过的总路程.解析 小车与墙撞后,应以原速率弹回. 铁块由于惯性继续沿原来方向运动,由于铁块和车的相互摩擦力作用,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就会相对静止,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再向右运动,然后车与墙发生第二次碰撞,碰后,又重复第一次碰后的情况. 以后车与墙就这样一次次碰撞下去. 车每与墙碰一次,铁块就相对于车向前滑动一段距离,系统就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车每次与墙碰后,就左、右往返一次,车的总路程就是每次往返的路程之和.设每次与墙碰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n 、…车每次与墙碰后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n 、…. 以铁块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车与墙第)1(-n 次碰后到发生第n 次碰撞之前,对车和铁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n n v m M v m M )()(1+=-- 所以 511--=+-=n n n v v m M mM v由这一关系可得: ,5,521312v v v v ==一般地,有 ,511-=n n v v 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出车与墙发生第n 次碰撞后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2221215122-⋅==n n a v a v s类似地,由这一关系可递推到:222142132212211512,,512,512,2-⋅=⋅=⋅==n n a v s a v s a v s a v s 所以车运动的总路程)(2321 +++++=n s s s s s 总24255111)5151511(2221221224221⋅=-⋅=+++++⋅=-a v a v a v n 因此201/215/3s m m Mg a s m v v ====μ 所以)(45m s =总例13 10个相同的扁长木块一个紧挨一个地放在水平 地面上,如图6—9所示,每个木块的质量,40.0kg m =长度 m l 45.0=,它们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均为 .10.02=μ原来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左方第一个木块的左端上方放一个质量为M=1.0kg 的小铅块,它与木块间的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均为.20.01=μ现突然给铅块一向右的初速度s m v /3.40=,使其在大木块上滑行. 试确定铅块最后的位置在何处〔落在地上还是停在哪块木块上〕. 重力加速度g 取2)/(10s m ,设铅块的长度与木块相比可以忽略.解析 当铅块向右运动时,铅块与10个相同的扁长木块中的第一块先发生摩擦力,假设此摩擦力大于10个扁长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那么10个扁长木块开始运动,假设此摩擦力小于10个扁长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那么10个扁长木块先静止不动,随着铅块的运动,总有一个时刻扁长木块要运动,直到铅块与扁长木块相对静止,后又一起匀减速运动到停止.铅块M 在木块上滑行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N Mg f 0.211==μ设M 可以带动木块的数目为n ,那么n 满足:0)1()(221≥--+-mg n g m M f μμ 即0)1(4.04.10.2≥---n上式中的n 只能取整数,所以n 只能取2,也就是当M 滑行到倒数第二个木块时,剩下的两个木块将开始运动.设铅块刚离开第8个木块时速度为v ,那么l Mg Mv Mv 821211202⋅-=μ 得:0)/(49.222>=s m v由此可见木块还可以滑到第9个木块上. M 在第9个木块 上运动如图6—9甲所示,那么对M 而言有:M Ma Mg =-1μ得:2/0.2s m a M -=第9及第10个木块的动力学方程为:m ma mg g m M Mg 2)(221=-+-μμμ, 得:./25.02s m a m =设M 刚离开第9个木块上时速度为v ',而第10个木块运动的速度为V ',并设木块运动的距离为s ,那么M 运动的距离为l s +,有:s a V l s a v v m M 2)(2222='++='ta V ta v v m M ='+='消去s 及t 求出:⎩⎨⎧='-='⎩⎨⎧='='s m V s m v s m V s m v /23.0/26.0/212.0/611.0或,显然后一解不合理应舍去. 因V v '>',故M 将运动到第10个木块上.再设M 运动到第10个木块的边缘时速度为v '',这时木块的速度为V '',那么:)(222l s a v v M +'+'=''解得:0463.12<'--=''s v ,故M 不能滑离第10个木块,只能停在它的表面上,最后和木块一起静止在地面上.例14 如图6—10所示,质量为m 的长方形箱子,放在光滑 的水平地面上. 箱内有一质量也为m 的小滑块,滑块与箱底间无摩 擦. 开始时箱子静止不动,滑块以恒定的速度v 0从箱子的A 壁处向 B 处运动,后与B 壁碰撞. 假设滑块与箱壁每碰撞一次,两者相对 速度的大小变为该次碰撞前相对速度的e 倍,.214=e 〔1〕要使滑块与箱子这一系统消耗的总动能不超过其初始动能的40%,滑块与箱壁最多可碰撞几次?〔2〕从滑块开始运动到刚完成上述次数的碰撞期间,箱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 由于滑块与箱子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碰撞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根据题目给出的每次碰撞前后相对速度之比,可求出每一次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耗.滑块开始运动到完成题目要求的碰撞期间箱子的平均速度,应等于这期间运动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滑块与箱壁碰撞,碰后滑块对地速度为v ,箱子对地速度为u . 由于题中每次碰撞的e 是一样的,故有:1111220011----==--=--=n n n nu v v u u v v u u v v u e 或1111220110----==--=--=-n n n nu v u v u v u v v u v e 111122011)(----⨯⨯--⨯-=-n n n nn u v u v u v u v v u v e 即碰撞n 次后0)(v e u v n n n -=- ①碰撞第n 次的动量守恒式是0mv mu mv n n =+ ② ①、②联立得00])(1[21])(1[21v e u v e v n n n n --=-+=第n 次碰撞后,系统损失的动能)(21212220n n kn k kn u v m mv E E E +-=-=∆ kn n n E e m v e e m v m v 212121)1(4121220222020-=⨯-=+-=下面分别讨论:当146.0221121,12=-=-=∆=e E E n k kl 时25.0221121,242=-=-=∆=e E E n k k 时323.022121121,363=-=-=∆=e E E n k k 时 375.0241121,484=-=-=∆=eE E n k k 时412.022141121,5105=-=-=∆=e E E n k k 时 因为要求的动能损失不超过40%,故n=4.〔2〕设A 、B 两侧壁的距离为L ,那么滑块从开始运动到与箱壁发生第一次碰撞的时间00v L t =. 在下一次发生碰撞的时间0111||ev L v u L t =-=,共碰撞四次,另两次碰撞的时间分别为022v e L t =、033v e L t =,所以总时间).1(32033210e e e v e Lt t t t t +++=+++= 在这段时间中,箱子运动的距离是:3322110t u t u t u s +++=)1(2222222)1(21)1(21)1(21323320303020200e e e eLL e L L e L L e L v e L v e v e L v e ev L v e +++=+++-+=⨯++⨯-+⨯+=所以平均速度为:2)1()1(203203323v e e e v e L e e e eLt sv =++++++== 例15 一容积为1/4升的抽气机,每分钟可完成8次抽气动作. 一容积为1升的容器与此抽气筒相连通. 求抽气机工作多长时间才能使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由76mmmHg 降为1.9mmHg.〔在抽气过程中容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解析 根据玻一马定律,找出每抽气一次压强与容器容积和抽气机容积及原压强的关系,然后归纳递推出抽n 次的压强表达式.设气体原压强为p 0,抽气机的容积为V 0,容器的容积为V . 每抽一次压强分别为p 1、p 2、…,那么由玻一马定律得:第一次抽气后:)(010V V p V p += ① 第二次抽气后:)(021V V p V p += ② 依次递推有:)(032V V p V p += ③)(01V V p V p n n +=- ○n由以上○n 式得:)lg(lg)(000vV V p p n p V V Vp nn n +=+=所以…代入得:2725.1lg 400lg ==n 〔次〕工作时间为:38.3827==t 分钟 例16 使一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小球与一带电量为Q 的导体大球接触,分开之后,小球获得电量q. 今让小球与大球反复接触,在每次分开有后,都给大球补充电荷,使其带电量恢复到原来的值Q. 求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解析 两个孤立导体相互接触,相当于两个对地电容并联,设两个导体球带电Q 1、Q 2,由于两个导体球对地电压相等,故有k C C C Q Q Q C C Q Q C Q C Q =+=+==21121121212211,,亦即即, 所以k Q Q k Q ),(21+=为常量,此式说明:带电〔或不带电〕的小球跟带电大球接触后,小球所获得的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不变,比值k 等于第一次带电量q 与总电量Q 的比值,即.Qqk =根据此规律就可以求出小球可能获得的最大电量. 设第1、2、…、n 次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 1、q 2、…,有:qk q k kq q q Q k q q k kq q kq kQ q Q k q kqq q Q k q qkQ q n n n 1212223121)()()(--++++=+=++=+=+=+=+===由于1<k ,上式为无穷递减等比数列,根据求和公式得:qQ qQQq q kq q n -=-=-=11 即小球与大球多次接触后,获得的最大电量为.qQ qQ-例17 在如图6—11所示的电路中,S 是一单刀双掷开关,A 1和A 2为两个平行板电容器,S 掷向a 时,A 1获电荷电量为Q ,当S 再掷向b 时,A 2获电荷电量为q. 问经过很多次S 掷向a ,再掷向b 后,A 2将获得多少电量?解析 S 掷向a 时,电源给A 1充电,S 再掷向b ,A 1给A 2充电,在经过很多次重复的过程中,A 2的带电量越来越多,两板间电压越来越大. 当A 2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A 2的带电量将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A 2最终将获得电量q 2=C 2E.因为E C Q 1= 所以EQC =1 当S 由a 第一次掷向b 时,有:21C qC q Q =- 所以Eq Q QqC )(2-=解得A 2最终获得的电量 qQ Qqq -=2 例18 电路如图6—12所示,求当R '为何值时, R AB 的阻值与“网络〞的“格〞数无关?此时R AB 的阻 值等于什么?解析 要使R AB 的阻值与“网络〞的“格〞数无关,那么图中CD 间的阻值必须等于R '才行.所以有R RR R RR R '=+'+'+222)2( 解得R R )15(-='此时AB 间总电阻R R AB )15(+=例19 如图6—13所示,在x 轴上方有垂直于xy 平面向里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在x 轴下方有沿y 轴负方向的匀 强电场,场强为E. 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沿着y 轴方向射出. 射出之后,第三次到达x 轴时,它与O 点的 距离为L. 求此粒子射出时的速度v 和每次到达x 轴时运动的总 路程s.〔重力不计〕解析 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经半周后通过x 轴进入电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匀加 速通过x 轴进入磁场后又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运动有周期性. 它第3次到达x 轴时距O 点的距离L 等于圆半径的4倍〔如图 6—13甲所示〕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4LBq m v R ==所以粒子射出时的速度 mBqLv 4=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周长为 41Ls π=粒子以速度v 进入电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能深入的最大距离为y , 因为y mEq ay v 222== 所以粒子在电场中进入一次通过的路程为 m EqL B y s 162222==粒子第1次到达x 轴时通过的路程为 41LR s ππ=⋅=粒子第2次到达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 mEqL B Ls s s 16422212+=+=π 粒子第3次到达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 mEqL B Ls s s s 162221213+=++=π 粒子第4次到达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 mEqL B Ls s s 822222214+=+=π粒子第)12(-n 次到达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 mE qL B n L n s n ns s n 16)1(4)1(2221)12(-+=-+=-π 粒子第2n 次到达x 轴时,已通过的路程为 )164()(22212mE qL B Ln s s n s n+=+=π 上面n 都取正整数.针对训练1.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 ,历时1秒钟,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 在此1分钟内〔 〕 A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C .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D .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2.一小球从距地面为H 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落下. 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为球所受重力的k 倍)1(<k ,球每次与地面相碰前后的速率相等,试求小球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1〕总共通过的路程;〔2〕所经历的时间.3.如图6—14所示,小球从长L 的光滑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滑到底端时与挡板碰撞并反弹而回,假设每次与挡板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4/5,求小球从开始下滑到最终停止于斜面下端物体共通过的路程.4.如图6—15所示,有一固定的斜面,倾角为45°,斜面长为2米,在斜面下端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从斜面的最高点沿斜面下滑,初速度为1米/秒. 质点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最底端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 质点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0.〔1〕试求此质点从开始运动到与挡板发生第10次碰撞的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 〔2〕求此质点从开始运动到最后停下来的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5.有5个质量相同、其大小可不计的小木块1、2、3、4、5等距离地依次放在倾角︒=30θ的斜面上〔如图6—16所示〕.斜面在木块2以上的部分是光滑的,以下部分是粗糙的,5个木块与斜面粗糙部分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都是μ,开始时用手扶着木块1,其余各木块都静止在斜面上. 现在放手,使木块1自然下滑,并与木块2发生碰撞,接着陆续发生其他碰撞. 假设各木块间的碰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的. 求μ取何值时木块4能被撞而木块5不能被撞.6.在一光滑水平的长直轨道上,等距离地放着足够多的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依次编号为木块1,木块2,…,如图6—17所示.在木块1之前放一质量为M=4m 的大木块,大木块与木块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各木块间的距离相同,均为L. 现在,在所有木块都静止的情况下,以一沿轨道方向的恒力F 一直作用在大木块上,使其先与木块1发生碰撞,设碰后与木块1结为一体再与木块2发生碰撞,碰后又结为一体,再与木块3发生碰撞,碰后又结为一体,如此继续下去. 今问大木块〔以及与之结为一体的各小木块〕与第几个小木块碰撞之前的一瞬间,会达到它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此速度等于多少?7.有电量为Q 1的电荷均匀分布在一个半球面上,另有无数个电量均为Q 2的点电荷位于通过球心的轴线上,且在半球面的下部. 第k 个电荷与球心的距离为12-⋅k R ,且k =1,2,3,4,…,设球心处的电势为零,周围空间均为自由空间. 假设Q 1,求Q 2.8.一个半径为1米的金属球,充电后的电势为U ,把10个半径为1/9米的均不带电的小金属球顺次分别与这个大金属球相碰后拿走,然后把这10个充了电了小金属球彼此分隔摆在半径为10米的圆周上,并拿走大金属球. 求圆心处的电势. 〔设整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电量无泄漏〕9.真空中,有五个电量均为q 的均匀带电薄球壳,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 ,R/2,R/4,R/8,R/16,彼此内切于P 点〔如图6—18〕.球心分别为O 1,O 2,O 3,O 4,O 5,求O 1与O 5间的电势差.10.在图6—19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容器C Ⅰ、C Ⅱ、C Ⅲ的电容值均等于C ,电源的电动势为ε,R Ⅰ、R Ⅱ为电阻,S 为双掷开关. 开始时,三个电容器都不带电.先接通O a ,再接通Ob ,再接通O a ,再接通Ob ……如此反复换向,设每次接通前都已达到静电平衡,试求:〔1〕当S 第n 次接通Ob 并达到平衡后,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2〕当反复换向的次数无限增多时,在所有电阻上消耗的总电能是多少?11.一系列相同的电阻R ,如图6—20所示连接,求AB 间的等效电阻R AB .。

