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第
6期安徽文学Fra bibliotek349
文 化 万 象
保持内心独立、 人格尊严、 适情淡泊的回归状态中, 有一种仁 厚寡欲的胸怀。可是现实中的诗人, 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无 不经受着磨难和困苦。在杂诗其八中: “代耕本非望, 所业在 田桑。躬亲未曾替, 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 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 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 哀哉亦可伤!人皆尽 获宜, 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陶渊明自辞 ” 官归田后, 虽努力躬耕, 但仍不得温饱。于是不得不发出 “理 也可奈何” 的感慨。 这既是痛苦的哀叹, 也是不平的呼声。 自 己虽以农桑为业, 力耕不止, 却落的个挨冻吃糠的下场, 所需 甚微, 连温饱都不能满足。陶渊明积极入世的情怀和对真世 道的渴求, 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现实面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挑战。 现实中的诗人在出仕与入仕的矛盾痛苦与归隐后的失 志和悲悯中欲罢不能。陶渊明下决心躬耕陇亩, 回归田园。 但在躬耕实践中, 贫穷给他带来巨大的痛苦, 时常受饥馁之 苦。 理想的光环被现实的乌云所覆盖。 生计问题使陶渊明不 得不出仕谋生,居无仆妾, “ 井臼弗任, 藜菽不给, 母老子幼, 就 ( ) 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养勤匮”颜延之 《陶征士诔》, 陶渊明描绘了许多美妙恬静的人间图景, 在淳朴的民风 中找寻理想的自然之境。在 《移居二首其一》 : “昔欲居南村, 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 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 今日从 兹役。敝庐何必广, 取足蔽床席。其二∶ “春秋多佳日, 登高 赋新诗。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 这些诗文表现了诗人向 ” 往淳朴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活, 而厌恶外面恶浊的世界。 《归园 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 违。 ”但现实中他是理性与智慧的存在。即便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自娱自乐, , 也仍不免有 “飞鸟相与还” 《饮酒》 》 其五 ) 的孤独。他需要有同类的唱和。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 与析” 他隐居的是山野乡村, “相见无杂言, , 只能 但道桑麻长” ( 《归园田居》 其二)。 他没有心灵的盟友, 内心是孤独苦闷的。 他象坠入无形的牢笼, 与世隔绝。他只剩下了孤独和潜藏在 达观态度之后的感慨与寂寞。另外, 陶渊明虽乐于过一种自 由快乐的田园生活, 但自然灾害, 社会动乱并非因他的归隐而 乾坤大改, 炎火屡焚如, “ 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 收敛不盈 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 及晨愿乌迁。 ” ( ) 《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这种阴暗丑恶的世道,以及 山野乡村凋敝的社会现实, 使从小就聆听圣贤之道的他怎能 安然于丛菊之中, 正如: 荣木并序 》 “荣木, 《 中 念将老也。日 月推迁, 已复九夏, 总角闻道, 白首无成。他感慨时光的一去 不回, 如今头发都白了, 却一事无成。 总之, 诗人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受到了屡次碰撞, 但也就在 这些碰撞中, 诗人用这总体一系列的行为向人们展示出真正 的 “真” “自然” 与 之境。留给我们清霜高洁般的背影。
(上接第 347 页) 但丁是怎样描述她死后全城的凄切景象吗? 所以我要把城市作背景, 并加上两个彼此投着敌意目光的但 丁和爱神形象。 当那只传播死讯的鸟把那枝婴粟花投入贝娅 特丽齐的手中时, 这有多么的不幸!她, 从她那深邃的眉间看 出,她已意识到有一个新世界。①而正因为罗塞蒂的但丁情 ” 结, 才使得他将现实与梦幻结合到一起, 将自己的爱情生活与 古人的等同起来。罗塞蒂徘徊在诗歌和绘画之间, 把梦想和 生活混在了一起。 但丁在 《新生》 中写到当他因为贝娅特丽齐的去世而痛苦 时, 一位女性对他满怀爱怜, 以后他经常去看望她并产生爱的 欲念。不论是文学中塑造的象征形象还是真实生活中的但 丁, 确实拥有精神恋爱和物质生活中的两位女性。罗赛蒂亦 如此, 在希达尔死后, 他得到简莫里斯的照料和帮助, 对她产 生炽热的恋情, 并将她作为自己歌颂和描画的对象, 简莫里斯 成为他最喜欢的模特。他以简莫里斯为理想模特, 勾画了很 多具有象征、 寓意的肖像画, 《珀耳赛福涅》 但丁之梦》 如 , 《 等, 这些都是他对自身的写照。在 《但丁之梦》 罗塞蒂按照诗 中, 人的幻想描绘了贝娅特丽齐的死亡和下葬, 在构图上受但丁 诗篇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神秘色彩。 这里描绘的是但丁在 《新 生》 篇里的一段关于 “梦” 的场面, 贝娅特丽齐即将死去, 诗人 但丁身穿黑色的衣服出现在画面中。 罗塞蒂的绘画很多是受到意大利诗人、 哲学家但丁 (Dan作品的影响, 而其画面中 “女性” 形象的描绘大多来自但丁 te) 的诗集, 特别是以希达尔为模特的作品,仅从绘画的内容上 看, 这些作品几乎可被称为 《新生》 《神曲》 和 两部诗集的图画 版本, 其中描写和刻画但丁本人的爱情生活的篇幅最多。罗
