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新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解读01.问题探讨

不同于现行教材以奶牛为例子,新教材换用了豌豆,围绕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始终围绕着“独立”和“组合”这一主题,为接下来引出自由组合定律做了充分的铺垫。用于引入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确定是自由组合的;同时以豌豆为例还能保持教材前后叙述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0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做杂交,F1都是黄色圆粒的,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类型: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且它们的数量比接近9:3:3:1(或9/16:3/16:3/16/:1/16)。

2.2独立事件与自由组合现象

如果事件A的发生不影响事件B的发生,我们就把事件A和事件B视作相互独立事件。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两个独立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P(AB)=P (A)×P(B)。

现在我们借用数学中的独立事件来理解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现象。考虑两个事件: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

F2子叶颜色:3/4黄色+1/4绿色

F2种子形状:3/4圆粒+1/4皱粒

若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属于相互独立事件,则有:

(3/4黄色+1/4绿色)(3/4圆粒+1/4皱粒)

=9/16黄色圆粒+3/16黄色皱粒+3/16绿色圆粒+1/16绿色皱粒

这和F2中的实际实验数据吻合,故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确实可以理解为相互独立事件,即不同子叶颜色和不同种子形状之间

能够互不影响的自由组合,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由组合现象。

0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3.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F1表现黄色圆粒,因此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假设豌豆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 RR和yy rr。它们产生的F1就是Yy Rr,现在来考虑F1产生的配子:

因为出现自由组合现象时分离定律仍然成立,依据分离定律,Y和y分离,F1的配子可以写成:

同理,R和r分离,F1的配子可以写成:

同时考虑Y和y的分离与R和r的分离,存在两种假设:①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的,②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相关的。由于两对性状表现出自由组合现象(两者是独立的),因此我们优先考虑假设①。假定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的(即假设①成立),则F1的配子根据数学知识可以写成: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得F2:

上述结果和实验中F2的表现一致。因此只要假定了控制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控制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就能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3.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上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事件(控制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不影响控制种子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即F1产生的配子可以表示为:

F1的配子中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这里再次采用假说演绎法:虽然F1的配子不能直接看到,但

是F1与亲本回交后的回交子代的性状是可以观察到的。多数教材只介绍F1与隐性纯合亲本(绿色皱粒即yy rr)进行回交即测交的验证;F1与显性纯合亲本(黄色圆粒YY RR)进行回交的验证读者可以自行完成,并从中体会回交验证中测交的便捷性。

同时,孟德尔还通过F2自交进行过验证,观察指标是种成株系后的自交子代能否稳定遗传以及不能稳定遗传时的性状分离比例,读者也可以自行完成。如有疑惑,可参考“分离定律”这一节的深度读。

这里附带更正一下“分离定律”深度读中的一个说法,在上一次深度读中我们提到连续自交无法测试未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这个提法有一个限定的范围。通常情况下对于雌雄同体的植物(如豌豆)可以通过自交判断其遗传因子组成,但未知个体的(连续)自交对于普通动物和雌雄异体的植物则无法实现。

04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强调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事件,即它们是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的。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独立事件,因此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能自由组合,也就是说强调独立事件和强调自由组合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进行遗传分析和计算时,教师要教会学生以方便计算为原则进行合理选择。

0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新教材讲得比较全面。其中孟德尔用符号表示系统是新教材新加的,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下。符号表示系统的引入有利于遗传学研究从对现象的描述和臆测走向理性分析,是遗传学科学化的必经之路。

豌豆作为合适的遗传学材料这一点基本已经被讲烂了,但我还是准备说道一下。孟德尔强调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换用现代遗传学的观点即这是进行有性生殖的二倍体生物。有些生物,比如月见草,通常进行单性生殖,就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最简单的就是二倍体了。如果选择了三倍体,那么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就有三份;选择了四倍体,那么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就有四份…显然只有二倍体才是最容易研究的,孟德尔选择的豌豆恰好就是二倍体。

不过,因为整倍体的概念是在后面学习才会接触到,教师没有必要在此处跟学生讲这一点,复习时提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06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略)07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略)08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批判

对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点:

8.1孟德尔获得的统计数据过于接近理论预期值

1902年Weldon就提出孟德尔的数据过于理想化,这方面最有名的批判来自统计学家费舍尔(Fisher,1936)。这些批判说难听点就是孟德尔伪造了数据或者忽视了不符合预期的数据。

在给耐格里的第二封信中,孟德尔提到了一组具有四对相对性状差异(子叶绿色、白花、豆荚饱满、矮茎×子叶黄色、紫花、豆荚不饱满、高茎)的杂交组合,该杂交子代及随后自交的每一代都是稳定遗传的(子叶黄色、白花、豆荚饱满、高茎)——这是严重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情况,但是孟德尔并没有刻意隐瞒,因此我们相信孟德尔应该不会主观上为了迎合自己发现的规律而改动或舍弃数据。同时,后人研究发现Fisher对孟德尔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时,将自由度弄错了(夸大了),修正了自由度之后的重新计算表明:孟德尔的数据在统计学上能说得过去。

孟德尔在论文也报告了一些远偏离预期的数据,如豆荚颜色(绿-黄,注意不是子叶颜色)这一性状,在初次实验时F2中纯合显性的有40株,杂合显性的有60株,这远远偏离了预期值1:2。面对这样的异常情况,孟德尔的做法是重复实验,其中一次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