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尤利西斯》中现代人的孤独与堕落-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尤利西斯》中现代人的孤独与堕落

人的孤独和困惑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探索和表现的主题,作家们运用反常规的创作手法,来表现现代人的孤独、迷惘、困惑、情感的无处宣泄、心灵的创伤和人的异化。诗人艾略特认为“《尤利西斯》是对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反映,是一部人人都从中得到启示而又无法回避的作品。”在现代小说的发展中,《尤利西斯》的主导作用在于证实了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历时7年才完成、素以“天书”般的艰涩、深奥和渊博而闻名的《尤利西斯》,作为特殊时期独特的创作形式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是詹姆斯•乔伊斯通过反常规的创作形式和人物心理的排山倒海般的意识流动对现代人的孤独和困惑做的深入的解构。

“尤利西斯”是希腊语“奥德修斯”的拉丁语转写形式。乔伊斯把一部现代都市小说《尤利西斯》取一个摹仿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修纪》的书名,甚至小说的每一章也都和《奥德修纪》相关的段落或人物相对应。从传统眼光观之,这似乎是诡异的离经叛道,但却昭示了现代文学以后惯用的解构策略。在历史沉浮中好不容易凝成为经典的伟大与崇高,被轻巧地一笔抹煞,同时又通过反讽灌注进当下即刻的尴尬与失落。借用古典史诗,结构上的模仿,人物的反差对应,意识流技巧的纯熟以及语言的丰富奇特,以释放现代人的情感;或换言之是以现代人的情感,来诠释甚至改写古代的史诗,这也象征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从英雄主义走

向犬儒主义。

乔伊斯借用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尤利西斯的名字作为自己的书名,并把这位古希腊英雄战后回国在海上飘流10年,经历种种艰险,终于回到祖国与妻子团圆的故事予以现代化,叙

述自己的“尤利西斯”布鲁姆近19个小时内在都柏林的经历,

其用心是何等良苦。这里不仅章节相对,而且人物对应。乔伊斯这样做无非是要充分利用神话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以便更深刻地揭示现代社会。但乔伊斯并不是完全模仿和照搬,而是根据写作目的和自己的需要加以改造。在《奥德赛》中,尤利西斯是驰聘疆场,英勇善战的英雄。而乔伊斯笔下的现代尤利西斯――布鲁姆,却完全是另一种人物。布鲁姆是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软弱无能的平庸之辈;尤利西斯的妻子佩涅罗佩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忠贞的女子,而布鲁姆的妻子玛丽恩却是一个放荡不羁、追求性刺激的荡妇;尤利西斯的儿子帖雷马斯科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是一个有信念、有毅力,处处务实的青年形象。但乔伊斯所描写的斯蒂芬却是一个逃避竞争、精神空虚、对一切都抱着虚无主义态度的人。通过全面对比,渲染出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的失望与寂寞和灵魂的空虚与渺小,从而揭示出西方社会种种腐朽与堕落。

小说取名《尤利西斯》,意在说明本书和《奥德修纪》一样也是一部史诗,是记录现代人的史诗。当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并不像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同名诗篇,是那种简单的怀古慕

旧、追仰前人之作。乔伊斯之所以用极大的反差来塑造与《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佩涅罗佩、帖雷马斯科相对应的布鲁姆、玛丽恩与斯蒂芬,就是为了让读者从反差中认识到,现代西方文明

中已没有了古代文明中的英雄和英雄业绩,没有了令人向往的忠贞爱情和伦理道德,没有了坚定不拔的毅力和务实精神。代之而起的是庸俗猥琐,孱弱无能,家庭破碎,思想空虚,行为动摇。

小说还提到的英国和爱尔兰,关系就像远古时代的希腊和特洛伊,而且也由于夺美之争造成了爱尔兰的耻辱历史。所以我们不妨认为,作品在古代英雄主义的衬托下讥讽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琐屑。整个小说虽然只有三个主要人物,而且只叙述了布鲁姆近19个小时内在都柏林的经历,但书中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却十分广泛,它涉及到除神话外,《圣经》、欧洲古往今来的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心理学、民间传说,无所不有,书中还巧妙地采用了双关语和外来语。作者将《尤利西斯》写成一部现代西方生活的百科全书。读者会随着书中人物观览商业大街、新闻大楼、教育、音乐和文学的世界,会和书中人物一起参观学校、图书馆、报社、公墓、医院和妓院;会在大街、沙滩上散步。读者还会从教堂、酒吧间、单身汉的房间以及市井俗民中领略到都柏林的风土人情。正如乔伊斯本人所说,“我是永远写都柏林的,因为只要我能抓到都柏林的心,我就能抓到全世界一切城市的心,具体之中蕴