物理竞赛解题思路

物理竞赛解题思路

物理竞赛解题思路物理竞赛是一项考验学生物理知识和解答能力的竞技活动。

为了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扎实的物理知识储备外,解题思路的灵活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物理竞赛中常用的解题思路,帮助大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理解题意在开始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理解题目的要求。

阅读题目时要注意关键词、数据和已知条件。

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标记出来,有助于后续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和避免遗漏。

二、分析物理原理理解题目要求后,接下来需要分析题目中涉及的物理原理。

对于给定的物理现象或问题,需要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理。

将问题归类到已知的物理原理或概念上,并应用相应的公式、定律或原理进行推导和计算。

三、运用数学工具物理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工具在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计算的问题,需要灵活运用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和推导。

同时,注意合理选取坐标系、使用矢量和向量等数学工具,有助于简化问题和提高解题的效率。

四、熟练掌握实验方法物理竞赛中常常会涉及实验和观察类题目,对于这类题目,掌握实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熟悉各种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基本原理,善于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答。

五、掌握解题技巧在物理竞赛中,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对于难题可以先解决一些简单的部分,逐步扩展解决范围;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通过化繁为简、分步推导等方法简化问题;对于多个物理概念同时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找到彼此之间的关联点等等。

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六、刻苦训练与模拟考试除了上述的解题思路,刻苦训练和模拟考试也是提高物理竞赛成绩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解题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通过理解题意、分析物理原理、运用数学工具、熟练掌握实验方法、掌握解题技巧以及刻苦训练与模拟考试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在物理竞赛中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高中物理竞赛用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竞赛用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竞赛用的数学知识一、代数知识1. 函数高中物理竞赛中,函数可是个好帮手。

像二次函数,那抛物线的形状在分析物体运动轨迹的时候可太有用了。

比如说一个斜抛物体,它的高度和水平距离就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描述。

你要是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对称轴这些性质,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就像开了挂一样。

还有反比例函数,在一些关于压强和体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等问题中会出现哦。

2.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必须要掌握的。

在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动力学问题的时候,常常要列方程求解。

比如说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已知斜面的角度、物体的初速度,求它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可能就需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

还有多元一次方程组,在分析多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时候可能会用到。

3. 数列数列在物理竞赛里也会露脸。

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在处理一些周期性或者递推关系的物理问题时可能会用到。

比如在研究原子物理中的能级问题时,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可能就会形成某种数列关系。

二、几何知识1.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分析力的分解、矢量合成的时候,经常会用到。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就像在直角三角形里找直角边一样。

还有三角形的相似关系,在光学中的成像问题里可能会有用,通过相似三角形来计算像的大小和位置。

2. 圆圆的知识在圆周运动中那是必不可少的。

你得知道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在计算圆周运动的路程、向心力等问题时都会用到。

而且圆的切线知识在分析物体在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临界情况时非常重要。

3. 立体几何当涉及到一些三维空间的物理问题时,立体几何知识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在研究磁场中带电粒子在立体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可能是螺旋线,这就需要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相关的计算知识。

三、三角函数1. 正弦、余弦和正切在物理中,力的分解和合成经常要用到三角函数。

比如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要把这个拉力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就需要用到正弦和余弦函数。

物理竞赛解题思路指南

物理竞赛解题思路指南

物理竞赛解题思路指南物理竞赛是一种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和解题思路的能力的竞赛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物理竞赛解题的思路和指导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在物理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问题分析在参加物理竞赛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

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条件,它们对解题过程至关重要。

同时,还要注意题目是否已经给出了所需的公式或数据,若有则应牢记在心。

2. 梳理已知条件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一一列出,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快速寻找解题思路。

对于一些复杂的条件,可以作适当的简化和转化,使其更易理解。

3. 利用物理原理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分析。

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物理公式,灵活运用公式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减少计算量,提高解题效率。

4. 创造性思维物理竞赛中,往往存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的解题思维。

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引入合适的参数、进行近似计算等方式,突破解题的困难。

5. 实践与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备战物理竞赛时,要注重实践和实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6. 多做题目,总结经验要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多做题目,包括练习册、历年试题或者参加模拟竞赛等,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解题经验和错题原因,明确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总结:物理竞赛解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验,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挑战。

通过深入的问题分析,巧妙运用物理原理,发挥创造性思维,结合实践和实验,多做题目并总结经验,相信你一定能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竞赛选手!。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思路方法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思路方法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思路方法一、引言高中物理竞赛是许多学生展示自己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提升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在物理竞赛中,解题思路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竞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物理竞赛。

二、解题思路1. 理解题目:在解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内容,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2. 建立模型:根据题目所描述的现象和过程,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如力学、电学、光学等。

3. 推导公式:根据物理规律和原理,推导所需的公式,并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4. 考虑特殊情况: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临界状态、极值等,需要特别关注。

5. 画图辅助: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过程和现象,同时也方便我们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解题方法1. 代入法:将已知量代入公式中,求解未知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明了的问题。

2. 综合分析法:通过对题目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物理规律和原理,求解问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问题。

3. 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某些条件,排除不正确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选择题。

4. 假设法: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先假设一个答案,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验证或推导,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确定的问题。

四、例题解析【例题】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

现在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其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

求拉力F的大小。

【解析】1. 理解题目:题目描述了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施加一个拉力F使其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

需要求出拉力F 的大小。

2. 建立模型:本题涉及的是物体的运动问题,可以建立力学模型。

3. 推导公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拉力F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

4. 考虑特殊情况:本题中需要求出拉力的大小,因此需要考虑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解物理竞赛题的数学技巧

