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谈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的“情感”说及其美学理论贡献
内容提要:情感说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重要内涵。梁启超认为,情感是生命与宇宙的本质;艺术情感是生命、情感、艺术美的统一;艺术情感必须求真、向善、合美;艺术情感具有熏、浸、刺、提四种感染力和奔迸、回荡、含蓄蕴藉、写实、浪漫五种表情法;艺术是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梁启超的情感说在思想观点、概念术语、理论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重要先导。
关键词:情感审美先导
“情感”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上个世纪之交中国美学思想中最具个性特色的审美范畴之一。对于艺术情感问题,梁启超有着非常精辟且较为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与梁启超的整个美学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而且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先导意义。
一
对于情感本质的认识,是梁启超情感理论的基石。在《中国韵文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梁启超明确提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1)首先,“情感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梁启超将情感与理智作了比较。他认为:“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倒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象磁石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其次,“情感是宇宙间一种大秘密”。梁启超说:“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2)在这里,梁启超对情感的理解体现出某种深刻辨证的见地。首先,他不是把情感视为纯粹感性个体的东西,而是将情感视为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的融通。其次,梁启超将对情感特质的考察与生命特质的考察联系起来,从而不仅给予了情感以非常重要的地位,也给予了情感以极为丰富的内涵。作为人类动作的“原动力”和宇宙生命的“大秘密”,情感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梁启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他认为,其一,情感是“本能”与“超本能”的统一。其二,情感是“现在”与“超现在”的统一。他说:“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现在的境界。”(3)前者强调的是情感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特点与功能,后者强调的是情感的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特点与功能。强调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即强调情感是与人的生命同在的具有根本意义的东西。没有生命,也就无所谓本能,也就没有情感。因此,情感是生命存在与活跃的基本要素。但人的生命活动又不是纯粹感性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梁启超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把超本能的境界视为人生更高的境界,并且相信情感具有引导人向着超本能境界迈进的力量。同时,梁启超强调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即情感的发生总是与特定的实践相联系的,是即时的,是在场的。因此,情感是血肉丰满的,是与感性主体相联系的。但梁启超又不以狭隘的目光来看待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他强调情感具有将个体引导到宏观的超现在境界中去的神奇力量。实际上,在这里,梁启超已把个体情感活动视为个人生命活动与宏观历史活动的统一,把个体情感活动视为宏观历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至此,梁启超对情感问题的理解与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现实精神融为一体。
梁启超对情感本质的理解是东西方文化思想交融的结晶。梁启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讲乐生,强调生命的理性与责任。生命受之天地父母,“能尽其性”,才能“与天地参”。(《中庸》)因此,要懂得“领略生命的妙味”。梁启超关于情感本质理解的另一个
精神渊源是现代西方文化。康德既是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中坚,也是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鼻祖。康德第一个明确地将人的心理要素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把情感视为完善人性的必要组成部分,从而为席勒的现代美育思想和20世纪以后登上历史舞台的生命哲学、表现理论奠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对康德极为推崇,把康德誉为“近世第一大哲”,他也吸纳了康德关于知情意三分的理论,强调情感是生命的有机组成。梁启超对情感的理解既有东方的领悟与体味,又有西方的直觉与表现。他说:“我是情感最丰富的人。我对于我的情感都不肯压抑,听其尽量发展。”(4)综合起来考察,梁启超将情感与生命相联系,更多地受到了现代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的影响。
梁启超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情感理论是生命、情感、艺术的统一。梁启超试图通过生命来揭示情感的本质,又试图通过情感来揭示艺术的真谛。在艺术功能观上,梁启超始终坚持艺术与社会、与人生的联系,强调艺术要为社会、为人生服务。但在艺术本质观上,梁启超是坚定的主情主义者。他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5)“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随时可以再现。是把艺术家自己…个性‟的情感,打进别人们的…情阈‟里头,在若干期间内占领了…他心‟的位置”。“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的价值,就在于“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6)梁启超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抒情言志”的传统,又体现出西方现代诗学把情感视为个体生命“表现”的理论痕迹。梁启超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情感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人特色,其中的一些具体观点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的先声,而其丰富的论述与阐释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瑰宝。
二
艺术情感必须真实,这是梁启超坚持的首要原则。“情感越发真越发神圣”。何谓艺术情感之真?梁启超说:“大抵情感之文,若写的不是那一刹间的实感,任凭多大作家,也写不好。”(7)可见,梁启超把真实的艺术情感视作来自生活的与具体事件相联系的真实感觉。那么,主体如何去捕捉“那一刹间的实感”呢?梁启超认为有两条互相联系的途径。首先,是要以“纯客观的态度”,观察“自然之真”。不能抓住自然的真相,就无法产生真实的感觉。其次,是要以“热心”、“热肠”,“在同中观察异,从寻常人不会注意的地方,找出各人情感的特色”。真事是实感的基础。有了真事,才有真实的感觉;有了真实的感觉,还要能够捕捉体味,要能品鉴出“那一刹间的实感”的独特之处。在评价杜甫作品的过程中,梁启超指出:“真实愈写得详,真情愈发得透。”(8)“自然之真”与“情感的特色”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对生活实感的捕捉与表现是艺术情感真实的两个有机层面。梁启超认为文学艺术活动中有两种创作流派,一谓浪漫派,一谓写实派。浪漫派的作法是“用想象力构造境界”,“把情感提往…超现实‟的方向”。(9)梁启超极为推崇楚辞与屈原的作品,认为“我国古代,将这两派(即指浪漫派与现实派,笔者注)划然分出门庭的,可以说没有”,“但我们文学含有浪漫性的自楚辞始”。(10)实际上,梁启超在此已明确地将楚辞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他把屈原视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说:“欲求表现个性的作品,头一位就要研究屈原。”梁启超认为文学应表现实感,但能“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才算极文学之能事”,(11)而屈原就是这样一位将想象之活跃与情感之真实密切联系的真诗人。梁启超认为:“就这一点论,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不特前无古人,截到今天止,仍是后无来者。”梁启超指出,屈原具有“极热烈的情感”,他“极诚专虑的爱恋”的对象是“那时候的社会”。他“又爱又憎,越憎越爱,两种矛盾性日日交战,结果拿自己生命去殉那…单相思‟的爱情”。因此,“屈原是情感的化身”,他的作品句句都是真性情的流露,是“有生命的文学”。(12)后人没有屈原那种发自肺腑的真实自然的“剧烈的矛盾性”,只“从形式上模仿蹈袭,往往讨厌”。这类作品不能将想象与真情相结合,不能创造出“醇化的美感”,只能“走入奇谲一路”。艺术活动中的另一种创作流派是写实派。写实派的作法,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收起,纯用客观态度描写别人情感”,“将客观事实照原样极忠实的写出来,还要写得详尽”。写实派所写的多是“寻常人