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滑轮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滑轮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滑轮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9.2 滑轮

教学想法:先复习上节内容,并列举一些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一些滑轮,让学生对滑轮自然的有个直观的认识,结合杠杆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滑轮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知道定骨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3. 初步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具:1. 演示实验器材:定滑轮、动滑轮模型各1个,铁架台5个,绳子3根,钩码6个,单滑轮4个。

2. 学生实验器材:共分24组,每组有:铁架台1个,钩码4只,绳子1根,单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1个,玻璃板2块,彩色笔2支。

教学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

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图(天平)所示装置,提

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杠杆?

教师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

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

轮,如图所示,再将圆轮的外缘加

工成槽状,这种装置在物理学中叫

做滑轮,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

么作用?它的工作原理怎样?这就

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演示)

回答:等臂杠杆

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过的滑

让学生通过

结合生活中

所见到的实

例自然过度

到本节所学

内容

二.新课教学滑轮

1.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圆轮。

2.出示滑轮,让学生认识滑轮并

知道它的构造。

定滑轮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辅导学生观察课本P6图9-9

甲图9-11要想将旗升起把钩码提

起,绳子的自由端应分别应向哪个

方向拉动?

(2)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的

位置有没有改变?

(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

呼它?(定滑轮)

分析提问:定滑轮在这个装置里起

了什么作用呢?(改变力的方向)

探究拉力大小跟被提起钩码的重有

什么关系?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观察滑轮的特点并思考

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回答:向下

生回答:没动

学生聆听掌握

学生讨论并总结:改变力的

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首先用弹簧

测力计测量钩码的自重

(0.5N),然后按图所示安装

锻炼学生观

察能力

培养学生合

作意识

通过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并想一想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呢?(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

引导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理

动滑轮

教师用图P6图9-9乙和图9-12所示的装置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将钩码提起,绳子自由端向哪个方向拉动?(向上拉)(2)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位置怎样变化?(和物体一

起移动)

(3)像这样安装的滑轮应怎样称呼它?(动滑轮)

(4)使用动滑轮提起钩码时,用力的方向与定滑轮有什么

不同?(使用动滑轮不能改

变力的方向)

上面演示中,所用的拉力有多大?这个拉力的大小和被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同样可通过实验来研究。

提问: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学生分析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提醒学生注意:拉力方向与重物上升方向关系。滑轮,再按图所示用弹簧测

力计分阶段别沿水平向右、

斜向下和竖直向下三个方向

拉绳,使钩码匀速上升并记

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

增加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讨论并让学生用已学的

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工作原

理。本质是等臂杠杆。

实验证明使用定滑轮不省

力。

生回答:向上拉

回答:和物体一起移动

学生对照回答:动滑轮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使用动

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要求学

生按图所示安装滑轮,先在

滑轮上挂2个钩码,并用弹

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绳使

钩码匀速上升,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再在滑轮上挂

4个钩码,重做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使用动滑轮

可以省力,省一半力

学生结合杠杆知识,分析总

结得出结论:动滑轮实际上

是动力臂为阻力2倍的杠

杆。

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的能

力和集体协

作精神。

培养学生观

察分析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

那么如果既要省力又想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应当采用什么方法呢?

滑轮组

引导: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

演示实验:出示一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提问: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请大家先画图设计,然后选学生上黑板画出组合图(如课本P7图9-13和图9-14所示装置)1.各组派1名代表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小黑板的表格中:

实验钩

G/N 弹

F/N

n

图(a)

图(b)

图(e)

2. 引导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得出,当n=2时,F=1/2G,当n=3时,F=1/3G

3. 推理归纳:通过对“二定、二动”和三定、三动“滑轮组的分析可知,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分别有4根、5根和谐根、7根时,相应的拉力为1/4G、1/5G和1/6G、1/7G,由此可推知,对于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果有n股绳子吊起动滑轮,则拉力F=1/nG。

结论: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动引导学生思考并阅读课本

学生上黑板画出组合图

学生实验:全班学生分为三

大组分别按图(a)(b)(c)

所示进行实验,其中,图(a)

(b)的实验分别提起2个钩

码,图(e)的实验提起3

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绳

端使钩码匀速上升时,记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代表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小黑

板的表格中:

学生思考回答:使用滑轮组

吊起重物时,动滑轮被几股

绳子吊起,在不考虑动滑轮

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

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考虑动

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

小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

几分之一。

及时巩固知

识有利于知

识的掌握

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在不考虑动

学生看书了解例题意义

滑轮自重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

物重的几分之一;考虑动滑轮自重

时,所用拉力的大小就是重物和动

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P8例题

小结(略)

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教材。

2.书面完成课本P8作

业1 2 3。

教学反思:学生对滑轮的绕法不明确,这点在分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每组的组员,尽可能多

的去自己组装滑轮组。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5)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教师总结。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