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解物理竞赛题的数学技巧

解物理竞赛题的数学技巧在生物理竞赛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类试题:题目描述的物理情境并不陌生,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也并不复杂,若能恰当地运用数学技巧求解,问题就可顺利得到解决.然而,选手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往往由于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技巧而前功尽弃.辅导教师在对参赛选手进行物理知识传授、物理方法渗透的同时,利用某些典型的物理问题去传授和强化他们的数学技巧,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实例剖析,就解物理竞赛题中的数学技巧作一简要探讨.一、引入参数方程,简解未知量多于方程数的问题例1(第15届全国生物理竞赛试题) 1mol理想气体缓慢的经历了一个循环过程,在p-V图中这一过程是一个椭圆,如图1所示.已知此气体若处在与椭圆中心O′点所对应的状态时,其温度为T0=300K,求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气体的最高温度T1和最低温度T2各是多少.图1分析与解由题给条件,可列出两个相对独立的方程.即气体循环过程的椭圆方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①pV=RT.②①、②两方程中含三个未知量p、V、T,直接对①、②两式进行演算,要求出循环过程中的最高温度T1或最低温度T2,是较为困难的.现根据①式引入含参数定义的方程为②式则转化为T=(1/R)(p0+(p0/2)sinα)(V0+(V0/2)cosα即T=[1+(1/2)(sinα+cosα)+(1/4)sinαcosα]T0,③(上式中T0=p0V0/R,为O′点对应的温度)因为sinα+cosα=sin((π/4)+αsinαcosα=((sinα+cosα)2-1)/2,④而-1≤sin((π/4)+α)≤1,所以-≤sinα+cosα≤,当sinα+cosα≤,取sinα+cosα=时,由④式知sinαcosα=1/2,将上式代入③式得T≤[1+(1/2)×+(1/4)×(1/2)]T0,即最高温度T1=549K.当sinα+cosα≥-,取sinα+cosα=-时,由④式知sinαcosα=1/2,代入③式,得T≥[1+(1/2)(-+(1/4)·(1/2))]T0,即最低温度T2=125K.二、实施近似处理,解决物理规律不明显的问题例2如图2所示,两个带电量均为Q的正点电荷,固定放置在x轴上的A、B两处,点A、B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r,若在原点O放置另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其带电量为q.当限制点电荷q在哪些方向上运动时,它在原点O处才是稳定的?图2分析与解设限制点电荷q在与x轴成θ角的y轴上运动.当它受扰动移动到P点,即沿y轴有微小的位移y(=y)时,A、B两处的点电荷对q的库仑力分别为fA、fB.则q在y轴上的合力为fy=k(Qq/)cosα-k(Qq/)cosβ,由余弦定理知=r2+y2+2rycosθ,=r2+y2-2rycosθ.又由三角形知,cosα=(rcosθ+y)/,cosβ=(rcosθ-y)/,故fy=kQq(rcosθ+y)/(r2+y2-2rycosθ)3/2-(kQq(rcosθ-y)/(r2+y2-2rycosθ)3/2).上式已表示出fy与θ、y间的定量关系.可它们满足的规律并不明显.怎样将合力fy与方向角θ、位移y之间的物理规律显现出来?由于y很小,故y的二次项可略去,得fy=k(Qq/r3即fy=k(Qq/r3)[(rcosθ+y)(1+(2y/r)cosθ)-3/2-(rcosθ-y)(1-(2y/r)cosθ)-3/2],根据二项式展开式(1+t)S=1+St+(S(S-1)/2!)t2+…+((S(S-1)…(S-n+1))/n!)tn+……,(其中S为任意实数)有(1+(2y/r)cosθ)-3/2=1+(-3/2)((2y/r)cosθ)+((-3/2)((-3/2)-1)/2!)((2y/r)cosθ)2+……,(1-(2y/r)cosθ)-3/2=1+(-3/2)((-2y/r)cosθ)+((-3/2)((-3/2)-1)/2!)((-2y/r)cosθ)2+……,又由于y<<r,或(2y/r)cosθ<<1,故((2y/r)cosθ)的二次项及二次项以上高次项可略去,得fy=k(Qq/r3)[(rcosθ+y)(1-(3y/r)cosθ)-(rcosθ-y)(1+(3y/r)cosθ)],=-k(2Qq/r3)(3cos2θ-1)y.由此可见,当(3cos2θ-1)>0时,fy<0,即合力方向指向原点,与位移方向相反,即fy具有回复力的特征.因而点电荷q是稳定的.图3根据3cos2θ-1>0,即cosθ>/3时,得-arccos(/3)<θ<arccos(/3或当cosθ<-/3时,得π-arcos(/3)<θ<π+arccos(/3).故当限制点电荷q在如图3的阴影区域运动时,它在原点O处才是稳定的.三、利用特殊值,求解一般性问题特殊值是指物理量在某一特殊情况下的取值.物理量在一般情况下的量值之间必然与特殊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若能确定某一特殊值,则往往可以借助数学技巧来求出一般情况下该物理量的量值.例3 一个空心的环形圆管沿一条直径截成两部分,一半竖立在铅垂平面内,如图4所示,管口连线在一水平线上.今向管内装入与管壁相切的2m个小滚珠,左、右侧顶部的滚珠都与圆管截面相切.已知单个滚珠重G,并设系统中处处无摩擦.求从左边起第n个和第(n+1)个滚珠之间的相互压力Qn.图4分析与解研究一般性问题——分析第n个滚珠的受力情况,此滚珠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G,管壁对它的弹力Tn,第(n-1)个滚珠对它的压力Qn-1及第(n+1)个滚珠对它的压力Qn.由于Tn的量值未知,且不为本题所求,故选取如图5所示的与Tn方向共线的轴作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5 图6由平衡条件知x轴方向的合力为零,得Qn-1cosα+Gcosβ-Qncosα=0,由几何知识,得α=θ/2(其中θ=π/2mβ=((n-1)π/2m)+α,故Qn-Qn-1=.①根据①式,如何求得Qn?对第1个滚珠进行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得到一特殊值,即Q1=,②故可对①式进行递推,得Q2-Q1=,Q3-Q2=,……Qn-Qn-1=.将上面所列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Qn-Q1=[cos(3π/4m)+cos(5π/4m)+…+cos((2n-1)π/4m)]·G/cos(π/4m把②式代入,得Qn=[cos((2k-1)π/4 m)]·G/cos(π/4m).而cos((2k-1)π/4m)=(1/2sin(π/4m))2cos((kπ/2m)-(π/4m))sin(π/4m)=(1/2sin(π/4m))[sin(kπ/2m)-sin((k-1)π/2m)],又[sin(kπ/2m)-sin((k-1)π/2m)]=[sin(π/2m)-0]+[sin(2π/2m)-sin(π/2m)]+[sin(3π/2m)-sin(2π/2m)]+…+[sin(nπ/2m)-sin((n-1)π/2m)]=sin(nπ/2m故Qn=(sin(nπ/2m)/sin(π/2m))·G。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在高中物理竞赛中,学生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除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外,解题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高中物理竞赛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竞赛。

1. **理清题意**在面对物理竞赛题目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充分理解题意。

有些题目可能会采用文字描述、图表、公式等多种形式,学生需要耐心地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2. **画图辅助**在解答一些涉及几何或者力学问题的物理竞赛题目时,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题思路。

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3. **利用已知信息**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已知信息来推导未知结果。

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给出的条件,可以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有时候,一两个简单的公式就足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4. **分类讨论**将题目中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讨论,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来求解,最后再合并得到结果。

5. **试错法**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或迷惘,此时可以尝试用试错法来寻找答案。

通过试探性地假设、计算,找出错误的原因,不断调整思路和方法,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6. **查漏补缺**解题过程中,要时刻检查答案和计算过程,防止出现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尤其是一些计算题目,稍有疏漏就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确定答案之前,要反复核实每一步的计算过程,确保没有遗漏。

通过以上几种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相信同学们在高中物理竞赛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难题。

同时,坚持练习和思考,不断拓展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物理学习之路添砖加瓦。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微元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微元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三三、微元法方法简介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赛题精讲例1:如图3—1所示,一个身高为h 的人在灯以悟空速度v 沿水平直线行走。

设灯距地面高为H ,求证人影的顶端C 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该题不能用速度分解求解,考虑采用“微元法”。