藏着一般”。都柏林的瘫痪、分崩离析、濒于毁灭的景象就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部生活,全部历史”,这也正是一幅绝妙

的现代西方文明的画卷。

这也就是说,书中主人公们的孤独和困惑也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独有的,而是整个西方社会人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共同拥有的独特心理状态。从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现代都市人生存空间的缩小,内容的单调和千篇一律,满足于瞬时的流动的感觉、印象和经验。现代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力量也在萎缩,在这平凡的一天里,见不到亢奋的英雄格调的昂扬。都柏林的尤利西斯――布鲁姆,时时刻刻拖着疲惫的脚步,满脑子不断冒出猥琐

平庸的念头,奔走谋生,浑噩度日。小说另一主要人物、和古希腊伟大发明家同姓氏的年轻人斯蒂芬,原先发誓要“在我的心灵的作坊中铸造出我的民族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良心”,回国后看上去也只是因循糊口,百无聊赖。可他们的孤独和空虚却是一样的。

斯蒂芬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同名的自传性人物形象的发展。他变得更成熟,也更聪颖和更敏锐。斯蒂芬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作为教师兼作家,他年轻而富于才华,虽一贫如洗,

却思想敏锐,锋芒毕露,前辈学者和文人也对他心怀敬畏。但斯蒂芬本人却处在深刻的精神危机中而不能自拔。一是母亲之死的遗憾和愧疚;一是对父亲的不满批判和反省。斯蒂芬一边对父亲和长辈们满怀鄙夷,一边也不无痛苦地意识到自己从他们那里承继下来的劣根性。他蔑视传统势力,精神上又无所依托,抱着虚无主义态度到处流浪。他对人生、哲学、历史、宗教、艺术、美学都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然而多属空泛议论。他认为宇宙万物皆从

虚无飘缈中来,发出“从虚无中创造世界”的感叹!他对“三位一体”的神学观念提出质疑,似乎在向苍天发问,“难道圣父、圣子都是从同一种神圣的物质来的吗,”对于生与死,他感叹

道,“我也曾经孕育在子宫那罪恶的黑暗里”,“死者的床,点着幽灵般的蜡烛”。他对人生的未来充满着凄楚与悲哀。他在海边所看到的是“破碎的桅杆、贝壳、卵石”,“被船蛆咬得干疮百孔的木头”,同时,在这个世界上他感到非常孤立,发出了“我太孤寂了”的哀叹。于是他在酗酒、嫖妓、打架中寻找刺激。他在精神上的困顿和空虚使他苦苦思索,不断寻求精神上的父亲。他与布鲁姆的相遇,使他得到了暂时的安慰。

《尤利西斯》的另一主要人物是布鲁姆。布鲁姆是一个广告推销员,犹太人,生活在都柏林总有一种流落异乡的孤独感。因而在生活上只能是猥琐平庸,无所作为。对一切他都是那样软弱,被动:由于性机能衰退,妻子对他不忠,他佯装不知;别人对他奚落、侮辱,他只能忍气吞声,逃之夭夭。但他也有人性中好的一面:他仁慈诚恳,关心照顾死者家属,帮助酒醉闹事的斯蒂芬脱离窘境,谅解妻子的苦衷,在关键时刻还能为犹太人辩护等等。但其心境常常是灰色的。布鲁姆不管是身处家中,出入报社,还是喝酒解忧,海边徘徊,他的所做、所听、所感、所看、所闻,一切的一切,都在刺激着他意识排山倒海似的汹涌波动。然而,就是在这样如蛛网纵横般的思想流动中,总有一种感觉盘踞着他的思想――那就是儿子夭折、父亲自尽、妻子偷情所造成的空虚感和恐惧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