参考文献: [1] 陶渊明集浅注. 唐满先.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5. [2] 钟优民. 陶渊明论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 [3] 吴云. 陶渊明论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4] 宫为菊.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宜宾学院学报, 7 期. 第 [5] 潘多灵. 对痛苦的审美与超越: 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世界文 学评论, (1) 2007 . [6] 林伯钦. 孤独的体认与化解——陶渊明文学精神新释. 内蒙古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2006 .
文 化 万 象
陶渊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辛 欣
(渤海大学中文系 辽宁・锦州 121013)
摘 要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 他是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痛苦中度过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地位使他从小饱读经、 史等各家 书籍, 从而使他的思想丰富复杂并始终处在斗争的激流之中。想在政治上有所为却身处乱世而欲罢不能, 想安身田园却 也颇多不顺。但就其这些矛盾来说,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他生活经历中最主要和本质的。 关键词 理想与现实 政治与生活 茅盾与痛苦
是中国历史上极其混乱的时期,自真风告逝, “ 大伪斯兴, 闾阎 ) 陶渊明又极 懈廉退之节, 市朝驱易进之心。 ” 《感士不遇赋》。 端推崇个体的精神自由, 维护人格的尊严。 而混迹官场, 不得 不降心屈节, 躬逢迎送, 俯仰由人, 让自尊的灵魂备受精神折 磨。于是他 “怅然慷慨” 最后吐出一句 , “我岂能为五斗米, 折 腰向乡里小儿” 毅然拂衣归田。所以每一次出仕, , 都使他更 进一步看清污浊官场的黑暗现实, 体悟到在那样的现实中是 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因此他一次次地为实现理想再上 仕途。又一次次地因现实之因而辞官归隐。 陶渊明所接受的主要是儒、 道思想的影响, 所信奉的道德 准则是一片仁爱之心。他所希望的是一个人人平等, 充满友 爱, 和谐的社会。这从 《桃花源记》 所设计的理想国可得到展 现,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 乐。 也许这就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的境界。 ”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 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 人, 咸来问讯。写出了此处人的热情与淳朴。 ” “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 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描绘了一个真正的与世隔绝的理想境 ” 界。但作者随后又写了这个绝境的不可寻 “既出, 得其船, 便 扶向路, 处处志之。 乃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 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这个虚拟的世界 ” 是美的, 但这个世界是世人永远无法达到的!非但如此, 而且 在现实社会中则是 “徘徊丘垄间, 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殁无 ( 复馀。《归园田居》 ” 其四)。 这个村子的毁灭, 也许是人祸。 也 许是天灾。但无论怎样, 在当时战乱频繁 、 黑暗统治的社会, 不仅理想的社会无法实现, 就连自身的温饱都不能满足。 二、 生活多艰 几次出仕使他最终明白他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 有道则 现, 无道则隐。陶渊明选择了隐, 这是他理想之中的另一面: 做个闲适自在的田家翁。他涉事越深, 对自由和回归的追求 就愈加坚定, 经历了几次的仕宦生活之后, 他要像 “羁鸟恋旧 林, 池鱼思故渊” 一样回归本源。于是他退出了庙堂。 《归园 田居五首》 其一中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表达了他天性自 由、 不受俗世所累的本性; “误人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道出了 在仕途官场却如身囚尘网的感慨; 陶渊明曾多次感叹身心所 遭受的行役之苦, 向往着一种自由自在自然的和谐状态。在