设某一时间人经过AB 处,再经过一微小过程△t (△t →0),则人由AB 到达A ′B ′,人影顶端C 点到达C ′点,由于△S AA ′=v △t 则人影顶端的 移动速度hH Hv t S h H H t S v A A t C C t C -=∆∆-=∆∆='→∆'→∆00lim lim 可见v c 与所取时间△t 的长短无关,所以人影的顶端C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例2:如图3—2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球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放置一光滑均匀铁链,其A端固定在球面的顶点,B 端恰与桌面不接触,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为ρ.试求铁链A 端受的拉力T.解析:以铁链为研究对象,由由于整条铁链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计,所以整条铁链不能看成质点,要分析铁链的受力情况,须考虑将铁链分割,使每一小段铁链可以看成质点,分析每一小段铁边的受力,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出整条铁链的受力情况.在铁链上任取长为△L 的一小段(微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3—2—甲所示.由于该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在切线方向上应满足:θθθθT G T T +∆=∆+cos θρθθcos cos Lg G T ∆=∆=∆由于每段铁链沿切线向上的拉力比沿切线向下的拉力大△T θ,所以整个铁链对A 端的拉力是各段上△T θ的和,即 ∑∑∑∆=∆=∆=θρθρθcos cos L g Lg T T观察 θcos L ∆的意义,见图3—2—乙,由于△θ很小,所以CD ⊥OC ,∠OCE=θ△Lcos θ表示△L 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R ,所以 ∑=∆R L θcos 可得铁链A 端受的拉力 ∑=∆=gR L g T ρθρcos例3:某行星围绕太阳C 沿圆弧轨道运行,它的近日点A 离太阳的距离为a ,行星经过近日点A 时的速度为A v ,行星的远日点B 离开太阳的距离为b ,如图3—3所示,求它经过远日点B 时的速度B v 的大小.解析:此题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行星的向心力求解.也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用微元法求解.设行星在近日点A 时又向前运动了极短的时间△t ,由于时间极短可以认为行星在△t 时间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A v ,半径为a ,可以得到行星在△t 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a t v S A a ⋅∆=21 同理,设行星在经过远日点B 时也运动了相同的极短时间△t , 则也有 b t v S B b ⋅∆=21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S a =S b 即得 A B v b a v = 此题也可用对称法求解. 例4:如图3—4所示,长为L 的船静止在平静的水面上,立于船头的人质量为m ,船的质量为M ,不计水的阻力,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问:船的位移为多大?解析:取人和船整体作为研究系统,人在走动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可知系统动量守恒.设人在走动过程中的△t 时间内为匀速运动,则可计算出船的位移.设v 1、v 2分别是人和船在任何一时刻的速率,则有21Mv mv = ① 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极短的时间△t , 有 t Mv t mv ∆=∆21 ②由于时间极短,可以认为在这极短的时间内人和船的速率是不变的,所以人和船位移大小分别为t v s ∆=∆11,t v s ∆=∆22由此将②式化为 21s M s m ∆=∆ ③把所有的元位移分别相加有 ∑∑∆=∆21s M s m④ 即 ms 1=Ms 2 ⑤ 此式即为质心不变原理. 其中s 1、s 2分别为全过程中人和船对地位移的大小, 又因为 L=s 1+s 2 ⑥由⑤、⑥两式得船的位移 L mM m s +=2 例5:半径为R 的光滑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圆环状均匀弹性绳圈,原长为πR ,且弹性绳圈的劲度系数为k ,将弹性绳圈从球的正上方轻放到球上,使弹性绳圈水平停留在平衡位置上,如图3—5所示,若 平衡时弹性绳圈长为R π2,求弹性绳圈的劲度系数k.解析:由于整个弹性绳圈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弹性绳圈不能看成质点,所以应将弹性绳圈分割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小段△m 两端受的拉力就是弹性绳圈内部的弹力F.在弹性绳圈上任取一小段质量为△m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但是△m 受的力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从一个合适的角度观察.选取一个合适的平面进行受力分析,这样可以看清楚各个力之间的关系.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分别画出正视图的俯视图,如图3—5—甲和2—3—5—乙. 先看俯视图3—5—甲,设在弹性绳圈的平面上,△m 所对的圆心角是△θ,则每一小段的质量 M m πθ2∆=∆ △m 在该平面上受拉力F 的作用,合力为 2sin 2)2cos(2θθπ∆=∆-=F F T 因为当θ很小时,θθ≈sin 所以θθ∆=∆=F F T 22再看正视图3—5—乙,△m 受重力△mg ,支持力N ,二力的合力与T 平衡.即 θtan ⋅∆=mg T现在弹性绳圈的半径为 R R r 2222==ππ 所以 ︒===4522sin θθR r 1tan =θ因此T=Mg mg πθ2∆=∆ ①、②联立,θπθ∆=∆F Mg 2, 解得弹性绳圈的张力为: π2Mg F = 设弹性绳圈的伸长量为x 则 R R R x πππ)12(2-=-=所以绳圈的劲度系数为:RMg R Mg x F k 222)12()12(2ππ+=-== 例6:一质量为M 、均匀分布的圆环,其半径为r ,几何轴与水平面垂直,若它能经受的最大张力为T ,求此圆环可以绕几何轴旋转的最大角速度.解析:因为向心力F=mr ω2,当ω一定时,r 越大,向心力越大,所以要想求最大张力T 所对应的角速度ω,r 应取最大值.如图3—6所示,在圆环上取一小段△L ,对应的圆心角为△θ,其质量可表示为M m πθ2∆=∆,受圆环对它的张 力为T ,则同上例分析可得 22sin 2ωθmr T ∆=∆ 因为△θ很小,所以22sin θθ∆≈∆,即 2222ωπθθMr T ∆=∆⋅ 解得最大角速度 MrT πω2= 例7:一根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铁链条,被竖直地悬挂起来,其最低端刚好与水平接触,今将链条由静止释放,让它落到地面上,如图3—7所示,求链条下落了长度x 时,链条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解析:在下落过程中链条作用于地面的压力实质就是链条对地面的“冲力”加上落在地面上那部分链条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冲力也就等于同一时刻地面对链条的反作用力,这个力的冲量,使得链条落至地面时的动量发生变化.由于各质元原来的高度不同,落到地面的速度不同,动量改变也不相同.我们取某一时刻一小段链条(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将变速冲击变为恒速冲击.设开始下落的时刻t=0,在t 时刻落在地面上的链条长为x ,未到达地面部分链条的速度为v ,并设链条的线密度为ρ.由题意可知,链条落至地面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从t 时刻起取很小一段时间△t ,在△t 内又有△M=ρ△x 落到地面上静止.地面对△M 作用的冲量为I t Mg F ∆=∆∆-)( 因为 0≈∆⋅∆t Mg所以 x v v M t F ∆=-⋅∆=∆ρ0 解得冲力:t x v F ∆∆=ρ,其中tx ∆∆就是t 时刻链条的速度v , 故 2v F ρ= 链条在t 时刻的速度v 即为链条下落长为x 时的即时速度,即v 2=2g x ,代入F 的表达式中,得 gx F ρ2=此即t 时刻链对地面的作用力,也就是t 时刻链条对地面的冲力.所以在t 时刻链条对地面的总压力为 .332LMgx gx gx gx N ==+=ρρρ 例8:一根均匀柔软的绳长为L ,质量为m ,对折后两端固定在一个钉子上,其中一端突然从钉子上滑落,试求滑落的绳端点离钉子的距离为x 时,钉子对绳子另一端的作用力是多大? 解析:钉子对绳子另一端的作用力随滑落绳的长短而变化,由此可用微元法求解.如图3—8所示,当左边绳端离钉子的距离为x 时,左边绳长为)(21x l -,速度 gx v 2=, 右边绳长为).(21x l + 又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t 以后, 左边绳子又有长度t V ∆21的一小段转移到右边去了,我们就分 析这一小段绳子,这一小段绳子受到两力:上面绳子对它的拉 力T 和它本身的重力l m g t v /(21=∆λλ为绳子的线密度), 根据动量定理,设向上方向为正 )21(0)21(v t v t g t v T ⋅∆--=∆∆-λλ由于△t 取得很小,因此这一小段绳子的重力相对于T 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所以有 λλgx v T ==221 因此钉子对右边绳端的作用力为 )31(21)(21lx mg T g x l F +=++=λ 例9:图3—9中,半径为R 的圆盘固定不可转动,细绳不可伸长但质量可忽略,绳下悬挂的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m.设圆盘与绳间光滑接触,试求盘对绳的法向支持力线密度.