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信息的改变第1节基因突变》114北师大课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必修一中细胞癌变机制的进一步揭示,也是对必修二所学基因的本质、DNA贮存遗传信息以及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并通过对引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以及基因突变的结果的学习对后面学习人工诱变育种、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等做好知识储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的本质、DNA的遗传信息贮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以及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这些知识储备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引发的性状变化,但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对知识的迁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高中生物的育人价值,我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绎推理的科学思维推测出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可能改变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细胞功能发生变化,让学生理解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2.运用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概述基因突变的类型;描述引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
3.通过对引发基因突变因素、基因突变特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性对待诱发细胞癌变的原因,能够辨别伪科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特点
难点;基因突变后对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论法、演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课
通过PPT展示人类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对比照,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二)回忆旧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人类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以及联系它的功能(运输氧气)理解结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
教师: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人发病原因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发生了变化(6号位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结合血红蛋白的功能说明这类病人会贫血。
学生:聆听。
教师:说明科学家通过分析氨基酸的变化最后得出是这类病人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改变所致,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科学家能够从氨基酸的角度分析最后得出是基因的原因。
学生:思考。
教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问题一(什么是基因?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蕴含在哪儿?)问题二(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形成?)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并完成学案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案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向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角度考虑,进而能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学习中。
教师: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角度推理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原因——碱基发生了替换。
学生:聆听。
(三)基因突变的类型
教师:让学生思考除了碱基替换引发基因突变外,还有哪些变化也可引发基因突变。
学生:思考并回答(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少)
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案中的图1、图2谈论并回答问题三中的(1)(2)
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把微观的知识具象,进而突出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类型),突破难点(基因的改变对它所编码的蛋白质造成的变化),完成教学目标。
(四)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77页内容,寻找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并且能够区别这些因素。
学生:阅读并区别。
教师: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判断是哪方面的因素设计意图:通过对引发基因突变因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性对待诱发细胞癌变的原因,能够辨别伪科学。
(五)基因突变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74——76页,总结归纳基因突变的特点,并区别这些特点。
学生:阅读、归纳总结。
教师: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判断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什么特点。
学生:判断并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
中去,同时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基因突变的特点)。
(六)基因突变的结果
教师:通过教材78页课后习题一的图形,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多向性并通过观察图形得出结论,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
学生:观察并聆听。
(七)师生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八)课后作业
讨论基因突变的时期
七、板书设计
基因突变
一、类型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改变
二、因素
(学生补充)
三、特点(学生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