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地质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广东省地震地质环境

1.1 地理地貌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地处南岭与南海之间。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秦置同海郡,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元大部属江西行省,清为广东省。现辖二十一个地级市、三十三个县级市、四十三县、三个自治县。全省面积十八万多平方千米。

广东省位于祖国大陆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北自乐昌坪石南至徐闻海安直线距离660公里,东自饶平大埕西至廉江高桥直线距离800km。全省陆地面积17.8万km2,海岸线3368.1km(不包括岛屿)为全国之冠,沿海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759个,岛屿岸线长1649.5km(大陆和岛屿岸线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东沙群岛地区),岛屿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3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

全省地势大体北高南低,但境内山川纵横交错,中等山地、丘陵广布,地形变化复杂。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因此整个地势向南向中倾斜。据统计,全省海拨500m以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台地占16.12%,平原占23.66%。山地主要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最北的一列为南岭山地,一般高700-1100m,个别山峰逾1500m;第二列为罗平山脉,自连平向罗定延伸,一般高600-1100m,个别山峰逾1400m;第三列为莲花山脉,由大埔向东南经惠阳到香港附近,主峰亦常逾千米。其次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如连州至韶关的大东山脉,一般高800-1200m,全省最高的石坑崆(1902m)即在本列山地西北端。丘陵分布于上述山地四周:由花岗岩侵入砂页岩所成丘陵,高350-500m,坡度较陡;由花岗岩构成的丘陵,排列凌乱,海拔100-400m,坡度较缓。平原台地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和各江中下游谷地,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较大,台地则以粤西沿海的阳江-电白-雷州半岛及惠阳-潮阳的粤东沿海较为连片。

全省河流众多,全省集水面积在100km2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众多河流中,主要有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其次为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受地形影响,属于珠江的东江、北江、西江三大水系及流溪河等自东、北、西三面向中部汇集进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后分八大口门出海,粤东的韩江、榕江……和粤西的漠阳江、鉴江……等则就近向南独流入海。流域面

积在30000km2以上的有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是广东省的四大主要河流。

1.2 区域地质构造分区

构造区的划分一般以该区地壳构造演化历史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同时注意与大区域构造区划分方案协调。但是地学界至今并未有公认、统一的关于构造区划分的标准、原则和方法。各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考察重点和成果服务对象的不同,各自制订分区的标准、原则和方法。本书主要根据广东省地壳构造演化的历史特点的异同,同时还考虑所划分的分区系统便于在地震监测预测中参考应用,将广东全省作为一个完整的构造单位,归并至东亚壳体的东南地洼区内,作为一级构造区。广东南部跨进了南海北缘大陆架,这部分观被淹没于海平面之下,与南海盆地相联。但东沙、神狐暗沙以北的大陆架带基底具有与大陆相似,而与南海海盆中部的洋壳型结构有本质差别。因此应将此带视作中国大陆在南海北缘的水下延伸部分,应将它划归东南地洼区。然后,再根据省内各地构造演化历史特点的异同,并着重考虑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全省划分出以下8个二级构造区,每个二级构造区内还可进行更小一级的划分。省内二级分区系统是:南岭断块区、粤北断块区、粤西断块区、粤中断块区、粤东北断块区、粤东断块区、雷琼断陷区和、南海北缘断陷区。

1.2.1 南岭断块区

位于广东省北缘与湖南、江西两省交接带,范围包括南岭山脉中段、瑶山、诸广山、瑶岭、九连山一带。此区地处南岭纬向构造隆起带的中段,区内广泛出露早古生代变质岩和大片花岗岩(主要为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有少数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散落其间,早古生代及其以前是沉陷区,沉积了厚度巨大的类复理石碎屑建造和局部火山岩建造。早古生代随地槽褶皱上升成为隆起区。晚古生代沉积不多,仅限于外缘。中生代初开始印支运动以后一直处于间歇性上升状态,地壳强烈活化,有大片花岗岩入侵(例如诸广山岩体)。新构造期仍处在间歇性抬升状态,温泉众多,地热流较活跃。区内构造以东西向断裂为骨干(例如九峰山大断裂),另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切。东西向构造对该区地震活动起控制作用。东西向构造与其他方向构造交切,交汇地段,将是中小地震活动的有利部位。

1.2.2 粤北断地区

位于南岭断块区南侧的粤北地区,范围大致包括连县、韶关、翁源、连平一

带,南面以佛冈—五华深断裂为界,此区在整个古生代都是强烈拗陷区,尤其是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早期沉陷最显著。晚古生代地层最齐全,占据了该区面积的大部分。中生代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期,地壳回升,此前沉积层发生褶皱断裂,形成宽展型褶皱系。构造线复杂,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弧型构造均有。燕山构造期沿东西向的大东山—贵东大断裂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形成大东山—贵东构造岩浆带。中新生代断块和断裂活动造成少量断陷盆地,其中南雄、丹霞两盆 地堆积有数千米红色粗屑岩,连县的星子盆地白垩纪有较强火山活动。区内温泉点较多,群集于乳源、韶关一带,似有与江西“三南”地区地热异常连接之势,但多属中低温温泉,水温多在50℃以下。新构造期地壳仍有间歇性抬升之势,但并不强烈,断层物质的热释光测年数据表明区内部分断裂在此前约20万年前后也有过一期的错动。历史上未记载过破坏性构造地震,但在韶关至英德一带近年有2~3级地震活动。区内断层虽数量不少,但缺少特大规模的新近显著活动的深大断裂,孕育强震的条件不充分,规模较大的浅层断裂和地热异常可能是该区中小地震的控震因素。

1.2.3 粤西断块区

位于粤西与桂东交接带。北起连县,往南经怀集、罗定、云开大山至茂名、江一带,东界为吴川—四会深断裂带。区内大部分被震旦纪至早古生代变质岩所占据当时曾是沉降中心和火山喷发中心,早古生代末加里东运动期地壳褶皱上升成陆,此后长期处于相对隆起状态。晚古生代回降幅度不大。同期沉积不连续。中新生代的燕山构造期差异性断块运动和断裂作用较活跃,形成罗定、茂名等较大型断陷盆地,东侧吴川—四会强烈活动,形成规模巨大的断裂变质带。加里东期褶皱基底构造轴向以北东至北东东占优。印支、燕山期产生或定型的主干构造以北东向吴川—四会深断裂带、郴县—怀集大断裂、信宜—廉江大断裂带的规模最大。断块区中部的罗定盆地南北两侧,还有规模较大的近东西向延伸的大断裂(南侧为贵子弧形构造带,北侧为悦城—罗定大断裂)(图1.8)。新构造期以大面积间歇性抬升为主,差异性断块运动不显著。历史上于断块区中部的封开、罗定、云浮一带曾发生过5~52

1级地震。北东组深大断裂与近东西组断裂的交汇区应是该区中强地震活动的场所。

1.2.4 粤中块断区

位于广东省的中部,包括吴川—四会深断裂带以东至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的东缘,北至清远—佛冈—五华深断裂,南达海边的区域。此区分布有古生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