解析:求盘对绳的法向支持力线密度也就是求盘对绳的法向单位长度所受的支持力.因为盘与绳间光滑接触,则任取一小段绳,其两端受的张力大小相等,又因为绳上各点受的支持力方向不同,故不能以整条绳为研究对象,只能以一小段绳为研究对象分析求解.在与圆盘接触的半圆形中取一小段绳元△L ,△L 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如图3—9—甲所示,绳元△L 两端的张力均为T ,绳元所受圆盘法向支持力为△N ,因细绳质量可忽略,法向合力为零,则由平衡条件得: 2sin 22sin 2sinθθθ∆=∆+∆=∆T T T N 当△θ很小时,22sin θθ∆≈∆ ∴△N=T △θ 又因为 △L=R △θ则绳所受法向支持力线密度为 RT R T L N n =∆∆=∆∆=θθ ① 以M 、m 分别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定律有 Mg -T=Ma ② T -mg=m a ③ 由②、③解得: m M Mmg T +=2 将④式代入①式得:Rm M Mmg n )(2+= 例10:粗细均匀质量分布也均匀的半径为分别为R 和r 的两圆环相切.若在切点放一质点m ,恰使两边圆环对m 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则大小圆环的线密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若要直接求整个圆对质点m 的万有引力比较难,当若要用到圆的对称性及要求所受合力为零的条件,考虑大、小圆环上关于切点对称的微元与质量m 的相互作用,然后推及整个圆环即可求解.如图3—10所示,过切点作直线交大小圆分别于P 、Q 两点,并设与水平线夹角为α,当α有微小增量时,则大小圆环上对应微小线元αα∆⋅=∆∆⋅=∆2221r L R L其对应的质量分别为 αρρ∆⋅=∆=∆21111R l mαρρ∆⋅=∆=∆22222r l m 由于△α很小,故△m 1、△m 2与m 的距离可以认为分别是 ααcos 2cos 221r r R r ==所以△m 1、△m 2与m 的万有引力分别为 222222212111)cos 2(2,)cos 2(2ααρααρr m R G r m Gm F R m R G r m Gm F ∆⋅=∆=∆∆⋅=∆=∆ 由于α具有任意性,若△F 1与△F 2的合力为零, 则两圆环对m 的引力的合力也为零, 即2221)cos 2(2)cos 2(2ααρααρr m r G R m R G ∆⋅=∆⋅ 解得大小圆环的线密度之比为:rR =21ρρ 例11:一枚质量为M 的火箭,依靠向正下方喷气在空中保持静止,如果喷出气体的速度为v ,那么火箭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解析:火箭喷气时,要对气体做功,取一个很短的时间,求出此时间内,火箭对气体做的功,再代入功率的定义式即可求出火箭发动机的功率.选取在△t 时间内喷出的气体为研究对象,设火箭推气体的力为F ,根据动量定理,有F △t=△m ·v 因为火箭静止在空中,所以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和平衡条件有F=Mg即 Mg ·△t=△m ·v △t=△m ·v/Mg对同样这一部分气体用动能定理,火箭对它做的功为: 221mv W ∆= 所以发动机的功率 MgV Mg mV mv t W P 21)/(212=∆∆=∆= 例12:如图3—11所示,小环O 和O ′分别套在不动的竖直杆AB 和A ′B ′上,一根不可伸长的绳子穿过环O ′,绳的两端分别系在A ′点和O 环上,设环O ′以恒定速度v 向下运动,求当∠AOO ′=α时,环O 的速度.解析:O 、O ′之间的速度关系与O 、O ′的位置有关,即与α角有关,因此要用微元法找它们之间的速度关系.设经历一段极短时间△t ,O ′环移到C ′,O 环移到C ,自C ′与C 分别作为O ′O 的垂线C ′D ′和CD ,从图中看出.ααcos ,cos D O C O OD OC ''=''= 因此OC+O ′C ′=αcos D O OD ''+ ① 因△α极小,所以EC ′≈ED ′,EC ≈ED ,从而OD+O ′D ′≈OO ′-CC ′ ②由于绳子总长度不变,故 OO ′-CC ′=O ′C ′ ③由以上三式可得:OC+O ′C ′=αcos C O '' 即)1cos 1(-''=αC O OC 等式两边同除以△t 得环O 的速度为 )1cos 1(0-=αv v 例13: 在水平位置的洁净的平玻璃板上倒一些水银,由于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影响,水银近似呈现圆饼形状(侧面向外凸出),过圆饼轴线的竖直截面如图3—12所示,为了计算方便,水银和玻璃的接触角可按180°计算.已知水银密度33/106.13m kg ⨯=ρ,水 银的表面张力系数./49.0m N =σ当圆饼的半径很大时,试估算其厚度h 的数值大约为多少?(取1位有效数字即可)解析:若以整个圆饼状水银为研究对象,只受重力和玻璃板的支持力,在平衡方程中,液体的体积不是h 的简单函数,而且支持力N 和重力mg 都是未知量,方程中又不可能出现表面张力系数,因此不可能用整体分析列方程求解h.现用微元法求解.在圆饼的侧面取一个宽度为△x ,高为h 的体积元,,如图3—12—甲所示,该体积元受重力G 、液体内部作用在面积△x ·h 上的压力F ,x gh xh hg S P F ∆⋅=∆⋅==22121ρρ, 还有上表面分界线上的张力F 1=σ△x 和下表面分界线上的 张力F 2=σ△x .作用在前、后两个侧面上的液体压力互相平衡,作用在体积元表面两个弯曲 分界上的表面张力的合力,当体积元的宽度较小时,这两个力也是平衡的,图中都未画出.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0cos 21=--F F F θ即 0cos 212=∆-∆-∆x x x gh σθσρ由于 ,2cos 11,20<+<<<θπθ所以 故2.7×10-3m<h<3.8×10-3m题目要求只取1位有效数字,所以水银层厚度h 的估算值为3×10-3m 或4×10-3m.例14:把一个容器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压强降为p ,容器上有一小孔,上有塞子,现把塞子拔掉,如图3—13所示.问空气最初以多大初速度冲进容器?(外界空气压强为p 0、密度为ρ)解析:该题由于不知开始时进入容器内分有多少,不知它们在容器外如何分布,也不知空气分子进入容器后压强如何变化,使我们难以找到解题途径.注意到题目中“最初”二字,可以这样考虑:设小孔的面积为S ,取开始时位于小孔外一薄层气体为研究对象,令薄层厚度为△L ,因△L 很小,所以其质量△m 进入容器过程中,不改变容器压强,故此薄层所受外力是恒力,该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由以上分析,得:F=(p 0-p)S ① 对进入的△m 气体,由动能定理得:221mv L F ∆=∆ ② 而 △m=ρS △L 联立①、②、③式可得:最初中进容器的空气速度 ρ)(20p p v -=例15:电量Q 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环上(如图3—14所示),求在圆环轴线上距圆心O 点为x 处的P 点的电场强度.解析:带电圆环产生的电场不能看做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故采用微元法,用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结合对称性求解.选电荷元 ,2R Q R q πθ∆=∆它在P 点产生的电场的场强的x 分量为: 22222)(2cos x R x x R R Q R k r q k E x ++∆=∆=∆πθα 根据对称性 322322322)(2)(2)(2x R kQx x R kQxx R kQxE E x +=+=∆+=∆=∑∑ππθπ由此可见,此带电圆环在轴线P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当于带电圆环带电量集中在圆环的某一点时在轴线P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方向是沿轴线的方向.例16:如图3—15所示,一质量均匀分布的细圆环,其半径为R ,质量为m.令此环均匀带正电,总电量为Q.现将此环平放在绝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并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当此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轴以匀角速度ω沿图示方向旋转时,环中的张力等于多少?(设圆环的带电量不减少,不考虑环上电荷之间的作用)解析:当环静止时,因环上没有电流,在磁场中不受力,则环中也就没有因磁场力引起的张力.当环匀速转动时,环上电荷也随环一起转动,形成电流,电流在磁场中受力导致环中存在张力,显然此张力一定与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有关.由题意可知环上各点所受安培力方向均不同,张力方向也不同,因而只能在环上取一小段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求出环中张力的大小.在圆环上取△L=R △θ圆弧元,受力情况如图3—15—甲所示.因转动角速度ω而形成的电流 πω2Q I =,电流元I △L 所受的安培力θπω∆=∆=∆QB R LB I F 2 因圆环法线方向合力为圆弧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R m F T 22sin 2ωθ∆=∆-∆ 当△θ很小时,R m QB R T 2222sin ωθπωθθθ∆=∆-∆∆≈∆ θπωθπωθθπ∆=∆-∆∴∆=∆2222R m QB R T m m 解得圆环中张力为 )(2ωπωm QB R T +=例17:如图3—16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导轨上放一质量为m 的金属杆,导轨间距为L ,导轨的一端连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其他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现给金属杆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然后任其运动,导轨足够长,试求金属杆在导轨上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水平地从a 向b 看,杆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如图3—16—甲所示,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变力作用下求位移的题,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好像无法解决,其实只要采用的方法得当仍然可以求解.