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 伟

[摘 要]洪堡特在语言学界的知名度不能与他同时代学者葆朴,格里姆等人相比。但他身处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却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历史主义的思潮。自从洪堡特的语言理论产生以后,就不断引起争论,它是20世纪中期以后最有争议,也最有活力的学说之一,在争论和辩论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关键词]洪堡特 影响 创造 世界观 语言内在形式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语言关,方法论及语言理论三个方面。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他采用了辨证的方法,建立了独特的语言比较研究模式,及提倡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观察和解释语言。他主要的语言贡献有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提出了语言系统性的观点和语言内在形式的学说,建立了语言类型分类的基本模式。

1.对语言心理学派的影响

施坦达尔19世纪中叶语言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洪堡特的学生及其理论的继承者。在他的论著中,施坦达尔赞同洪堡特的观点,竭力把语言活动和逻辑活动分开,同时阐明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强调语言不属于逻辑学而属于心理学。与洪堡特相同,施坦达尔认为应该从语言活动入手分析个人的心里及民族精神。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施坦达尔重点讨论了语言活动赖以存在的个人心里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他更加明确的区分了语言范畴和逻辑范畴,强化了语言活动的心理基础。他认为研究个人言语应当分析个人心里现象,研究名族语言也应当研究民族心里问题,其目的是建立语言类型与民族思维,精神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是民族精神,语言学就是民族心理学。

2.对唯美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和德国美学家,语言学家浮士勒在发展他们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语言理论时,依据了洪堡特关于语言不是产品而是不间断的创造活动的观点。克罗齐在其著作中专门探讨了洪堡特语言哲学。他指出:洪堡特著作中包含着一个大胆的和全新的语言概念,即把语言看作是持续的创造活动而非僵化的产品。在克罗齐看来,语言是精神最原始的表现,语言和艺术一样,都采用物质手段来表现,都是心灵活动的创造,语言实质上就是精神的创造。洪堡特所创立的语言观念应该在美学领域引发一场革命,使语言学和史学,修辞学,美学统一为一门学问。克罗齐的语言学和美学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为美学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浮士勒则继承了克罗齐的美学语言学的思想,并进一步具体化,成为一种风格学的研究。

3.对新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兴起的,以德国语言学家魏斯格贝尔和特里尔为代表的“新洪堡特学派”更是与洪堡特的语言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他们以其对洪堡特主义的全新阐释,把欧洲语言人文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新洪堡特学派不仅吸取了洪堡特语言学中的一系列概念,如:“创造活动”,“内在形式”,“世界观”,继承和发展了语言世界观和语言内在形式理论并且在洪堡特理论的基础上构筑起注重能力研究的语言理论。

4.对美国人类语言学的影响

在美国,早期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鲍阿斯,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学说中,渗透着洪堡特理论的痕迹。洪堡特认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他继承了哥德关于语言和思维二者的关系,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开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语言构建人类的世界,语言的不同不单纯决定着人们发音的不同,还决定着人们对所生存世界的解释和理解的不同。洪堡特的观点影响了萨丕尔,沃尔夫及其假说的提出。现在,洪堡特已经被看作是语言相对论的原创者。

5.对生成语言学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兴起把洪堡特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乔姆斯基声称自己的语言理论主要得益于笛卡尔和洪堡特。乔姆斯基指出:洪堡特发展了关于“语言内在”的概念。他把语言形式看做是一种生成原则,即“无限地运用有限的手段”的观点是对语言理论的重大贡献,现代意义的生成语法思想是对洪堡特语言形式观念的发展。洪堡特在19世纪初提出的语言能力的概念也被乔姆斯基继承和发展并成为其天赋论。尽管二者对语言创造性的认识有所不同,但生成语法理论继承了洪堡特的哲学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肯定的。

结论

尽管洪堡特的语言理论存在缺陷和局限性,但他的学说在许多方面具有举旗开道的作用,而且对后世语言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以索绪尔语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建立之后,不同流派的学者都或多或少地,直接间接的从洪堡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或者寻找支持。

参考文献

[1]N Chom sky Language and M ind[M]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 mbridge1990

[2]N Chom sky.Cartesian L inguistics:A Chap ter in the H ist o2 ry of Rati onalist Thought,Ne w York and London:Har per and Row, 1966

[3]Robins,R.H.A Short H ist ory of L 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洪堡特.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姚小平编辑,译注.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黄琼英.论威廉·冯·洪堡特汉语研究的现实意义[J].曲靖师范学院,2003(1)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8]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潘文国,谭慧敏.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6)

[10]彭兰玉.语言学简史.湖南大学出版,2007

[11]申小龙.古典洪堡特主义与当代新洪堡特主义[J].复旦学报,1994(1)

[12]申小龙.语言的民族精神与欧洲语言人文主义[J].学术月刊,2007(2)

[13]田学军.转换生成语言学“普遍语法”的哲学渊源和语言观[J].长安大学学报,2004(3)

[14]威廉·冯·洪堡特,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5]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16]徐志民.欧美语言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5

1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