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

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成的银行支付风险。主要表现:一是凭证审查不严,发生凭证要素不全、账号户名不符、大小写不符、上下联次不符等现象,比如储蓄客户提交的大小写不符的凭证,持票人提交的汇票联和解讫通知联不一致,在发生纠纷或被犯罪分子利用的时候,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二是折角验印不认真,印鉴审核流于形式。如验印时只折角而不与预留印鉴核对;三是折角验印的准确性较差。由于犯罪分子采用先进的电子仿真技术伪造客户印鉴,致使肉眼很难鉴别出真伪印鉴之间的细微差别。

6、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的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银行发案率较高、风险危害较为突出的一种结算品种。其风险的主要表现:一是银行对承兑申请人资信审查不力,为不具备承兑条件的单位承兑,出现申请人到期无法全额偿付银行资金;二是银行对申请人商品交易的真实性审查不严,申请人利用虚假合同骗取银行信用;三是越权承兑、化整为零,逃避上级行监督管理,或不按规定的企业资信等级收取保证金,银行承担垫款风险;四是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导致内外勾结,内部人员作假骗开银行承兑汇票,这类风险给银行造成的危害较大:五是贴现环节票据审查不严格,不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进行查询和查复,以及对假身份证件缺乏足够的防伪手段,导致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形成银行资金损失。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承兑、贴现风险是风险较大、防范较难、损失较重的风险。

7、往来类业务风险

往来类业务风险主要是指未按制度规定,对往来类业务进行及时核对或核对不认真,内部人员钻此漏洞转移或挪用资金,形成银行资金损失的内部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一是犯罪分子利用银企对账不及时的问题,挪用客户账户资金或打时间差;二是对人行往来、同业往来、系统内往来、内部往来账户未按照规定及时换人进行勾对,或未按照规定逐笔勾对而只对余额进行勾对等,为内部人员利用此漏洞转移或盗窃银行资金进行内部作案提供可乘之机。这是内部作案的典型手段和方式。

8、现金业务风险

现金业务风险主要是在现金业务开展中,由于制度执行不力造成内控制约不健全,由此引发尾箱、金库管理、上门收款、大额现金审批、调缴款等环节产生的涉及现金安全的各种内部风险隐患。

9、账实及报表的核对风险

账实核对风险主要指重要空白凭证、重要科目、现金及其他实物的账卡簿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既引起管理风险,也有信息决策风险。主要表现:不按规定进行账实核对、或账实核对存在超长时滞,相关信息不吻合。如单位定期存款账与单位定期存款证实书底卡不符;汇出汇款账与银行汇票底卡不符;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表外科目账与银行承兑汇票底卡不符;重要空白凭证表外科目账、登记簿与实物不符;库存现金账与实际库存现金不符等;各种信息不吻合虚假等,这些都极易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或资金、决策的风险。

二、防范商业银行柜员风险的对策

1、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安全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夯实制度基础,牢固树立安全效益、

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

(1)必须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拓展业务决不能以加大风险为代价,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金融服务新方式的出台、金融新机构的设立,必须以是否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前提条件。上级行要改变对下级行的考核体系,不能以存款作为下级行工效挂钩、评价各级行领导业绩的指标的重点,切实为基层行转变观念、规范经营、规范管理创造条件。

(2)必须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效益的观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在工作中既要注重存款、贷款指标,同时更要注重综合柜员风险的防范。风险防范需要增加成本,但发生了风险更会增加损失,减少效益。因此,务必要正确处理好风险防范和提高效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经营效益,又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2、强化商业银行业务内部制约机制,贯彻落实各项制度要求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风险的防范,有赖于业务部门内部制约机制的健全。

(1)加强制度基础建设,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商业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是用来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如果制度本身存在漏洞,或者已经滞后于业务的发展,那就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商业银行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组织情况对现有的业务制度进行清理,在全面综合考虑各项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的、操作性强的柜员岗位责任制和业务操作流程。

(2)改进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落实制度要求。对营业机构会计主管实行派驻制,其行政关系隶属于上级行,代表上级行对所在机构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其行为对上级行负责,不受所在行牵制,从而消除基层行领导缺乏制约带来的风险。

3、建立综合柜员约束、激励机制,发挥柜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是商业银行业务部位发生案件的最直接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建立健全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柜台人员的积极性。

(1)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各项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会计检查要形成制度,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有章不循、违轨操作的行为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充分运用非现场监控手段,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监测,及时发现违规经营、经营不善、风险隐患等问题,从而达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防范、损失早控制的目的。

(2)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商业银行在对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行为加大惩处的同时,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办法,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具体奖励金额可以与举报、堵截案件的金额相挂钩;在提拔、任免干部时,把个人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依据。通过以上措施的建立,鼓励业务人员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作斗争。

4、提高综合柜员队伍的素质,适应业务发展要求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柜员队伍。为此,我们需要:(1)明确营业柜台岗位的最低人员数量配置要求,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