设杆在减速中的某一时刻速度为v ,取一极短时间△t ,发生了一段极小的位移△x ,在△t 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为△φ △φ=BL △x tRx BL tR R I ∆∆=∆∆Φ==ε金属杆受到安培力为tRx L B ILB F ∆∆==22安 由于时间极短,可以认为F 安为恒力,选向右为正方向,在△t 时间内,安培力F 安的冲量为:Rx L B t F I ∆-=∆⋅-=∆22安 对所有的位移求和,可得安培力的总冲量为x RL B R x L B I 2222)(-=∆-=∑ ① 其中x 为杆运动的最大距离, 对金属杆用动量定理可得 I=0-mV 0 ② 由①、②两式得:220LB R mV x = 例18:如图3—17所示,电源的电动热为E ,电容器的电容为C ,S 是单刀双掷开关,MN 、PQ 是两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平行光滑长导轨,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两导轨间距为L ,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两导轨所在的平面并指向图中纸面向里的方向.L 1和L 2是两根横放在导轨上的导体小棒,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21m m <.它们在导轨上滑动时与导轨保持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摩擦,两小棒的电阻相同,开始时两根小棒均静止在导轨上.现将开关S 先合向1,然后合向2.求:(1)两根小棒最终速度的大小;(2)在整个过程中的焦耳热损耗.(当回路中有电流时,该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可忽略不计) 解析:当开关S 先合上1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当开关S 再合上2时,电容器通过导体小棒放电,在放电过程中,导体小棒受到安培力作用,在安培力作用下,两小棒开始运动,运动速度最后均达到最大.(1)设两小棒最终的速度的大小为v ,则分别为L 1、L 2为研究对象得:1111v m v m t F i i -'=∆ ∑=∆v m t F i i 111 ① 同理得: ∑=∆v m t F i i 222 ② 由①、②得:v m m t F t F i i i i )(212211+=∆+∆∑∑又因为 11Bli F i = 21i i t t ∆=∆ 22Bli F i = i i i =+21所以 ∑∑∑∑∆=∆+=∆+∆i i i i t i BL t i i BL t BLi t BLi )(212211v m m q Q BL )()(21+=-=而Q=CE q=CU ′=CBL v所以解得小棒的最终速度 2221)(LCB m m BLCE v ++= (2)因为总能量守恒,所以热Q v m m C q CE +++=22122)(212121 即产生的热量 22122)(212121v m m C q CE Q +--=热 )(2)()()]([2121)(21)(12121222122122212122222122C L B m m CE m m L CB m m BLCE m m L CB CE v m m CBLv C CE +++=+++--=+--=针对训练1.某地强风的风速为v ,设空气的密度为ρ,如果将通过横截面积为S 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其电功率为多少?2.如图3—19所示,山高为H ,山顶A 和水平面上B 点的水平距离为s.现在修一条冰道ACB ,其中AC 为斜面,冰道光滑,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用最短时间经C 到B ,不计过C 点的能量损失.问AC 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θ多大?最短时间为多少?3.如图3—21所示,在绳的C 端以速度v 匀速收绳从而拉动低处的物体M 水平前进,当绳AO 段也水平恰成α角时,物体M 的速度多大?4,如图3—22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A 和B 通过轻绳绕过两个光滑的定滑轮带动C 球上升,某时刻连接C 球的两绳的夹角为θ,设A 、B 两球此时下落的速度为v ,则C 球上升的速度多大?5.质量为M 的平板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v 0向左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h处自由下落,与小车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仍为h.设M>>m ,碰撞弹力N>>g ,球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球弹起后的水平速度可能是( ) A .gh 2 B .0 C .gh 22 D .v 0 6.半径为R 的刚性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圆环状均匀弹性细绳圈,原长 2πa ,a =R/2,绳圈的弹性系数为k (绳伸长s 时,绳中弹性张力为ks ).将绳圈从球的正 上方轻放到球上,并用手扶着绳圈使其保持水平,并最后停留在某个静力平衡位置.考 虑重力,忽略摩擦.(1)设平衡时弹性绳圈长2πb ,b=a 2,求弹性系数k ;(用M 、R 、g 表示,g 为重力加速度)(2)设k=Mg/2π2R ,求绳圈的最后平衡位置及长度.7.一截面呈圆形的细管被弯成大圆环,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在环内的环底A 处有一质量为m 、直径比管径略小的小球,小球上连有一根穿过环顶B 处管口的轻绳,在外力F 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度v 沿管壁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3—23所示.已知小球与管内壁中位于大环外侧部分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大环内侧部分的管内壁是光滑的.忽略大环内、外侧半径的差别,认为均为R.试求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F 做的功W F .8.如图3—24,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电压为800kV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为1.0mA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e=1.60×10-19C.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假设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l 和4l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质子数分别为n1和n2,则n1: n2.9.如图3—25所示,电量Q均匀分布在一个半径为R的细圆环上,求圆环轴上与环心相距为x的点电荷q所受的力的大小.10.如图3—26所示,一根均匀带电细线,总电量为Q,弯成半径为R的缺口圆环,在细线的两端处留有很小的长为△L的空隙,求圆环中心处的场强.11.如图3—27所示,两根均匀带电的半无穷长平行直导线(它们的电荷线密度为η),端点联线LN垂直于这两直导线,如图所示.LN的长度为2R.试求在LN的中点O处的电场强度.12.如图3—28所示,有一均匀带电的无穷长直导线,其电荷线密度为η.试求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该点与直导线间垂直距离为r.13.如图3—29所示,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半球面,电荷面密度为δ,求球心O处的电场强度.14.如图3—30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垂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宽度为L的区域内,现有一个边长为a(a<L),质量为m的正方形闭合线框以初速v0垂直磁场边界滑过磁场后,速度变为v(v<v0),求:(1)线框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2)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的速度v ′.15.如图3—31所示,在离水平地面h 高的平台上有一相距L 的光滑轨道,左端接有已充电的电容器,电容为C ,充电后两端电压为U 1.轨道平面处于垂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在轨道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当闭合S ,棒离开轨道后电容器的两极电压变为U 2,求棒落在离平台多远的位置.16.如图3—32所示,空间有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大小为B ,一光滑导轨竖直放置,导轨上接有一电容为C 的电容器,并套一可自由滑动的金属棒,质量为m ,释放后,求金属棒的加速度a .答案:1.321v S ρ 2.θ=60°)223(2hs g h + 3.)cos 1/(x v + 4.2cos /θv 5.CD 6.(1)R Mg 22)12(π+ (2)绳圈掉地上,长度为原长 7.22v m mgR πμ+ 8.6.25×1015,2:1 9.2322)(x R QqxK + 10.32Rl Q K ρ∆ 11.R k λ2 12.r k λ2 13.σπR 2 14.2),(210220v v v v v m +='- 15.gh m u u CBL 2)(21- 16.22L CB m mg a +=。