赛蒂绘画作品以描绘女性见长, 主要绘画作品中, 很少有男性 形象以主角身份出现在他的画面中, 但丁在他的绘画作品中 多次出现, 《贝娅特丽齐在婚宴上遇见但丁》《但丁之梦》 如 , 等, 《贝娅特丽齐在婚宴上遇见但丁》 但丁在右边身穿红 在 中, 衫与左侧几个身穿带有红色色彩衣服的男子对称, 中间是一 群女子, 在众多的美女像中, 但丁非常的显眼。 通过研究罗赛蒂的生活和创作, 尤其是绘画作品, 我们可 以发现, 世纪社会中的但丁・罗赛蒂与中古时代的但丁相 19 比, 在生活和创作中的际遇竟然惊人的类似。作为文学家, 他 们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喜欢采用隐喻和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他们的许多作品以爱情为创作主题,并对被描绘的女性对象 进行理想化处理, 赋予她们美丽的外貌和高贵的地位; 作为生 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 他们也曾历经同样的爱情、 幸福或折磨, 生活和创作经常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罗 塞蒂的但丁情结, 在他的生活和创作中都得到了深刻地体现。
人们都为陶渊明的诗文所陶醉, 陶醉在他所描绘的桃源 之境, 及诉说着他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但也就是这些诗文 所折射给我们的是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混乱和陶渊明矛盾的思 想与痛苦的生活现实。 一、 乱世之悲 陶渊明自幼生活在浔阳柴桑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其家 几代为官,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开国元勋, 官至大司马。 陶渊明 对其曾祖父是备加尊崇的, “桓桓长沙, 如 伊勋伊德, 天子畴 我, 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 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 而近可得?” 从这样的诗句中都可见一斑。祖父曾做过太守, 父亲的官职 则很低微, 且在陶渊明年幼时就已去世, 家道中落。 在这个没 落的官宦家庭中, 陶渊明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 的熏陶。 《晋书・陶侃传》 (侃)常语人日: : “ 大禹圣者, 乃惜光 阴, 至于众人, 当惜分阴, 岂可逸游荒醉,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 于后, 是自弃也。 又曰: ” “君子当正其衣冠, 摄其威仪, 何有乱 ( 头养望自谓宏达邪!” “少年罕人事, 。 游好在六经” 《饮酒》 其 十六等诗句都足可证明。 所以,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 建功立 业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他的宿愿。他在杂诗中说: “忆我少壮 时, 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 ” 可见陶渊明是 有着远大抱负的。另外在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 中, 志在报 强嬴。招集百夫良, 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 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 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 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 水上, 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 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 澹澹寒波生。……” 诗人用豪迈的笔调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 象, 用惋惜的语调歌颂荆轲的壮烈行为, 在他的笔下, 荆轲是 以反抗强暴的英雄形象被歌颂的。 他是多么强烈的希望能出 现象荆轲那样的英雄出现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里, 为国家 铲除奸恶。 诗人内心长期以来埋在内心的怒火终于在咏念荆 轲的时候抒发出来。此诗有 “金刚怒目” 的一面, 也是最具有 本色的一面。 看似平淡的语言饱含诗人积极入世之情。 再如 《读山海经》 诗人写道 中,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刑天舞 干戚, 猛志固常在” 。这是对持久不息的精神的一种肯定, 是 积极用事思想的写照。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意念, 很难有这 种慷慨激昂的陈词。将陶渊明的诗文和其生平结合起来, 可 以看出, 在当时门第森严, 士族门阀横行的东晋社会现实中, 像陶渊明这样正直的文人, 他的政治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在 太元二十一年 (396) 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 此后, 他担任过桓 玄的幕僚、 刘裕镇军参军和刘敬宣建威参军, 任期长则几年, 短则数月, 最后出任的是彭泽县令, 时为义熙元年(405), 陶渊 明为官前后历时十余年。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生活的时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