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放促进产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开放促进产业发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一)产业开放促进产业发展一,产业开放与资源转换对外开放是我国已确立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扩大开放则是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必然趋势的明智选择。这里,本文将从一般的开放中聚集眼光,考察“产业开放”这一角度,将扩大开放问题集中在产业扩大开放问题上。产业开放的基本内容为:⑴,将该产业的各种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允许外国同类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产生国际商品竞争。⑵,将该产业的各个企业产权市场对外开放,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在国内市场产生国际产权竞争。⑶,本国企业跨出国门到国外开展跨国经营,进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吸收资金与各生产要素,投入国际市场当中的国际要素竞争。⑷,已经在产业中起作用的人才允许跨国流动,吸收外国同行业人才在中国任职。产业扩大开放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对我国各产业会发生重大的发展效应。但同时,产业扩大开放意味着我国产业进入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什么产业开放会对该产业产生发展效应?其原因,用最简单的表述就是:产业开放便于一国的经济资源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资源进行转换。在各种资源转化当中,

不断发生竞争、激励、对比、择优过程,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微观经济都有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要注重吸取国际高位经济资源——科技、管理、人才。二,产业开放与产业升级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由于比较利益原则的作用,必然会出现国际分工与专业化趋势。对此,将出现产业重组问题。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优势,但对任何一国来说,都不可能、也不需要在所有的产品上都占有优势。当一国某一产业不能维持其竞争力时,让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产业,这样对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率是有益的,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于,一国所放弃的产业与所力争占有世界市场更多份额的产业,在产业发展的阶梯上处于什么位置?哪一个产业的发展更能充分调动最积极的要素或最高位的资源?凡能正确确立主导产业,并及时培育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国家,都有着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由此,产业重组只有服从于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才是从宏观上有利于产业发展。产业升级包含以下内容:①,在按照要素密集型来划分的各产业中,高位资源占有更大比重的产业更快发展,使整个国民经济当中产业结构发生更能体现现代化的变动。比如,自然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后者比重增大,就是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比,后者比重增大,就是产业升级;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后者比重增大,就是产业升级。②,现有产业的技术基础有根本性的提高,使产业发生转型(如由资本密集型产业转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半转型的变化,也称为产

业升级。③,某一产业中存在不同的技术层次,如果高技术层次部分显著增长、大量取代中低技术层次,也是产业升级。为了产业升级,进行产业开放是不可回避的选择。①,产业开放通过与外国资本分享市场,吸引国际上的高位资源输入到本国,促进本国产业发展。

②,产业开放扩大了国际分工,从而扩大了资源利用、选择的天地,在本国闲置或半闲置的资源,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一国条件下只能低效利用的资源,可以取得功能放大的效果,实现高效利用。

③,产业开放使不同国家的经济资源以一产业为载体,进行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产生新的优势。(二)产业开放的冲击涉及产业安全在产业开放中,不但可能获得产业发展的机会,也会遇上产业受冲击的风险,处理不好,就会危及产业安全。一,导致产业萎缩的两种最基本的冲击关于产业安全,这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概念,要专门加以讨论。这里暂且以最直观的“产业萎缩”来代替。

上一节谈到产业发展时,我们可以撇开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只从生产力角度来观察。只要在中国国土上建立的生产基地,向中国政府登记注册并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都可算是国内产业。国内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利用中国的经济资源,使用中国的劳动力,向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向中国政府缴纳税收。为此,我们完全将国内产业的发展视为对外开放的成就。然而,产业安全问题却必定与民族产业相联系。只要我们肯定民族产业这个概念,就会看到对外开放会造成对民族产业的各种冲击。有两种最基本的冲击:一是在商品市场上,外国输入的商品占领本国市场,会导致一些竞争力

不够强的中资企业破产倒闭。二是在资本市场上,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可以挤占中资企业的市场,还可以从企业资产产权市场上并购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对前一个冲击,超过一定限度将危及产业安全,这一点大家都承认,因为大批企业纷纷破产与产业的萎缩是一致的。对后一个冲击,认识就不一样了。大批中资企业被收购并不等于在国内该产业会萎缩,可能还会更加繁荣兴旺。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仅仅站在“国内产业”的立场上,只考虑其领土属性,不考虑其民族属性,那么,后一种冲击就不值得关注,就可以视为对产业安全不起很大作用。对国内产业而言,产业安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照我们分析,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要比较利益在发挥作用,只要国内投资环境改善,只要国家的经济正常发展从而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总会有资本输入,萎缩意义上的产业安全就没什么问题。于是,我们对于对外开放的观念意识也将成为一个程度很高的乐观主义者,观察问题的客观性也就减少了。显然,我们不能这样看问题。应当站在民族产业立场上关注后一种冲击,承认这种冲击超过一定限度必定危及产业安全。换句话说,本文的主要问题的立足点在于民族产业。二,民族产业概念要谈论产业安全问题,前提之一是民族产业概念本身是否成立。这个问题分为三点:1,是否有必要保留“民族产业”概念?以对外经贸大学薛荣久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民族产业已经是过时的概念,应当以“境内产业”概念取而代之。在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后,我们不要再提什么“保护”,而是要注重权利与义务的一致。即使要保护,也只是“境内产业”而不是“民族

产业”。清华大学的魏杰认为境内产业就是民族产业,在本土生产、进入本国进出口贸易体系的产品及其所联系的生产场地和技术,都算民族产业。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进入中国的贸易进出口体系,就是中国的。按国际惯例,民族产业标准在于标识生产场地国的国别。这一观点与薛荣久的观点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实际上都是民族产业概念取消论。本文认为民族产业概念不能取消。理由有两点:⑴,在实践上,当前国家实行的对外经济政策和行为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民族产业概念基础上的,如果取消了民族产业概念,这些经济政策和行为岂不都成了无意义的事?打击走私,难道首要目标不是保护民族产业吗?难道是仅仅为了关税收入,或是为了保护“境内产业”?境内产业当中,不属于民族产业的外商所属企业不需要我国政府来作市场保护。就外国公司而言,它对东道国既可资本输入,也可商品输入,它可以根据进入目标国是否实行保护来选择。我国政府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之所以艰难,就是在保护民族产业问题上要跟人家讨价还价。让谈判对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入我国市场,关系到民族产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存发展。要是连民族产业概念都取消了,这些谈判也都不必要了。⑵,在理论上,民族产业概念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仍有重要意义。所谓境内产业,大体上可分为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尽管这两类企业的边缘越来越难以区分,中间状态越来越宽,但还远未到这两个概念消失的时候。从总体上来说中资企业与境内的外资企业对国家产业发展目标的利益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与国家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其利益是一致的,而后者就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