巧用数学方法解物理竞赛题

巧用数学方法解物理竞赛题

巧用数学方法解物理竞赛题作者:杜淑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摘要】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学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数学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为物理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指导,在物理的学习中注意融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便会很巧妙地解决物理问题。

本人就微积分和复数在物理中的应用加以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关键词】数学数学方法物理解题【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46-01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联系密切,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巧妙应用数学工具对学好物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少学生往往摆脱不了数学思维模式的影响,这就要求在结合具体的物理问题,把握物理问题的内涵。

只有这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灵活巧妙地应用。

一、微积分在物理力学中的应用微积分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

无限就是极限,极限的思想是微积分的基础,它是用一种运动的思想看待物理问题。

在物理学中只要物理问题能够抽象划归成微分与积分,就是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利用微积分方法,可以规避复杂的物理思维过程,计算过程也得以简化。

例1. 例:如图1所示,两正点q1=q2=q电荷,固定于相距为l的两点,试问在此两点的中垂线上,哪一点电场最强?解:设两点电荷中点为O,中垂线上任一点为P,OP=r,则P点的电场为Ex=E1x=E2x=0E=Ey=E1y+E2y=■应用微分法,令■=0,可得■-2r2=0,即r=■E=Emax=■本题是典型的应用,巧妙地利用电场强度最强处■=0。

至于如何求导数如何判断极值,要看具体题意而定。

例2:对于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a0f(x)+a1f'(x)+a2f"(x)+…+anfn(x)=0可写作(D-λ1)(D-λ2)(D-λ3)…(D-λn)x=0式中λ1…λn为方程a0+a1x+a2x2+…+anxn=0的解,D为微分算符,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4 质量为 m 的小球自 A 点以水平速度 v0 抛出,在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经一段时 间落到地面上。小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f kv ,其中 k 为正的常量,v 为小球在 运动中的速度。试求解小球在任一时刻的速度。[3][4] 分析与解 本题中小球除了受到重力以外还受到空气阻力, 这是一个大小和方向都随着速度变化的变力,难以列方程求解。 这里我们把 v0 分解为两个分速度
l 1 N sin ml 2 2 12
研究与地面的接触点 P,地面系中其加速度必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加速度分量为零
an cos at sin aC
其中 an
2
l l , at r 2 2
又根据质心动力学方程有
联立以上三式,将
mg N maC
2mgr 3 J mr 2 2mgr 3 J mr 2
条件为
u
解法二 本题也可以先求出圆盘沿切向方向给甲虫的作用力,求出该力所做的功,运用 动能定理求解。
对甲虫 M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有
F mg sin mr
利用动力学方程
F mg sin
mr 2 J mg sin mg sin 2 J mr J mr 2
恰为零。根据临界条件,写能量方程 临界条件:当甲虫与竖直轴夹角 / 2 时,
1 WF mgr mu 2 2
解得 u
2
2mgr 3 ,即应满足 u J mr 2
2mgr 3 J mr 2
2 寻找动力学与运动学关系,化简求导和微分运算 运用求导和微分计算速度和加速度,思路清晰,不易出错。但若遇到计算量较大,或需 要一定的技巧的情况时,可以寻找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关系使问题简化。 “绳拉小船”是一个常见问题,小船速度很容易求解,加 速度则比较难。下面用两种方法求小船的加速度。 例 2 在离水面高度为 h 的岸边,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若 人收绳的速率恒为 v0 ,试求船在离岸边距离 s 处时的加速度大 小为多少? 解法一 本题直接利用加速度与速度的导数关系求解如下: 设船速为 v ,加速度为 a ,均沿水平方向; 为绳与水平面夹角,有
v d( 0 ) dv d v0 d v0 sin a ( ) cos dt dt cos d dt cos 2 ds d h h cos v0 ( ) dt dt sin s in 2
两式联立得
2 v0 tan 3 h
恰为零。 动力学方程改写为
d mgr sin d ( J mr 2 ) d d d d d d dt dt
利用
0 d mgr / 2 sin d ( J mr 2 ) u/r 0

u2
2vC ,及 vC 的表达式代入即可解得 l sin
N
3cos 2 6 cos 4 mg (1 3sin 2 ) 2
解法二只需要进行代数运算,计算量小,但是需要对物理关系有清晰的认识。解法一思 路明确, 但要进行复杂的求导,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可互相印证, 加深对物理关系的理解。 3 难以求解的问题,构造物理模型进行等效 构造物理模型可以让很多问题大大的简化。 常见的如一维谐振子, 数学上需要求解一个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在教学中常将其等效为一个匀速圆周运动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又 比如求解曲线的曲率半径问题,在微积分中有具体的公式,但是计算较为繁琐,我们通过构 造具体运动来求解, 如构造斜抛运动求解抛物线的曲率半径, 构造天体运动或两个一维谐振 子在 x-y 平面上的合成求解椭圆的曲率半径等。 这里介绍一种速度构造方法,可以求解受到随速度变化的变力的物体的运动。
2vC aC
d 3 gl (1 cos ) sin 2 d d 3 gl (1 cos )sin 2 ( ) ( ) d 1 3sin 2 dt d 1 3sin 2

aC
2vC l sin
3 g (sin 2 3sin 4 2cos 2 cos 2 ) (1 3sin 2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0 sin 2 ar r ,其中 , r h / sin h cos
2
又加速度 a 水平向左,有 a
v2 ar 0 tan 3 cos h
例 3 匀质细杆直立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从静止状态释放 后,因不稳定而滑行地倾倒,如图所示。试问,在细杆全部着 地前,它的下端是否会跳离地面?[2] 解法一 设细杆质量为 m,长为 l,水平方向不受外力,质 心 速 度 vC 和 加 速 度 aC 沿 竖 直 方 向 。 根 据 瞬 心 法 有
其中竖直方向空气阻力与重力抵消,作匀速运动直线运动
v(t ) v
v1 方向空气阻力使该方向的运动为变减速直线运动,阻力写为 f1 kv1
m dv1 kv1 dt
k t m
v1 (t ) v1 e

k t v0 m e cos
小球在任一时刻的速度为 v(t ) 和 v1 (t ) 的矢量合成,可见在有阻力的空气中斜抛运动, 空气中的落体最终将逼近于一个固定的速率。 事实上, 这种速度构造方法也常用于计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漂移运动, 因比较常见这里 不再赘述。 4 结语 求解物理问题,对物理关系的把握和对数学的熟练运用缺一不可。当然,在不同的问题 中, 可能会偏重于两种思想其中的某一方面。 一般来说, 偏重物理思路的话需要的思维量大, 但计算量相对较小,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关系的理解。 运用微积分求解, 则思路清晰、
l vC ( sin ) ,其中 是杆的转动角速度。根据动能定理 2

l 1 2 1 1 mg (1 cos ) mvC I C 2 , I C ml 2 2 2 2 12

两边对 t 求导,得到
2 vC
3 gl (1 cos ) sin 2 1 3sin 2
物理竞赛中的数学方法与物理方法
于强 (余杭高级中学,杭州 浙江 311100) 摘 要: 运用微积分求解物理问题是大学物理中的基本方法, 运用物理模型和物理关系 求解则是中学物理竞赛教学中的常见思路。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利用这两种方法求解动力学 问题的优缺点,探讨了教学中合理配合使用这两种思路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微积分;物理模型;等效;速度构造法 微积分是大学物理学中解决许多物理问题所常用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竞赛教学和大学先 修衔接课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般来说, 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多可以运用微积分的方法 方便的求解,不过在教学中,有些时候采用物理模型和物理关系来解题,往往有利于学生体 会问题中蕴含的物理情境,更直观也更容易理解。本文列举了一些实例,分别利用数学方法 和寻找物理关系求解, 通过对比不同解法的优缺点, 尝试归纳和探讨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使 用这两种方法的一些原则。 1 寻找能量关系等,化简积分运算 动能定理可以看做是牛顿定律的积分形式, 物理中有很多类似的关系式, 所以运用能量 的思路可以代替一些积分运算。 例 1 均质圆盘的半径为 r,可绕其中心 O 在铅垂平面内自由 转动,转动惯量为 J。一质量为 m 的甲虫 M,以不变的相对速度 u 沿此圆环的边缘运动,初瞬时,圆盘静止不动,甲虫位于圆环的最 底部,且已有相对速度 u。[1] 求:甲虫能升高到与 O 点相同高度的条件。 解法一 设甲虫与竖直轴 y 夹角为 , 圆盘相对于初始位置转动 角度为 ,取逆时针为正。对 O 轴写出系统的角动量定理有
3cos 2 6 cos 4 mg 地面支持力为 N mg maC (1 3sin 2 ) 2
取 x cos ,很容易判定二次函数
y 3x 2 6 x 4 0
故 N 0 ,即细杆全部着地前,杆的下端不会跳离地面。 解法二 求质心加速度 aC ,解法一采用对 vC 求导的方法,需要一点点技巧,且计算量 比较大,这里尝试寻找动力学关系求解。 以质心为参考点,系统绕质心变速转动,设 为角加速度, 写出转动方程有
d ] mgr sin mr 2 [ J dt
由运动学关系得到
t ,
u , ,代入动力学方程得 则 r
u r
mgr sin 0 ( J mr 2 )
要求甲虫能升高到与 O 点相同高度,临界条件为当甲虫与竖直轴夹角 / 2 时,
v0 v v1
令 kv mg ,即构造出 v
mg 用来抵消重力。这样这个分 k
速度所代表的运动将向下作匀速运动,而 v1 与水平方向夹角 满足
tan
v1
mg kv0
v0 , v v0 tan cos
此时小球受空气阻力
f k (v v1 ) mg kv1
a
解法二 这里尝试用运动学关系解答。
设船在地面系中加速度为 a ,在滑轮和绳所在的转动系中加速度为 a ,有


r 2 v0 ( r ) a a
滑轮和绳所在的参考系相对于地面系做角速度不断变化的转动参考系, 因此上式比较复 杂。不过注意到 v0 为定值,则 a 0 ,只有向心加速度项沿 ar 方向,故可以将 a 分解为沿 绳的 ar 和垂直于绳的 a ,有
步骤明确,方法上不易出错,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技巧。另外,有些时候选用或构 造特殊的物理模型进行等效,可以回避复杂的数学运算,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云峰,蒋持平,吴鹤华,殷金生. 力学小问题及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试题[M]. 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10. [2] 舒幼生. 力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8 [3] 程稼夫. 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教程.力学篇[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3:133 [4] B.A.卓里奇. 数学分析(第一卷) (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